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岩论。
就在本周一,我们的川宝和澳大利亚政府达成了一项价值高达85亿美元的稀土矿产合作协议。两国达成这项合作协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加强全球供应链。在两国领导人面对媒体提问的时候,我们的川宝又开始习惯性地吹嘘了。但是这一次,他一不小心就说错了地方。
川宝先是向媒体展示了两国达成的协议,然后骄傲地表示:“大约一年之后,我们将拥有太多关键矿物和稀土,多到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们。”哈哈哈,我听到这话的时候是懵的。如果川宝要的是这个效果,那完全没有必要跟澳大利亚达成什么合作协议,这个目标现在就已经达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就是因为有太多的稀土而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发愁啊。“稀土”这个词儿里虽然有个“稀”字儿,但它其实一点儿都不稀缺,它甚至到处都是。包括美国自己的加州,就有Mountain Pass稀土矿。澳大利亚有稀土,加拿大有,越南有,巴基斯坦有,蒙古有,甚至就连许多非洲国家也有。
但是中国靠的从来都不是对原料的垄断,而是对加工能力的垄断。具体来说,那就是全球90%以上的稀土提炼和精炼链条。西方集团缺的从来都不是土,而是可持续的、非中国的供应链。我们姑且先不说那么遥远的事情,不提什么供应链的问题,哪怕就是开矿这件事,没有几年的时间你也不可能成功。一年时间别说开采稀土了,你能多采点土就谢天谢地吧。
另外,美澳之间的稀土合作其实早就有了。其实早在2019年的时候,澳大利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莱纳斯稀土公司,就与美国政府达成过一项协议,号称要在美国建立重稀土分离能力。到了2022年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又插了一脚,跟莱纳斯以及莱纳斯美国子公司签了一份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要在德州建立一个重稀土分离设施。这份合同在2023年的时候又更新过一次,美国政府又追加了2.58亿美元的资金。它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从矿到磁铁的完整供应链。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成功,预计年产能可以达到1500吨重稀土氧化物,能够满足美国国防部35%的需求,或者大约5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机制造需求。
但是了解美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计划这种东西,在今天的美国其实就跟许愿差不多。这个进行了六年的项目,原计划就是在今年,也就是2025年投产。但是受到成本上涨等原因的影响,这个投产日期被迫推迟了。不光投产日期被推迟,还需要追加投资。这个剧情,大家有没有觉得非常的熟悉?就觉得它非常的“美国”。现在这个日期被推迟到了2026财年,也就是2025年的10月1日。结果您猜怎么着?今天是10月21日,这个项目它依旧没能投产。不光没能投产,而且美国政府居然还在欢度国庆假期。说实话挺让人羡慕的。而川宝政府又跟澳洲政府签订了一份新的稀土开采合作协议。我真的觉得他们签协议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让大家忘记上一份协议的存在。
相较于川宝一言不合就吹嘘的行事风格,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就显得务实得多。
阿尔巴尼斯:他在记者会上说:“这不是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是一个合作承诺,旨在推动两国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那么这两位领导人为什么会对同一份协议的态度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这事咱们还得说回到2010年的9月。当时闽晋渔5179号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现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非法闯入我国领海。詹其雄船长可能是想追上去跟日本人讲讲道理,或者问问他们是不是迷路了呀。但是一不小心一紧张,双方就发生了一些小的磕碰。然后日本人就把中国的渔民给扣了。我们当时表现得非常克制,就怕这里面有什么误会。最主要的就是怕日本人对我们有什么误会。于是呢,我们就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下好了,这事里是一点误会都没有了。
当时日本对中国出口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0%以上。那个时候,日本媒体将这场稀土危机比作“石油冲击2.0”。这件事直接导致当时全球稀土价格暴涨。日本企业像是丰田、日立等企业,瞬间就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于是日本政府和企业就开始了一场雄心勃勃的重建产业链、摆脱中国依赖计划。日本政府迅速启动了稀土战略。当时他们拨款了数百亿日元,推出了一大堆的各种计划。其中就包括像是日本住友金属矿业公司注资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还有越南的Dong Pao矿以及投资加拿大、巴西等地的稀土矿勘探。
那么日本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了吗?首先我必须肯定日本的努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根据USGS的数据,到2024年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已经从90%降低到了58%。听到这可能有小伙伴就要问了,那如果中日之间再产生一些误会,是不是就意味着稀土已经无法再用来解除误会,为两国友谊架起桥梁了呢?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还在,且依旧坚不可摧。
首先咱们来看看日本是如何降低依赖度的。首先是日本分散了稀土产品的来源地,其中越南分掉了10%至15%,澳大利亚分走了大约20%。就是日本的稀土回收与替代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就比如说电动汽车比十五年前的稀土用量减少了30%。但是吧,如果考虑到今天日本电动汽车整体发展的落后情况,那这个减少了30%的稀土用量,我很难把它界定为一种进步。但不管怎么说吧,从废品里面回收稀土这事,日本人干得的确非常的出色。
但最重要的是,是澳大利亚与越南的厂家提供了这些日本需要的稀土产品,弥补了日本的需求缺口。但这个事吧,它又挺奇怪的。这两个地方它们提供的稀土产品又严重依赖中国的技术,甚至很多都需要送到中国来精炼,然后再运回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莱纳斯的马来西亚工厂现在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成为了中国以外的首个重稀土分离生产商。但是根据CSIS今年7月的报告,莱纳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矿产需要送往中国进行精炼,以及下游磁铁的制造环节也离不开中国工厂。
所以日本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所实现的降低对中国依赖程度的那个成就,很大程度上只是从账面数字上实现了数字的缩减。它依旧没有能够跳出对中国供应链的严重依赖。所以风风雨雨十几年,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事有多难,澳洲人心里非常清楚。别说一年了,给你十年八年都未必能够成功。咱们再随便来举个例子好了。莱纳斯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加工厂,他们年产稀土氧化物大概是5000吨左右。您各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在中国,随便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正常产量,是在这个数字的后面加个“0”。比如说中国北方稀土集团2023年的稀土氧化物产量,大概就是5万到6万吨。如果稍微努力一下,想要产量翻个倍,问题应该不大,其实就是工人加加班的事。
所以就算澳洲企业不断地突破,美澳合作很有潜力,但规模上的差距实在太大,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替代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到这里我还没有提到中国对专利技术的垄断,以及如果中国动用稀土管制措施对付澳洲企业等情况。所以美澳合作听起来气势恢宏,但对上中国这种随手就能甩出24万吨稀土氧化物的加工实力,莱纳斯目前那点产能,怕是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所以澳洲总理就静静地看着川宝吹嘘,他只需要哄川宝开心,拿到自己想拿的,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对这些政客来说,他们接下来能做的,恐怕除了继续签更多的合作协议,吹更多的牛外,也干不了什么。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果您各位觉得我的内容做的还凑合的话呢,麻烦您各位一定要帮我点个赞、留个言,推荐给您的小伙伴。您各位的支持对我至关重要。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