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次浏览

《当良知沉睡》-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26分钟,认出身边的恶魔,远离背叛与伤害,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会特别让我们大开眼界,这种病叫作无良症。

什么叫无良症?就是一个人完全没有良心的感觉。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我们有时候也会不小心地伤害别人,但是你伤害了别人之后,你会觉得内疚,你会觉得这事你做得不对。但是无良症的患者没有任何这种感觉,他不是不能够分辨对错,而是他丝毫不会受它的牵绊,他觉得无所谓对和错,只要我能够达到目的就行了。这就是无良症的一个最典型的标志。

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没法分辨这个。因为我们96%的人更健康、更有良知,所以这些有良知的人在去判断那些无良症的人所做的事的时候,会觉得不能接受,不可思议,他不会往那个方向想。比如说,有一个人经常偷东西,在有的人看来,会觉得他总是拿错东西。然后那个人长期不负责任,会说他是有艺术家气质。那个人经常打自己家的孩子,虐待老婆,会说他的脾气不太好。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正常人所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个人的无良行为。

但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在人口统计学当中,有4%的人是无良症的患者。那这个4%的比例到底是大还是不大?我就这么跟你们讲吧,精神分裂症你们觉得可怕吗?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了解的病,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只占到1%,也就是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精神分裂症,这事在我们看来已经挺吓人的了。但是无良症的患者比例是4%,也就是每25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有无良症。所以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就是我把我的人生仔细地搜索了一下,我能够想到好几张面孔完全符合这书中所讲的特征,就是无良症。你们也可以梳理一下。

那么无良症的人都具备哪些特征呢?我们说,七个特征里边有三个,这个人基本上就能够被确诊为无良症了。第一个叫作无法遵守社会规范。对于正常人来讲,遵守社会规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出门你要靠右走,遇到红灯你要停下来,见到老人要扶一下等等,这是最基本的一些社会规范,但是他们没法遵守。

第二个叫作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嘴里边没实话。我原来在很多单位里就遇到过这样的人,就是他随时随地说谎,他说这个谎可能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是他就是喜欢搬弄是非,就是喜欢在这边说那个人的坏话,在那边说这个人的坏话。

然后第三个就是他行事易冲动,无法做出计划,经常是凭着冲动在做事情。第四个是易怒,具有攻击性。第五个是毫不顾及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危。他经常会把自己跟他人带入危险的境地当中,他自己没有感觉。第六,一贯不负责任,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只要他能够找到任何一个理由,他就会把责任推卸给其他的人,这是第六个。第七个就是在伤害、虐待他人或者偷窃他人的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如果一个人同时表现出上述三项症状,就是我们讲了七个症状,表现出这里边的三项,基本上就可以被确定是无良症。

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良症的患者并不觉得自己有病,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挺好的,他觉得自己永远是受到伤害的人,所以你没法像对待精神分裂症一样劝他去医院看病。但是问题是这些人不觉得自己是,身边的人也很难分辨,这就导致了无良症在社会上引起的问题和矛盾会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你看,只有4%的无良症的人口,但是却控制了整个人类一段时期的命运,这都是会有的状况。我们待会儿会讲为什么一两个坏人会使得整个国家都变成一个特别恐怖的国家。

那么什么是良知呢?真正的良知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拿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有一个叫作乔的人,他养了一只拉布拉多狗,跟这个狗的感情很好,然后每天回到家,这个狗就跑过来跟它玩。有一天早上,他着急要去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开完这个会议以后就要坐飞机去外地出差,谈一个大项目,这个是对他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然后当他终于安排好了事情,出门以后,开着车在往单位走的路上,他突然想起来忘了给狗留足够的水和粮食。就是没有给那个狗留下吃的东西,没有留水,最重要的是水。他就在琢磨怎么办,他说,如果我不管它,我现在就去上班,然后就出差,隔一个礼拜回来,它也未必就会饿死,说不定它能够吃点家里的绿叶子,沙发什么的嚼一嚼,这也能活。要不要我谷歌搜索一下,看狗多长时间不喝水还能够活着? 他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然后一路上特别煎熬。但你让他放弃这件事,如果调转车头回去救这个狗,他的职业生涯会遇到非常大的挫折。找不到好的办法,怎么办?这时候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都在替这个狗捏着一把汗。然后终于到一个红绿灯的时候,他掉头然后朝家里走。很多读者会觉得,这个人是有良知的。这就能够表现出他是有良知的吗?未必。

你要想想看,他是为什么掉头回去?我们可以猜一下,他为什么会掉头回去救他的小狗?有这么几种可能:比如说他受不了过了几天以后回到家里边,家里躺着一条死狗。这是恐惧,这个并不是良知,他害怕见到那个画面。他担心邻居对他的看法,他觉得万一邻居整天听到这个狗惨叫,一直嗷嗷叫,后来打电话叫警察来帮忙,他们会觉得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不叫作良知,这个叫作社会压力。他因为社会压力、因为恐惧都可能会回去。还有可能他说,我不习惯,我不希望自己是个坏人,他觉得内心有谴责。各位,这次对了吗?这个叫作自尊和习惯。

这些都不是良知。唯一真正体现他良知的东西是什么?你们可以在内心里面问一下自己,你是为什么掉头回去要救那只狗?很简单,是因为他一想到那个小狗找不到水喝,那么难受,他的心里就受不了,这种受不了的感觉就是良知。

良知是什么呢?良知是建立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感依附,就是当他跟这个小狗之间建立了情感依附以后,他就会觉得我不能够忍心让它受苦,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有良知的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觉得我们愿意为别人奉献,我们有时候跟他人交往,愿意吃亏,我们愿意做一些有道德感的事情,是因为我们跟周围的社群建立了这样的情感依附。

但是如果你没有建立这样的情感依附,你变成了一个没有良知的人,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来讲一个冰人的故事。这个人被称作冰人,是因为他真的冷酷到完全没有情感,叫Skip。Skip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杀青蛙,他在他们家度假村旁边的池塘里发现了很多青蛙,他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杀青蛙,觉得真好玩,剥皮、开膛,然后捏死等等,用各种方法杀青蛙。

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给青蛙吃一个爆竹会怎么样?然后要求邻居的小孩去帮他搞来了爆竹,搞来了爆竹以后,你看他从小就会操控他人,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操控他人,然后就把那个青蛙找来,嘴里边塞一个爆竹,点着,然后丢起来。看到那个青蛙被炸得血肉模糊,他觉得好开心,很有意思。

他觉得光这样玩还不好玩,他把他妹妹找来,他说你来,把他妹妹叫过来。他妹妹以为哥哥找她有什么事,到跟前一看,他让他妹妹亲眼看着他把那些青蛙炸成粉碎。他妹妹吓得尖叫着就跑回去,赶紧让自己的小猫躲起来。因为觉得哥哥实在太可怕了。

这个孩子就这样长大的,他的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的父母觉得拿这个孩子没办法,他就是怪,就是喜欢干这样的事。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很能干,而且还特别会讨老师的喜欢。不出所料,后来考上大学,然后进入了证券公司工作,干得都非常好。

当他要结婚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拉到旁边跟他讲,你真的决定要这样做吗?就是他妈妈在儿子结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欣慰、开心,而是很担忧地问,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为什么?他妈妈明知道他一点都不爱那个女孩。但是那个女孩是一个大富翁的女儿,所以他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是最简单的捷径。然后就娶了那个女孩回家。

这个人会善于评估各种各样的人,他知道这个女孩会包容他的一切,他知道这个女孩不但会给他带来金钱财富上的捷径,而且还不会跟他闹,所以他就继续操控着这些人。直到后来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一天他性骚扰她的女秘书,然后那个女秘书就反抗,他把人家胳膊掰断了。掰断了之后所有的人就觉得,太奇怪了,这人怎么能这样做?他一点都不在乎,他说,她为什么要反抗?她要不反抗我就不会掰她的胳膊。

你说这人怪不怪?就是他丝毫感受不到自己做的事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他总是有一切的理由,觉得如果她不那样做,我就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在公司里的地位,还有他为公司不断地赚钱,公司就总是花钱了事。这个人现在还在被美国的证券委员会调查,因为他操纵股价,这次他很有可能难逃其咎了,但是他之前的人生一直都在用操控别人的方法、冷酷地伤害他人的方法不断地往上走。这就是无良症的一种特征。

大家有没有听得觉得发冷?我们身边真的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那么这种人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他对刺激的需求多过常人。正常的小孩,你玩个变形金刚,你玩点什么乐高积木,都挺好的,他不行,他必须得看到青蛙爆掉。一开始用别的方法死掉都不行,他还需要更刺激,所以他会不断地追求更加刺激的行为。然后,他习惯于欺骗和操纵他人。同时你会发现,他毫不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危。你说,他干那样的坏事,不怕被人抓到吗?当然会被抓到,但他无所谓,他觉得抓到算我不够聪明,但是我如果足够聪明的话,你就抓不到我。然后一贯地不负责任,从无悔意,他们的人生根本没有和他人的情感建立联结。唯一给他带来乐趣的东西是赢,他永远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这次我又赢了,这次我又逃脱了,这次你又没有发现我。

这里边有一个案例,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的邮票男。这个邮票男是个什么人?是个特别猥琐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偷不了银行,因为偷银行的技术要求很高,他偷邮局,他就特别喜欢潜入到邮局当中去偷邮票。偷完了邮票之后,其实邮票没什么用,也换不了几个钱,他就在那个邮局旁边看邮局的人忙成一锅粥,然后邮局的人报警,警察来调查。他就觉得特开心,你看,这些人都在为了我忙,他们不知道这邮票是我偷的。

这就是典型的无良症的特点,就是他做事的目的甚至都不是那么明确的,甚至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觉得很奇怪,但他要追求的就是那个赢的感觉,他要追求的就是我比你们都聪明的感觉。所以像冰人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周围潜伏着4%。各位,这是一件特别吓人的事,你没法跟他讲道理,因为他不觉得自己错,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他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只有4%这样的人,但是这些人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必须得讲一下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1961年到1962年的时候,耶鲁大学的一个教授米尔格拉姆所做的。这个实验有特别多的争议,但是它验证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怎么做的呢?他找来一个接受实验的人,两个人,一个人负责在里屋答题,另外一个人负责在外屋当老师。然后那个题还挺难的,就是记很多单词什么的这样的东西。如果里屋的那个人答错了,外屋这个老师就要摁一个电钮,按了那个电钮,那里边的电椅就通电。一开始很低,可能是这个低压的,然后如果再错,就把那个压往上走,再错就再往上走着摁那个电钮,一直摁到最后的那个电钮是400多伏。

各位,200多伏就死人了,你知道吗?然后那个就摁到400多伏,里边的人其实是实验人员,就里边那个做学生的其实是实验人员,那个也没有电,但是那个感觉场景是完全一模一样,因为这边只要一通电,里边就会惨叫。然后这个米尔格拉姆穿着白大褂,教授站在身后,就跟前面那个人发号指令说,按,升一格,按,就一个劲说这个。你们猜想有多少人会持续不断地按下去?如果让你想的话,你会觉得说那不会,那给人电死了怎么办?我们在看这个实验的时候,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有太多的人持续不断地按下去。

但是当这个实验开始做了以后,这个数据就显示出来了。实际情况是,在米尔格拉姆最初的40个实验对象当中,有34个人在确信学习者被绑在椅子上的情况下,甚至在学习者要求退出实验的时候,还会继续电击他们。也就是说里边那个人已经说我不玩了,让我走,我受不了了,赶紧下来,我不要挣这个钱啦,他依然会继续电击他们,40个人里边的34个人。事实上,在这34个实验对象当中有25个人,也就是62.5%的人从来都没有违背过主持人的要求,任凭另一个房间里的男子苦苦哀求和惊声尖叫,他们还是会继续地按下电钮,直到按到最后一个450伏为止。

这个实验之所以有力度,是因为全程录像,全程录像之后就在很多的心理学的实验课堂上不断地播放,每次播完这个实验以后,所有的看片子人全都鸦雀无声。所以你们就能够理解纳粹德国那个时候,那些纳粹难道不是人吗?他们平常也是受过良好教育长大的呀,但是怎么会在那个时候就变得那么残暴?原因很简单,因为背后有一个发号施令的人。

这里边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只有一个人是大力反对的,然后立刻甩手不干了,就是才摁了一两次,他说我不能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个人说我曾经被电过,我知道被电有多疼,这完全是疯的,然后就诅咒着骂着走出去。就像这样能够勇于反叛这些实验者的是非常少的。

后来他们尝试把米尔格拉姆换掉。因为米尔格拉姆是一个教授的样子,把他换掉,换了一个年轻一点的助教。好了,反抗的人数稍微多了一点点。然后再把白大褂脱掉,就是这个人不穿得像一个科学家的样子,穿普通的衣服的时候,又会多一点点反抗的人。总之,有一个穿着职业装、有确定的角色的人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人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判断,然后去追随那个有权威感的人的要求。

所以你想想看,假如是一个一百人的社会,在一个一百人的社会当中有四个坏人,而这四个坏人,你们要注意,他们为了赢是会不择手段的,所以当他们位高权重地拿到了权力以后,有60%多的人是完全盲从的,所以这个社会上好人反倒变成了少数。这就是当我们不了解无良是一种病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的灾难。

在另外的无良症案例当中,我们来看看这个。有一个叫多琳的医生,她是一个女医生,特别跟她较劲的是另外一个善良的女医生。然后她在医院里边的形象就是永远加班,永远都显得特别忙、特别累,关怀每一个人。但是她心中很恨那个对象。

然后有一次,那个大夫辅导了一个恐惧症的患者,那个患者总觉得有人要杀他,很胆小,很害怕,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恐惧。这个人治得差不多好了,可以出院,请她参与复查,由多琳跟这个患者面谈。多琳拿到了这个患者所有的资料,知道这个患者已经治得差不多了,但是她不希望那个医生把这个患者治好。

她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跟这个患者谈话的时候,她说很遗憾,你的大夫说你的病越来越严重了。那个患者说,不对呀,她曾经说过,我快好了,我马上就可以出院了,我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不不,她经常跟别的病人这样说,她这是安慰你们,但实际上她告诉我,一定要把你留下来。你的病现在真的越来越严重,你的幻想能力越来越强了。所以不好意思,抱歉,我也很同情你,但是那个大夫跟我就是这样交待的。

她为什么敢于说这样的话呢?原因是她心中很清楚,作为一个恐惧症患者,作为一个多疑的恐惧症患者,他从此以后就不会再相信那个大夫,所以他如果不再相信那个大夫的话,你再问他任何东西都没用,他是不会再跟她说了。所以她很放心地叫了两个护工大汉,把那个人架到这个单独病房里边关了起来。然后自己非常得意,她觉得对方又出丑了,我又赢了一次。她牺牲掉一个患者的幸福,牺牲掉一个患者的未来,牺牲掉另外一个医生的声誉,在所不惜。对她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没有什么好处,她就是赢了,她觉得我今天又打击了她一次。

但是这件事情没有就这样结束。那个大夫较真儿了,那个大夫说,这不可能,这个人的病情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反复,我要跟他单独谈一次。而且更大的奇迹是患者依然相信他的医生,然后把所有多琳跟他讲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大夫。这个大夫一下就怒了,拿着这个东西找院长说这件事情,结果没想到院长还庇护多琳。那这里边就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暗示,因为这些人非常善于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操纵别人。

在这个案例看来,坏人赢了。但是我们想用这个案例说明的是什么呢?就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基本上这些无良症患者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你看刚刚那个冰人Skip,现在正在面临大量的调查。多琳也是一样,为什么呢?这些人总会遇到一些硬茬子,总会遇到一些较真儿的人。所以她在另外一个医院执医的时候,曾经把一个患者迫害得越来越严重,后来那个患者的丈夫特别生气,雇了人专门调查她的背景。最后发现这个多琳一生当中所有的简历全部都是造假的,她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的执业资格,她是买了一张这样的假文凭,就跑到这儿应聘,用很下三滥的手段获得了医院院长的信任,然后在医院里边就顺风顺水地混了下去。

后来那些人拿着所有的证据找到这个医院,说如果你们不采取措施,我们就会把这些东西揭露给媒体。最后多琳被开除,她在临走的时候依然愤愤不平地认为所有的这一切,医院都对不起她,都对她不公平。这就是无良症患者的一个特点。

这些人普遍的招数有哪些?我们从多琳这个案例当中,结合前面的Skip,你会发现,首先,无良症的患者普遍地很有魅力。你们多看看法制节目就知道了,在法制节目里边,最常见的无良症患者就是骗了很多人一块儿谈恋爱的那些人,他能够同时跟很多人谈恋爱。然后在所有人回忆这个人的时候,都会说,他太有魅力了,他太会说话了,我真的一听他说那个话,我就觉得爱上他了。这就是魅力,Skip也是,多琳也是,他们都会有非常强的社会能力,外表光鲜、有魅力,最起码他能够知道你想要什么,他非常聪明地知道这一切。

然后第二个就是他们愿意冒险。你想,让咱们没有文凭的人跑去假装当心理医生,这种事我估计你们是干不出来吧?我反正不敢,这被抓到是要命的事。但是他们敢,因为他不在乎,他对冒险这种事不在乎,他觉得很刺激。而且为什么很多女孩子会被那些骗财骗色的人骗?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喜欢带你去冒险,他经常会说咱们没事,虽然没钱,不要紧,咱们花光了再挣,咱们先刷你的信用卡,咱们去旅游吧,刷了你的信用卡去旅游。或者说,我最近要投资干一个生意,你支持我这一次,肯定赚,你先借我一百万。所以很多可怜的女青年经常就是把大量的钱拿出来供他们挥霍,然后跟他们享受那种冒险的、富有激情的生活。因为普通人没经历过这个,普通人见到冒险就躲,但这些人见到冒险就上,所以冒险、魅力。

然后他有特别强的识别好人的能力。他一看就知道谁能欺负,哪种人好骗,他就善于去骗那些人。还有就是经常会出现色诱的状况,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利用自己的美貌、年轻去做这样的行为。再接下来就是演技高,要么就是哭,要么就是生气,他无论是哭还是生气,都会让你觉得他大义凛然,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好人。所以这是我们常见的无良症的招数。

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去识别无良症?前面我们讲的是学术上的特征,这东西很难判断,我们不做心理量表的测量,不经历长期的生活,很难总结得出来。我们怎么能够在刚刚冒头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人有问题?这个作者说,她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践,她遇到过那么多无良症患者,她为什么会知道很多是无良症?并不是她的患者是无良症,你要搞清楚,是那些被无良症逼迫而得了心理疾病的人是她的患者。她发现很多人心理有特别严重的问题,特别惨,特别痛苦,想自杀,有自虐的倾向。她去一了解,都会发现他的周围有一个无良症的人在长期地折磨、压抑、恐怖地去影响他。

所以她特别希望找到这些无良症的人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最后被她找到了一条,她说他们最重要的手段是装可怜。所有无良症的患者都喜欢装可怜,都喜欢跟别人倾诉自己有多不容易,都喜欢跟别人讲,自己其实对别人掏心掏肺,但是他被骗了。演得非常像,而且说谎,一边说谎,一边装可怜,一边伤害别人,一边装可怜。

所以这个心理医生建议,当一个人在你面前经常性地说话不算数,经常性地欺负你,或者经常性出现不负责任的症状的时候,你再看一下,假如他还有特别多的理由,把自己包装得特别可怜,那么你基本上可以判断要远离他。因为这种人很难治,他不像其他心理疾病,会有自动治愈的欲望,他不需要治愈,他觉得这样挺好的。

有一个吃软饭的洛克,这个案例也特别有意思。这个洛克一个人住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都已经快四十岁的人了,也没家没业的,自己住一个特别小的小房子。然后他勾引上了一个三十五岁的名牌大学女副教授,这个女副教授因为年纪也很大了,也一直没有结婚,所以也有这种婚姻的压力。结果跟这个人碰上了以后,这个人甜言蜜语的,特别好,她就觉得,我是不是遇上了真命天子?然后两个人相处。

这个女的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就没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人四十多岁了还住在那么小的房子里边,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他当时跟我解释说,他就喜欢简单的生活。这个洛克特好玩,洛克特喜欢游泳池,所以当他听说这个女的家里有个游泳池的时候,他立刻就提出来说,我们搬到一块儿住吧。所以你看出来,他不喜欢小房子,他喜欢大房子,他就搬到这个女教授家里边去住。

然后很快两个人就真的结婚了。在结婚的过程当中,这个女的就发现,这个男的怎么对于操持婚礼涉及的事都不感兴趣,唯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游泳池边躺着,在那儿闲呆着晒太阳,然后拿着网子捞游泳池里边的树叶什么的。但这个女的心中充满了幻想,觉得可能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她就努力地操办婚事,所有的钱全是她出的,请了亲戚,都是她们家的亲戚,就结婚了。

结了婚以后,更不幸的是怀孕了,然后生孩子。在她怀孕期间,她就发现这个男的对她的态度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冷淡。生完孩子以后,这个男的几乎从来不抱孩子,就是他连抱孩子这种事都觉得烦,他每天唯一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躺在泳池边晒太阳。从来不挣钱,所有的钱全部是从女的这儿拿。有任何状况就过来吵架,或者是装可怜,要么就哭,要么就大吵大嚷。这个女的没办法,为了息事宁人,也怕离婚,因为觉得离婚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伤害,所以就不断地拿钱养着他。

后来这个女的得了严重的精神衰弱。你知道,一个女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去工作,然后还要应付这么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生气的男人,这个男人就像一个藤一样紧紧地缠绕在树上,然后把这个女的这棵树一定要榨干。最让她失望的是这个男人对孩子一点感情都没有,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这个男的就会特别烦躁,然后就会发脾气,大喊大叫。他根本没有想过这孩子是他的孩子,没有联结。

直到最后,女孩的姐姐告诉她说,你一定要离开,她说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憎了,你必须离开他。男人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就是利用和孩子的关系来装可怜,然后他当着孩子的面跟这个女人说,你真的非得要赶我走吗?然后一边看着她,一边流眼泪,一边看孩子。那孩子后来跟妈妈讲,妈妈,咱们真的非得让爸爸走吗? 这个女人当时心就软了。但是当她看到那个男人的眼神的时候,她发现那个男人是用很得意的眼神在看着她,他利用那个孩子在操控她。最后她采用了地理治疗的方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地理治疗,什么叫地理治疗?她搬到2400公里以外去住,搬远了,然后切断一切跟他的联系,坚决不让这个男的找到她。

这些故事都是这个女教授在这本书的作者的诊室里边一点一点讲出来的。所以我相信,在我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们很多人心里边都会想到某一张面孔,或者某一个人,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伤害。要小心,就是虽然我们不能够判断所有的人都一定是无良症,但你要知道在生理上有一些人是有这样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无良症的人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一个实验特别有意思,叫诱发电位实验。诱发电位实验就是在你的脑子里边做了监控,各个电位做监控,做监控以后,就给你一些词让你看,看了这个词以后,你的大脑当中哪个地方会亮,我们普通人在看到爱,看到牵手,看到接吻,看到感情,看到父母这样的词的时候,我们的某一个区域就会亮,因为这些词让你兴奋,这是跟情感有关系的词汇,会让你兴奋。

但是这些无良症患者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他们看到爱,看到感情,看到牵手这样的词的时候,跟他们看到杯子,看到罐头,看到这些什么词一样,没有特别的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这些人看到一些情感的画面的时候,他大脑当中亮的那个部位是我们正常人用来解数学方程的部位。就是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件很让人困惑的事。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心软,这些人为什么会相互扭扭捏捏的,为什么还下不去手等等,这样的事他不理解。他的大脑都在高速运算,他在用那个解方程的部位思考着感情的这些事。所以从大脑上能够看出来,这些人的脑部结构、神经元的联系跟我们大部分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原因是什么?现在能够确定的就是,因为用了大量的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这种跟踪监测的长期实验,可以确定有50%的因素和遗传是有关的。但是另外50%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很有可能是跟早期情感依附有关。早期情感依附就是这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父母有没有跟他建立很好的联结。当父母跟他建立了很好的联结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爱上别人,就会喜欢上别人,就会有这种爱的能力。但是当这个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抛开,他就很有可能会没有这种感觉。

在东欧有一些国家有一段时间不是很乱吗?经济也不好。这是很有名的历史上的案例,就是孤儿院的孩子。一个人在孤儿院里边照顾大概几十个小孩,根本照顾不过来,就是你要想把每个小孩拿起来抱一抱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能够做到的事就是给他们足够的吃的,给这些孩子喂了足够的吃的。但是出现了大量的婴儿死亡,因为这种叫作快速消瘦的病症,就是这些孩子吃再多的东西也没用,快速地消瘦,然后很快就死掉了。

甚至很多人把这些孩子接到了发达国家去领养了以后,发现这些孩子长大了依然跟别人没法联结。就是有一个小孩在家里边逮到猫,就从窗口扔出去。他觉得这很好玩,这孩子就没有觉得小猫很可爱或者小猫是个好朋友,他是从窗口把它扔出去。然后还有孩子只要大人一抱,他就大声地哭,大声地挣扎,他完全不能够接受被别人抚摸。这个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个电视剧,现在电视剧里边的女主角都有心理学的依据了,就是当她小时候被抛弃过,当她很少建立这样的联结的时候,她在被别人再次地抚摸、拥抱的时候,她会觉得完全不能接受。所以这也有可能是一个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有可能是社会文化的关系。这里边有一个好消息给大家,就是4%的数据是全球的数据,但是我们中国的数据要比其他的地方低很多。东亚国家,包括日本和中国,都比欧美国家的比例要低得多。在台湾的农村,因为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是拿台湾的一个农村做过一个测试,在台湾的农村地区,无良症的比例只占0.03%到0.14%,也就是一千个人当中才有一个。

为什么?作者就说,因为她研究东亚的文化,就发现东亚的文化当中,从小到大就在倡导你要关心别人,你要关心集体,你要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要好面子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集体化的视角,所以这种集体化的视角就会让一个孩子更多地在乎这件事情。而西方的文化体系之下太容易强调赢了,太容易强调胜利、成功,这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用管别人的看法,所以无良症的比例高达4%,甚至有的地区会更多。

所以我们说,遗传、早期情感依恋和社会文化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状况。那么当你发现了身边有一个无良症的患者,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是十三条自我保护的法则。这也是来自于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叫作汉娜的女孩来找医生倾诉,说她爸爸突然杀人了。她爸爸是一个中学校长,在汉娜看来,她爸爸稍微有点严格,但是一个好爸爸,是个中学校长,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怎么杀人的? 有一天晚上,他们听见楼下有声音,家里进来了人,然后她妈妈就说进来人了,她爸爸一点都不紧张,就把抽屉拉开,拿了一把枪,然后上了子弹,就准备出去,她和她妈妈吓得就缩在墙角不敢动。然后就听到啪啪几声枪响,然后她爸爸就把那人杀了。看起来是一个防卫过当的案子,在当地引起了特别多的争论。再往后深挖就发现,原来那个人早就跑了,都跑出去好远了。实际上,按照正常人的做法,贼已经跑了,你随便开两枪就算了。他爸不,他爸爸非常冷静地走过去,瞄着那个人的脑袋,砰砰把那人打死了。

再往后慢慢传出来的话是什么?原来那个男的认识他爸,那个男的是跑到他们家来找东西。再往后调查,发现她的爸爸是个毒贩,她的爸爸在家里边藏着毒品。然后她爸爸经常跟这些小混混们有贩毒、吸毒的行为。慢慢地再爆出来更多的料,就太可怕了。她爸爸是个中学校长,但是她爸爸是一个衣冠禽兽,她爸爸在学校里边跟别的女生搞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问题。

然后这个汉娜就崩溃了,说我的爸爸怎么会这样?因为她爸爸从小对她的要求极其严格,就是越是这种人,对自己的家人会更加苛刻,然后汉娜觉得无比痛苦。后来有一天,她去监狱里边看她爸爸的时候,她就问她爸,她说,爸爸,这一切都是真的吗?然后她爸爸非常容光焕发地在监狱里边,就是我们要进了监狱就蔫了,但是人家特别容光焕发,在里边觉得如鱼得水。她爸爸跟她说,这是第五个,这是他杀的第五个人。

所以汉娜就彻底崩溃了。原来这前半生一直都有这么一个人在身边,而且现在回忆起来她爸爸对她那种残酷的态度,对她妈妈那种残酷的态度,给她造成的那种伤害,觉得根本没法面对。而且她爸爸还可能面临着减刑,说不定过几年就真的会出来,她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这个可怕的父亲。我觉得这个故事都可以拍一个惊悚电影了。

那么根据这个案例,作者总结了十三条面对无良证的时候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第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首先要知道,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某些人是没有良知的,就是你得首先接受这一条。这是第一个法则。

第二个,做判断的时候,从自己的直觉出发,不要受别人身份的影响。什么身份?比如说这人是教师,这人是医生,这人是喜爱动物的人,这人是人道主义者,这人是家长等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安全、非常积极向上的身份,都不能够保证这个人一定是个好人。绝命毒师也会有,禽兽校长也会有,这都是会出现的,所以不要受他们的身份影响。

第三条,当考虑跟一个人建立一种新关系的时候,拿事不过三的原则来检验这个人的主张、承诺和他的责任。把事不过三当做自己的个人原则,就是有可能别人骗了你一次,有可能第二次不小心,但如果第三次还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再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我还遇到过一个朋友,跟我吹牛说,他从来不怕坏人,因为他有办法掌控这些坏人。我觉得他真的是太自信了,我是劝这些人应该要小心,远离这些人。

第四个叫作质疑权威。就是强调了第二条,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焦虑的感受,尤其是当有人宣称解决某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是统治他人、施加暴力、发动战争或者其他违背你良知的东西的时候,尤其是在你身边的人都不再质疑权威的时候,这时候你尤其要学会质疑权威。

第五条叫提防马屁。就是无良症的人在他们美好的那一面当中,是最喜欢拍马屁的。我听过一个学长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受益。他说,凡谄上者必骄下。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对了,就是一个人对上边的人永远是笑脸,特别谄媚,他对下边的人一定是骄慢的。这就是你要小心那些特别喜欢拍马屁的人,就像易牙对齐桓公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六个就是,如果有必要,请重新定义你对“尊敬”一词的认识。这话什么意思?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感觉不叫作尊敬,是害怕,你把害怕当成了尊敬。所以那些所谓的比如说禽兽教师,他利用了孩子们的弱点,就是孩子们怕他们,他把孩子们的怕转化成了让孩子认为这就叫作尊敬,然后利用这个东西做了特别多的坏事。所以你要问问自己,我到底是尊敬还是怕他? 第七个就是不要加入他们的游戏。就是千万不要跟他们有过多的互动,这作者讲,你连善意地取笑他们的冲动都不要有,因为那样做除了会降低你的水准,还会让你忽略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你要保护你自己。你知道,被无良症的人盯上是最危险的一件事。像我们前面讲的多琳和那个医生,那个女医生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跟大家处得都很好,但是她最不幸的一点就在于她被多琳盯上了,多琳在这个单位里边最看不惯的就是她,因为她长得又好看,能力又强,口碑又好,患者都喜欢她,所以我就一定要搞你。所以当你觉得你在跟他们开玩笑,当你觉得我拉近一下关系吧,你不要加入他们的游戏,最好远离。

第八个原则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是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地理治疗法,离远点。

第九个,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因为你别忘了,这些人都特别擅长装可怜,一旦他装可怜装得厉害,你会心软,因为有良知的人产生了情感依附,妇人之仁泛滥,又把他拉回身边。

第十个,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就是错了一次,有了一次吃亏的经历,认了,算了,不要试图回去说,我要再赢他一次,别想这事。

第十一,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其真实性格。就是有的人在一个地混不下去了,他会要求你说,你替我保密,你要是把这说出去,我就全完了等等。不用替他做这样的承诺,你没有这个义务,而且你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危险。

第十二条叫捍卫自己的心智。什么叫捍卫自己的心智?就是不要让某个没有良知的人,甚至一群这样的人说服你,让你相信人性是一种失败。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良知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爱的能力的,所以你需要捍卫这个正义的感觉,而不是被他们影响。

第十三个,好好地生活就是对反社会人格者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对他们耿耿于怀,对他们最好的报复就是自己过得更愉快,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不断地往前走。我们要眼睛向前看,而不要天天生活在过去的伤害当中。我过去举过这个例子,就是对你伤害最大的不是别人插在你身上的刀,而是你经常会把那个刀拔出来看一看,然后很生气,然后再插回去,这种反复的伤害才是对我们最大的伤害。所以要向前走,跟他们擦肩而过,离得远一点。

最后我们要讲的这个话题,我认为非常重要。就是有的人说,那你跟这些人打交道,你老是躲着他,他们总是那么横,那我觉得人家过得还挺爽的,为什么要做好人呢?我们要论证一下,人为什么要做好人? 有一个选择题特别有意思,这是一个在心里边发生的实验,道德实验。有一个叫海因斯的人,他的妻子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然后他们镇上有一个医生发明了一种药,可以治好他妻子的重病。然后海因斯去找医生说,能不能把药卖给我们?医生说,行,两千块钱。这个海因斯把全家搜刮遍了,只有一千块钱,然后拿一千块钱去找那个医生,说我给你付一千块钱,你把这个药给我妻子。医生说,不行,我这药就两千,少了不卖。海因斯说,那我先付一千,回头慢慢再付。不行,我就得两千,不能少。

请问这时候你该不该去偷这个药?就是海因茨该不该偷这个药给妻子吃?各位,你们有什么答案?给大家十秒钟想一想,吃了这个药就能治病,但是凑不够两千块钱,所以不能吃。这时候该不该去偷? 这个实验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人的道德发展阶段。对于7到10岁或者以前的孩子,他们处在道德成规前期,什么叫道德成规前期呢?就是这些孩子并没有形成道德观,他们形成的是“有行为就有惩罚”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的答案是不应该。为什么?因为会受惩罚。这是很小的孩子容易给出的答案,说不应该,不能偷,因为会受惩罚。

10岁到13岁阶段叫作道德成规期,这么大年龄的孩子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了,所以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不应该,因为违法,因为这件事情是违法的。他不是因为被惩罚才不去做,而是因为这事违法,不对,所以不去做。

好了,13岁以后叫作道德成规后期,就是在13岁以后,这个人慢慢地才真的有了道德,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道德法则了。他们所给出答案,我想,跟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比较接近,说那当然应该偷了。为什么?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因为生命高于那钱,而且我为了我的妻子去偷这个东西,我愿意承担这个后果。更重要的是那个医生他明明不需要那么多钱就能造出一个药,他是为了赚钱才做这样的事情。

这是人们道德发展的阶段,这个叫作海因斯困境。那么这个东西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人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从惩罚到法律,到道德良知,到后道德的这种良知,这个过程是人类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进步的过程当中,良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丧失良知,没有良知,他其实在自然生活当中就没法生活,因此,良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不合群的猴子很快就会死掉,一个不合群的动物也会被排斥。到了人类社会当中,所有这些不合群的人,虽然会出现像希特勒,像墨索里尼这样欺世盗国的人,看似是成功者,但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些人到最后的结果没有好的,暴君几乎没有好下场。

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案例,这些人,包括冰人Skip现在也正在被调查,然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很多当年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人,但是他真的做错了事,他确实是方向错了,他走上了一条没有良知的方向。所以这时候你会发现,人类道德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优化良知的过程。而你没有体会过这个,你没有感受到自己跟他人的依附是多么重要,这些人是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

那么为什么拥有良知的生活会更好呢?你要深入到那些无良症的人心里边,你会发现无良症的人有这么几个特征。首先,他们长期地觉得无聊,他为什么喜欢说谎,为什么喜欢挑事,喜欢跟这边说那边坏话,跟那边说这边坏话?这种我见过很多,就是无聊,闲的,他觉得不搞点事出来,今天不愉快,无聊是一种很糟糕的感受。

第二个,成瘾。他做这个坏事做得越大,这个坏事满足他的那个程度就跟吸毒一样,剂量只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无聊加成瘾。还有就是这些人总会被人识破,就是恶人自有恶人磨,我经常讲的那个对联: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你看,你就算再坏,老天爷不怕你,迟早会出一个更狠的把你收掉。

然后,这些无良症的人大部分都伴有疑病症。希特勒就有严重的疑病症,希特勒永远觉得自己的心脏有问题,永远觉得自己的大脑有问题,所以他一直都有大夫长期给他服药。这跟什么有联系?他老希望别人可怜他,他老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容易,你看,这就是结合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这些人通常都不会努力,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捷径。所以你看那个洛克,就是整天喜欢躺在泳池边的那个男的,他没有动力,他没有一个目标让他去做事,他就希望什么事都简单。最后就是这些人注定都孤独,最后会孤独终老。所以我们就算知道了有人是无良的,我们也不要去学他,不要去做一个无良的人,因为无良会有这么多负面的结果。

跟无良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极端,不能说极端了,另外一种好的表现是什么呢?叫作良知过剩。什么叫良知过剩?这人太好了。特蕾莎修女是良知过剩。良知过剩的人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个叫作明确,就是所有良知过剩的人生活都特别坚定,他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都把自己的事业跟自己的生命结合在一起。你看看孔子,看看特雷莎修女,看看释迦牟尼佛,包括雷锋,你会发现,这些人的生活目标是明确的,他心中永远都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追求,他觉得这很对,因为他有信仰,有追求。

第二个,积极。这些人做事,就是孔子讲的“仁者不忧”,他没有什么好忧愁的。为什么?因为他一天到晚脑子里心怀天下,他想的是天下苍生,他想的是那些人需要我帮助。所以是明确、积极。

最后就是,他们的自我与道德目标合一。所以当你选择做一个好人的时候,当你选择做一个良知过剩的人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愉快,特别开心。我有时候劝别人,我说你要做一个好人。然后他们就讲,凭什么是我?为什么你不让他们做好人?老让我吃亏。我就讲孔子的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是孔子的话,说你不就是想做一个好人吗?你现在已经得到了做一个好人的回报了,你干吗要埋怨?你埋怨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想着要做一个好人。所以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经常想起这句话,叫“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做一个好人。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这是印度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说有一个女人在山中行走,这叫《智慧女人的宝石》,这个女人碰到了一个乞丐,然后乞丐就问女人说,有没有吃的?给我吃一点。女人就打开包袱给他拿吃的,结果包袱里面有一块闪着金光的宝石。然后乞丐说,这么好,这个能给我吗?女人说,行,给你,就把那宝石给了那乞丐。然后那女的就走了,乞丐就拿宝石很高兴地跑了。过了一会儿,乞丐追回来,追回到这个女人这儿。女人说,怎么了?你有什么事又来找我?乞丐说,不对,你能够把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轻易地给我,我觉得你身上肯定还有更好的东西,我想得到那个更好的东西。

各位,这个故事你们自己去解读,这个故事究竟是要说明这个乞丐更贪心,还是要说明女人有大爱?这个乞丐是跟着这个女人去走上了成佛之路,还是走上了更加邪恶的道路?我们自己来选择它的结果。我只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比宝石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这本书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