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大多数朋友可能都觉得非常陌生,但又非常奇怪的朝代。因为它开始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它开始得很奇怪呢?因为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那都是被女真人摁在地上摩擦,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身上穿着的是狗皮还有鼠皮,一边吃着死去动物的腐肉。因为他们身上自己散发出来的味道,其实跟腐肉也差不了多少。
在那样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地方,大首领和一般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于,蒙古人就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世界性帝国。蒙古人身上穿的也不再是狗皮,而是镶着金银宝石的绫罗绸缎。他们吃的也不再是动物的腐肉和坚果,喝的是麝香封的酒。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蒙古人的都城里,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居然比原产地还要便宜。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啊,因为能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当时蒙古人控制的区域内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即便是远隔千山万水跟蒙古人做生意,对当时世界各国的商人来说,那都是充满了吸引力的。
当时的蒙古铁骑的确很能打,就打出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是您各位有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在短短50年的时间里,通过武力打出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不是就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不管蒙古人有多么能打,可怪就怪在这,成吉思汗攻金夏路线,这蒙古人的军队,不但越打越多,而且越打越富有。另外几乎所有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都会产生同一个梦想,但成吉思汗却选择了西征。一直到孙子辈的忽必烈,蒙古人才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完全占领。
为什么我说元朝结束得也很奇怪呢?一个从南方发起进攻的王朝,成功吞并北方的案例,不管是秦汉的统一,还是隋朝唐朝宋朝元朝,都是从北边出发的王朝。就是不怎么强的明军,您各位说这奇怪不奇怪?
之所以会有这种北边打南边比较容易的历史规律,主要是因为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特点。北方具备完整的战略地理系统,华北平原可以充当粮食生产基地,以及山后边的山西高原。如果敌人从南边打过来,他们也很难站稳脚跟,因为这个地方一马平川,而且随时会有北边的敌人。所以来自于南方的军队,想要占领华北平原,就必须先拿下山西。可是由于太行山的阻拦,对山西高原的进攻会变得非常困难,再加上补给线会变得无比漫长。所以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往往只能是止步于黄河。北边有关中的第二道防线,以及北方草原这第三道防线,每一道防线对于南方的军队来说,那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南方的情况跟北方刚好相反,北方的地理特点是把麻烦都留给了敌人,而南方的地理特点几乎把所有的麻烦都留给了自己。南方主要的粮食产区,像是两湖两广地区还有四川地区,在地形上都是破碎的。一旦面临来自于北方的攻击,这些南方的区域无法相互借力,所以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被各个击破。所有中国的古代王朝,一旦决定放弃北方,那他们的失败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我猜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第一等人那自然就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然后是北方最早被征服的汉人,最低等的就是被称为南人的,即南宋统治下的百姓。大家是不是光凭这个等级划分,就能脑补出当时南宋百姓生活的惨况,那一定是食不果腹,每天都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但是这个真实的情况吧,可能和您各位想象的那个情况不太一样。虽然都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但南人在元朝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当时中国除蒙古人之外压抑在社会结构的最底层。元朝大部分繁华的都市都集中在南方,那简直就是轻薄赋啊。其实蒙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很好地控制南方,这也就造成了元帝国的崩塌。
就是因为这样的等级划分,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心中,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只会杀戮,到处烧杀抢掠的莽夫,而元朝也是一个野蛮落后的朝代。很多人还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还有今天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在那宣传,说元清两朝不是中国的朝代,而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殖民史。在那瞎掰,他们想要否定今天中国对某些领土的主张。千万别傻乎乎地跟着在那瞎喊。至于元朝是不是中国朝代的问题,说多了说复杂了,我估计有些人也不爱听,所以我就这么说吧,反正当年元朝的蒙古人是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正统的中原王朝。
最简单明了的证据就是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不就是修了个宋史吗?中国古代王朝都有个小癖好,那就是特别热衷于修前朝的史,也就是所谓的易代修史,为已经灭亡的前朝纂修史书。历代统治者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为了积累经验教训,寻找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易代修史也是在表明新王朝继承前朝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所以您各位千万别以为修史这事到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发展成了古代王朝的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深厚文化。
至于说元朝野蛮落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这张图里那艘大船,就是郑和当年搭乘的宝船,是郑和下西洋87年之后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中的一艘帆船。那完全就是航母和小帆船的既视感。哥伦布船队中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哥伦布的船队当时只有三艘帆船,而郑和每次出门呢,都是一两百艘大小船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其中大中号宝船有许多人错误地把这项伟大的成就归功于明朝。但其实真正为中国航海事业奠定基础的是元朝。明朝之所以能够组织起如此壮观的舰队,并不是明朝政府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当时民间造船业发达。而明朝在利用完元朝的技术积累之后,很快就禁止了民间造船业。于是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的航海在短短100年的时间,就让中国的造船技术从世界最强沦为落后。那么蒙古人当年为什么需要航海呢?跟航海这件事八竿子打不着啊,是因为蒙古人有对外战争,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需要把粮食从南方运往北方的朝代,以及人工运河来完成对粮食的运输。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这个体系就已经变得非常完善了。
将粮食从南方运往北方的朝代,漕粮那可是中国古代王朝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集体运转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蒙古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能够想到通过海运来运输漕粮,我就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他们居然还把海运效率提升,使其远超内河运输。既然元朝证明了用海运来运输漕粮是可行的,而且是效率更高的,那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没有这么做呢?
这两天我发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就解答了我以上的这些疑惑,郭建龙所著的《元朝理财记》。这本书的好看之处就在于观察了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老朋友们都知道,是比较喜欢从财政的角度,尤其是喜欢从财政这条线索去研究历史问题的。所以这本书真的特别的对我胃口。如果您各位跟我有同样的爱好,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主要故事,咱们今天的故事得从两个人说起,那真的是大名鼎鼎。恐怕都绕不过这两位,是一言止杀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不管是中文历史书还是影视剧作品,会让大家认为这两个人通过对成吉思汗施加影响力,从而改变了蒙古帝国的走向,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个长春真人丘处机,他是金末元初一个非常有名的道士。他的师傅王重阳创立了一个教派,立教宗旨就是主打钻研长生之术。全真教已经名扬四海,所以成吉思汗就在虚假宣传的误导之下,就真以为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就派人去山东,请老道来教自己如何长生不老。丘处机当时是百般推脱,说什么都不想去见成吉思汗。因为他心里无比清楚,长生不老就是老太监开茶话会。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是不情不愿的跟着来接他的人上了路,穿越整个蒙古到了中亚战场。
那么这位代表中原去面见成吉思汗的老道,当成吉思汗问丘处机“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基本上就没啥兴趣了,就打发他一路又颠簸返回故乡,继续去钻研他的长生不老之术去了。至于这个情况糟透了的评价,而是耶律楚材对这件事的评价,就差直接骂丘处机是个老骗子了。耶律楚材常年伴于成吉思汗左右,所以我们能从他对待丘处机的态度里猜测到一点成吉思汗的想法。根据耶律楚材的记载,丘处机给他的感觉是滑稽搞笑。丘处机在跟成吉思汗对谈的时候,喜欢搬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来表明道家很厉害。最让人觉得搞笑的是,丘处机为了证明道家品质值得信赖,他居然告诉成吉思汗,宋徽宗曾经非常宠幸道家。那么这个宋徽宗是何许人也嘞?他就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文艺青年,被金人俘虏的北宋亡国之君。你就说丘处机跟成吉思汗这么唠嗑,那成吉思汗会咋看他嘛?
丘处机还不断地举他师傅,还有大师兄马钰的例子,说他们都会在梦里邀游仙境。这门神奇的法术如果放到今天,这不就是失眠多梦嘛。耶律楚材还非常反感丘处机故意装作不记得自己的岁数,以证明自己年纪非常大等搞笑的做法。成吉思汗的确询问过丘处机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也的确说过要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等等等。“长春真人一言止杀”,如果我们去看中亚国家编写的历史,您各位就会发现,成吉思汗在征伐过程中见了很多人。所以你把当时一个老道士弄来,就说他改变了成吉思汗的想法,未免太过夸大。
当时跟着丘处机去中亚的,还有他的徒弟李志常。他根据自己这一路上的见闻,写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本书。我们看到的是一路上待遇优渥,且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老道士。丘处机关心屠杀不屠杀的问题。
咱们再来聊聊耶律楚材,真的是非常的有才。告诉自己的儿子窝阔台说,但我猜估计他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骂人。因为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把治理国家的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只是作为一个谋士占卜师陪伴在成吉思汗的左右。成吉思汗为什么一边告诫自己的儿子,一边自己又不重用耶律楚材呢?可能是因为成吉思汗自己也知道,他自己可能是用不上耶律楚材了。所以您各位了解了吗?咱们一直以来认为非常重要的两个人,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我们在讨论蒙古帝国初期特点的时候,有两个人常常被忽略,但是完全不能怪大家。在汉人的书籍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亚地区的历史文献当中,这两个人就是花剌子模人以及他的儿子马思忽惕。这两个人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就是牙老瓦赤和他的儿子,把城市管理的观念灌输给了习惯于游牧的蒙古人。
如果说在蒙古帝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人一言止杀,那一定是牙老瓦赤。咱们首先得了解一个知识背景,跟中国古代的税收体系非常的不同。中国人就有了履亩而税的远大理想。什么叫履亩而税呢?就是靠跨步子去丈量你拥有的田地,再依据你所拥有田地的面积,来定到底收你多少税。而且还很费鞋,要把那么多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计算出来,这是古代秦汉时期的中国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庞大工程。通过均田等手段,假定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田地,然后按照人头来收税,要比丈量土地简单多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税体系,可是中亚地区的人呢,则更注重人头税和商业税。就像是我刚刚提到的那样,要做到像中国那样的农业税收体系,它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你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吏去丈量土地、监管制度设计等等等等。相较之下就简单太多了,就比方说商业税,它主要针对的是货物流通,按比例缴税就可以了。那就更简单了,因为中亚大多数老百姓都住在城市里,而城市的人口非常好统计。人口就是中亚地区一切税收的根基,人多了这人头税自然也就多了嘛。
成吉思汗所领导的蒙古人,和其他中国北方历史上那些游牧民族最大的不同,而并不只是劫掠,而是想要统治一片区域。在蒙古人征服了花剌子模之后,牙老瓦赤投靠了成吉思汗。牙老瓦赤告诉成吉思汗,管理城市的秘密就在于税收。一次性的劫掠是无法长久的,要想长久地占领一个地方,就需要完整的管理。所以换成你是成吉思汗,你舍得无缘无故地杀人吗?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来试着解答我在最开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蒙古军队可以如此强悍,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打下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可能只停留在一次性的角逐,什么叫一次性的角逐呢?总觉得在战场上就能决定所有的胜负,总觉得就是那么一两场关键性的战争就能够决定战争的走向。但其实真正的战争更像是在开公司,要保持公司的现金流,让军队越来越壮大,而不是人越打越少。否则你在战场上的胜利,也终将把你带向最后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