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 次浏览

《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40分钟,九大成年法则,助你独当一面。

今天我们为所有的年轻人讲一本书,叫作《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实际上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呢?Your Turn: How to Be an Adult,翻译过来是“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成年人”。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到了十八岁以后,从生理上讲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是怎么才算是真正的成年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教务长的工作就是整天跟年轻人打交道,所以她见过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年轻人。那成年人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当你开始交税了,你就是个成年人了吗?或者当你可以进酒吧喝酒了,你就是成年人了吗?还有一种说法,当你的生活走上了正轨,你就算是成年人了,那请问,怎样才算是生活走上了正轨?按照别人的说法,结婚、生孩子、买房子,这样就算走上正轨了吗?实际上,这些很可能都不是所谓成年人的标志。

如果从广泛的角度讲,成年是人生的第二段。前面一段是青少年(及之前的时期),那时我们需要别人照顾;后边一段是老年,这时我们也需要别人的照顾。也就是说,在人生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需要别人照顾,只有中间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自己照顾自己,甚至我们会照顾别人,这就是成年人的阶段。成人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心智状态,也就是让自己更能适应未知的状态,在混沌中摸索,继续前行,能够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标志。

小孩子最喜欢什么呢?大家会发现小孩子最喜欢确定性。有一个小伙子跑来找这位教务长聊天,说:“我现在已经做好了人生规划,我23岁大学毕业,25岁一定要结婚,27岁的时候生第一个孩子,然后等到31岁的时候我要……”他就这样一路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到33岁,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升职,什么时候加薪,都定好了。作者听了就笑,说:“你生孩子难道不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吗?你自己想生就生,人生哪有那么简单?”但是很多人在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时候,真的就忽略了别人,忽略了这个世界的变化。

所以,一个真正成熟的人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反映的其实才是真正人生常态。我们能够接受这种混沌的状态,但是不被它打击;世界另有安排,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进行,但我们依然可以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在其中享受到快乐;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会有什么结果,也愿意承担,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心智状态。

那如果从做事的方面讲,成年就是独当一面。就是当你成为一个成年人以后,你不再是被别人呵护的那个对象,你需要独当一面,独立地处理你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我当年刚刚到北京来工作的时候,我竟然要租房子。你要知道,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经历过租房子的训练。有没有人被黑中介骗过?很多人到北京的第一课,就是被黑中介骗。这是我们的“成人礼”,因为在这之前,你没有独当一面地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你需要学会独当一面,这个过程中既有恐惧,也有快乐。独当一面会让我们很担心,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但是也会有快乐。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结了我们在高中毕业以后需要了解的基本原则。第一,注意照料自己并保持身体健康。各位,其实很多年轻人对这一点是毫无察觉的。香烟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喝大瓶大瓶的碳酸饮料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过度的肥胖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久坐打游戏、不抬头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但是很多年轻人完全不知道,一定要到什么时候才知道呢?住了一次院,生命受到了威胁,然后经过医生给你科普,才知道健康原来这么重要。第一条叫作照料自己并保持身体健康。

第二个,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第三,好好努力。虽然很多工作让我们很泄气,很多老板也不那么美好,让人很讨厌,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你要好好努力。我们当然可以找出一万个不去努力的理由和借口,但是只有知道自己是个成年人,需要独当一面,你才会好好努力。第四个,能做出自己的决定,就是不要什么事都瞻前顾后,尽管所有的事都算不清,但我可以做出决定,因为我可以承担后果。第五,与人为善。说到底,经过了博弈论的多次验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最佳的方法是做个好人。最聪明的人就是好人,坏人一定是笨人,如果你不明白这个原则的话,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就是人要选择做好人。

第六,有序规划和自己有关的事情。第七,想好再说,言出必行。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哪怕是用键盘,也要给自己留点口德。第八,找到你的圈子,好好关心这个圈子中的人,你得有一些朋友。第九,规划你的未来。作者认为这些是你初入社会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在高中毕业以后就要思考这些事,然后让自己的成人意识觉醒。成年的定义就是你的成人意识开始觉醒了,学会照顾他人,学会肩负责任。最后要做到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甚至还要面对像亲人离世的挑战。

另外,要找到你人生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电影中主人公的生活大多会有一个突然的转折,在那个转折点,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去做的事,那个转折点就是一个人人生的高光时刻,而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这样的高光时刻。这本书当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九大原则,作者给大家总结了要成为成年人,我们所需要遵循的9个原则,咱们接下来就一个一个来了解。

第一个原则,拥抱不完美,在试错中学习。大家看过《冰雪奇缘》这部电影吗?主人公艾莎公主的口头禅是什么?“Let it go, let it go”,就是随它去。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你是没法强求的,所以如果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得不到一样东西就哭、就闹,那你肯定就不具备let it go的这种想法,有些事就应该随风而去。

记住,完美是一个陷阱。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从小学习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最后要会做卷子上的每道题。就是这张试卷你考了80分,一定要把剩下20分的题目学会,要做到每道题都会做。所以在我们所有人的潜意识当中,会有一个想法:要追求完美,而满分就是完美,一定要做到最好。但实际上,等你长大了以后就会发现,完美是一个经典的陷阱。比如说很多人有拖延症,做一件事拖很长时间,就是不去完成,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法做到完美。扎克伯格说过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我们公司经常使用的座右铭:完成好过完美(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当你不断地追求perfect(完美)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做,你这一辈子什么事都没有完成,因为你总能给自己找到很多的理由,说自己还没准备好。你心中总有一个评审,谁也不知道这个评审是谁,但是你总觉得有一个评审在那儿看着你,那你宁可不做。

实际上,真正做事的人就是在不断地挨骂,不断地做错,不断地被人指责。而不做事的人可以永远骂别人,可以永远“躲在键盘后边”批评其他人,但是做事的人才是那个不断进步的人。所以这个作者说,完美是一个陷阱。要记得,计划赶不上变化。要练习脆弱,练习脆弱就是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表露错误,允许自己是脆弱的,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浑身都是铠甲、从来都不会输的人,这种人反而不会进步。而我们在不断被人嘲笑的过程当中,学会了特别多的东西。只有练习脆弱,才能够越挫越勇。然后,要勇于挑战,虚心学习,去慢慢地建立自己的人脉。同时要勤奋,愿意承担责任。当你真的放下了面子,放下了那种奇怪的对于完美的追求的时候,你就可以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积攒经验,不断地认识更多的人。

第二个原则,培养好品行,学会与世界共赢。一个人的品质、品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年轻人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可能会很快被那些工于心计的人教育,说“原来社会上是这样玩的”“你不知道人家高端局是怎么回事,大佬的思维原来是这样的”。你现在刷抖音能刷到很多这样的东西,但那些都是教你学坏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对于所谓大佬行为的错误解读。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能成为大佬,但是你在人家成为大佬以后,挑出那么一两个动作,最后总结说社会就是水深,我们应该学更多的厚黑学之类的结论。这些说法完全误导了大量的年轻人。

实际上,在这个社会上你能够受欢迎,别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你,就是因为你有好的品行,能够与世界共赢。人格与行为特质的外在表现,别人是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别人未必能够准确地打分,说这个人9分,那个人8分,这是很难的。别人也很难说自己是因为哪件具体的事不喜欢你。但是你要相信人的感觉是很灵的,就是我不愿意跟这个人在一起,我觉得跟他在一块儿不踏实,我敬而远之,这种感觉是非常准确的。所以你内在的人格行为特质,是很容易外化的,是很容易被别人看到的。很多人老觉得怀才不遇,觉得自己这么好,但是别人都看不到,其实你很有可能没有那么好,只是你把自己想得太好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世界其实还是比较公平的,大家是能够看得出来你的品质的。因此,当一个好人是比较明智的。

这里边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故事,我在别的书里也讲过:一个老人坐在城门口晒太阳,然后从远处过来一个人,问他:“我从远处来,跟您打听个事,这城里的人品性都怎么样?”老人问:“你来的那个地儿的人品性怎么样?”那个人回答:“我来的那个地儿全是坏人,大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一句实话,特别可怕,所以我才离开那儿,来这儿了。”老人说:“这里边的人也一样。”第二天,又来了一人,问了同样的问题,问老人这城里边的人品性怎么样,风俗如何,老人问:“你来的那个地儿怎么样?”这人说:“我家乡那个地儿人都特别淳朴、特别热心,我们邻里关系都特别好,大家相互扶持、信任、团结,很美好。”老人说:“这里边的人也一样。”这个故事流传了很多年。

这个城市跟那个城市,有没有区别呢?可能会有一点,但总的来说差不多,大部分的人都差不多,但是你的心境决定了这些人的好坏。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好的,你能够心怀善意,把内心的爱和美好投射在别人身上,那别人就是好人。因为我们看到的其他人,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你真的以为你了解陌生人吗?不是,是你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投射在了别人的身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看《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就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许三多觉得自己这辈子遇到的都是好人,觉得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是因为他内心纯净,所以他所投射出去的就是这个想法。但如果你心中想得过于复杂,那在职场当中,你就会觉得周围全是八卦,全是是非,没有一个公司能够让你好好地待下去。

作者说她自己年轻的时候挺混的,为什么?她跟她妈妈关系不好,整天跟她妈妈吵架,然后她就发现,这个对她女儿的影响很大。因为她的女儿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妈妈跟外婆的关系不好,妈妈对外婆并不尊敬,没有耐心。她觉得自己已经装得很好了,但根本骗不过小孩子,小孩子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所以她开始反思,思考如何去调整好自己的品行。她说,每天做三件事,你的品行大概率就会好一点。

第一件事是在谈话中给别人留出空间。我们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多问问别人的事,多倾听一下,别总不停地说自己。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两个人一聊天的时候,一方刚说了一件事,另一方马上打断说“我也知道”“我也经历过”“我经历的那件事比你这个更糟糕”……你看,我们连糟糕的事都要跟别人拼,因为我们只想讲自己的事,不想听别人的事。所以给别人留一定的空间,这很重要。

第二件事叫作克服自我的偏见。人和人之间的偏见是非常多的,克服偏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咱们中国古代也都是这么讲的,所以要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够让我们的德性得到快速提高。

我们讲过《思辨与立场》,那本书的作者说,如果你真的具备了完整的批判性思维,你在生活当中就不会有烦恼。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都开开心心地就去死了,因为他自己的逻辑非常严密。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讲,每个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因此在这件事上,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所有人一样。早死和晚死哪个更好?其实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人死了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并不清楚。那你为什么要那么害怕呢?如果你真的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话,你会发现连死亡这件事都经不起分析,分析到最后的结果是没必要那么难受,在它还没到来的时候,没必要那么难受。

在思考过后,你就会发现,如果你能够去除掉大量的偏见,这样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好,你也不会产生过度的愤怒、过多的想法、过多的争吵,也不会轻率地“站队”。这就是好的品行的来源——克服自我的偏见。

第三件事叫作和他人分享你的进步。你看,我每天讲书不就是在分享吗?和他人分享我的进步,分享我今天读了什么书。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这样的事,做这样的事不花钱,你持续分享,万一有人听了,说不定你还能挣点钱。就算没人听,你分享给你的朋友总可以吧,跟朋友、家人讲讲你的进步,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你想修炼自己的品行,就要经常做这三件事:在谈话中给别人留有余地,多听,多让别人说;克服自己对人、事情的各种问题的偏见;跟别人经常分享你的进步。进步就意味着你不是吐槽,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倒霉事,跟别人说“我跟你讲讲,我最近特别生气”,总是分享倒霉的事。倒霉的事分享得多了,别人也不爱听,因为你这样其实是把对方变成了垃圾筐。倒不如跟别人分享点心得,比如最近学了点什么东西,这时候别人也愿意跟你在一块儿聊天。所以,这三件事很重要。

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好的品行就是要爱他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句话,罗翔也引用过这句话,叫作“要爱具体的人”。怎样才算是爱具体的人呢?比如我们经常会爱一群人,爱一种人,爱一类人,爱有某一种身份标签的人,但是当这其中有一个具体的人出问题时,我们会伤害他。实际上你也很有可能会从那一群人当中被踢出来,当你成为一个具体的人的时候,你就不是那一群人了,因为谁都可以代表那一群人,但同时谁也代表不了那一群人。所以,我们应该爱具体的人,如果这个人需要帮助,我们就要关心他。这就是第二个原则——培养好品行,学会与这个世界共赢。

第三个原则,勇敢做自己,取得人生的掌控力。什么意思呢?大家春节回家之前有没有压力?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每次回到家,都会有人问你“结婚了没有”“买房了没有”“是不是体制内工作的”……我回家也会受到这样的“歧视”,我们家有个爷爷辈的长辈,问我现在是做什么的,我说了半天;他又问我现在是什么级别,我说没级别,他就会说没级别不行,没级别就相当于没工作。每次回家,你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很多人都不了解你在外到底是在干吗。这种所谓春节的压力,其实在西方也是一样存在的,因为人们都会期待你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按他们想的那几步走,按部就班。实际上没有所谓的该做的事或者该成为的样子,人生是非常不确定的,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某种节奏去生活,你完全可以活成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

作者说,她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受到这个束缚。年轻人一定会这样,会觉得自己得有面子。像在美国做律师就是比较有面子的事,她是法学院毕业的,毕业之后做了律师,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因为高强度工作,她经常胃疼,晚上胃疼得要死,就是为了挣高薪。在别人看来,这个女孩真成功,这个女孩很棒,但是在她看来,她的生活味同嚼蜡,自己的婚姻、恋爱、家庭、身体都很糟糕。后来她决定辞职,应聘了一份大学老师的工作,虽然收入低很多,但她觉得教书育人,跟年轻人在一块儿很开心,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很多人不能理解,那么高的薪水,为什么就不干了呢?但是,她认为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怎么才能做自己呢?对此,她也给了三步,哪三步呢?第一步,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是你首先要经常静下来想一想,你喜欢什么,你认为人生的方向在哪儿,你做哪些事会真的开心。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人说:“我做什么事都不开心。”那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静下来想。他没有时间静下来想,到底做什么事能够给他带来成就感,能够给他带来快乐。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体验更多不同的生活,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生活方式。这是第一步,叫作倾听自己的心声。

第二步,不要批判你的心声。比如说,你想做个流浪歌手,但马上反驳自己“做什么流浪歌手”,自己先泄气了,自己先批评自己不切实际。实际上,你都没有做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比如王宝强去北影厂门口接活的时候,不也是个普通人吗?但是他有一个要当演员的梦想,后来他就当了演员。世界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事,才有意思。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在想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批判自己了,觉得不行,这样太不安全,这样太危险。所以,第二步就是不要批判自己的心声。

第三步,按心声指引的方向前进,换句话说,就是要逐渐地成为你自己。比如说你想当个作家,或者你想开个民宿,想做个网红,不一定得说自己现在什么都不要了,把房子卖了去流浪,那样做不理智。不过你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一点点尝试,你周末试试不行吗,晚上试试不行吗?春节8天假,你不能试试吗?就是你得一步一步地探索。我们讲过《纳瓦尔宝典》,这本书中说,赚钱不就分两步吗?第一步,成为你自己,没有人比你更善于成为你自己,我选择做我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什么叫成为你自己?就是你真的变成了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第二步,把自己产品化。当你已经变成了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之后你就可以将自己产品化,这样你不就赚钱了吗?其实挣钱就分这两步。

这第三个原则其实很重要,勇敢一点。人生下来不就都会死吗?到最后我们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生活得太过谨小慎微也没意思。这是第三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走出舒适圈。什么叫舒适圈?经常有人讲,你们总说走出舒适圈,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怎么才能进入舒适圈?待在舒适圈里不是挺好的吗,干吗非得要走出去?但事实上,舒适圈未必是好的。就比如说,一个人每天上班都很痛苦,觉得自己赚不到钱,她在家跟老公吵架、跟孩子吵架,觉得生活一团糟。但是你让她改变,她又会觉得害怕,她所待的这个一团糟的环境,对于她来讲就是舒适圈。虽然生活不怎么好,但是这是“熟悉的魔鬼”,她已经习惯了。要打破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所以这个作者说,我们不是要你真的从舒适圈跳出来,跳到一个不舒适的地儿待着。我们经常说要跳出舒适圈,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我们应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比如说,你原本只有在北京才会觉得舒服,但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在上海也可以很舒服,你回到西安也可以很舒服,你去别的国家也可以很舒服。让自己的舒适圈变大,这样你就可以去探索这个世界,尝试更多的事情,这才是要跳出舒适圈核心的解读。而人们之所以想要停留在舒适区,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给自己留一个有得选、有退路的环境。我们不敢迈出去,总希望有个退路,总得有个选择。虽然我特别不喜欢这份工作,虽然我很恨这个老板,但是至少我还能领工资,这就是舒适圈的核心定义。你总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获得那么一点点安全感,所以才会卡在这儿。人陷入这种困顿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缺乏理解、关怀和安全感。

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安全感的孩子,在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很容易。我们有时候很羡慕有的人,他什么都敢干,做什么事都没负担,不会瞻前顾后,想干什么就去干了,你去研究一下他的内心,研究一下他跟他父母的关系,就会发现他的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因为他从小被理解、被接纳,有安全感。所以他不需要从环境当中去为自己找这个东西。但其实,人的安全感应该还来自自己的内心,只是从环境当中找安全感是不稳妥的,“靠山山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没有被理解、被接纳,我们就不敢迈出去,就会希望按部就班。关于人生,有一个比喻,就是说你的手电筒指向何方,决定着你的注意力在哪儿。如果你的人生像日光灯一样,那么你人生的亮度肯定不够,虽然到处都是亮的,但只是泛泛地照,亮度不够。但如果你的人生是聚焦的,像一个手电筒的灯光,“啪”地打在一个地方,那你很有可能就可以成为你自己了,因为你在这个地方下的功夫比别人足。但是我们很多人不太敢打开这个手电筒,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需要有内心的动力,才会敢于去做这样的事。

作者说,想要摆脱选择困境,需要做14件事。第一件,独处。要留出时间来独处,独处的时候也别玩手机,自己玩手机不算独处,等于还在跟别人一块儿聊天,应该把手机放在一边,然后静坐。第二件,关注你自己的内在情绪。当内在有情绪升起来、有想法产生的时候,去关注它,思考你所产生的想法。第三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敢尝试的原因就是恐惧,当恐惧情绪出现时,如果我们不会自我安慰,就只能被恐惧所征服,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你的选择空间才会更大。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不出选择,是因为我们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我们根本“打不过”它,所以一旦心烦、一旦害怕、一旦贪婪,就会变得不敢动。所以,要调节情绪。

第四件,人在心在。比如人在办公室,心就在办公室,人在三亚的海滩上,心就在三亚的海滩上,这才是修行,要全然地生活在当下。第五件,勇于尝试,勇于行动。比如说你想开个客栈,搞一个好玩的民宿之类的,你至少可以先去一家民宿打两天工试试,这不就是个尝试吗?如果这个尝试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你至少还能够算一下老板的钱能不能挣得回来,做民宿辛不辛苦、好不好玩,是不是像你想的那么美好。所以有了梦想,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尝试。

第六件,不容易退缩,就是不要一遇到挫折马上就撤,你可以试试看嘛,遇到点挫折再试试看。第七件,评估保留选项,就是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第八件,经常问问自己的见解是什么,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别老听别人的想法。第九件,跟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的人分享你的想法。有好多人就是喜欢拉别人下水,比如在煮一锅螃蟹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上面螃蟹要走,底下的螃蟹会把它钩下来,不让它上去。其实我经常会觉得人也很像螃蟹,就是有的人想要变得更好,但你的朋友就把你拽回来,说:“不要去,想那些东西干吗?来,打牌、掼蛋,快来!”所以,要去认识一些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认知水平比你更高的人,经常跟这些人在一块儿交流,他们给你的建议往往是往前走的,鼓励你去行动。

第十个建议其实说得很深,叫作改变你和父母的关系。跟父母的关系为什么跟你人生的选择有关?因为你要知道你的安全感是从你父母那儿得到的,如果你没法修复你跟你父母的关系,那你就很难修复你跟其他人的关系。

第十一件叫作再试一次,Try again,不行了再试一次。你想想,我们原来学走路的时候试了多少次,我们学走路的时候都是摔倒了再试,摔倒了再试,但长大以后,我们经常是试一次发现不行,就不学了。比如学直播,播了三天没人看,觉得算了,不学了。但实际上你就慢慢播着,怕什么呢?就算你过个十年再火,也来得及,这就是种生活方式,怕什么呢?

第十二件叫作接受失控。凯文·凯利写过一本书叫《失控》,我相信很少有人能把那本书读完,因为那本书挺难读的,它就是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的角度,让我们理解一件事——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失控都是常态。我们每个人都特别想要控制,控制体重、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我们希望控制自己的人生,但我们所能做的永远是“力所能及”,最终一定会面对失控的局面。当这个失控的局面来临的时候,如果你能够从坏事中发现好事,那这就是人生的智慧。我们读了那么多名人的传记,发现绝大部分的名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被生活踢了一脚,被踢到了那个成功的领域。就是说他本来在非常糟糕的领域里待着,但生活不让他干了,毁掉了他拥有的生活,导致他的生活失控,他才因此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失控是一种常态。年轻时的痛苦,就在于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失控的环境里,但是我们不了解、不相信、不接受,我们老跟它较劲,希望一切不要变动,希望我的生活不要改变,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就挺好。但你想,你练瑜伽的时候,一个动作保持5分钟还行,50分钟呢?让这个动作保持50分钟,谁也受不了,所以你的生活也受不了一成不变,它肯定没法按照这个样子保持50分钟,但是我们就希望它天荒地老、地久天长,一直这样下去,那最后肯定会痛苦。所以,接受失控很重要。

第十三件事叫作just do it,就是去做吧、赶紧做。第十四件是要保持深刻且持久的自我觉知,这个词挺高级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缺乏觉知的。一个缺乏觉知的人是什么状况呢?你们有没有人看过我直播?我每次直播的时候,发现弹幕的好多问题都缺乏觉知,他们的问题全部都是向外的,比如说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不会挣钱怎么办……他们都希望把外部的问题想办法解决一下。实际上,外部世界对所有人是公平的,大家生活在北京,生活在上海,生活在某个市里或某个县里,世界是一样的,为什么你的烦恼这么多呢?你应该向内看,去觉知自己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在哪些地方想不明白,是不是自己在哪儿做错了。觉知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们讲过金惟纯先生那本书,叫《人生只有一件事》,他说人生有捷径。什么是捷径?道歉。道歉就是捷径,你要能够认错。什么是认错?认错不就是觉知吗?当你能够觉知到自己有错的时候,你才有了改变的机会,觉知不了你怎么改变?这14个建议是用来帮你走出舒适圈,让你的生活充满激情的。只有走出舒适区,你才可以做出选择、做出决定,而不是每天原地踏步。这是第四个原则,走出舒适圈。

第五个原则,掌握社交规则,建立和维护圈子。其实对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活需要有朋友。但是从小到大,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几乎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因为陌生人很危险,要小心点。实际上,你是可以在街头、在酒会上去认识其他人的,去和别人聊聊天。这种弱关系往往比强关系对你的帮助大,你人生当中的重大转折,基本不是来自你表哥、二姑这些人,而是来自那些弱关系。强关系很少能给你带来改变,亲戚、同学、好朋友,这些人的作用是情感上的支撑,如果你倒霉了、破产了或者离婚了,可以去找他们倾诉,因为他们可以给你带来情感上的支撑,但是这些人几乎不会给你带来新的生意机会和人生的转向机会。

很多新的生意机会是因为你偶尔参加了一个活动,别人跟你这么一聊,你发现这件事挺好,可以聊聊,之后你才去做,人生几乎都是这样。我开始讲课也是因为这样的契机,当时我去参加婚礼,旁边坐着一个人在那儿招募讲师,我问:“我试试行吗?”之后我就去了,开始讲课,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要多去认识一些人。

然后,在职场当中不要止步于客气。在职场当中,很多年轻人跟周围的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冷漠,大家见面都认识,看着都面熟,都互相打招呼,但是交流不深,没法深入地了解彼此。其实你可以约着同事一块儿吃个饭、喝个咖啡、聊聊天。有研究显示,从熟人到普通朋友,需要共处40~60个小时,成为好朋友需要80~100个小时,成为至交则需要超过200个小时。如果是跟你同在一个旅行团里的人,你们一块儿去旅游,回来之后你们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好,因为你们至少有几百个小时总是待在一块儿,一块儿走、互相等着、一块儿吃饭。可能开始还觉得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后来慢慢地就变成哥们儿、变成朋友了,因为处的时间长了。其中的原理就在这儿,就是40~60小时,80~100小时,还有200小时以上的相处。人跟人之间的社交,就是用时间来慢慢地深入的。

那你可能会说:“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刚到这个社会上,没有钱跟你去旅游。别人都组织那种游学团,但那都是大佬的行为,我们小年轻人怎么办?”即使没钱,读书会总可以吧,合唱团总可以吧,打羽毛球总可以吧?所以,不一定要天天朝九晚五地工作,下班就回家煮方便面,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记得要少玩点手机,那手机上的东西真的有那么好看吗?要出来社交,多认识一些朋友。

同时,邻里关系也值得花时间,有时候救命的是左邻右里,“远亲不如近邻”。然后,导师能够照亮你的前路。你可以给自己寻找一个人生导师,找一个让你觉得佩服的人,多向他请教,形成这种师徒的关系,就算叫对方师父也没什么,这能学到东西嘛。然后,友情让你更健康。跟那些老朋友们一块儿欢快地聚会、聊天、欢笑,这些人会让你更健康。有朋友的人寿命更长,这是有科学研究支持的,如果一个人孤独的话,寿命就会短。

要记得,深度互动的秘诀就是,你要跟对方聊更加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像查户口那样。我们大家一聊天,往往话题就是“你是哪儿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呢”……这就没法聊了,因为你老查户口。更开放的问题是:“你们这行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你有没有见过很多好玩的客户,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觉得我们应该了解点你们这个行业里的什么东西?”你看,当你带有好奇心去跟一个人聊天的时候,你就发现对方话很多,你根本不用担心社交。而且,社交的时候不要只说自己,不要整天表达自己,要给别人空间。当然,长期关系也很重要,密友、爱人、家庭的这种关系很重要。

以上这些关系涉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各方面的有效信息。有比你层级高的,有比你年长的,有同辈的,有跨领域的,有不同行业的,这些人都能够帮助你把人生手电筒的光打得更亮。这是第五个原则,掌握社交规则。

第六个原则,学会管理钱,让钱为自己服务。如果你跟钱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你在金钱上永远都有困难的话,它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干扰和负担,你就没法全心全意、快乐地做事。所以,年轻人要学会理财,理财的核心其实很简单——赚钱、花钱、存钱,就是这几招。在理财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作者讲,不要过度地渴望钱,为什么呢?钱当然很重要,但是不要过度地渴望钱,当一个人过度地渴望钱的时候,你就容易成为钱的奴隶,当你成为钱的奴隶的时候,钱反而绕着你走。

这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假如有个人在北京开一家农家乐,如果他过度地渴望钱,那每个来这儿的顾客他都恨不得“宰”一刀,他给顾客吃糟糕的菜、收高额的停车费,那钱就会绕着他走,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是金钱的奴隶,他没有享受开一间农家乐的乐趣。那在北京周边,你觉得什么样的农家乐大家会蜂拥而至呢?那一定是主人好客、讲究诚信,吃的东西很好,风景很棒,价钱合理的农家乐,他乐于干这件事,开开心心的,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下次还想去。但是如果我们脑子里边特别崇拜钱,总想着今天多挣一百,明天再抠出两百来,你就会天天得罪人、天天“宰”客。

所以,人要能够驾驭钱。人能够驾驭钱的意思就是要觉得有钱也行,没钱也行,钱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我要过我想过的生活,我要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我要做有意义的事。一旦你把事做出来了,钱会追着你跑,它一定会找你,就是这么个原理。所以这个作者说,你要了解这个世界里金钱运转的规律。你要学会攒钱、学会赚钱。除了全职,你还可以有副业,还可以创业,在年轻的时候稍微勤奋点,做副业,进行创业,说不定其中哪一个将来变成你的主业了,这都是有可能的。这是跟钱的关系。

第七个原则,照顾好身心,让自己良性运转,也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身心。我讲《癌症密码》的时候,自己都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癌症竟然几乎是生活习惯病,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身体的叛乱,而这些东西我们在此之前根本不知道。我如果不是因为办这个读书会,我可能也不会看这一类的书,看了以后就知道原来习惯这么重要。所以,我现在见到别人抽烟,见到别人嚼槟榔,我都要制止,会劝对方不要做这样的事,因为你不了解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大。这个作者跟她的学生讲,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学会自爱而非自恋,不透支自己。因为好多人喜欢熬夜,熬夜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习惯,熬夜会导致你的心血管不堪重负。要注意身体的信号,皮肤病、脱发、胸痛、背痛、失眠、胃痛,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在跟你讲:注意点,不行了,受不了了。但是,好多人不在乎这些。

在照顾自己身心这部分,作者有18招。我觉得作者就像个妈妈一样,用这18招来提醒大家保持健康。第一,深呼吸。深呼吸,能够呼吸到底下去。第二,保持良好的睡眠。第三,好好喝水。第四,活动身体。第五,营养进食。第六,学会为自己做主。如果你生活得很被动,你的身心也不会愉快。第七,应对自己的感受。第八,在自我与社交媒体间找到平衡,别天天刷手机。第九,提出自己的需求,有什么要求你要跟别人说。第十,定期体检,这点很重要。第十一,接受治疗。第十二,明智地对待自己服用的药物。第十三,和“自己人”共处,就是你需要有一些能够跟你情投意合、聊得来的朋友。第十四,开心地笑,尽情地玩。笑是非常好的疗愈方法。第十五,拥抱他人,并接受他人的拥抱。第十六,通过某种形式进行感恩练习,并寻求指引。你要是觉得不愉快,可以每天找3件值得感谢的事,这样你就会愉快很多。第十七,宽容大度。第十八,永远别低估小睡15分钟的力量。就是觉得累得不行了就打个盹,睡上15分钟,这就很好。以上就是她所建议的照顾好身心的一些方法。

我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人生是长跑,人生甚至是比马拉松更长的长跑,所以为什么要急于一时的冲刺呢?我跟《相信》那本书的作者蔡磊聊天,他得了渐冻症,他说最后悔的就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太玩命了,熬几个通宵对他们来讲都是家常便饭。他们觉得,熬夜不是很正常吗?这代表着工作的热情,不熬夜的人才应该被批评,所以每天熬夜,每天熬夜做工作。等自己得了渐冻症以后,他才了解到疲劳是渐冻症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所以一定要慢慢来,人生是长跑,有乐趣很重要。

第八个原则,困境中破局,激发心灵的韧性。人总会遇到困境,遇到倒霉的事,医生们总结出来了一套人在遇到倒霉事时的心境,第一步叫否认,第二步叫愤怒,第三步叫讨价还价,第四步叫消沉,第五步叫接受,就是会有一个这样的曲线。比如你丢自行车后的心境就这么一个过程,离婚也是这么一个过程,被人分手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倒霉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你要知道自己会有否认的过程、愤怒的过程、讨价还价的过程。

作者在27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件事给她很大的打击,她当时就完整地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她说: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痛苦和压力,我们最需要的是借着这些东西来锻炼自己的韧性。韧性就是我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我能够变得更强大,我能够从这些坏事当中找到可以学习的东西、可以让我变得更好的东西。就像尼采说过的,凡是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第一,当你遇到这些悲伤和困境的时候,找一个能依靠的人,找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哪怕你有一个宠物相依为命都可以,你可以有寄托,不要一个人孤军奋战。第二,接受新的现实。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新的现实已经来了,你现在要接受这个新的现实。第三,创造意义。你要弄清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说作者的爸爸去世了,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她的爸爸不用再忍受痛苦了,她的爸爸被癌症折磨这么多年,现在不需要忍受这种痛苦了,所以在某些层面上,她应该替他高兴,这就是意义。

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别人,如果你想疗愈自己内心的伤痛,最有效的方法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社会上有一类人群叫失独家庭,这是很让人揪心的一个群体。我采访过这些失独家庭,后来我发现,这些失独家庭走出痛苦的共同路径,几乎都是去帮助别的失独家庭。如果他们稍微走出来一点点了,他们就会去帮助那些还没有走出来的人,这才能够让他们找到救赎的感觉,找到意义,这就是韧性。所以在困境中学会破局,让自己的韧性变得更强,这是第八个建议。

第九个原则,建立使命感,投身社会责任。就是不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至少应该做一个开明的利己主义者。什么是开明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我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够更上一层楼,去做一点事,这个行为是利己的,就是希望我生活的社会更好。这个作者建议,作为年轻人,你要关心新闻,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去投票。多关心新闻,但是要小心偏见,不要相信谎言。还是我们之前说的,要有批判性思维。有很多新闻可能是骗人的,有很多东西是为了煽动你的焦虑、仇恨而产生的,而现在更要命的是,焦虑、恐惧、仇恨是流量密码,所以能够给你们带来焦虑、恐惧、仇恨的那些影片、口号、图片都是赚钱的,因为它们能够获得大量的流量。所以大家常常会觉得: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糟糕,为什么有这么多糟糕的事情发生?其实那都是人家的生意。所以我们要了解常识,让自己具备批判性思维,在看到那些新闻的时候,能够冷静点想一想。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说一些让别人能够更好的话,而不是去伤害别人,这就是对社会的关怀。

如果你说:“我人微言轻,我也管不了整个社会。”那你至少可以影响家人、朋友、邻居,对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好一点。比如说在自己家的楼道里边,看到有人要出门,你可以帮他扶一下门,帮他开开门,他如果没有说“谢谢”,你也不要生气。我们见过很多人给别人扶了门,因为对方没说谢谢,又去质问对方“你为什么不说谢谢”,把人家叫回来再吵一架,这样做没必要,我们自己做点好事就行了。然后,要力所能及地去帮社区、社群做一些事情,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参与一些有社会意义的创业活动,这些都很好。直接付出一些行动,建立使命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如果一个年轻人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能够把这本书里的东西了解一下,他至少在走上社会的时候不会太过慌张。虽然眼花缭乱的世界扑面而来,但是我们至少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事,进而树立一个相对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个作者在最后总结了值得感恩的10件事,我觉得这部分需要念出来。她觉得感恩是最能够带来幸福感的事。哪10件事值得感恩呢?第一,你自身的存在值不值得感恩?至少咱还活着。第二,身边的人的存在。你身边的这些人都在,这很好。第三,那些你所爱的人以及同事们为你做的事。第四,快递员或其他服务人员为你提供的服务。第五,为你提供专业建议及知识的人所做的工作。第六,其他人的优秀品质。世间自有真情在。第七,得到了优先体验。就是有些事会给你带来惊喜,你应该享受这种优先的生活。第八,你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如果我们真的盘点一下,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说不定你拥有的东西比拿破仑都多,拿破仑虽然拥有国家,但如果你去看拿破仑的卧室,会看到拿破仑的床跟这桌子差不多大,他就睡在这样一张床上,披一个破斗篷,头发乱蓬蓬的。这么一想,其实我们拥有很多东西。第九,随时发生的各种小事,各种各样可爱的小事。第十,大自然。我们需要感谢大自然,宇宙进化到今天,能够给人类留下这么一席之地,太需要感恩了,因为宇宙并不是为我们设计的,但是它最后竟然能够有氧气、有水、有绿树、有动物,我们在里边适应得这么好,这简直太幸运了。以上是值得感恩的这些事情。

我们要保持正念、善意、感恩。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问题获得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当中很难不遇到问题,人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问题,如果你执着于这个问题,觉得自己一定要赢,那可能你赢了之后就会失望,因为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借着这个问题获得成长,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正如中国古人总结的四个字“借假修真”,这些事可能是假的,这些事可能是空的,可能是过眼云烟,因为如果你真的到了六七十岁,你会发现你之前在意的那些事都不重要。但借假,修的是真,修的是你最后身体里边的东西。稻盛和夫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能够稍微好那么一点点,这就是人生的目的。我们经过这么多的事,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变得好那么一点点。

所以,希望这本《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Your Turn: How to Be an Adult),能够帮到更多的年轻人走出迷茫。谢谢大家,我们下本书再见。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