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 次浏览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27分钟 ,高手对决时的致胜秘诀:只有停止攻击自己,才能释放潜能。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被称作是全球50部心灵励志经典其中的一部,叫作《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我在选它之前,特别担心是一本心灵鸡汤的这种书籍。读完以后,发现真的特别有方法。有方法的心灵鸡汤,就算是带着勺子的心灵鸡汤,这是张德芬说的。

这本书是一个网球教练写的,又是一本教练写的书,大家还记得我们另外一本教练写的书吗?叫《高绩效教练》。《高绩效教练》那本书也是在教别人打网球的过程当中发现,其实你只要问他,就好过你不断地指导他应该怎么做,从而发明出了coaching这样的绩效改进的方法。

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网球的顶级选手,而且他做了网球俱乐部,教别人打网球。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发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帮助队员去赢得场上的内在胜利。

什么叫内在胜利?你们知道我们每个人在赛场上打球的时候,实际上是两场比赛在同时进行,一场比赛是你表面在球场上跟别人对抗,这个是表面上的比赛。另外一场比赛就是你内心当中跟自己的战斗,就是你能不能够发挥出自己今天的最佳水平?为什么像邓亚萍这样的人,像林丹这样的运动员是顶级的运动员?我们读书会里边有一位会员是中国羽毛球队的队员,小伙子长得特别帅。有一次我跟他见面,我说你是中国羽毛球队的,你跟林丹打过球吗?他说经常打,我们训练的时候经常在一块打,我说那你能赢他吗?他说经常赢,但是为什么排名排不过林丹呢?他说在大赛当中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顶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强悍的,他能够赢得内在的胜利。

我过去有过打乒乓球的经历,也算是半个业余运动员,就特别有明显的感觉。就是一旦到正式的大赛当中,你往往发挥不出平常训练的水平,甚至连平常训练水平的70%都发挥不到。由于紧张、动作僵硬,内心在不断地批评和评判自己,有两个人在拼命地作战。如果能够做到身心合一,你会觉得特别舒服。

那种感觉怎么描绘呢?就是同样是做一场演讲,我现在最熟悉的事情是演讲,在台上突然之间就讲了三个小时,一点感觉都没有,丝毫都不觉得累,嗓子都不觉得紧,这种感觉就是身心合一的感觉。没有人能够看到樊老师在台上演讲的时候,觉得紧张或者累,或者在彷徨四顾、在犹豫,没有,不需要。所以讲书也是一样,如果讲一本书录得特别顺畅。你是根本不会在内心当中评判自己到底讲的好还是不好的。而反过来,如果你今天状态不好、不自信、有很多犹豫,像我有一次打乒乓球的时候,一开始发挥得很好,正打的开心。结果突然发现人群当中来了一个隔壁班的女生,很漂亮的那种,我就打起了12分的精神,就赢得了那一局。赢完那局以后,那女生转身走了,我就输了后两局。因为你内心当中已经开始评判了,你觉得是不是今天表现得还不够好,打得不够精彩。

所以这本书不仅仅能够用于我们把各种体育比赛做的更好,这本书能够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所以要了解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两场比赛,一场是外部的表现,一场是我们内在和自己心灵的战斗。最终能够达成身心合一的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的东西。

这本书的目标就是让我们能够做到放松的同时专注。你说一个人如果完全放松到根本不专注了,放松到像看电视剧一样的感觉,你什么事都做不了。但是如果你专注到了完全不放松,肌肉紧张,那你同样也什么事都做不了,所以放松的同时专注。

第二个是找到根本上的自信。这个自信不是来自于评判,是来自于你投入的享受到这个过程当中去。

第三个就是放下执念,全力投入,这就是这本书的使命。它要教给我们的就是能够达成这样的一个境界,至于能不能达得到就要看我们个人的造化了。但最起码我们得知道路径在哪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我明明知道但是却做不到。这是凡是参加过有压力的状况之下的活动的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教练喜欢灌输特别多的东西,教练在打球的时候喜欢讲说放松一点,注意,快,抓紧,防守,这样的词对于场上的运动员来讲,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谁不知道放松很好,但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大家看过《摔跤吧爸爸》,那个教练有多么讨厌,就是不断地跟你讲,说你应该怎么样。全是讲一些形容词,这些形容词在选手听到就全部都是压力和评判。这个教练就发现视觉图像胜过语言,为什么视觉图像胜过语言?有一个选手就总是反手打得不好,要么过不了网,要么就出界,控制不好。后来他自己心里知道他引拍不够,但他越是想着自己引拍的距离不够,他就越是努力地去做那个调整。因为老打不好,别的教练教他都没用。

后来这个作者就把他带到镜子跟前,先给他做了几个正确的动作,就是教练先演示了几个正确的动作,没有说任何话。然后说你看着我的动作,把它记在你的脑海里。然后你就开始对着镜子打,就去观察自己的动作。

所以他发现这种对画面的记忆是更有助于这个人不断的调整正确的姿势。他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正确的感觉,因为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动作本身。而不是在内心当中不断地评判,这次是好还是不好,评判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而往往这个评判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声音,是来自于我们体内的声音,我们自己会不断的给自己评判,说我怎么这么糟糕。

所以有一个小诡计,作者说如果你不讲究体育道德的话,你可以用这个小诡计来干扰对方,怎么做?比如说你打网球打到第一局输了,然后对方打得很好,两个人交换场地的时候,从那个网子跟前走过的时候,你小声的跟他说一句话,你说,你今天右手怎么打的这么棒。只要你说这么一句话,他下半场右手就一定会打得很糟。

为什么?因为他开始在意自己的右手为什么打得这么棒,他特别想保留自己打得这么棒的这种状态和感觉,他分心了。他一旦一分心产生了评判,他那个天人合一的、身心合一的那个右手就消失。在作者看来这是违反体育道德的,但实际上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有很多人就是靠扰乱对手的心智来取胜的。还记得齐达内,就是被对手整个扰乱了心智,导致法国队输掉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在任何一个比赛当中我们都有两个自我,第一个是下达指令的自我一,第二个是执行动作的自我二。这个自我一就整天唠叨这个自我二。比如说这自我二把一个球打飞了,这个自我一说,呀怎么搞得,注意一点,平常训练不是这个样子,你怎么连这个都发挥不出来?当这个自我一在不断地责备这个自我二的时候,你的人格是分裂。而事实情况就是自我一常常不信任自我二,自我一对于自我二总是非常苛刻,各位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不断地不信任,不断地质疑,不断地告诉你说你要谦虚谨慎,你要小心,你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这个自我一天生的就会挑毛病,就会在不断的挑剔自我二的毛病。所以一旦当这个比赛打坏了以后,你会发现评判会不断地放大。

什么叫评判不断放大?本来就是一个球打飞了,但是这时候你会说我这个训练一直都不扎实,到了训练一直都不扎实,再打球还没打好,说我整个人生可能都这样,我这个人就是个失败者。我天生一上场就会慌,可能我不适合比赛。很多顶级选手的内心当中都有着深深的自卑感。

为什么发挥会起伏巨大?有时候打起来如有神助。很多运动员,在场下看他打球的时候觉得这才是世界冠军,但是一旦上场就判若两人。原因就是他内心当中的自我一很容易把评判从小小的一个球放大到整个的人生,最后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说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就算不当运动员,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会给自己过度的压力和评价。怎么样避免评判这件事情?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我觉得特别好,他说你想一想种子,想一想你家里边拿回来一些马铃薯的种子,你种在了土壤里边,然后它开始慢慢地长出一个幼苗。请问这时候你能不能够天天批评这个幼苗说你怎么这么嫩?你怎么这么软?你怎么长的一点都不快?当你看到那个幼苗破土而出的时候,你是感动的,你是在为它加油的,你会觉得说好有力量,这么坚硬的土壤竟然这个草能够长得出来。这是我们对种子正确的态度,没有人会责怪一个种子说你长得太慢了,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么性急的人,那就是揠苗助长。孟子讲的揠苗助长的故事,你非得把它往起揪,那不就死掉了吗?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用对待种子一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自己,我们就更加容易走入身心合一的境界,而不是给自己更多的评判。

所以自我一和自我二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应该做到不评判,只观察,从感觉出发开始慢慢地调整,这就是要达到比赛当中巅峰状态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怎么样能够把自我二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你首先应该相信你身体的本能。各位觉不觉得我们的身体本身其实已经相当神奇了,就拿看书这件事来讲,你知道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开始看书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个器官在共同作业吗?你看到一个字竟然能够产生一个想法,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画面,甚至你会有一个下一步行动的计划。对,太复杂了。这个东西如果用有意识的行为来一步一步操控的话,我相信你连一本书都读不下去,连一句话你都理解不了。

因为当你有意识在操控你的这些身体的过程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每一步都是那么精妙,那么难以操作。但实际上你要相信你的本能,你连看书这么复杂的事都能够在一瞬间之内全部完成,何况打球呢?所以在打球的时候,所以很多运动员在打球的时候,比如打棒球或者打网球,那球过来了,你让他看准了算好了角度再想想那个动作再挥拍,就打不着了。他一定是下意识地形成了我们在刻意练习里边讲过的心理表征,挥拍过去就刚好达到最好的角度,一个本垒打。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你要给它真正的信任才能够真的把它的潜力发挥出来。

什么叫真正的信任?如果自我一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二的能力,不会完全无视,也不会过于夸大。它们之间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任。正是由于对自我二缺乏信任,才产生了努力过头和下达过多指令这两种干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我一和自我二的关系可以类比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些父母会觉得很难教会孩子做一件事,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更了解事情应该怎么做。而另一些父母对孩子充满了信任和爱心,会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即使犯了些错误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从错误中也能有所收获。

这就是正确的自我一和自我二之间的关系,你要相信自我二身上的潜力,因为他能够处理生活这么复杂的一件事情,他对于打球、下棋这种事就更加的完全没问题。顺其自然的前提是用画面感来进行学习,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打羽毛球打得很好的大哥,我跟他打羽毛球打不过他。我就问他,我说你这羽毛球在哪学的?他说我没学过,我说你怎么打这么好,动作还那么标准?他说我就是看比赛。他就是看电视转播,看别人的比赛,就模仿那个动作,没有人给他教过步伐这样的东西。他在业余选手当中既然能够打到相当厉害,所以人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三种达成信任的方法。第一个就是把期待的结果图像化。你要能够想象自己打出一个漂亮的球的那种感觉。像我们原来参加大专辩论会的时候,第二天要比赛。头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就在想第二天比赛是怎么进行的,我能够准确的想到比赛的那个节奏,到最后主席宣判说赢了庆祝的那个画面,连颁奖的嘉宾给我们颁奖的画面我都想象出来了。

所以当你在脑海当中有一个期待的图像化的结果的时候,对于你自我一和自我二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是有好处的。所以,以后大家在遇到重大的事,需要去参加竞争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的先想一想成就的画面。

第二个就是不用自我刻意的参与。怎么才能够让自我不要刻意的参与呢?在这里边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给自我安排一些事干。什么事呢?比如说盯着那个网球,自我一有意识,用这个有意识的部分去盯着那个网球,盯在哪呢?盯着网球的接缝处,看那个网球的旋转,自我一很难分心。所以,当他一盯着那个网球开始注意它的时候,他是安静,因为他就没有时间去评判自我二。

我以前在看丁松他们打球的时候,跟刘国梁和孔令辉一块成名的那个削球手丁松打乒乓球。他削球削特别怪,所有的外国人都打不过他,因为他太怪了,全削、削得特别旋转。后来,主持人沙桐就问他说,那么旋转的球你怎么能够判断出来这个球是上旋还是下旋,还是不转? 我作为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我也很关心的,我就想听,他说我就盯着那个球的标,他们用的红双喜的球红色的标。他就盯着那个球标,看那个球标的旋转的方向。我当时觉得这也太扯了,那么快速地旋转能看得见吗?后来我去打球我就看,根本看不见,就是像我们这种业余水准,根本不可能看到那个球是怎么旋转。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他所谓的盯着那个球标在旋转是自我在做的事,他给自己评判的那个我安排了一个工作。你去判断那个球的旋转、你去盯,所以他们真得有可能能够看得到,因为水平太高。

这样一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解放了自我二,就是没有人盯在自我二屁股后边整天唠叨了,所以自我二可以很自如的把自己平常训练的那种东西打出来,不用动脑子。你真的最厉害的状态是不动脑子的状态。

我跟我老婆吵架就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我老婆平常老说她说不过我,老说她不太会说话什么的,到公众场合讲话她也紧张。但她只要跟我吵架,她就逻辑性极其严密,从头到尾,我就永远说不过她。她的口才流利度,引经据典,反驳得淋漓,都是让我望尘莫及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了自我一的约束,她完全凭着本能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就像机关枪一样的打出来了,这种状态就叫作身心合一吵架法。

所以当你在任何情况下能够调动出来这种感受的时候,就像我在演讲的时候,甚至都忘记了今天演讲的主题都已经跑题跑到不知道哪儿去了。但是兴之所致,底下的观众也跟我一起很嗨,大家觉得说讲得真有意思。因为你是在投入身心地做演讲。

一行禅师在跟他的一个学生讲话的时候,他的学生做了一场演讲。下来以后问一行禅师说怎么样,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你看我讲的好吗?一行禅师说了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为什么以后不要这样?说,这不在正念当中。所谓的正念是什么?就是自我一和自我二的合一、自我一和自我二充分的信任。然后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评判,也就不存在沮丧、懊悔,然后自卑这样的感觉。你就坦然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这种状态一旦出现,就出现了我们说的高峰体验。所以第一招是期待结果的这个图像化。

第二个是不用刻意参与,给自我安排一个工作。第三个就是扮演超级巨星。什么叫扮演超级巨星?就是想象一下自己是费德勒,想象一下自己是德约科维奇,然后后去看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的比赛,看他们的动作。然后自己经常的在脑海当中去描绘自己打球的那个样子,这个对自己的进步是很大的。因为你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并且那个画面嵌入到你的脑海当中。在打球的时候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多旧习惯的问题。

所以作者讲,要想改变旧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本不与旧习惯做战斗,直接开辟新习惯。习惯是什么?有一个东西叫凹槽效应。你看你脸上如果流眼泪,流了流时间长了,那个眼泪就会顺着同样一个凹槽这么流下去。如果整天流的话,你那个眼泪的线就已经画出来了。所以很多人一哭就能看出来,这个地是经常流眼泪的,这是凹槽效应。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凹槽效应。一旦出现一个状况,你就会很自然的顺着那个凹槽又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凹槽,不走这个旧凹槽,不走旧凹槽。你如果老提醒自己说我不要走旧凹槽,我不要走旧凹槽,你越提醒你就越去走向旧凹槽。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我要走哪个地方,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有这么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不带评判地观察,如果你说你这个动作不对,打的不好。这个教练的办法是把你带到镜子跟前说看,先看自己打,多看一看,看看自己到底哪儿不对,先看出来。不要评判说你真笨,这跟笨不笨没关系,就看,看事实,只有事实才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凹槽到底在哪?所以不带评判的观察没有对和错,没有好和坏,没有今天发挥的好状态好不好,这都是评判类的词。不是,就是看自己打球的动作,是胳膊高了还是低了,是动作快的还是慢了,是胳膊肘抬高了吗,多看。

进行不带评判地观察了解了自己的问题以后,第二步叫作描绘期待的画面。比如说看看教练打,一看,你看人家动作多好,看教练的动作。教练都不解释,就是让你看他的动作。如果没有一个专职的教练,看林丹的动作,看费德勒的动作,看这些电视录像里的动作。看了以后这才是我想要的,然后把那个林丹的脑袋换成自己的脑袋去想象,我已经可以跳起来扣杀了,把这个动作想出来,这个叫作描绘期待的画面。

第三步,信任自我,就是信任自我二,自我一充分的信任自我二。让自我二就去模仿那个动作,去尽量的做到充分的信任。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找外援,找外援的意思就是可以找教练来帮你看,因为你可能并没有找到那个窍门,作为业余的人。教练可以告诉你说你可以再跳得高一点,你可以胳膊再抬得高一点,可以挥拍再早一点。这时候你发现他都没有评判,他都只是告诉你要怎么做,朝着大脑当中建立的美好的画面的方向去不断地努力就好了。

接下来不带评判意识地观察变化和结果,就是变了没有,我这个新的动作有没有更舒服一点。我这个跳起扣杀的这个动作有没有比刚才更好,好在哪儿。然后不去评判今天自己表现得好还是不好,不去沾沾自喜。

在这里边还有一个小细节要提醒。除了这四步之外有个小细节,就是小心个人满足感。什么是个人满足感?就今天表现得特别好,很开心,今天状态真不错。然后就糟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特别想把这个状态保持下去,这叫患得患失。就当你特别想把这个状态保持下去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下一次你的自我一对自我二有了一个更高的期待,说你最好能够向上次一样。

我现在就发现我有一个问题,因为我经常到处演讲,我不是拿演讲做刻意练习吗。我就希望自己每次演讲能够更好。我的演讲现在变成了一场好一场不好,一场好一场不好,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在别人看来可能觉得都差不多,身材也没太大变化,所以都差不多。但是我自己内心知道有一场是真的状态好,最大的感觉就是讲完不累,讲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下来一点都不累,开开心心的。嗓子都不紧,那种感觉,这就是真的身心合一的感觉。但是一旦出现了一次这样的感觉,我就特别期待把这个感觉留到下一场。

然后到了第二场,我就想说我能不能够还做到跟上次一样呢?糟了,这时候你就有了特别多的比较和评判,你觉得我上次在这的时候大家都鼓掌了,怎么这还没鼓掌呢?你看,着急了,然后你就开始观察自己。好了,就回到了过去的凹槽当中,用那些大家最熟悉的梗,用那些一定会带来掌声和笑声的那些案例,我会觉得自己今天就不在状态。虽然这个演讲也对付下来了,但它绝对不是一个身心合一的过程。

我在讲我的这个感受的时候,我特别希望你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无论你是干哪行哪业的人。你是一个律师,你在法庭上辩护,你也一定会有发挥好的时候,也一定会有自己捉襟见肘的时候,去想想看究竟是为什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自我一又膨胀了,然后自我一开始管控自我二,对自我二提出要求。

像《摔跤吧!爸爸》里的那个教练一样,不停地指责地,不停地贬低她,得个银牌就不错了。但是只有她的爸爸是对她的自我二是完全信任的,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所以不与旧习惯做斗争,直接开辟新习惯,这是达成身心合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怎么能够做到专注呢?我们都知道专注是很重要的,身心合一就需要专注,专注很重要。但是自我一是闲不住的,自我一你没法跟他说,你说你别说话,他就不说话了。不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开关。

这里边要用到的就是我们说的五蕴。佛教,讲五蕴皆空,色、声、香、味、触。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都可以用来集中你的自我一在上面,比如说你的眼睛看,你就看那个球的运动,这就是色。有的运动员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听上,甚至能够用听的声音判断这个球是上全球还是下旋球,这就是顶级运动员了。甚至触觉,你在握那个球拍的时候,你要去好好地感觉那个球拍的质感,也会把你的自我一安放在这里边。

所以色、声、香、味、触都是我们去安放自我一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样一来你的注意力就集中了,什么叫注意力?注意力就是聚焦起来的意识,就是你把所有的意识聚焦在一个点上,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当你的注意力集中了以后会创造很多奇迹。

如果一个球打过来一秒钟的时间,你要知道在这一秒钟的时间里边,其实是有1000毫秒的,一秒是可以分成1000毫秒的。所以你有充分的时间去调动你的自我做应对,然后去打球,从容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说很多过去的武林高手跟人打拳的时候,觉得对方都是木头人,就觉得对方都好慢。为什么?因为在他这儿一秒分成了1000毫秒,在对手那儿注意力是完全涣散的。所以,在他看来就像打木头人一样,就像蜘蛛人在打普通人一样的感觉。

我给大家念一段真正的身心合一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来自于篮球比赛。菲尔杰克逊,禅师大家都知道是吧?麦克乔丹的教练,他写的一本书里说,全神贯注,聚焦是一种什么感受?他说篮球是一场复杂的舞蹈,需要将注意力以光速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如果想要表现突出,你需要保持大脑清醒,全神贯注于场上。每个人的行动秘诀是不要去思考,这可不是说让你变得笨拙、迟钝,而是意味着要让无穷无尽复杂的思想平静下来。这样你的身体才能本能的作出训练中学会的动作,而不会被一时妨碍。我们都曾感受过身心合一的瞬间,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时刻中,就能与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融为一体。禅师菲尔杰克逊,他就是强调要身心合一。

有一次德国队得了世界杯的冠军,我忘了是哪一届世界杯,德国队得冠军那次。他们那个球队大家形容就像机器一样,就是所有的球到了一个球员的脚下以后,这个球员压根看都不看,直接出脚就传向另外一个方向。你们看完那样的比赛之后,你再看中国队踢球,你会觉得特别痛苦。中国的每一个球员在球过来的时候,先左顾右盼到处找,说该往哪传。然后拿到球踩在脚底下,要等半天,还要做动作,然后才把球传出去。你根本没法跟这些欧美强队踢,而德国当时的那个就全部是一脚出球,球一过来,啪就传到别的地方去。我们中国的评论员就感叹,说这些人的视线怎么这么好,这些人的意识怎么这么好。后来我看了一篇文章,在解读德国那个教练的时候,那个教练是引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训练他们的球员。他把每一个位置上所能够传球的位置和概率全部都告诉这些球员,然后让这些球员完全形成了下意识。

训练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个球到这儿来以后,你看都不用看,想都不用想,下意识的就朝一个方向传过去了。必须是下意识的传球,才能够快到让对方只要敢想一毫秒,就追不上,这就是世界冠军的训练方法。

所以,它一定是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这些人根本不经过意识层面,完全在身心合一的过程当中,把球打到对方的网里去。

凯尔特人队的一个著名球星叫比尔拉塞尔。拉塞尔描述的就更神奇了,他说在这种特定状态下,会发生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事情。就好像我们是以慢动作打球,在这样的时刻,我几乎能够预见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动作,下一次是怎样投球得分,甚至对手还没有把球带过中线的时候,我就能够敏锐的感觉到接下来的情况,很想向队友们喊,会传到这里。

这就是蜘蛛人在跟普通人打架时候的感觉,他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慢。因为你的身心合一了,你把一秒分成了1000毫秒。所以在比赛的时候,你既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色、声、香、味、触上。还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就是呼吸上。因为呼吸这件事情是最有韵律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就很容易把自我一控制住,然后让你的自我二放手去打球,就能够发挥出他最好的这种感觉。

说起来容易,我们也讲过正念,然后也有这么多案例,说起来说保持专注,身心合一,为什么难以做到?为什么我们一上球场,马上脑子里就出现了特别多的胜负、得失、评判这样的东西,原因是比赛是非常复杂的。

为什么说比赛是非常复杂的呢?就是每个人去参加比赛时候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基本上作者把他们分了这么几类。第一类叫成绩派,成绩派打球他又分为完美派、竞争派和形象派。完美派的特点是我不能出错,我今天一定要发挥到自己的最高水准,这才叫完美派。竞争派就是我一定要赢,然后形象派就是我打的一定要好看,要让别人觉得我漂亮,这是叫成绩派里分的三个分支。

第二种叫友情派,他打球是因为地位,说能在这个俱乐部打球都是很牛的人,所以我一定要跟他们能够配在一起打球,地位派。集体派,我不打球就没法跟他们融入了,所以我是为了融入大家而打球的。还有夫妻派,就是我打球是为了跟我妻子能够有良好的感情,他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感情方面的交流,还有健康派、乐趣派、学习派等等。有特别多不同的心理动机,导致我们每个人打球的时候心里边想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就是像我们现在长到这么大了以后,我们会觉得输了一场乒乓球或者输了一场网球,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照样去吃饭,也没影响你的银行账户,所以有什么了不起呢?但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输了一场球以后的心情会特别的糟糕?尤其是孩子,甚至都打球输了会哭,他会觉得很难受,原因是什么呢?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竞争的社会当中,当爱和尊敬取决于胜利或成功时,不可避免会有很多人感到无法获得爱和尊敬。因为每个胜利者都对应着一个失败者,每次出色的发挥都反衬出很多较差的表现。当然,这些人会更加拼命努力,希望重新赢得尊重,胜利者也同样会拼命努力,不愿失去已赢得的尊重。

从这点上不难看出,为什么把网球打得好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我们在头脑当中会把一次比赛的胜负升华到爱和尊重这样的层面,所以就难免我们想得特别多。

因此,作者就倡导大家说,其实每一次比赛的胜负一定都会有胜有负,有一个人发挥的好,有人发挥的不好,你应该更看重的是赢得你自己内在的比赛。当你发现每一次打球都令你的心智更加成熟了,都让你更加愉快地去接受这个打球的过程的时候,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比赛的那个方向。所以,他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年轻的时候一个案例,这个作者追一个女孩,那女孩很漂亮,然后他就鼓起勇气打电话约人家出来吃饭,然后女孩答应他了,很高兴今天晚上有约会。结果临到要去约会的时候,那个女孩突然给他打电话说,我不去了,就放了他的鸽子,并且跟他分手,说咱俩不合适。

你想想看这个对一个年轻人的心理打击该有多大,特别沮丧。然后等他回到房间以后,他的队友跟他讲说,走咱们去打网球,他说行。然后他就气哼哼的拿着拍子就跟那个队友上了网球场打球了。

那天的比赛他打得特别好,就是他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痛苦全部倾注在那个拍子上,然后拼命地扣杀,跟以往打球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以往打球的时候他会算计,他会说此时我该进攻,这个时候我该保存体力,这个时候该怎么样,这个时候求稳妥一点就不要进攻了,削过去得了。

但是当他愤怒的时候,他打那场球纯粹是为了发泄的时候,心无旁骛了。那个自我一从来就没有跳出来过,就自我一就不会告诉他说你不应该这样,你看这球打的不好的,你干嘛这样?没有。自我一和自我二一样愤怒,然后在那拼命地打。

他打完后觉得非常痛快,他队友也过来跟他讲,说你的球风今天不一样,怎么打得这么好,那么多很精彩的球打出来?后来他就在思考,他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每一场比赛,怎么样去看待竞争呢? 我们每一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当中,其实都是被竞争意识洗脑的。我们都觉得只有在比赛当中获胜,获得别人的夸奖,这才是一个好的结果。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他们长大了以后成功的欲望会压倒一切。这种信条的悲剧之处,并不在于他无法获得自己所追求的成功,有时候你偶尔会成功,而是在于他们原本以为随着成功的到来也能得到爱和尊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而且他们一心一意的追求可以衡量的成功,却可悲地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人类潜能。悉心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向深爱的人传达内心深处的感情,思考自身存在的最终目的,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却有很多人没时间去做,也不愿意去做。有些人完全陷入成功的压力当中无法自拔,另一些人则采取反抗的态度,甚至逃避竞争。

您看,当竞争的压力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恐惧的时候,我们要么是拼命的去赢得竞争,要么是回避竞争。因为我们太看重竞争之后所获得的爱和尊重。但实际上就是你也有这样的体会,你以为你得了一个冠军,全世界人都会爱你。但是那种热闹劲也就是过完了颁奖典礼就结束了,并没有得到你想象当中的那个虚妄的爱和尊重,所以通过竞争来获得爱和尊重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

真正有效的怎么看待竞争这件事情呢?你可以想象一个场面,假如你不是打网球,你是在玩冲浪,你是在玩冲浪的时候你的对手是谁呢?你的对手是大海。当今天大海的风浪很大、挑战很大的时候,你是会憎恨它还是会感谢它呢?很明显你会感谢它。因为你觉得大海今天给了你这样的场地,这么好,浪好大很开心,你不会疯到想要战胜大海吧。你说我今天要赢了大海,不需要。

但是你每次去做冲浪的时候,都是在跟自己的过往竞争,你都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价值。这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去享受一场比赛的心态。当你能够把对手视做你的教练,把对手视作是能够像大海一样给你提供考验的一个对象,它在不断地帮助你变得更强。无论这场比赛是胜是负,你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真正把竞争的那个胜负心放下的根本动力。高考其实就不是我们非得要战胜谁,如果你心中带着说我非得要靠高考出人头地。那我告诉你这纯粹是胡扯的,有那么多高考考得很好的人,今后日子都混得很惨的。所以千万不要过度地去提高高考对人生的这种什么影响力,一考定终身这样的东西没有。高考就是你给自己一个交代,你在验证自己的学习在这儿有没有得到一个更长足的进步。你把高考当作海浪,把它当作大海,你不想战胜它,你只想通过它来考验你自己,让你自己变得更强。所以竞争的意义在于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通过冲浪这个例子,我们开始认识到胜利的真正意义。胜利就是要跨越障碍、实现目标。但胜利的价值仅仅等同于所实现的目标的价值吗?通过不懈努力,跨越障碍的经历,也许要比目标本身更有价值,这个过程远比胜利本身更宝贵。

现在作者说他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像年轻的时候每场比赛都患得患失,不断评判自己打得好还是不好。他说我现在每打出一个球,都是以胜利为目标,简单而完美。其实我并不担心这场比赛是胜失败,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尽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因为我知道这才是比赛的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最后一章这个作者讲,赛场内外的故事,除了打比赛之外,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其实充满着竞争,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充满着需要你身心合一的机会。怎么能够做到把自己平常的训练,把自己真正的素养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非常贴切地表现出来。核心的方法跟在网球场上面对一个对手是一模一样的。

当你能够把面前所面对的这个对手、竞争者或者是考验视作是教练的时候,视作是让你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断进步的台阶和动力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好很多。不是通过比赛的胜负来证明自己,而是通过内在比赛的胜负,通过我们人格不断地完善进步,然后做到身心合一的程度来评判我们今天是不是进步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当中充满的可能不能够被称作是挑战,而是乐趣。当有了这么多的乐趣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前进就成了一个最理所应当的事情了。这个作者在最后讲了一个案例,说他有一次在美国开车的时候,开着开着车坏了,结果外头是冰天雪地,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他下了这个车以后,他就觉得说我如果坐在车里边一直坐着,坐一夜肯定冻死了。这是没问题的,因为零下30多度的气温会冻死。但是如果我出去走,找不到人家,我就会冻死在路上,在车里冻死的慢一点,在外头冻死的快一点,那我该怎么办? 后来他决定说还是出去走,要不走就死定了,然后他就朝着一个方向开始走。在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走得饥寒交迫,因为特别冷,然后又疲倦。他觉得要死了要死了。就在觉得自己真的已经要死了的那一刻,他突然接受了要死了这件事情。他说既然都要死了,今天无非就是冻死在这路上。我为什么不享受一下我人生最后一段旅途呢? 然后他开始看星星,他开始一边走一边看天上的星星,哇,大雪过后天上的繁星点点,然后他跟那个星光融为一体,非常愉快地朝着目标说,那个地方说不定有一个小镇。结果竟然真的找到了一户人家,然后求救。甚至他说他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狼狈,说是差点就死在路上那种感觉,没有。他觉得一下子身心合一了那种感觉。所以这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是能够带领我们走出即便是天寒地冻这样的困境,我们都能够做得到的。我前两天去沙漠上做了一次徒步30公里,这是我人生当中走的最长的一段路,而且是烈日下暴晒在沙漠当中,戈壁滩这么走。我就想到这本书,然后我就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身心合一。虽然已经很累很困了,但是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腿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迈,更多地去关注自然的风光。让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发现30公里也就走下来了。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给大家讲呢?这本书其实讲的是我们人格的健康的问题。因为我们从小就受了太多评判式教育的影响。每一个孩子包括都都现在这么小,我都能够从他身上看到他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判这件事情。我觉得反思是不是我们给孩子过多的评判。所以当每一个孩子都是被别人这样不断地评判长大,当然这是难免的,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他长大之后的心理素质就一定会受到这样的波动,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身心合一的人。那么王阳明的修炼,孔子的修炼,曾国藩的修炼,他的方向都是为了朝身心合一的方向去走。为什么我们不试试这个新的路径?从打网球的角度,我们来看一看,把你的自我一和自我二怎么样能够充分的互信,然后融为一体,做到身心合一。

希望大家学完这本书之后要去练,而且我觉得练的机会非常多。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之下,尝试着把你的自我一集中在某一件事情,放弃评判,用画面感调动一个最理想的画面。然后朝着那个画面不断地模仿和努力,把竞争视作是教练,让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悍。这就是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的秘密。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