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 次浏览

李白-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38分钟,寻路长安三万里,李白的诗意与失意。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的主人公,是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重要人物——李白。可以说我们讲的不是一本书,而是李白这个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符号性质的人物,所以解读李白的书和文章非常多,今天我们就综合这些内容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

读完李白的整个人生以后,你会掩卷感叹,这个人真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他一直没能够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虽然他总是说:“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学道的人。”但其实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做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的雄心。这两件事情不断地纠扯着他,才酿成了李白整个人生的悲剧色彩。但实际上他的人生过得相当精彩。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李白的人生。

关于李白,我们至少要知道三个维度的李白,即现实中的李白,李白在诗歌中自我创造的李白,还有我们依据历史文化资料所想象出来的李白。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更接近现实的李白呢?我们只能够通过他的年表,还有他留下来的千余篇的诗词来判断。李白的诗歌“十丧其九”,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千多篇李白的诗词,但是他百分之九十的作品其实都已经看不到了,他一辈子写了上万首诗歌。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看到李白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这幅字是镇馆之宝,是张伯驹先生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帖中李白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如果有人研究笔迹学的话,根据李白所写的这幅字,应该能够判断出这个人长得不差,风采卓绝。李白的《上阳台帖》写道:“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帖上没有前后文,就只有这么一小段。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所以他的年龄很好算。他出生在哪儿呢?大概是西域那个地方。他在西域长大,有兄妹,出生的地方叫碎叶城,这个地方今天你也可以去,就是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叫托克马克的地方。

四岁左右,李白移居到了(今)四川江油,所以我们现在一说到李白故里,一般就认为在四川江油这个地方。李白的爸爸叫李客,李客是一方富户,相当有钱。但是他们的身份属于贱民。在那个时候如果你是商人,你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呢?李白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农民和官宦子弟都可以参加科举,但是商人的孩子不行,所以李白这一辈子都没机会参加科考,他只能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制举。制举是什么呢?就是你得找到有头有脸的、厉害的地方大员推荐。所以李白前半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做干谒这样的事。

干谒就是主动推荐自己,把自己写的文章、名牌递进去,让人家看一看愿不愿意见你,见你以后面试如果觉得好,就给你推荐一个位置。李白十岁的时候读了诸子的文章,他的诸子文章基本上都是他爸爸教的,他尤其喜欢《庄子》。李白还很喜欢《昭明文选》。诗歌是当时传播最快的艺术形式,所以李白虽然这一辈子都不得志,但他几乎没有受过穷,因为他很快就成名了,到处都有人在传唱他写的诗歌。李白总能遇到粉丝,所以他走到哪儿都有饭吃,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十多岁的时候,李白曾经在匡山大明寺里学习剑术,甚至住了一年多。

718年,李白十七岁离家。那时候离家的场景就跟一幅山水画似的,李白在前面走,后边跟着一个童子叫丹砂。丹砂牵着马,跟着李白云游四方。他们来到梓州,到长平山去拜见一个高人,这个高人叫赵蕤。赵蕤是什么人呢?到今天,市面上还能够买到一套书叫《长短经》,也叫作《反经》,这本书就是赵蕤写的。赵蕤是世外高人,跟他妻子两个人住在山里。

李白为什么对他特别向往呢?因为赵蕤有一种能力,手一伸,鸟就飞过来了。他胳膊上可以停很多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人已经练到没有杀气了,整个人一团祥和,鸟才会愿意停在他的身上。所以李白觉得一定要去向这样的高人学习。他也在这儿获得了赵蕤夫妻的喜爱。在这个地方,李白接受得最多的是纵横家的梦想和道家的训练。李白的偶像其实是苏秦、张仪这样的人,就是身负六国相印、口若悬河、到处去平定大事的人。同时他也进行了很多道家的修炼,比如炼丹、打坐、呼吸。李白从赵蕤这儿离开的时候,他也可以像赵蕤一样,一伸手鸟就飞到身上来了。这个招是能够学得会的。

经过了道家的基础训练以后,李白下山,开始了他的干谒之路。他首先到了他们家附近最大的城市成都(那时候叫益州),然后他又去见了益州长史苏颋。苏颋是益州的地方官,他就有举荐别人的权力和能力。李白见了苏颋以后,苏颋对他印象不错,说这孩子挺会写诗的。但是他们不能随便举荐人,因为你举荐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出了问题,你就会受牵连。所以李白出了门以后,苏颋就派人暗中观察李白的行为,结果一看,李白一天到晚跟人喝酒、唱歌,还容易喝醉,一喝就多,喝多了以后话又多,还大声唱歌,人品不稳重,所以苏颋就不愿意举荐他了。李白这一辈子没有被谁认真地举荐过,虽然他干谒了很多次,但是大家只要一看他的行径,就觉得他行事太飘,特别容易惹祸。

越是有才的人越容易惹祸,他有才还爱喝酒,这就太危险了,所以苏颋决定不举荐他。后来李白在成都待不下去了,没办法,他便说:“去渝州(今重庆)吧,渝州离得近。”于是他又到了渝州,在渝州见了刺史李邕,李邕是唐朝很著名的文人。李白给李邕写诗,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你看,多有名的诗句!李白还非常直接地跟李邕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口气就很大,这句诗的大意是:你不要欺负我年少,你要是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是李邕同样没有举荐李白,因为李白的态度和状态实在不像是一个能够安安稳稳当官的人。720年,李白回到了江油。他走了一圈,见了几个大人物,获得了一些表扬和名声,写了一些诗送人,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机会,于是回家了。

回家以后,李白做了一个县衙的小吏。很奇怪,有些李白的传记不记这一段,李白的诗选里也从来没选过李白在这个县衙的这段时间写的诗。最后他也没法在这儿继续当小吏。李白确实不适合干这样的事。后来李白又上山了,到大明寺待了两年。在大明寺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礼物,他的师父赵蕤派人给他送来了陈子昂的诗集。这本诗集对于李白帮助很大,因为陈子昂的诗在当时是开风气之先的,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特别喜欢陈子昂的风格,这帮助李白建立了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观。什么叫诗歌观呢?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是好诗。那个时候流行律诗,如果你律诗写不好,你在仕途上就没有什么前途。但是律诗对规整的要求,会束缚李白的想象力。李白认为好诗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对自己诗歌的要求;然后还要“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就是直给。所以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的千古之叹,李白特别喜欢,他在那儿读了两年陈子昂的诗集。两年以后,李白还是再次出山。虽然他是个富二代,但也不能坐吃山空。于是724年,李白再次走上了诗歌之路,散播自己的名声。

令人感慨的是,724年,李白二十三岁离开江油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虽然他的爸爸以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对他很好,但是他再也没有回过老家。李白带了很多钱,先到(今)成都,然后到(今)万州,经过三峡到了江陵。江陵就是我们今天的荆州,他在荆州遇到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吴指南。吴指南在跟李白一块儿游玩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死了。后来李白就帮着吴指南举行了一个仪式,把他埋葬在江边。李白专门记录了这件事。这说明他对自己的朋友是很够意思的。因为连孔子都说,如果一个人死了没人管的话,“于我殡”,我来负责埋葬他。能够负责一个人的后事,是情谊的表现。到了葬礼那天,现场突然来了一只老虎(可能是古代自然环境比较好),其他人吓坏了,都退开了,只有李白拔出剑来跟那只老虎对抗,硬是把老虎赶走了,他要保护自己朋友的尸骨。到后来,李白还给吴指南迁过一次坟,因为原本的坟在水边,容易被水淹,所以他就迁坟。这说明李白很够意思。

725年,李白到了江夏,这个名字多好听。江夏,就是今天的武昌。李白在武昌登了黄鹤楼,在这儿李白遇到了人生第一次打击。古代的文化人到了一个地方就想写诗,李白到了黄鹤楼这么好的地方一定要题诗,结果到那儿一看,崔颢已经题了诗了。崔颢跟李白年纪差不多,但是当时已经是大官了,所以本身就比李白发展得好。李白一看人家的诗,觉得写得真好,这首诗写的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看到这首诗以后,李白就不写了,写不了,“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在这儿受了打击,这个打击大到什么程度呢?李白一辈子留下来的一千多首诗里边,有五十多首都提到了黄鹤楼,他一直想突破崔颢的《黄鹤楼》,最后终于用一首诗超越了崔颢,这是大家公认的,李白确实超越了崔颢。在江夏看完了黄鹤楼以后,李白首先去的地方是庐山,这跟我童年第一次旅游的路线一样,我人生中第一次旅游,我爸规划的路线的第一站是武汉,第二站是庐山,李白的路线也是这样的。725年,李白到了庐山以后,看到了庐山瀑布,于是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在庐山还去凭吊了一个古人,就是对他影响很大的陶渊明。726年,李白到了(今)南京。在南京这个地方,李白留下了非常多美好的诗篇,南京玄武湖边上到处都是李白的诗。李白在南京一年内散金三十余万,非常有钱,李白爸爸对他真好。他带着很多钱一路散过去,对钱没概念,很快就把钱花光了,然后李白的日子开始往下走了,他不再是个富二代。我在参加辩论赛的时候,曾经引用过李白的一首诗,就是他在南京的时候写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是李白离开南京的时候写的。因为在这儿待着光花钱也没什么用,他就从南京接着往下走。去哪儿了呢?到了扬州。在扬州这个地方,李白生病了。李白得病了以后很难过,结果这反而激发他写了一首最有名的诗。李白一生当中最有名的诗是哪首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是在扬州写的,联合国在2015年出了一套邮票,这套邮票有六种语言,每种语言选了一首诗。中文选的就是《静夜思》这首诗,可想而知,这首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有多大。李白生病以后,反倒会写出这样怀念家乡的诗。他怀念江油,却不回去,这一辈子都在路上漂泊。李白确实是一个喜欢漂泊的人。

在这个地方他遇到了一个叫孟荣的人,孟荣经常听李白的诗。李白在南京和庐山写的诗很快就开始被传唱,就像我们过去没有手机的时候,传播方式比较有限,有一些消息快速地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就是靠口口相传。诗在当年就是歌,是歌就有人唱,唱完就有人学,所以很快李白就有了很多粉丝。孟荣听说写这些诗的人就在这儿,就马上跑来见李白,然后帮李白交了钱,让那个店家继续款待他,于是李白的生活又变好了。

他这一辈子很多时候就靠他的粉丝们。孟荣给他指了一条道,说:“你这么走下去也不是办法,我看你现在也没什么钱了,干脆这样,你到安州去。”安州是哪儿呢?安州的首府叫安陆,就是今天的湖北孝感。“你到那儿去,我给你介绍一门亲事。许圉师的孙女还没出嫁,我把你介绍给他们,你跟她成婚,你看,这多好!”后来李白想:“这事该不该去呢?算了,我想想吧。”李白在考虑的过程中,去了襄阳鹿门山。各位知道襄阳鹿门山住着什么人吗?住着李白的偶像——孟浩然。李白整天说“吾爱孟夫子”,他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就是孟浩然。孟浩然其实是一个比李白想得开的人,孟浩然也没当过官,但他觉得不当官也没关系,自己在家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挺好,就当一个田舍老翁,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他的日子过得不错。但李白不行,李白静不下心来,他一定要当一个大官。李白跑去鹿门山拜见孟浩然,问孟浩然:这门亲事,我该不该去?”孟浩然说:“去呀,这是好事,那家又是名门大族,说不定对你的事业有帮助。

你想开点,到哪儿不是过呀。”所以李白便决定到安陆去。李白为孟浩然写了好多诗,当代网友经常说,李白给孟浩然写的诗,数量跟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差不多。但是反过来,李白很少给杜甫写诗。李白给杜甫写过三四首诗,他们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李白给孟浩然写诗,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赠孟浩然》。后来李白就真的去了安陆,在安陆还碰到了他后来非常重要的好朋友元丹丘。元丹丘是一个道家人物,但是他的社会关系又横跨道家和政界,元丹丘跟皇族的那些公主、王子们很熟。因为唐朝的国教是道教,所以很多公主都修道。后来孟荣也赶过来了,大家一聊,对方对李白也很满意,许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有人便劝说李白干脆入赘,李白想了想,觉得行,就入赘了。

过去很多人写诗都是写别人,就是不写自己的妻子,但李白以自己的妻子为对象,写过很多诗,他们俩的感情是很好的,两人有一女一儿,女儿叫平阳,儿子叫伯禽。你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李白的心是很大的,他给自己的女儿起的名字跟公主似的,说明这人是很有抱负的。但是李白在这个地方生活得并不愉快,因为许家没有儿子,李白入赘后,他老婆的堂兄就觉得:“如果你不来,这家产都是我的;你一来,就要跟我争家产了。”

所以那个堂兄就一天到晚地跟他斗争,说他的坏话,到处散播对他不利的流言。李白来的时候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出身不好,是贱民,所以他借口说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丢了,但自己就是普通人家,大家就觉得他身份可疑,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而且李白又爱喝酒,喝醉酒又爱闹事,所以跟别人矛盾很多。后来李白想了想,说:“算了,不在家里住了。”然后就搬到附近一座叫北寿山的小山,在山上结庐而居,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728年,李白在这个地方待不住了,就想再去看望孟浩然,孝感离襄阳也很近。他跑去看望孟浩然,两个人约在咱们今天的武汉长江大桥下见面。那时候没有这座大桥,但是今天如果你去那个地方,就可以在武汉长江大桥底下看到一个石墩子,上面写着“李白送孟浩然处”。古时候相约见面不容易,那时人们没有电话,怎么约?只能提前好久寄书信,约好一个地方,到约定的时间一定去,这样才能见得上。在那个地方,李白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觉得孟浩然能够得到这样的诗作送行,真是太幸福了,这是千古名篇。

然后,李白又回到安陆。李白在安陆一直想当个官,因为他们家有人曾任当地的员外郎,所以就推荐他跟当地的李长史、裴长史认识。但他一直混得不好,甚至还惹出很多麻烦,差点儿就被送到大牢里。730年,李白觉得:“小地方不能混,这种地方待不下去,我还是去京城吧。”便决定去京城。

这时候丹砂已经留在当地成亲了,不能陪他,于是李白一个人上路,一个人骑着马去京城。去京城先要路过河南,在河南方城县道观里,李白遇到了元丹丘。然后元丹丘陪着他游览了河南的龙门,龙门石窟那时候已经差不多建起来了。之后李白来到了长安。长安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都市,有一百多个坊(现在我们家住的那个地方叫长乐坊),南北有十一条大马路,东西有十四条大马路,十分繁华。宰相张说是爱才之人,喜欢举荐别人,于是李白便去见张说,但张说说:“我现在已经不管事了,你去见我儿子。”然后李白见了他的儿子张洎,跟张洎谈完,张洎觉得这个人很厉害,能力很强。但是张洎这个人心术不正,是一个相当嫉贤妒能的人,张洎告诉李白:“这样吧,我给你安排一个地方,保证是终南捷径。”

张洎对李白说:“在长安城里待着机会少,我将你安排到终南山,终南山那边有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皇帝的妹妹)的别馆,如果你认识了玉真公主,她能够举荐你,那就没有问题了。你可以住在她的别馆里等着。”李白一听特别高兴,就去了终南山底下的别馆。等到了别馆里,他发现那里墙皮都快掉光了,只有两个做饭的老头儿、老太太,还不认识字。李白每天跟那两个老头儿、老太太待在一块儿,待了小半年,一直待到冬天下雪,实在待不住了,钱也没有了,才意识到自己估计是被人忽悠了,那个张洎完全忘了他。后来李白离开了玉真别馆,但回到长安又没地方待,于是李白干脆离京去了邠州(陕西和甘肃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彬州市,古时叫邠州)。那里有个大佛寺,我曾经去过。

在邠州,他找到了李粲。凡是姓李的人,对于李白来讲都是亲戚。李白在李粲那儿混吃混喝,因为那个时候各个地方的官员都相当有钱,过得都很奢华,都喜欢养些门客,所以有一个大诗人来了,愿意给大家写歌,这让他们非常开心,所以都愿意给李白钱,养着他。但是李白认为自己过得一点都不愉快,他的目的是要干经天纬地的大事,结果却成了给别人宴会锦上添花的酸文人。他把自己称作“文丐”,这让人听了很心酸。文丐就是以卖文为生,混碗饭吃的人。

实际上杜甫一辈子大半的时间也是在做这种工作。在李粲这儿待了一段时间后,李白觉得没意思,想要离开。李粲就举荐他到坊州(坊州的位置靠近今天的延安),他跟司马王嵩又待了一段时间,留下了很多的诗歌,但是也都不是特别出众的诗歌。731年春天,李白又回到终南山,从终南山到长安,在长安周边写了《子夜吴歌》。这首诗是怎么说的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开始关注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所以在这儿写了《子夜吴歌》。在他冬末回到京城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跟当地的小流氓发生了争执,差点被人打死。李白仗着自己会武功,学过剑术,就跟对方打,结果对方人多,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后来李白被巡逻的人给救了。

那个时候李白心里想:“凭什么这些斗鸡走狗的人一天到晚那么嚣张,赚那么多的钱,花都花不完;但是像我们这样有才学的人,却没有地方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非常苦闷,所以在朋友的宴会上,写了一首《行路难》。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行路难》这首诗,就是他在长安最困难的时候写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最后一句最有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就是写作于他被困于长安城的这段时间。

732年,李白觉得自己在长安城待不下去了,便决定回家。这时的回家已经不是回江油了,他自己有妻子、有孩子,他是回到安陆。他在回家途中路过汴州,然后到嵩山去寻找焦炼师。焦炼师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个道士,传说在嵩山里修道。李白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焦炼师,反而找到了元丹丘,元丹丘正好在嵩山修炼。元丹丘对他说:“你找她,我也找她,找不着就别找了,咱们俩一块儿逛吧。”元丹丘带他到洛阳见了元演,元演是元丹丘的亲戚,两个人在这儿玩得很愉快。元演是个公子哥儿,后来还带着李白到了边关。

在洛阳,李白写了《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很美,所以我想念给大家听。“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就是在洛阳的时候写的。等他回到安陆的时候,他的岳父已经去世,就剩他的妻子。分财产时,他跟那个堂兄讲:“我什么都不要,都归你,你也别再说我的坏话了。”然后他就带着妻子搬到北寿山去居住了。

之后元演给他写了一封信,元演的爸爸当时是太原府尹。太原是北方重镇,李渊和李世民就是在太原晋祠那个地方起兵的。唐朝之所以叫唐,就是因为古时候周成王桐叶封弟,把那个地方封作唐。李渊和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因此后来国号就叫大唐。太原是边疆,李白接到元演的信之后就出发去太原。反正他闲不住,就一个人跑到太原投奔元演。到那儿以后,他发现这边有意思,觉得当兵好。

他想:“我当官是不行,但我会剑术。”他决定参军,成为元演手下的兵。但元演劝他:“你还是算了吧,我爸爸他们过得苦着呢,在这儿戍边这么多年,粮饷根本就不足,而且朝廷总说要把我们调回去,却根本不调,所以大家怨声载道。你还想在这儿当兵,开什么玩笑。你是不懂,这里就像座围城,你是在围城外边。”李白一听,觉得当兵也不是一件好事。元演的爸爸很欣赏李白,送给李白两样宝物,一样是五花马,一样是千金裘。千金裘就是那种狐皮大衣,这个东西很棒。五花马不是说马的身上有五种花色,而是说它背上的鬃会扎成五朵花的样式,这是好马的标志。

李白没有当成兵,带着五花马、千金裘往回走,路上经过洛阳,见到了元丹丘。元丹丘跟他说:“我有一个朋友特别仰慕你,是你的粉丝,叫岑勋。”你听这名字,就知道有一首大诗要出场了。岑勋邀请他们一块儿聚聚,后来他们在颍阳山的小院儿聚会,烧起篝火,制作烤全羊,然后吃、喝、玩。在这个过程当中几个人很快就喝多了,便提议写诗。李白说:“拿笔来!”笔一来,李白想都没想,直接就把一整首诗写了下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完以后,大家讨论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后来就说干脆叫《将进酒》,意思就是赶紧喝,大家举杯一块儿喝,就是祝酒歌。

《将进酒》是千古名篇,岑夫子、丹丘生这两个人在洛阳这个地方出场,然后被写进了这首千古诗篇里。737年,李白终于回到了安陆。他每次离家都是在外边转一圈,啥也得不到,最后干脆就回家。回到安陆以后,李白没待多长时间又坐不住了,要去扬州。于是他又出门,从安陆出发到了金陵,然后到了扬州、京口。之后李白到了无锡、苏州和杭州,又从杭州到了温州义乌。他为什么专门去义乌呢?为了去看骆宾王。骆宾王是初唐四杰,那时候已经去世了,所以李白去祭奠骆宾王。然后李白从这里接着往下走,又到了襄阳,他想去看望精神导师孟浩然,但孟浩然已经去世了。

孟浩然是怎么去世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小意外。孟浩然背上发了疮,中国古人有一个讲究,如果你背上有疮,就绝对不能吃鱼,尤其是鲤鱼,鲤鱼是发物,它会使疮发出来。当时孟浩然觉得背上的这个疮已经快好了,碰巧王昌龄来看他,王昌龄跟孟浩然见面以后,孟浩然一高兴,吃鱼、喝酒,背疮发作后死了。但王昌龄对此并不知情,因为他已经上路了。等李白来的时候,孟浩然已经去世了,李白大哭一场,觉得特别难过。后来李白说:“去哪儿呢?既然王昌龄走了,我去找王昌龄好了。”

王昌龄也是当时的名士。于是李白就去了巴陵,在巴陵见到了王昌龄。巴陵是哪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巴陵就在岳阳那个地方。李白在这儿真的找到了王昌龄。王昌龄写过边塞诗,写得非常好,最有名的一首相信人人都会背,叫《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其实还写过一首我很喜欢的诗,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是他写的,因为风格完全不一样,叫《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你读《千家诗》,前几篇中就有这篇。李白见了王昌龄,跟王昌龄说了孟浩然的死讯,王昌龄也特别难过,觉得很抱歉,但是死者已矣,没办法了。

739年冬季,李白回到安陆,他的第一个女儿平阳出生。李白38岁时第一个女儿才出生,但是这个平阳很可惜,既嫁而卒,刚一出嫁就死了,那时候古人的寿命确实都不长。李白回到安陆以后,觉得安陆这个地方确实发展不起来,于是他决定搬家。搬到哪儿去呢?李白决定移家东鲁,就是到山东去,最后选择了兖州。他为什么要搬到兖州附近呢?在兖州这个地方他有一个亲戚,所以他说可以投奔这个亲戚,不在北寿山待着了。结果李白在这个地方没有找到机会,反倒惹了祸。他酒后没事干,写诗骂儒生,没想到骂完了以后发现周围全是儒生,这些儒生开始攻击李白,甚至要赶他走,李白只好逃到了徂徕山。

如果熟悉诗歌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李白跟杜甫的一段佳话。逃到徂徕山以后,李白找到了几个隐居的人士,组成了“竹溪六逸”,算是模仿“竹林七贤”,李白是“竹溪六逸”之一。741年,他的儿子伯禽出生,之后不久他的妻子去世。公元742年夏末,有一天李白突然收到了一个大红信封,有人过来给他送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朝廷宣旨让李白入长安。这时候李白就嚣张了,写了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骑着马直奔长安城,从山东兖州骑马到西安得多长时间?要是慢慢悠悠地骑马,没有一个月是肯定到不了的,快一点也得一个月,而李白十五天就赶到了。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为什么中央突然发现他了呢?这里面就是他的好朋友元丹丘在运作。元丹丘跟玉真公主的关系很好,于是一再地在玉真公主面前讲李白的好处,把李白的诗给玉真公主看。玉真公主跟她的哥哥唐玄宗在一块儿时,就经常把李白的诗给唐玄宗看,玄宗说:“这样的人才不错,叫来给我们写歌吧。”

因为玄宗本人就是一个文艺人才,喜欢写歌谱曲,比如《霓裳羽衣曲》。将这样的高手放在身边,一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玄宗下旨把李白招进来。这里有一个谜团特别有意思,王维和李白出生的年份差不多,死去的年份也差不多。而且两个人都同朝为官,王维也是玉真公主推举来的。王维认识杜甫和孟浩然,他们都有交往,李白也认识这些人,但是李白跟王维两个人从来没有提及过对方。李白的诗里没有王维,王维的诗里没有李白,两个人好像不认识一样,这是一个历史谜案。

李白进京以后,到了宫里,走上大殿,站在大殿之上。李白是一个乡野之人,一辈子没进过朝廷,但是这一次当他身姿挺拔地进入朝廷,走到大殿后,没想到玄宗竟然说:“来,坐过来。”给他一个位子,让李白坐在自己旁边。然后玄宗亲自为李白调羹,端上来一碗羹,玄宗调好以后递给李白说:“你尝尝看。”周围的文武大臣全部傻掉了,因为从来没见过皇帝给一个人调羹。后来玄宗让李白供奉翰林,随时待诏,有事就来。翰林院这个地方特别逗,翰林院是个什么地方呢?按我们的想法,就是特别有学问的人都在里边,但实际上当年的翰林院里的人都是奇人异士。那些会炼丹的、会医术的、会巫术的、会占卜的人,全都在翰林院待着。李白一天到晚在那里,就觉得特别没意思。

李白的目的是要当大官,他希望能够为国为民做一些事,但是在这儿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花瓶,所以他非常痛苦。李白在朝廷上也看到了政治的复杂性,有很多政敌开始讨厌他。这个时候,李白做了一件对他今后的人生有帮助的事。有一天,他在军营里看到有人拉着一个军官要去杀头,这个军官叫郭子仪,郭子仪办军务办错了一件事,上级要处决他。李白一看,这个人气宇轩昂,问他问题也对答如流,马上就要被杀头了还很淡定。李白便说:“你等一下,我去帮你说情。”然后李白就去找哥舒翰,哥舒翰当时是最大的军事指挥官。

李白说了半天,哥舒翰说:“给你这个面子,毕竟你是太白学士,是皇帝身边的人。”于是便把郭子仪放了。要是没有郭子仪,后来的安史之乱都不知道该怎样收场。郭子仪后来救了李白的命。744年,李白决定辞职还山。李白是742年夏末才进的长安,744年他就离开了,他在这个地方实在是待不下去。一路上,李白还认为有人要追杀他,觉得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玄宗觉得李白走了也好,反正关于他的闲话特别多,他又爱喝酒、惹事,于是赐给他一百两黄金,放他走了。

一路上李白先要过洛阳,在洛阳遇到了杜甫,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杜甫比李白小大概十一岁,对李白绝对是仰望的,因为李白的名气太大了。杜甫在宴会上陪坐在末位,后来上去换名片,自我介绍说:“我是杜甫,您听说过吗?”李白说:“知道,《望岳》这首诗写得不错。”杜甫年轻时写的《望岳》是很有名的一首诗。这之后两个人就交上了朋友,两个人一块儿玩,去开封打猎。李白没想到杜甫射箭很准,竟然能够一箭把天上的金雕射下来,能力很强。后来两个人在这儿遇到了高适,高适这个人很厉害,看到后面我们就会知道,高适在政治上的能力比李白、杜甫强多了。

高适写过什么诗呢?我们听过一首诗非常有名,叫《别董大》,各位会背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最后一句很有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就是高适写的。他们三个人结伴而行,在开封和洛阳一带游玩,之后又相约齐鲁,约定以后回山东见面,再接着一块儿聊、一起玩。他们到齐鲁干吗呢?李白邀请这两个人去给自己打气。李白要完成自己的七天入道仪式,他决定入道当道士,不当官了。他觉得自己官也当过了,朝廷也上过了,现在要正式成为道士。所以李白在历史上的很多形象是穿着道袍的,他真的是一个正经的道士。大家可千万别小看李白的入道仪式,这个仪式非常痛苦,这些入道的人要把手绑起来,坐在举行仪式的高台上七天七夜,不能够下来,只有偶尔喝水时能够稍微动一下。

天亮坐上去,日落下来,要这样整整坐七天。所以这个仪式很多人根本坚持不下来,其间大量的人昏倒被抬走,入道仪式失败。李白也是大汗淋漓,痛苦不堪。他的两个朋友陪着他硬是熬过了这七天,李白正式成为一个道士。在这个地方,李白又见到了李邕,李白曾经给他写过诗,希望得到他的举荐,却没能如愿。在这里,两个人相逢一笑泯恩仇。说起当年的往事,李邕说:“是我慧眼不识珠,对不起。”李白说:“没关系,反正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而且我现在也看透了,根本就不想当官了。”两个人的关系又好了。在这里,李白与杜甫告别。他们俩在徂徕山这个地方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排行老二,所以叫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次告别以后,两个人再也没有见过。虽然两个人都是耀眼的明星,但是他们俩就此别过了。杜甫一直怀念李白,写过很多首怀念李白的诗,甚至到后来李白落难的时候,杜甫还曾经写诗声援过他。746年,李白在家里建起了农庄,日子过好了,于是他再次离家。他在家里根本就待不住,所以又出门了。李白这次出发去了洛阳,又从洛阳到扬州,从扬州到金陵(也就是南京)。

这一次李白得了一首好诗。这次再到金陵时,他的境界跟当年“金陵子弟来相送”的那种轻浮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李白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听这首诗的格律,你就会发现它跟崔颢写的那首《黄鹤楼》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是押着差不多的韵来的,李白是用这首诗挑战崔颢。“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人评价说,这首诗代表着李白在律诗领域全面地超越了崔颢,也代表着李白各种诗体的成熟。李白是一个全才,古体诗、律诗、绝句,长诗、短诗,他都能写。在这时候,“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这种政治意味也已经出现在他的诗里了。他在这个阶段已经经历过政坛,所以写诗的境界完全不同了。在这之后,李白听到了朝廷上开始大乱的消息。李白的好朋友崔宗之,这个在朝廷上曾经帮助过李白的人,含冤下狱死了。

李邕被人杖毙,王忠嗣下了大狱以后也死了,贺知章去世了,王昌龄被流放了。朝廷之上最主要的矛盾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还有后来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矛盾。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矛盾直接激发了政坛的大动荡,同时也激起了安史之乱,这个是后话。750年,有人给他介绍了宗氏的一门亲事,宗氏是相门之后,所以李白跟宗氏成婚了。成婚以后,752年,他投入何昌浩幕下,何昌浩跟安禄山一起在东北方经营。宗氏问李白去边关干吗,他说:“我想去看看,听说那边搞得不错。”

李白到何昌浩那儿去,见到了崔度。崔度是谁呢?是崔宗之的儿子。两个人相见甚好,后来李白问崔度:“咱们是不是可以留在这个地方发展?”崔度说:“咱们到没人的地方说。”崔度把李白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对他说:“你没发现裁缝铺里在做什么吗?裁缝铺里边正在缝制大量的官服。”安禄山要叛乱的这件事,在当时的东北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一带),已经尽人皆知了,大家都知道安禄山迟早要反。李白听完吓了一跳。但是朝廷对安禄山是百分之百信任的。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这个信息就会立刻到安禄山手里,有的人甚至被剥皮,所以没有人敢说安禄山造反这件事。

安禄山是个很奇怪的人。当时何昌浩和安禄山在幽州(就是今天北京的东北部),这一片区域受安禄山的管辖。安禄山是一个异族人,父亲是粟特族,母亲来自突厥。安禄山从小在兵营里长大,特别会来事儿,他见到了杨贵妃,非得认杨贵妃当妈。杨贵妃比他小得多,但是后来她真的认了这个孩子,而且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可爱。安禄山是武将出身,体形巨大,但是当他跳那种少数民族的胡旋舞的时候,身姿又特别灵活,所以他总是能够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块儿玩得特别开心。

所以后来当安禄山开始造反的时候,唐玄宗一脸蒙,完全没有想到一个这么听话的“儿子”,竟然能够造反。后来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话说回来,李白在这儿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以后吓坏了,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他本来还想跟着一块儿干,后来知道他们要造反,马上就回家了。回家以后李白没地方可去,没什么事可干。他的一个亲戚李昭邀请他到宣城去。宣城这个地方我去过,大家用的宣纸就是宣城的。

宣城是当时南方的一个枢纽式的城市,大量的货物都在宣城集中,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在宣城,他叔叔李华跟他见面,然后两个人一起吃饭。分手的时候,李白写了一首诗给李华,这首诗叫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杰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千万别觉得这词是黄安写的,这是李白写的。就在宣城附近游玩的时候,有一次他受邀去了桃花潭,汪伦请他到桃花潭,大家一起玩得很高兴。

临走的时候,他们用踏歌的方法来送李白,李白的舟要走了,这帮人一块儿拍手、唱歌来欢送他。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在宣城附近写的。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叛乱。那时候打仗不像今天打仗,今天打仗的伤亡人数比那时候少多了,今天打仗可以进行斩首行动,也可以只派一个小别动队。

但那时候很多人打仗就是以杀人为目的,就是看谁杀的人多,所以这一路上老百姓能逃的都尽量逃走了。当时,李白的儿子伯禽在山东,老婆宗氏在洛阳,怎么办呢?恰好他的一个徒弟武谔来找他,武谔是一个侠客,武艺很高强。武谔来找他,说:“天下乱了,师父,我来保护你。”李白说:“你别保护我,去救我儿子。”武谔就跑去山东接伯禽,李白就到洛阳接宗氏,两个人都成功地把人接出来了。后来的事大家就知道了,马嵬坡“宛转蛾眉马前死”,杨玉环被赐死。唐玄宗出逃,颠沛流离。

这时玄宗出了一个很危险的招,这个招危险在哪儿呢?它会导致国家分裂。唐玄宗下诏,命令自己的四个儿子可以独立行动,让四个人分别领兵去平定安史之乱。这样做就会导致四个人中没有一个领头的,到最后谁当皇帝呢?乱了以后,唐玄宗有两个儿子在京城待着没动,三皇子李亨为中央军元帅,保卫黄河以北的领土,十六皇子李璘统管南方,所以最大的两支力量就是李璘和李亨。平定安史之乱时,两个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结果安禄山突然被自己的儿子给杀了,大家都以为天下太平了,一切好像就要结束了,没想到这时史思明又崛起了。所以,安史之乱折腾了很长时间。李白跟他的妻子两个人躲在庐山。在庐山时,韦子春跑来请李白。韦子春是谁呢?是李璘的幕僚。他拿了五百两黄金来请李白,李白就准备要去。他的妻子是相门之后,劝他别去,李璘要是干这件事就是造反,因为当时李亨已经继位了,庙号为“肃宗”。现在李璘要起兵,这就是打内仗、造反,这种事绝对不能干。

但李白的政治思维极其幼稚,他觉得这就是机会,谁能赢还不一定呢,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所以李白就非得去,他妻子反复地跟他说都没用,最后李白就成了李璘的幕僚。李璘请李白来,根本没有给他任何官职,但是这件事对李白的影响是最糟糕的,为什么呢?因为李白名气最大。你想想看,那些没名气的人哪怕当了官,后来说走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但是李白只要去了,他们就要拿李白做宣传,说“李白都支持我”。

李白去了以后身居闲职,待在旁边写写诗,出点主意。他的对手是谁呢?他的对手就是高适。高适当时是肃宗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高适跟永王李璘打仗,一打李璘就输了。当时肃宗已经登基了,那是玄宗认可的皇帝,李璘还要跟他打仗,这不是造反吗?李璘底下的人也一触即溃。后来永王李璘被杀。然后,李白就被抓进了监狱。李白在监狱里边崩溃大哭,精神极其脆弱,开始胡言乱语,有点发疯。李白到处写信、写诗求情,那段时间他的声誉跌到了谷底。杜甫怀念李白时写的诗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所有的人都说要把李白杀了,这个人不能留,他造反了,但是杜甫还是说:“我觉得这个人有才,还是留着他吧。”在757年审判李白的时候,郭子仪帮了大忙。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有大功,所以郭子仪为李白说了几句好话后,肃宗最终判李白流放夜郎。李白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过三峡,一路慢慢游玩,因为李白也是名人,跟着他的那些衙役也觉得:“行,反正能混吃混喝,跟着李太白,饿不着。”因为走到哪儿都有人请他吃饭。李白就这样一路往下走,光三峡就走了两个月。

走到奉节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之间来了文书,赦免了李白。李白认为是皇帝喜欢他,要召他回去,但其实跟他没关系,是皇帝大赦天下,所有人都被赦免了。被赦免了以后,李白写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赶紧往回走。760年,李白到了江夏,之后他又从江夏到了巴陵,去洞庭湖游玩。

761年,李白已经60岁了。60岁的李白,突然之间被人们冠上了叛贼的名声,所有人都说他是一个叛国者,李白觉得特别憋屈,怎么办呢?李白听说李光弼要收复河北的一个地方,李白心想:“你们都说我是叛贼,那我去从军!”然后李白自己买了一把红缨枪,把那个红缨枪上的缨全部都扎好,从当铺里把宝剑赎回来,带着宝剑,拉了一匹瘦马,提着红缨枪,奔赴河北,要去打仗。

结果走到一半,老头儿就病了,完全走不动了,他的体力已经不如年轻时候,又经过了牢狱之灾,身体已经不行了。这时候,李白到了当涂县。当涂县的县令李阳冰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书法家,李阳冰的字确实很有名,但是在那个时候不值钱,乱世时文艺作品不值钱,扔在地上都没人要。所以李阳冰虽然是个书法家,但是也没什么钱,就靠县令那么一点点的收入。761年年底,李阳冰任期已满,要回京城复命,他只能派人去寻找李白的妻子和儿子,因为李白病得很厉害,躺在床上起不来。李阳冰得走了,要回京复命,他就派人去找伯禽,伯禽立即来到当涂照顾李白。妻子从未来过,也许信使找不到她在庐山僻静的住所。

李阳冰给伯禽在当地一家盐场找了一份差事,并把家里所有的现银都留给了李白,他还给了李白好多自己的书法,说万一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卖一点。李阳冰是低级官员,自己也不富裕,他为李白已经竭尽所能,把所有能够留下来的钱都给他了。李阳冰对李白的评价极高,虽然这个人在落魄时来投靠他,但是李阳冰对李白绝对没有颐指气使。

李阳冰对李白说:“千载独步,惟公一人。”就是说这一千年来最厉害的就是李白。令人惊讶的是,李白给李阳冰交代了后事,把自己的手稿全部给了李阳冰,所以后来我们能看到的李白的诗集,大部分都是李阳冰的版本流传下来的。当时他们以为这就是永别了,因为李白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李阳冰依依不舍地离开。李白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小传,说日后可以做墓志铭,都让李阳冰一一地记下来。令人惊讶的是,春天来临的时候,李白的病情好转了,他竟然又能起来了,可以到处走。

李白这个人只要能到处走,就会去旅游。他经常拉着一辆牛车,在上面一坐,就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那时候没有公交系统,要有公交系统,我估计他哪儿都去。他就是到处跑,寻访故人。比如说他跑到宣城去漫游,从当涂到宣城有一段距离,他到宣城找老朋友,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老春”现在也是个酒的品牌。当年有一个姓纪的老头在那儿围炉做酒,他每次都去喝,喝得很开心,现在再来看这个老纪叟,他已经去世了。

所以他说“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李白的最后一首诗叫作《临路歌》,这首诗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念一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最后这首诗写得也是相当悲怆的。人们不知道李白是在哪天去世的,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没有人知道李白是什么时候死的,死在哪儿,因为什么而死。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团,有人说李白看到水里的月亮,觉得很好,跳进去捞月亮淹死了,这都是人们美好的传说,实际上李白可能还是病死了,因为他跟他的儿子待在一起。

公元764年一月,朝廷终于发下了诏书,宣李白进京,但是等这个诏书到了当涂的时候,李白早就死了很久了。朝廷给李白封了一个官叫左拾遗。皇帝身边有左拾遗、右补阙,这是两个官职,官品不大,但是地位很高。杜甫就做过左拾遗,但是没做几天。

公元799年,一个年轻的诗人白居易来到当涂凭吊李白,写下了著名的“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其实李白这一辈子过得还挺痛快,他一直享受着很好的物质生活,又是一个旅行家,从来不会在家里边待着。只是他内心当中有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从来都没有实现过,这可能也跟他个人政治上的幼稚有关系。但是我们要感谢李白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诗篇,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在手边放一本《李太白全集》,慢慢翻一翻,一定会受到美的熏陶,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所以在我们的评论互动区里,请大家留下你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句吧。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