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23分钟,22种趋势预测描绘科幻般的医疗未来。
今天为大家讲一本谁都买不到的书。你们看到,这本书的定价现在是零元,就证明这不是一本真书。这是一本打印版的书,是人民大学出版社专门为我们樊登读书打印出来的,它在这本书上市之前先拿给我们看一下。我觉得这本书真的非常好,我决定要讲它,讲完之后,如果我们大家的会员自己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先订购。这样的话,我们就预购了一批拥有樊登读书独特标识的书,而且比整个社会早知道一两个月,了解最前沿的资讯。 我看完这本书以后,真的心潮澎湃。我在从北京飞深圳的飞机上,花了三个半小时把这本书读完了,因为它确实太棒了。它不是科幻小说,但是比科幻小说还好看。
而且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书,因为孩子们看到的是未来的憧憬,很棒的社会的形态;老年人看到的是医疗竟然有这么多的新的方法,因为老年人最关心健康的问题;成年人看到的是新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非常重要的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本人既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个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极客,他特别喜欢研究各种最新型的电子设备,他所写的这几个趋势全都是已经在发生的“科幻故事”。
我们的排列顺序是由近及远的排序,什么意思呢?最有可能发生的在最前面,未来离得最远的在最后面,一共有二十二个特别了不起的趋势。 咱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趋势,叫作更加积极主动的患者。
过去,我们每一个患者都会被动地接受来自医生的诊断。所以在今后,随着社群越来越多,各种网络化的讨论群组越来越多——当然你要小心不要被人骗到医托的群组里去——比如大家都在讨论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这些群组会给你提供大量的知识,让你在患病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对这种病有一定了解的人,你可以跟医生探讨这件事情。这就是我们说,患者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介入,我想大家能够理解,这不难实现。
第二个趋势叫作游戏化的健康。比如现在大家都会用手机来记录自己的步数,每天走一万步,这只是个开始。如果是一个患者的话,他会用游戏来监控自己有没有吃药,用游戏来帮助自己了解整个化疗的过程。比如他们为了让一些孩子们更了解化疗为什么是必要的,他们就把化疗做成一个游戏,让这些孩子们在打游戏的过程当中,知道原来这个化疗是针对这个的,所以大家会更容易接受整个医疗的步骤,叫作游戏化的医疗方式。
第三个叫作未来的饮食。这里边有一张图,未来的饮食:鸡腿、土豆泥、凝胶的鸡翅。它跟鸡翅的味道是一样的,它是用3D打印出来的,特别适合病人吃。因为它不需要特别使劲地嚼,味道很好吃,还保持了足够的营养。未来的肉是什么样的呢?特逗,未来不需要再杀牛、杀猪,因为杀猪、杀牛这个事本身就很残忍,没有动物福利。
肉是怎么来的呢?是用牛的干细胞培养出来的。一头牛身上的细胞就能够培养出44万头牛所能长出来的牛肉,所以你只需要把干细胞铺在一个器皿里,然后培养它。慢慢地,它就长成了一个牛排,有点像我们种香菇的感觉。把牛排切下来以后,煎一煎,用3D打印的面包夹着它吃。 2013年的时候,荷兰进行过一次这样的一个测试。他们请了两个美食家,来吃他们这种人工生长出来的牛肉和3D打印的汉堡。美食家吃完了以后,说口感不错,就是牛肉汁稍微少了一点。
除了牛肉汁稍微少了一点之外,口感和真的牛肉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你知道那一个汉堡多少钱吗?就当时实验当中吃的那一个汉堡的价值是385000美元,不过这是实验阶段。 如果这个东西能成功的话,会给整个人类带来什么福利呢?首先,当人们用干细胞来培养牛肉的时候,可以让整个世界减少45%的能耗。
因为牛要长出肉来,它得吃大量的草,所以减低了45%的能耗,减少了96%的温室气体。曾经有一种说法,恐龙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恐龙放屁特别多,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整个温室效应产生,于是恐龙才灭亡的。而现在的牛、猪、羊、马这些动物,人类为了吃肉养了特别多这样的动物,所以这些动物所排放的气体也会造成整个温室气体的增加。 当我们不需要养这么多牛的时候,排放就会减少96%,同时会减少99%的土地使用。现在的土地大量的是用来养羊养猪养牛的,现在不需要了,只要我放在实验室里边长就好了,跟在家里边养蘑菇一样,慢慢地长出来就可以吃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肉身上不含任何抗生素。你要知道,那些牛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可能不打药,不打药它肯定要得病,所以一定要打各种各样的药,而这些药全部都累积在它的肉里,而培养出来的这个肉是没有打药的。这是未来的饮食。 未来的饮食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餐具的变化。我们不知道我们嘴里吃到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检测一下。
这么一个小设备只要在盘子上这么扫一下,食物里边所含的各种毒素就出来了。哪些东西超标,哪些东西有问题,你就可以看出来是不是在标准范围之内,能不能吃,大肠杆菌是不是过量,拿这个一扫就好了。这个比咱们中国古代人用银簪子那个要灵得多,这是更高科技的东西。 而且比如你要吃饭,咱们都说要减肥就得细嚼慢咽。我这人这么胖,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碗面马上就吃完了,特别快。细嚼慢咽,未来的筷子可以帮你调整吃饭的频率。
这个筷子是智能筷子,里边是有芯片、传感器的,夹一块肉放到嘴里吃,吃完再夹下一块,再吃。符合节奏,这个筷子就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你吃得快了,开始越吃越快,当你的频率高过你所设定的频率以后,这个筷子就开始抖,让你夹不着。等你吃够一定的量以后,这筷子动不了了,不能再吃了。这才能够帮助你有效地控制饮食,比现在用手机来玩走路步数管用得多。这就是未来我们吃饭的方法,这是第三个趋势。 第四个趋势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这个好厉害。
我们都听过VR,VR就是戴一个大眼镜,这叫虚拟现实。你进到这个里边以后,你会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将来的电影会彻底改变,将来的电影语法都会改变。我们现在看电影,就算是3D的,你也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甄子丹在打架。等你戴上这个VR以后,可能没有甄子丹了,就是一开场一个引导片,把你带入甄子丹的环境中后,你就是甄子丹。你周围的人都在跟你打,你就得不断地还击他们,这才是未来的电影。这个叫虚拟现实。 那么跟我们人类的健康和医疗更有关系的,叫作增强现实。
什么叫增强现实?增强现实就是AR,谷歌的眼镜就是增强现实,一个眼镜有一个芯片,那个眼镜里可以直接给你投射很多影像,你可以一边看到现实世界,一边看到增强的现实世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人倒在路边了,突然之间没法呼吸,咱们现在的人就束手无策,在那儿站着说,怎么样叫救护车?怎么办?没办法,因为你不会。当你有了这个增强现实的东西以后,你可以摁一下,甚至摁都不用摁,只要用语音指挥一下,说“心肺复苏”,说“你好,谷歌眼镜,心肺复苏”。只要你一说心肺复苏,它这里边就自动调取,给你表演心肺复苏的过程,而且给你喊节拍。有一首歌叫《活下去》,这是美国人研究的,说只要符合《活下去》的节奏,就是最佳的做心肺复苏的频率。
所以一边给你耳机里边播放着《活下去》那首歌的节奏,屏幕上给你演示怎么样做心肺复苏,然后你就可以动手给他做心肺复苏,你可以一边看着,一边给他做,这就叫增强现实。 你知道医生是怎么做手术的吗?患者的片子和患者本身套在一起,你可以直接在患者身上就看到他的片子,所以他那个片子很有立体感,无论问题在哪儿你都能准确地看到,这叫增强现实。所以增强现实可以整个改变医疗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和医生互动。
医生跟你谈话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一边低头看病历,一边跟你说话。医生可以一直直视着你的双眼,因为他的眼镜里就带着所有的信息,要调动的所有东西都在这儿。这就是谷歌眼镜,戴着这个东西以后,人就变得更加强大了,因为眼镜在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把现实增强起来了。 咱们普通人怎么应用增强现实?比如你走到一个咖啡馆里,发现有很多空座位,但你不知道坐哪个空座位更好。所以当你戴着这个眼镜进去以后,它会提示你,目前所有空座位中,哪一个空座位是平常被坐得最多的,你就会直接走到那儿去坐就好了。你戴着这个眼镜看这个餐厅,它就告诉你,这个餐厅现在有哪些优惠活动,你点哪些菜是特价的。这就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第五个趋势叫作远程医疗和远程保健。什么叫远程医疗和远程保健?这个不是未来,这个现在已经做到了。就是医生的头投射在机器人身上,然后这个医生会全程陪伴你。但这个医生在哪儿呢?这个医生也许在加里福尼亚度假,然后 来抢救你,跟着操作,这叫远程医疗和远程保健。
第六个,未来的医学院是什么样的呢?比如我们要解剖,大家都很害怕解剖,未来不需要再让你解剖人了,而是让你解剖一个假人,一个虚拟的、电子的解剖的产品。你拿刀割下去,那个人躺在那儿说“割错了,靠左一点再来”,它会跟你说话。因为它是一个假的、训练的教具。 而且未来的教科书会变得全部电子化、立体化,所以这些医学院的学生在医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操作很多次模拟实验,而且特别逼真。这是未来医学院的变化。 第七个叫作手术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你能够设想是机器人替你做手术吗?给大家看一下机器人做手术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张图就是一个会做手术的机器人。大家比较害怕,说我特别担心它万一给我扎错了怎么办?你放心,有人在,人会远程操控它,它可以和人实现一个良好的配合。
这就是指挥它的那个人,人和机器的配合来给我们进行手术。而且你要相信,机器可能比人更准确,因为人会有情绪、波动、紧张、疲劳,机器不会。机器只需要你给它电,它就可以冷静地做手术,跟你没有什么感情。 我小时候记得很清楚,我去打针,我姑姑是一个赤脚医生,她是专门负责给大家打针的。她给别人打针没事,就是不能给亲人打针,只要给亲人打针,她的手就抖,扎下去就会特别疼,因为她有情绪。
所以如果是一个机器人给你打针,就算你把它叫姑姑,它对你也没感情,扎进去就好了。所以这是手术机器人。 人形的机器人还包括陪伴机器人。有一张特别温馨的照片,你们希不希望有一个这样的人陪伴你呢?这就是现在生产出来的陪伴型的机器人。它可以搂着你,跟你一块儿看夕阳,喜欢吗?买一个回家。需要的时候可以替你挡子弹,这是特别棒的终结者一样的机器人。当然未来有可能会给它造上人的皮肤,把它变得更加可爱、漂亮。
陪伴型的机器人会不断地出现,这是我们说的叫第七个趋势。 第八个叫作基因组合、个性化的医疗。有了基因的检测以后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来做医疗的保健,甚至买保险,给你做的医疗计划都是根据你的基因来的,而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结果。 第九个叫作身体内外的传感器。我们都知道,物联网是基于传感器的,而传感器最终会装到哪儿?一定会装到你的体内。除了体内之外,体表也是一个不错的装传感器地方。
给大家看看这个传感器装在身上什么样。这是一个轻如羽毛的传感器,它可以贴在你的身上。贴在你的身上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纹身一样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你全身的状况时时刻刻都会被上传到系统中,你的医生或者你的家人就能够完全知道你此刻的状态。类似的还有用传感器做成的尿片、文胸等等。
你看,在皮肤上做一个这样薄薄的传感器,就可以整个监控我们的人生。 但是在这里边有一个疑问,就是有人讲,我们真的需要把自己全部都记录下来吗?我们真的时时刻刻都需要监控自己的数据吗?现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很多余,因为我们会变得很不自由,有人宁肯慢慢得肿瘤,也要痛快地生活。 但是未来,假如人们都习惯了这种方法的话,就是有一个备份在那边,有人会帮你盯着,你不需要管它,该吃吃该喝喝,但是有一个地方会知道你的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是传感器在人身上的应用。 然后第十个叫作掌上医用三录仪和移动式诊断。
三录仪是什么?简单点讲,就是你看过《星球大战》或者《极乐空间》吗?就是你只要站在这儿,我手里拿一个扫描仪的设备,把你从头到尾扫描一下,你身上哪儿有问题,我就知道了,比如骨质疏松、肝硬化、大脑里边有个斑块,只要拿这个扫描,一扫描就出来。 人们以前会把这个东西当作是未来的科幻小说,但实际上,现在这个东西的发展已经非常快了。现在有很多机构在花重金鼓励人们做这样的研究,而且现在真的已经做出了很多很像样的设备。这就是一些自我诊断的硬件,这个样子都已经有了。 第十一个趋势叫作再生医学。
这个图就是很多细管在打印一个东西。这打印的是什么?告诉各位,是用3D打印机在打印肾脏的支架,在里边注入人体的活体细胞,它就可以像肾脏一样开始工作。这还没完,它还可以打印膀胱支架,如果有人患膀胱癌,摘除了膀胱,就可以拿这个换一个新的膀胱。这个是3D打印出来的尿道支架,直接就可以用。所以再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生活场景。 第十二个叫作生物技术的DIY。
这个孩子只有十三岁,他受到了奥巴马的接见。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们家一个亲戚得了肾癌去世了,然后这个孩子觉得很难过,他说,为什么不能提前发现这个肾癌呢?人们说肾癌很难发现,他就去查阅大量的生物资料,买来很多生物的试剂和生物的关键设备,自己发明了用传感器的方法监测肾癌的一套方法和设备。这个设备得了一个大奖,得了英特尔国际科技展览会的特等奖、2012年的戈登摩尔奖,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竟然攻克了这几个非常重要的奖项。 不是只有他,大量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少年人在专注于生物科技的突破,很奇怪,为什么呢?因为生物科技的普及门槛、实验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设备变得越来越便宜,因此未来,生物科技的DIY也会成为一个趋势。
第十三个就是3D打印将成为主流。听过我们讲《零边际成本社会》的人都知道,3D打印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可以打印很多东西。这就是3D打印的下颌骨和牙齿,这特别好,打印了就能用。除此之外还能再打印些什么呢?举个例子,它可以打印带血管的组织,它可以跟你在体内交互。3D打印现在最巅峰的、最难以攻克的一个目标是打印分子。如果3D打印能够打印分子的话,那么3D打印就有可能能够打印活的东西,这是还没有攻克的,但这是方向,他们在不断地努力。
那现在已经能够实现的是,3D打印可以打印人体的组织、皮肤。烧伤的患者不需要再植皮了,而是用3D打印机直接在你的脸上把新的皮肤打印出来,这是现在的技术。还有可以打印骨骼,很多人都运用上了。 义肢这个东西在过去是非常贵的,因为我了解过,有的残疾人买不起,太贵了,所以用起来都很小心。今后有了3D打印以后,你可以带着那义肢踢足球,一脚踢过去,义肢断了,断了没事,十块钱再打印一个。
打印一个假腿只需要十块钱,就这么快,所以义肢是可以打印的。 还可以打印药品,用3D打印直接打印出来的就可以吃。可以打印传感器,可以打印眼睛,在眼睛上再装上传感器,眼睛就可以看。现在有人在尝试着在义眼上装传感器,把传感器直接连接到大脑当中去,让义眼能够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这就是3D打印带给整个世界的变化。 中国人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突破,是中国的科学家3D打印了肿瘤。为什么要打印个肿瘤呢?当他打印出这个肿瘤以后,他才能够更好地监测肿瘤的变化,能够看到肿瘤的形状,更好地了解肿瘤。
所以在医学方面,3D打印真的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这是我们说第十三个趋势。 第十四个是外骨骼和钢铁侠。你能不能设想一下,钢铁侠是怎么来的?这人是个普通人,被恐怖分子抓去了,他用科技的方法把自己增强了一下,就变成了钢铁侠。将来,你可以做一个机器手臂放在你的手臂上。这个手臂有什么用?像这么大个桌子拿手抓起来,直接扔到屋外头去了,一吨重的东西拿手随便能拎起来,这就是钢铁侠才能做到的东西。
所以将来,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小女孩,他都可以给自己戴一个增强手臂,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但是目前,更多使用这种技术的是受过伤的人。有个女孩是高位截瘫,身上几乎都动不了了,下肢是没有感觉的。后来她装上了整套的外骨骼之后,她可以正常走路,跑、跳都可以。这些外骨骼会让你变得更强。我就在想,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在正常人身上?就是用在这些没有受伤的人身上,有没有可能会变得更好?这是一个最先进的机器手,你敢跟它掰手腕吗?我估计你掰不过它,它劲特别大。
所以这种外骨骼和新生的技术叫作机器的力量,会把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有一个电影叫作《明日边缘》,汤姆·克鲁斯演的,你们记得那场景吗?那些战士们都力大无穷,普通的人类战士看起来身上也没什么,但是他随便就能推走汽车,跟绿巨人一样,拿起汽车就扔到一边去了。那个不是靠他变成了什么神人,而是他身上装了这样的设备,这种设备是有动力的,他可以真的把这个东西扔掉。所以这是第十四个趋势。
第十五个叫作人体实验的终结。就是未来不再需要用人体做实验了,一切东西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及生物科技的仿真来实现,叫作人体实验的终结,我就不展开讲了。 第十六个叫作人工智能决策。最近大家如果看电视的话,会看到IBM开始做广告了。IBM说,有医学问题,你要向谁请教?沃森医生。沃森医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是它可以读懂你的病例,可以看你的片子,这个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它可以学你的片子。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它监控着全世界所有最新的医学期刊和医学案例。 当然我希望你们放心,现在还没有到让机器给你做决策的时候,还是医生在做决策,但是有沃森医生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医生的决策正确率会提高很多。
因为它们才是拥有最多,甚至可以说全面数据的人工智能。整个一章中就讲了到沃森医生,因为IBM在这一点上的确是领先的。 第十七个就是纳米机器人。这个很好玩,就是会在你体内放入很多纳米级的机器人,跟你的红细胞、白细胞差不多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你体内会帮助你完成红细胞和白细胞该做的事。比如你体内白细胞太少了,把那纳米机器人放进去,它就变成白细胞,帮白细胞干活;你体内红细胞太少了,它就变成红细胞,去帮红细胞干活。这样的话,如果你心脏堵塞了,放个机器人进去把它推开,把血管清除。你不需要吃鱼肝油,机器人就帮你解决了。
但这里边有一个伦理问题,最怕的是黑客。假如你的机器人被黑客掌控了怎么办?本来吃进去是当红细胞的,结果有坏人掌控了那个机器人,把它变成了孙悟空在里边到处乱跑,揪你的肠子,揪你的肺,那就立刻完蛋。所以未来这个世界,最大的风险是来自计算机系统,当计算机系统出现了问题或者被坏人掌控的时候,纳米机器人也会出问题,但是它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第十八个就是,未来的医院是什么样?我们给大家看看未来的医院什么样,就是很多人构思出来的未来医院的样子。
你有没有发现,外边的墙上全都是电子屏,所以你的所有的数据全部都显示在这个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你在马桶里上厕所,无论大便小便,马桶都给你检测了,你不需要再去做什么实验,用载玻片弄下来,马桶就会直接把你的尿液收集了,形成检测报告。 医院慢慢会成为一个社交的场所,会成为一个预防疾病的场所,甚至你可以在家里进行很多治疗的行为,因为你们家里有远程机器人,你的医生只要在那边跟这个机器人对话就可以帮你看病,所以医院会变得越来越温馨、科技化、有意思,不那么令人害怕。
第十九个特征就是虚拟数字大脑。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叫《超能查派》,《超能查派》就是讲人类的进化,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思维,它可以把传感器接到你的脑袋上,把你的大脑里的脑电波、你的想法整个用一个U盘拷出来,拷出来之后找一个机器插上去,那个机器就产生了你的想法。 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把你的记忆移植到某个人身上。
这样的话,父亲死了,把所有的智慧留给儿子。儿子死了,把所有的智慧和银行卡密码留给孙子。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变成了多重人格,浑身上下有着祖宗十八代的各种各样的记忆,这真的挺吓人的,你的大脑就真的达到了全面开发的情况。 但是采集脑电波的行为现在已经开始在尝试了。就是一个女的坐在这儿,脑袋上戴了一个头盔,连着很多线,周围有很多科研人员看着她,这个女的就这样一直坐着不动,我看了半天不知道这片子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旁边那个机器手开始动了,有一个机器手这样动起来,然后拿了个勺,找到一个冰淇淋挖了一勺,拿过来放在女的嘴里吃了,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脑电波来指挥机器手工作。 如果这个东西能够被大面积地开发使用,你想想看未来《X战警》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所以虚拟的数字大脑将会是一个趋势,你看,越往后讲就越玄乎,因为越往后是实现得越慢的部分,后边还有更玄的,这是第十九个。 第二十个趋势是娱乐性电子人的兴起。什么叫娱乐性电子人呢?就是有一些人,他不想再做一个普通的人了,他想做一个电子人。这个人就是第一个电子人,他给自己做了很多增强的设备,还在自己脑袋上戴了天线,他觉得自己这样生活很棒。因为他比所有人知道得都多,他的反应更快,他有系统的帮助。
这人还做了一个海报,就是一个艺术照片,他体内的血管爆出来了,冒出火花来,当然这是一个艺术化的处理。他希望自己体内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电子管。 所以慢慢地,人们会使用电子设备做更多的娱乐活动、陪伴活动。甚至你打篮球的时候,你发现人们不再像现在这样靠肌肉来跑动了,而是都带着增强器,那个篮球架可以做多高,“砰”一踩,腾空而起飞过去,看谁的设备更加有力量,这太好玩了。所以未来人的娱乐方式可以出现很多变化,大家不要先质疑,你想想就好玩,打起来多带劲。 第二十一个方向就是人体冷冻法以及长寿。
各位知道人体冷冻是怎么回事吗?人体冷冻不是把你就这样冻硬了,冻硬了立刻就死了,不是。人体冷冻的方法是把你体内的血液全部抽出来,在你体内输入冷冻液,然后再把你冻起来。冻起来之后,等到需要解冻的时候,只要把冷冻液换成血液,你就可能会活。这个实验目前为止没有在人身上做过,但是在猪身上做过。这个猪在被冻了那么多天之后,放血进去,又活了。 那为什么没有在人身上做过呢?谁敢做呢?就是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实验。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拿他做了实验,万一他没活过来,算不算谋杀呢?因为他没法界定,所以没有人敢去做这样一个实验。但是猪身上能够成功,那未来搞不好就真的有可能。 所以当这种东西出现以后,人类的长寿就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可以实现的东西。这本书的作者就讲,在我们读这本书的人当中,一定会有能够活到150岁的人,因为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地增加。而且随着我们的技术不断地提升,3D打印、纳米级的机器人、人工的智能等等这些东西出现以后,你可以换器官,你可以把你的器官换来换去,最后只要你的大脑是你的信号,你就可以活得下来。
还有一本人大出版社出的书,我当时也很看好,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讲,叫《人与机器》。就是说,只要你能够再活个几十年,你就可以变成半人半机器。想想看,多好,你变成一个半人半机器的,怎么都死不了,这就是人类的未来。当然也有可能是人类灭亡的开始,这很难讲,这是第二十一个趋势。 最后一个趋势就是第二十二个,叫作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的世界有人说可能会没有人情味,因为都变成了机器人。
其实不是,未来的世界可能会变得更有人情味,因为机器也有可能会带感情。比如,这哥们就是跟机器人结了婚,他就愿意跟机器人结婚,还一妻一妾娶了俩,然后他说,他跟这机器人相处得特别好,他特别爱它们,愿意跟它们一块生活。当然有人就骂他变态,但是他觉得“我挺正常的”,他觉得这才是未来的世界。
所以未来,你可能会有很多机器宠物、机器人、机器的仆人——帮你干活的、朋友等等,都有可能。然后医生还会存在,因为医生能够带给人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安慰,医生可以给你陪伴、关心,所以医生的沟通能力会变得更加重要。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当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植入了特别多元器件以后,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会造成电子污染呢?就是今后这个世界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甚至还会发生心脏起搏器在火化的时候爆炸的状况,就推到焚尸炉里去以后,“砰”,突然爆掉了,因为他体内有很多机器。
所以很多人总是担心,我们这个世界给人留下来的工作越来越少了。很多人会担心我们未来的世界的人会变得没什么作用,都被机器替代了,其实倒不是。因为矛盾在不断地发生,有矛盾就需要人来解决,所以有可能会创造出特别多很有意思的新的岗位、新的生活的样态。我们只要对未来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幸福之源。
我们有了好奇心,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接受这些变化的发生。 这本书我讲得特别快,每一个章节都没有完全展开讲,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大概。我希望大家真的买一本回家看看,感谢大家,我们大家一同一年读50本书,通过阅读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谢谢大家!
来自樊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