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岩论。
安世半导体事件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我不得不说,荷兰人这波操作着实有点大。就在上个礼拜,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通知中国子公司,劳动报酬我们暂时就不给了,公司系统你们也别登录了,你们的系统权限被全面中断。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去看安世中国公司上周五发的那一封致客户通知书。这种狗血的剧情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家中国公司全资收购的公司,一夜之间把自己的中国子公司给打包切割了,然后收购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公司居然对此毫无办法。
这真的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那么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一切的起因居然是因为安世总部的三位外籍高管,这其中有荷兰籍的高管,还有德国籍的高管。这三人在10月1号那天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企业法庭提起了诉讼,指控该公司中国籍CEO张学政在治理公司的过程当中存在问题,可能涉及决策独断、透明度不足,或未能有效应对美国制裁带来的合规挑战。为什么我要用“可能”这个词呢?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三个外籍高管以及荷兰法庭并没有公布任何具体的指控内容,更别说任何具体的证据了。
但荷兰法院却依旧展现出了远超荷兰公务员平均办事效率的速度。它们居然把冷战时期的一部充满意识形态对抗的法律给搬了出来,立即就暂停了张学政的职务,并调整了该公司董事会的权力结构。荷兰政府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安世存在经济安全风险和公司治理缺陷。哈哈哈,因为一家私营企业有经济安全风险和公司治理缺陷,但却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的情况之下,政府强势介入并接管了这家公司。这不就是西方人常说的那个万恶的集权流氓国家吗?一家企业管理得好不好关你屁事,有经济安全风险的就让它赔钱嘛。咋了,在荷兰做生意难道不允许赔钱,是这意思吗?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那三个外籍高管说的,“没能有效应对美国制裁带来的合规挑战”。那么这话啥意思呢?我帮大家稍微翻译一下哈,那意思其实就是说,美国爸爸要干你,我劝你闭上眼睛忍一忍,这个反抗不了就享受嘛,我们欧洲人很习惯这一套流程。但你不听话,你就是不躺,就是不闭眼,导致现在我们也要跟着一起被干,所以我们就只能先干你了。
这件事的起因就是美国商务部在2025年9月颁布了一个关联方规则,内容就是:如果一家公司被美国列入了实体限制清单,那么这家公司所控股的超过50%的子公司,也会被自动纳入美国的实体清单。在2024年12月,闻泰科技,也就是收购了安世半导体的中国企业,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所以安世半导体也就被自动地列入了实体清单。于是呢,安世作为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就被美国断掉了技术供应链。那三个外籍高管口中所谓的应对美国制裁的有效手段,其实就是让闻泰科技吐出一部分股份,把持股比例降低到50%以下。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凭什么!?这年头抢劫都可以这么理直气壮了吗?更离谱的是,在荷兰政府与美国政府的谈判过程当中,美国还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要求荷兰人想办法换掉中国CEO,才能保证其供应链的稳定。于是我们就看到9月30号,荷兰经济事务部动用一部冷战时期的旧法律,冻结安世资产一年,禁止任何调整,还让法院直接就暂停了张学政的职务,任命外籍董事接管决策权。那么西方人一直挂在嘴上的那个司法正义和程序正义去哪了呢?不知道,可能被狗吃了。
一切剧本仿佛早就已经写好了,连个听证会都没有,就是说我指控你有罪,你连个还嘴的机会都没有就判了。10月1号高管起诉,10月7号裁决就生效了。张学政领导安世六年时间,这家公司的营收从100亿人民币涨到了147亿,专利申请上千项,所以我实在想不出这个“治理缺陷”到底从何说起。至于荷兰政府说的那个“供应链风险”就更有趣了。在荷兰政府动手之前,安世在欧洲最大的客户,像是宝马、大众、奔驰这些企业,都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供应链存在显著的风险。反倒是荷兰政府在接管了安世之后,这三家欧洲企业表示,由于安世半导体芯片短缺,可能会影响他们后续重大产品的推出。哈哈哈,在你说这件事是个风险之前,大家都不觉得它是个风险,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谁才是风险?
其实荷兰不是个例,许多欧洲国家骨子里都默认美国有随意改写国际秩序的权利,这是美国几十年驯化所带来的一个结果,短时间之内很难改变。作为摸着鹰酱渡过一条条大江大河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谁干疼它们它们就听谁的,既然我们现在连鹰酱都干了,那就顺便连它一起干嘛,量大管饱的那种,不疼不要钱。
10月4号,中国商务部发布了新的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以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和组件。可能大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分量,那我稍微解释一下哈,那意思就是说,包括安世在内的欧洲企业,大家都别玩了,我宁可把安世砸了,都不可能留给你。安世半导体80%的产能在中国,像是芯片封测、组装也全部都是在中国国内的工厂完成的。每辆欧洲车企的新能源车平均需要600枚左右的安世芯片。荷兰政府冻结安世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芯片供应,现在中国这么一反制,这些欧洲车企的芯片基本上就算是彻底断供了。
欧洲车企可以找到其他替代的厂家,像是德国的英飞凌、意大利和法国合资的意法半导体,或者美国的安森美等企业,都可以提供这类汽车用的芯片,毕竟不是什么高科技。但重组供应链需要时间,而且价格会变得更贵,这对本来就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欧洲车企来说,那绝对算得上是雪上加霜。就算有企业能够迅速替代安世半导体,我们也有底气捍卫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那么这份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咱们大家都知道,那个老人在79年的时候画了一个圈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个老人在1992年南巡的时候还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也就是打那开始,中国通过低成本优势迅速占领了全球稀土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迫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矿山关门歇业。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已经从一个“资源输出国”成为了一个“资源控制国”,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些原本可以生产稀土的国家却出现了至少20年的技术与人才的断代。
随着中国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的出台,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企业能够替代安世半导体继续供应欧洲车企的需求的问题,而是你生产芯片这件事中国同不同意的问题。另外我也不认为对付荷兰需要真的动用到稀土出口管制这个大杀器。我觉得荷兰人吧,这次只是单纯的记吃不记打。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荷兰不顾中方的警告,勾结美国里根政府向台湾出口了两艘柴电潜艇,就是今天台湾仅有的两艘现代化的潜艇,海龙号和海虎号。
当时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召回了大使,将两国的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并开始着手制定对在华荷兰企业的制裁措施。当时这些企业包括壳牌石油以及马丁航空。这些经济制裁手段还没有真的实施,荷兰那边呢,就发现这笔买卖着实不划算,于是后续出口潜艇的计划就取消了,并在1984年与中国发表了中荷联合声明,保证不再向台湾出口新的军事物资和技术。可是到了1992年,荷兰人的皮又痒了,又想卖四艘潜艇给台湾,结果又被中国一巴掌给抽了回去。
荷兰这个国家吧,它骨子里的海盗基因导致它非常喜欢跟在大型食肉动物后面趁火打劫。从殖民台湾,到鸦片战争趁机敲诈清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再到八国联军时期跟在那些强国的背后趁火打劫。新中国建立之后,它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台湾问题上跟着美国的步调给我们添堵。新疆西藏它也时不时地要插个嘴,刷一下存在感。在美国对我们发动芯片封锁的时候,荷兰的阿斯麦宁可自己受损,也要配合美国政府。
现在我们已经彻底跟美国掀了桌子,双方谈判的核心也不再是关税战或贸易战那么简单,而是要重新定位中美两国的关系。没想到这个时候,这个小可爱居然又自己跳出来了。哈哈,既然他们习惯于“谁硬谁有理,谁强谁说话”的处事逻辑,那么我相信量大管饱的教训已经在路上了,大家且看它叫的有多大声就完了。
行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果您各位觉得我的内容做得还凑合的话呢,麻烦您各位一定要帮我点个赞留个言,推荐给您的小伙伴。您各位的支持对我至关重要,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