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次浏览

千古风流人物 第一季(25)

千古风流人物 第一季:杜牧 十年一觉扬州梦(2)

从世家豪门到食野蒿藿,年少的杜牧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读书成了此时唯一的慰藉。自唐宪宗去世后,王朝又陷入了混乱,这混乱一直伴随杜牧到成年。一身白衣的他只能用笔来抒发满腔热血,一篇《阿房宫赋》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名声,还有进身之阶。虽然杜牧两次折桂名动京畿,但现实总是那么冰冷,朝廷并未对他加以重用,无奈之下杜牧只能去地方做幕僚,以求快速晋升之路。一面是诗酒风流、纵情声色,另一面却是忧时感世、志在社稷。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赠别·其一》

十年一觉扬州梦

年仅26岁的杜牧,两枝仙桂齐放,声名远播,随即官拜弘文馆校书郎。校书郎虽官职不高,却是不少文士昼夜苦读的梦想。因为在当时,翰林院选翰林学士没有硬性规定,上至六部尚书,下到校书郎都可以入选,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校书郎升迁至宰相的文人甚多。 “翰林院等于是皇帝身边的机要大臣,如果翰林学士当时加一个知制诰,就是替皇上起草诏书、掌管诏书,加一个知制诰那就是位高而权重。所以当时的翰林院,如果能进去当一个翰林学士,可以说前途还是比较光明的。当然这事也因人而异,看你以后的路怎么走。但是总之一句话,中晚唐时期的翰林院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了”——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杜牧虽得此官职,但却一点也不开心,反倒有些落寞。他的梦想是在朝堂之上直言谏诤,主持正义,或是金戈铁马收复河山,而如今只能埋头书案校对经籍,好似并无出头之日。过了半年的无聊生活后,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向杜牧发出邀请,聘其南下洪州(今江西南昌)出任自己幕府的巡官,杜牧应声前往。 “杜牧他之所以到沈传师那地方去,到幕府去当官。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沈家和杜家他们是世交,关系很好。那我信任你,你到我这儿来做官,我给你很好的待遇,我可以提拔你,我可以照顾你。那么由于当时地方财政都被这些藩镇所控制,唐朝中央政权的财政比较困难,所以在中央做官的话,权力小,收入也低。那要到地方上,那情况就不同了,节度使他有权、有财、有地盘”——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观察使幕僚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公文,空闲的时候就陪奉府主或者与同僚游赏宴会。杜牧后来追忆这些年做幕僚的生活曾说,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从诗人的自述来看,自己这个青年后生乍入官场,业务还不甚熟练,多少有些吃力。还好,他遇上了一个热心的上司卢弘正。这时的卢弘正任团练副使,他对青年才俊杜牧颇有好感,凡是杜牧所应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他都口讲指画,一一教导。行走官场能碰到这样的师父,的确是幸事。然而杜牧的吃力大概不仅仅因为业务不够熟练,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游宴过多。当然,若没有那些奢侈荒唐的游宴,也不会成就这个大诗人。

公元829年,也就是杜牧到洪州的第二年,沈传师幕府乐籍中新添了一位歌女,名叫张好好。这张好好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歌儿唱得也清脆婉转。 “就是青楼文化在唐朝的官场上是合法的,而且是非常盛行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妓女属于官妓。这种官妓隶属于教坊,由官府来直接管理,她们的服务对象主要就是官员。官员一般比方说宴会,比方说春游等这些活动,都会邀请这些妓女来参加。那个年代的青楼女子,尤其是这种隶属于教坊的青楼女子,本身就是加歌女、舞女,另外很多人诗词功夫也相当了得”——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这一天沈传师与府内幕僚们宴会于洪州名胜之地滕王阁,命此前还未曾出过场、露过脸的张好好宴前献歌。张好好的第一次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沈传师不甚欢喜,称赞为天下独绝,赠以天马锦、犀角梳作为奖品。张好好也从此成为幕僚们情有独钟之人,他们每每在洪州宴游,总要邀请张好好前去献歌。之前杜牧见到张好好已怦然心动,但是她是沈传师幕下的歌妓,而自己是沈传师的麾下从事,这跃动在心底的意念波澜必须压制下去。张好好面对风流倜傥、举止文雅的杜牧,心中也泛起涟漪。迫于身份的无奈,她只好视若陌然。两心相知,却相对无语。

公元830年9月,沈传师调任宣歙观察使,张好好也随同来到了宣州(今安徽宣城)。每逢春秋佳日,杜牧常在酒宴间欣赏她的清歌妙舞。这时,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在宣城幕府,他也很喜欢张好好,于是花千金纳她为妾。面对名花有主的张好好,杜牧也慢慢抚平了心中的波澜。这时他或许不会想到,两人的命运会如此相似,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青葱岁月,以致再见之时物是人非。

公元833年春天,杜牧奉沈传师之命赴扬州拜谒前宰相牛僧孺,这位曾于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现如今出任淮南节度使。此行对杜牧影响巨大,他与牛僧孺也结下不解之缘。 “(牛僧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杜牧到这儿来了之后,他其实也就卷入了党争中了。你跟着牛党的党魁,你自然就是牛党,也就卷入了斗争中。所以后来杜牧他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可能和这也有一定的关系”——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此行路上杜牧自若而悠然,途经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会见了昔日同科好友。契阔谈笑,无所不言,两人聊着聊着,竟谈及了杜秋娘的遭遇。杜牧一时思潮翻卷,感慨万千。杜秋娘原是此地民女,从小才貌绝人,歌喉婉转且又撩拨人心,15岁时一曲《金缕衣》迷得镇海节度使李锜心神荡漾,随即纳杜秋娘为妾。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金缕衣》

李锜折了一支人间罕有的鲜花,却还幻想着登天子位,于唐宪宗初年谋反,岂料一败涂地。然而杜秋娘是没有选择的,她只能跟随李锜覆灭,作为罪犯的家属被没入宫禁。出乎意料的是,杜秋娘的姿色和才华打动了唐宪宗,被封为妃子。可惜好景不长,公元820年,宪宗被宦官密谋杀害,继位的唐穆宗命杜秋娘做了皇子李凑的养母。次年,李凑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唐文宗继位后,朝臣与宦官相互争夺权柄,李凑成了政治牺牲品。没过多久,文宗听信谗言,贬李凑为巢县公。杜秋娘是漳王李凑的养母,也牵连得罪,被放还乡。这时的她已是人老色衰,更兼罪人家属的身份,贫穷困苦超出了想象。杜牧听说杜秋娘的事情,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忧愤怜悯流入笔端,化为超过百句的五言《杜秋娘诗》。杜牧固然是怜人,同时也是自怜。“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当他写下这句诗时,内心必定充满苦涩,为自己未来的仕途而担忧。“当然透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唐朝的政治环境,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政治背景下,出现像杜秋娘这样的女性的人生的际遇,那就是很正常的。那也像自己,这么有才华的诗人,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挽大厦于将倾,只能看着自己的家、看着自己的国,逐渐逐渐地在走向下坡路”——程遂营(河南大学教授)杜牧代表沈传师的谒见,使牛僧孺心里颇为高兴,然而令牛僧孺更欣慰的是杜牧的才华。之后不久,沈传师便奉召回京任职。按照惯例,府主解职回朝,幕僚们都得自谋生路,这时杜牧接到了牛僧孺的聘书。像是沈传师的刻意安排,杜牧赴扬州拜谒牛僧孺,得到牛僧孺的青睐。沈传师回朝,杜牧也便有了归宿,于是顺理成章转任扬州。身为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对杜牧十分器重,任命他为府中要职掌书记。“掌书记堪称是节度使的左膀右臂,他负责给节度使起草文书,起草书信,或者是起草给朝廷的奏章。而且我们要知道,唐朝行政运作的中枢就是文书的写作,所以说当一个掌书记就等于当了节度使的副手,并且掌控了该地的行政大权”——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掌书记的公务虽然繁重,但是对有着五年幕僚经验的杜牧来说,处理起来却娴熟自如,这便使他有了颇多的闲暇时光,于是一颗无所寄托的心又开始彷徨。唐人诗中描写扬州繁华盛况的有很多,这座时代潮头的城市使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杜牧置身这十里长街,目睹其繁华兴盛,抚古思今之余感慨万千,自然少不了赋诗吟咏。这个繁华的都市很对杜牧的脾气,他立即与之打得火热。花街柳巷、歌舞妓馆等纸醉金迷之地,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以致后来离去时作《赠别》,送给那个曾经让他可以忘却一切烦恼的风尘女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赠别·其一》

这位令他魂牵梦绕的歌女,芳龄十三,情窦初开,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街上,珠帘下纵是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人能与之相比。刚过而立之年的杜牧和这位豆蔻年华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感,我们无法得知,但是能有这样一位大诗人为她写下如此精彩的诗句,就足以让人羡慕不已。 “因为他(杜牧)那个‘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一句诗,可就把青楼这个词赋予了妓院的色彩,从此以后妓院就叫作青楼了。而在他之前,青楼指的是女子居住的高楼,仅仅而已。那么他这样的一首诗下来之后,这个青楼从此就变成了妓院的代名词了。所以说杜牧在这里面应该说是一个佼佼者,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一个人”——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公元835年,杜牧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要回长安供职了。从26岁到33岁,兜兜转转蹉跎了七年岁月,本以为就此沉沦,而这一纸调令又让他心中的热血被重新点燃。“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官员,但是御史台的官员当中也分好几种,监察御史主要是负责监察地方,在唐前期监察御史经常代表皇帝出行,然后去监察地方官的这个廉洁与否。不过话可说回来,杜牧这个时候这个监察御史,尤其是他所担任这个监察御史,我们不要把它当真,为什么呢?他(中央)只是给他一个军官的职衔而已,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那种寄禄之官”——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在回长安任职前,牛僧孺为杜牧饯行。席间他说,以你的豪迈气概,前程必定远大,而我却担心你风情不节,这可能会有伤身体。听到这里,杜牧便搪塞道,我平常很检点,不至于劳您忧心。面对杜牧的遮掩,牛僧孺笑而不答,就令人捧出一个小书匣让他亲自打开,而里面则全是杜牧夜游青楼的密报。“杜牧在扬州的时候,首先这个青楼,当时牛僧孺拿他就没有办法,只好采取一个办法,就是暗地保护他。因为青楼这种地方历来治安比较的复杂,牛僧孺则派街卒,街卒就是负责治安的这个人员,每天那些街卒跟踪完杜牧之后,回来都要写上一纸报告,这些年下来已经积攒了整整一大箱子了。上面的文字都是大同小异,就是某昔杜书记至某处夜宴,或者是杜书记在某处留宿无恙,意思就是这一晚上没啥事,就这个意思,结果弄得杜牧一个大红脸”——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知道缘由后,杜牧很感激,于是作《遣怀》诗以表羞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在壮志未酬的忧闷中,在与细腰美女的厮混中,像做了一场十年长梦,留下来的竟是薄情负心之名,诗中充满了杜牧的无奈和自嘲。好在纸醉金迷的扬州并未让杜牧彻底迷失,军国大事仍是他心中的牵挂。 “杜牧在扬州当这个长书记,可能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他这个青楼薄幸名,再一个就是他关于军事方面的这些思想。他小时候就对军事非常地感兴趣,而且研究过《孙子兵法》,所以到了扬州期间,他又写了《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一系列的这个著作。讨论的是什么呢?讨论的就是我们未来这个仗怎么打,天下的形势现在如何?我剖析这个形势。而且他的这些军事才干,后来在防御回鹘以及平定泽路叛乱等这些方面都已经发挥了作用。所以说杜牧这个人,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当杜牧离开扬州时,心里应该是矛盾的,一方面满怀期望,一方面又有点恋恋不舍。但在事业面前,所有的红尘醉梦都得抛弃,尽管那所谓的事业,十有八九靠不住。杜牧虽然回到了长安,但是面对权臣宦官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的黯淡景象,却深感危惧,不久就以身体有病为借口去了东都洛阳。在那里,他重遇了昔日的女神张好好。此时张好好不知何故已被沈述师抛弃,流落街头当垆卖酒。故人重逢,感怀伤旧,其中凄苦又能与谁言?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杜牧 《故洛阳城有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