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18分钟 ,打破外向理想型偏见,发现内向者无可取代的优势。
我经常会遇到很多朋友,见到我就会咨询说,樊老师我的孩子性格特别内向,这应该怎么办?还有人说我自己性格就内向,我的孩子也内向,我特别不希望他这样。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于内向会有这么多的排斥,所以我们就找了一本书,叫做《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个作家特别有意思,她专门研究内向性格,原来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内向性格成人的书,后来又接着延伸到了孩子的领域,我把这两本书读了一下,发现差不多,所以我们两本选一本讲就好了。
她把内向这件事给我们界定清楚了。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件事,就是内向和外向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会不会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一件事情,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因为每个人在某些时刻,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像我,我会觉得我是个内向的人,但在别人看来,说你还内向,你肯定是很外向的。包括马云,他说他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我们说他那么能讲,他也能够说是内向吗? 内向跟外向到底有没有准确的界定?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它通过人脑部的分析,告诉我们内向和外向的分别是生理性的,就是真的能够从生理结构的角度来判断出来这个人到底是偏内向多一点,还是偏外向多一点,确实是有这个概念。那么有没有绝对的内向和外向的人?没有,只是在这个轴上有偏内向和偏外向的分别而已。
那为什么内向的人的印象会让人觉得担忧,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继续内向?这其实是一个很长时间以来的误解,这是来自于20世纪所谓最伟大的三个心理学家之间的纷争,这三个人是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我们曾经讲过阿德勒的书,就是《自卑与超越》。这三个人原来关系很好,荣格和阿德勒都是崇拜弗洛伊德,然后跟着佛洛依德一起学习,后来慢慢地这两个学生都觉得佛洛伊德的那个理论不太对,弗洛伊德把一切东西都归结为性,都是性的压力所导致的人行为的改变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书籍。
所以这两个人分别开宗立派,去开创他们自己的那一套心理学门派,搞得弗洛伊德很生气。于是佛洛伊德就专门针对这两个人,因为荣格和阿德勒都是非常内向的人,所以佛洛伊德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抨击内向的人,说内向的人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缺点。总体来讲,从佛洛伊德的角度认为,内向的人羞怯,表现不友好,然后凡事都表现容易自我,把这些东西作为依据,来攻击这些内向型的人。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大量的家长都担忧孩子的内向,都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非得要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推到台前去,你去演讲,你既然不会演讲,你必须得练,这是必须的等等,非得让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看似活泼外向的人。这种教育方法其实会有特别多的伤害和失误。那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到底是不是内向,然后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内向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发挥他的优点,能够让他变得更加有特长,而不是把他改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的人。
怎么样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呢?最重要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是要看他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这个才是重点。什么意思?就是外向的人越玩越带劲,外向的人会觉得人多很开心,很嗨,只要热闹就会觉得充满了能量。而内向的人在这种环境之下,他就会觉得累,就会越来越累,他就需要自己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安静一会儿,才能够逐渐地补充上来能量。这些外向的人所获得信息交流和能量恢复都是来自于社交,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而内向的人是来自于安静,来自于独处。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内向型的人?这里有一系列的问题,你可以回答一下,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内向还是外向,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需要通过独处来减少外界的刺激吗?我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借由安静的思考来恢复精力吗?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气质就是偏内向的。同样,如果一个人在压力面前表现出退缩,那么他也很有可能是偏内向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总想到外面去玩,而不管有没有人和他一起玩,他就很有可能是外向的孩子。从成人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你闲下来没事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想到拿起手机叫朋友来玩,还是会想到你自己一个人看一会儿书或者是散散步?这分别是内向和外向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你说这个的生理原因在哪儿呢?我们体内有很多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就是我们过去听过的,什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都是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位置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多巴胺,更多作用于交感神经,就是我们在醒着的时候,我们的体内是交感神经在控制我们的行为,而当我们睡觉了以后,我们就切换到了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里最主要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
那么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区别在哪儿呢?就是外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够让我们战斗、能够让我们的速度不断加速的交感神经系统,也就是用多巴胺做神经递质的这种传递方式,而内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够让我们减速、能够让我们休息的副交感神经,而这里边所用到的神经递最多的是乙酰胆碱,所以这两种人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就是我们大脑的区别,我们的大脑会分成左半边和右半边,左脑和右脑,但是内向和外向的人的区别是前脑和后脑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大脑不但会分左右,我们的大脑还会分前后。这里边的区别在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血液在脑部的分布是不同的,这个是可以通过实验能够看得到的,能够监测到我们大脑里边血液的流通的量。外向者在大脑前叶的行为抑制系统有着较少的血流分布,就是大脑前叶的这个部分,外向者分布的血液少,但在大脑后叶对知觉和情感刺激非常敏感的区域却分布较多。所以你理解他们善于表达,他们善于社交,他们愿意跟很多人混得很熟,交朋友,因为他的知觉和情感的系统比较发达。
而内向者在大脑前叶有更多的血液分布,那个地方的神经组织抑制人的行动,同时促使人们在行动前计划和思考。所以你会发现内向型大脑的人,他会深思熟虑,他会想很久。我就发现,我们教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我儿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就在于他把一句话如果没有组织得非常完整,他就不说。其他的小朋友学说话,就有一个字蹦一个字,会说很多不连贯的话,这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我儿子我发现他特别喜欢想,想半天他如果说不准,他就停下来又想半天,然后一直到大脑里边组织出一句完整的话,他才会一句说出来,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所以我由此判断,我觉得他有点偏内向。
还有一次标志就是,他过生日的时候,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到家里边来玩,小朋友们玩得真闹啊,就是我们家整个闹翻天了,我们大人都会觉得疲惫。到后来嘟嘟就一个人跑到房间里边去哭去了,然后说他们为什么还不走,他们太闹了,实在受不了了。就是从这些迹象来判断,我会觉得他会略微地偏向内向一点。所以这是生理原因,这只是人和人气质的不同,没有所谓的优劣。
这本书里边有一章专门告诉我们内向的优势,就是如果你觉得内向是缺点的话,这个作者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内向性格的人,然后所以她就一辈子都要研究内向这件事。她说内向的人有这样的优势:第一,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内心更细腻。第二个是,他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他会看着一朵花发呆,像林黛玉那样,他会从一朵花当中看出世界。然后他热爱学习,喜欢学更深入思考的东西。他有创造性思维,擅长艺术创作,情商高,精通谈话,乐于自处,谦虚,健康,守法,内向的人更加不容易打破规则,更容易守法,珍惜长期的友谊。
这部分不需要展开讲,因为我觉得实际上这是给内向的人打气,它并没有一个特别深入的关联性的研究。但是你会知道这些优势在外向人身上也可能会有,并不能说内向的人具备这些优势,所以外向的人就不具备。只不过我们要认识到,内向的人是能够做到这些点的,这是他们的优势。
那么重点在哪儿呢?重点在于,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是偏内向的,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或者我们发现自己是内向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才是重点。所以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给孩子创造一个耐寒区。什么叫做耐寒区?就是你要让孩子能够更加适应外部这个复杂的世界,因为外向型的人看起来会更容易适应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节奏,人和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而内向的人看起来似乎要慢一点,所以就需要家长帮他创造一个耐寒区,让这个人的适应性变得更强。
方法是,首先要确保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密切,就是家长不会强迫孩子成为一个他不愿意成为的人,家长不会以此觉得担忧、难过,或者总是觉得你怎么拿不出手,你为什么总躲在人身后。不要整天去责怪他,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家长和他保持密切的关系,就有助于他构建这个耐寒区。
第二个是,要教他行事符合自己的气质。你看《哈利·波特》里边那些人物角色,有的人就是特别外向,就像罗恩这种人,他会经常开玩笑,他会组织大家,甚至会为了团队牺牲等等,他是一个外向型的人。但是像哈里这样的人,他不爱说话,他小时候生活也比较压抑。所以一个内向的人和一个外向的人,同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气质去生活。这就是要教他,说你可以符合自己的气质。然后要努力地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这是打造他有自己特色成长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最后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恢复精力的场所,就是你的孩子是需要安静的,你的孩子是需要有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的,这个帮他营造出来,这是创造耐寒区。
不要做什么呢?不要跟孩子总讲道理。因为内向型的孩子本身就容易思虑过度,内向型他本身就容易琢磨,把一个细小的问题放大,自己内心会想很多,所以如果你跟他总讲道理,会让他变得非常焦虑。然后,不要总是反驳孩子,也不要跟孩子展开大量的辩论,更不要轻视或者忽视他的需求,觉得那有什么了不起?没关系,你去玩吧,不要紧。不要轻视和忽视他的感觉,要做的事是承认他的感受,然后跟他换位思考,今天处理不了的问题,咱们可以约下次再做,不要着急,今天做不到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做,我知道我的孩子会慢一点,不要紧,下次再来。如果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因为他比较敏感内向,你可以给他表示歉意。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这里边有一个要素很重要,就是内向型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内疚和耻辱感。大家知道,内疚感和耻辱感这个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之内是有好处的,就是当你有了内疚感和耻辱感的时候,你会不做一些事情,或者做一些事情做补偿,这是内疚感和耻辱感带给我们的行为上的纠正。但是如果内疚感和耻辱感过分,就会造成伤害,会导致行为的扭曲或者深度的自卑,他的自尊水平会大幅地下降。
那这里边就是要利用好一个内向孩子比较容易产生的内疚感和耻辱感,所以基本的建议,就是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你要去纠正他的错误的时候,你只需要稍微说一下就好了。比如说孩子在那儿闹,在家里边练吉他,吵得你睡不着觉,如果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的话,你可以跟他说,你说妈妈真的有点头疼,我希望能够安静一下,就这一句就好。如果要想阻止一个外向型的孩子,可能真的需要父母花很大的力气,就是父母得追着,得喊,得拉住他,好多父母都得这样跟那个孩子,因为孩子能量很强,停不下来,他充满着外向的力量。
但是内向的孩子,他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这点我特别有感触,就是我带着我儿子去博物馆逛的时候,那时候他就三四岁,就特别爱跑了。我只要发现他影响到了别人,我就只需要看着他说“嘘”,我就这么一个动作,他就立刻非常认真地看着我点点头,然后安安静静地跟在我后边。这就是内向孩子的好处,他的能量是收敛,所以你只需要稍微地提醒他一下,他自己就会调动自己体内的内疚感和耻辱感,然后去做一些事或者不做一些事。所以这是对于家长的一些建议。
然后内向孩子的看护和饮食上也跟外向的孩子不一样。首先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变化的环境,就你突然把他带到一个特别嘈杂的宴会上,参加一个party或者怎么样,他会特别不舒服,因为他觉得不适应,乱,因为外界人多的时候,内向型的人精力是耗散的,他很快就累。所以在所有变化的环境发生之前,要提前地告知孩子,说今天晚上咱们要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在活动上有什么东西,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参与到对这个活动的预判和想象当中。在活动的时候,你要多去观察孩子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需要安静一会儿,是不是需要你去陪他一下,这是我们对他的看护。
然后不要逼着孩子吃东西。我太太跟我讲,她小时候她爸逼她吃一个很难吃的东西的时候,那个场景她到现在都记得。就是只要一想起那个东西,现在都长到这么大年纪了,还恶心,就觉得恶心,因为父母完全忽略掉她的感受,必须吃。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必须吃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家长觉得对孩子的控制和孩子是不是听话才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世界上的食物那么多,少吃一两样,根本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会因为这件事拍桌子,骂人,然后不许吃饭等等,实在是对身体也不好,对心理关系也不好。所以内向型的孩子可能会有挑食的状况,你不要逼他去吃东西。我小时候很多不吃的东西,等我长大了以后慢慢我就吃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有人先吃,有人后吃,关系不大,不要逼他吃东西。
要给他足够的睡眠时间,因为你知道这些人是靠睡眠来吸取能量,所以让他睡够。睡觉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普遍需要一个安慰物,就他需要拿一个小被子,拿一个小毯子,拿妈妈的一个衣服揪着,这种安慰物是他需要的。
对他的纪律要轻柔。这里边作者提到一个非常强烈的观点,说严厉的教育必然失败,对于内向孩子,严厉的教育必然失败。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你过分严厉,导致这个内向的孩子变得不与他人交流,然后变得极其内向,甚至到了孤僻的状态,然后放弃自己的能力,说我反正什么也做不了,我在你们的眼中我都不行,他的内疚感爆棚。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叛逆,他一下子变得跟你们完全不交往,他去做很多出格的事,然后就成为反面的教材。所以如果你用非常严厉的手段对待那些本身就很敏感的、内向型的人的时候,注定会失败,这是从看护和饮食的角度给出的建议。
然后每一个家里边,不是内向的家长一定会生出内向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有时候家长是外向的,但生出来的孩子是内向的,有时候家长是内向的,生出来孩子是外向的,这都会有。所以不同的家长和不同的孩子之间,或者你同时生了两三个孩子,这两三个孩子里边既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那天我跟张德芬老师聊天,她有两个孩子,她就说最奇妙的就是,两个孩子的性格截然相反,她都不明白为什么,就是这都是爹妈的同一个DNA给到的,孩子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这时候我们到家里边要倡导什么?第一个就是不同并非是缺陷。就是千万不要说你看哥哥,你看妹妹,我们非得把外向当做是一个好的东西,让孩子觉得你的内向是一个缺陷,你的内向跟那些外向的、受欢迎的小孩子比起来,你是落后的,你是不对的,这时候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所以不同并非是缺陷,我们在家里边要允许不同的存在。关键词是享受,就是无论你有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你要能够学会享受引导这个孩子长大的过程,观察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这时候你才能够觉得好有意思,而不是说为什么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人。所以关键词是享受,珍惜家里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要珍惜家里的每一个人。
然后调动内向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帮忙,给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为这个家所做的贡献,他会觉得非常开心。然后关于你自己的问题,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为什么呢?内向的孩子喜欢深入地思考,内向的孩子喜欢深入地去琢磨大人世界的事,所以当你如果能够问他说,爸爸现在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孩子会非常认真地跟你进行这样的探讨。
不瞒大家说,我连我们家的存款我都跟嘟嘟聊,就是我让他参与到家庭的经济环境当中来,跟他聊天,让他知道钱是怎么赚回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分配这些东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连老人家生病住院了,我都会告知孩子,让孩子能够参与到整个家庭的推动当中来。这个会给他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觉得他是很受重视的一个人。
然后可以和孩子讨论另一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而是说你看,妹妹现在遇到这么一个情况,咱们应该怎么帮她。妹妹不愿意去幼儿园,那你觉得咱们应该有什么方法呢?这时候也会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他们愿意参与,他们愿意做深度的思考。
还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就是如果家长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拿出来跟孩子讲一讲,告诉他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孩子会特别乐意听。就是我现在脑子里边关于我爸妈的故事,我就发现大部分都是他们讲给我们听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的故事,印象会非常深刻。虽然这几十年都没有再说过这些事,但是小时候爸爸妈妈讲给你的,他们童年的时候,他们青年的时候所遇到的事情,在我们出生以前他们所遇到的事情,我们都会有一幅一幅的画面。因为这个是一个大系统,这个会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生命跟一个更大的系统连接在了一起,那种宏大的感觉,我觉得不光是内向的孩子,连外向的孩子可能也会珍惜,也会觉得很好。
还有一个状况,就是面临父母离婚的问题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有可能会思虑得更多。因为孩子们有一个共通的特性,就是容易做自我归因,孩子会觉得离婚都是因为我造成的,所以这个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尤其是内向的孩子,他没有向外去抒发这个东西的渠道,那这时候应该做什么呢?这里边有一些具体的建议,我之所以把它拿出来讲,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离婚率真的是高得出奇,有特别多的婚姻都在崩溃的边缘。那我们不能说不要离婚,因为离婚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但是在离婚的时候,怎么样能够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着重讲一下,离婚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给予孩子稳定感呢? 第一,不要让你的内向孩子被迫夹在你和配偶之间,非得让他认同你们俩当中某一个人的感受。实际上孩子认同的是你们两个人,而且他忠于你们两个人,所以不要让他选边站,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要理解,内向孩子的反应较慢,他们需要时间处理这个变化。在与前夫和前妻的争执中,表现得姿态高一些,你的内向孩子长大以后,会因此而尊重你。孩子虽然不说,他都看在眼睛里边,如果你为了一点财产,为了房子或者为了什么东西,跟你的前夫前妻撕破脸,天天为这个事争吵,这个会给孩子心里留下很深刻的阴影。
然后可以与孩子讨论离婚这件事,当然孩子的年纪要稍微大一点,并确保孩子不会认为父母离异是他的错,这个一定要说清楚。询问孩子的感受和烦恼,确定问题所在。你可以跟他讲,你说你晚上到爸爸那儿时,咱们可以通一个电话,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不高兴的话,让他给你讲出来。尽量保持每天的生活规律,因为内向的孩子需要规律的生活,他们不希望过多的变动。因为内向的孩子喜欢待在家里,所以在两个家之间来去会给他们造成压力,就是不要让他这周在这儿,下周在那儿,把这个周期可以稍微拉长一点。
然后用带有卡通贴纸,这一般是针对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还有附有便条的这种日历,来为孩子标明近期的安排,包括旅行、学校活动、预约就诊,以及其他父母双方都应该掌握的信息。就是让孩子更多地预先了解将要发生的事,告诉孩子,虽然你知道他希望父母能复合,但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就是让他理解这件事情,否则的话,孩子内心当中永远有一个期待,总在给你们创造机会,总在干嘛,或者甚至他会装病,需要爸爸妈妈来照顾他等等,这其实都是会让孩子更加难过的事。
然后不要叫你的内向孩子监视你的前妻或者前夫,更不要叫他替你来对抗他们,就是你说你爸爸是个坏人,你替我惩罚他,不要。然后提醒孩子,每个人早晚都会适应变化,一切最终都会好起来的。这是我们说,对于遇到离婚状况的家庭,那对于内向孩子应该怎么做。
祖父母的关系也很大,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是祖父母在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在这里边我们的建议就是,希望祖父母能够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气质变化,让祖父母也能够尊重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不同。同时,把祖父母的性格也考虑在内,也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把家族故事传承起来等等。多一个人爱这个孩子,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不要排斥祖父母的参与,让他们整个加入在这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祖父母要保持学习,让祖父母也能够理解,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这件事情如果不教给他,他可能真的希望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模板,对孩子有很多非常奇怪的要求。我在我们家楼下玩的时候,有一次看到我们的一个邻居,那个小姑娘就是想再玩一会儿滑梯,其实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一个表现,那个奶奶就发飙,好凶,就骂那个女孩。但是我观察的状况是,那个女孩完全无动于衷,就是根本听不见奶奶的声音一样,接着玩她的滑梯,只不过是面无表情。
实际上你能够理解双方都很痛苦,就是那个小女孩已经开始学会麻木了,知道奶奶就是喜欢骂人,所以我就麻木了,而那个奶奶唠叨,甚至是咒骂那个小姑娘的时候,完全不过脑子,就是习惯性地批评。实际上孩子想多玩会儿滑梯,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家长的学习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总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么在把一个内向型的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我们需要跟老师之间有很多的互动,这里边的互动包括什么呢?就是你要告诉老师,我的孩子偏内向,需要多互动、多对话,希望老师能够跟孩子多说话,这是要告诉老师的。学校的纪律大概是什么?然后希望老师也能够把纪律准确地、明确地告诉孩子,因为内向孩子是很容易遵守纪律的。
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让孩子能够有深度的交友。内向孩子交朋友跟外向孩子不一样,就是他不会一下子跟很多人突然变得很熟,但是内向的孩子一旦跟一个人成为好朋友以后,他会非常珍惜,甚至能够成为发小,能够一辈子慢慢地这样走下去。他很重视长期的关系,而不是那种突然之间就很热乎的那种感觉,所以要教他有社交的机会。
然后自己要多留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内向的孩子有时候会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因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伙伴,更容易适应一个团体,更容易在团体里边表现,而内向的孩子更容易自己思考,自己躲在一边去想问题,那这时候他就有可能会被别人欺负。
比如说咱们讲过《硅谷钢铁侠》,《硅谷钢铁侠》里边那个改变世界的埃隆·马斯克,在小时候就天天被人欺负,一直欺负到高中毕业。就是因为他是个怪咖,他一天到晚就读《大英百科全书》,在背书,跟别的学生都完全不一样,思考问题极其深入。小孩子受不了这个,说你这是什么人?就有好多人欺负他。所以我们需要去留心孩子在学校里边的交往,然后要跟老师之间保持联系,让老师能够及时给我们反馈,这些都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处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祖父母的关系,老师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怎么样能够帮助内向型的孩子把潜力发掘出来?这里边有这么几招。第一个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节奏,就是如果这个孩子慢慢地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节奏感,并且他发现我就算比别人慢一点,我能够把事做得很好,就OK了,让他树立这样的自信。这个自信是来自于节奏感的把握,所以第一招是帮助他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休息、社交的节奏。
然后第二个就是家长要给他足够的宽容,和宽松、包容的环境,生活中大量的悲剧都是来自于家长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希望,就是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但问题是什么呢?我跟大家说明白这件事,就算你的孩子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你还希望他改变,你还是会觉得他如果再怎么怎么样一点就好了。家长的贪心是无与伦比的,就是你永远没有一个头儿,没有一个说我的孩子现在已经最好了,我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个太难了,这是来自于我们每一个家长内心当中不断涌动的焦虑的情绪,上各种辅导班,根本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好,而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
我们在《反脆弱》那里边说过,这种培训方式叫做观光式教育,我们需要把这种观光式教育,满足家长的自尊心、满足家长的对比欲望、满足家长焦虑情绪的这些东西,改成沉浸式的、漫步式的教育,沉浸式的、漫步式的教育是什么呢?宽松包容,给孩子自己的节奏,让孩子自己能够知道这事应该怎么做,然后给他创造更多清净的机会,所以慢慢地这个孩子会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那这里边最大的陷阱在哪儿?对于一个内向孩子来讲,陷阱在于嘈杂、误解和忽视,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你非得把他扔在一个嘈杂的学校里边,各位,不同学校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包括我做那个纪录片,叫《世界的孩子》,我们去看了美国很多的学校,学校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有的学校会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学校就是不会,有的学校就是天天那么热闹。所以你要去选这个学校的时候,就要看这个学校是不是适合一个内向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发展自己。因此嘈杂的环境更适合那些外向的、愿意排名的、愿意跟别人比拼的那种孩子去参加。
然后是误解,嘈杂之外就是误解,就是把他当作怪人,把他当作不合群,把他当作自私自利,把他当作不善于沟通等等,这种误解会伤害到他。还有就是忽视,就是完全不管他的需求,我们大家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的,完全忽视他,这都不利于内向孩子潜力的发掘。
在交友方面呢,就是我们刚刚讲了,内向的孩子希望长期地深入地交流,但在这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挫折。因为他们对于友谊的质量要求很高,但是如果对方没有的话,他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挫败感,更重要的是他会面临到欺凌。那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欺凌这个话题,也是特别需要跟大家认真讲解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边被别人欺负了,这时候你需要安慰他。
安慰孩子的方法,你可以告诉他说有的孩子脾气不好,他们就是那样,非常讨厌,或者说我知道你伤心了,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你还是好好的。就是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打回去,你怎么没有自己的办法等等,在孩子被别人欺负了以后,不要再去责怪他,再去责怪他就是进一步地欺负他。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帮助我们的孩子。第一,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为什么?那些在家里目睹暴力和攻击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施暴者或者受害者。所以如果你在家里用言语辱骂或者讽刺孩子,孩子在学校里边也会跟别人发生这样的关系,甚至不是说他去欺负别人,你骂他,他在学校里边也可能会让别人再骂他,这就是一种角色,就他在家里习惯了这种角色,到学校他也可能会扮演这样被欺负的角色,这是很要命的。
第二个是向孩子说明,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对于那些坏孩子,最有威慑力的还是大人,所以你需要让他尽快去寻找大人的帮助,无论是找老师还是找家长,就是你要告诉我。第三,如果见到欺负人的行为,你要立刻上前制止,你必须得挺身而出。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看到一个孩子是不是被欺负了?以下的迹象,因为内向孩子不愿意说,他会自己沉默在心里边,有的孩子被欺负了很长时间,甚至我们知道很多女孩被性侵了很多年都从来不说,但是我们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观察。观察什么?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的状况,你就要跟他好好聊一聊了。
比如说他长期地心情低落,或者异常烦躁,跟以往不同。还有他在校期间经常发生异常的状况,比如说总是丢东西或者怎么样,你发现他丢东西,或者回来的时候衣服总是有破损,还有他没吃东西,他经常饿着肚子,他晚上做恶梦或者尿床,身上有原因不明的擦伤或者淤伤,还有就是他经常生病。这些状况孩子虽然没有跟你讲过,或者在情绪上没有过多的反映,都有可能是他在学校里边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他不愿意跟别人讲,他会觉得这是他的问题。
那么要让孩子去上学,做好准备,不要让他被人欺负,我们可以做这么几件事。第一个是让孩子学会辨认,谁是坏孩子,谁是那种恃强凌弱的坏孩子,就是凡是那种喜欢挑衅你、喜欢戏弄你、喜欢威胁你的这些孩子,你要告诉他,这些人你要远离他,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欺负人的坏孩子。然后跟孩子说,你知道有些孩子喜欢欺负人,所以没必要对每个人都友好,有的人你就是要跟他划清界限,或者你就是要反抗他。
然后跟孩子讲,任何欺凌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只要发生就要告诉大人,确保孩子要有一两个好朋友,因为有朋友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欺负的,孤独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负,所以教孩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说有些欺凌是因为嫉妒,你的成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就是当孩子表现很好,某门成绩非常棒的时候,得了奖的时候,那些嫉妒的人也可能会欺负他。
然后还要向孩子描述,好朋友会如何对待你,那些欺负你的人只不过是想居高临下,而不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那不是交友的好办法。告诉孩子不要理会那些坏孩子的粗鲁语言、表情和手势,以免伤害自己的自尊,告诉孩子躲开欺负别人的孩子。同时还要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他,他可以去警察局、邮局、图书馆,或者其他有大人的场所寻求帮助。
最后一招是让孩子参加空手道或者其他自我防卫的培训班,逐渐地建立自信。受过这些体育训练的孩子,他容易走得稳、坐得直,看上去自信。敢于直视挑衅者眼睛的孩子,不大容易成为坏孩子的欺凌目标。在家里边,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被欺凌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应对,要让孩子能够直视对方的眼睛,同时坚定地说走开或者放手,不然我就要告诉老师了。告诉孩子不要不敢喊叫,记住在需要的时候你需要大喊出来,这个是需要勇气的,不要怕。
如果孩子受到欺凌,把这件事要告诉校长,因为学校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处理办法。告诉孩子被人欺凌的时候,到公众场所去,能够有助于灭掉坏孩子的嚣张气焰。还要告诉孩子,被惊吓到了也没有关系,只是一定不要当着欺凌者的面哭,最好是安静地走开。因为你在他的面前哭,他们就会更加严重地欺负你,所以最好是能够安静地离开。
在孩子回家的路上,或者等他下公共汽车以后陪陪他,和他愉快地聊天,坏孩子不会欺凌经常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就是父母如果给到孩子足够的关爱,经常去接他、陪伴他,孩子的状况就会好很多。所以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里边经历的这些事情真的是挺残忍的,好多人不知道,我们见过很多新闻,孩子都已经死了,家长才恍然大悟说,原来我的孩子在学校里边被这样对待。我们事先应该下足够的功夫来帮助这些容易被欺负到的内向孩子。
好了,我觉得这本书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基本上都方方面面涵盖到,已经讲清楚了。最后总结一下,一个内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认为核心是爱,是时间,是你要拿出时间来陪伴他,因为爱不是一个空泛的东西,有时间才能够表达爱,所以你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关注他,同时给他信任,给他稳定,给他信心,适应他的慢节奏,然后给他坚持、鼓励和快乐,这时候这个内向孩子就能够成长得,我们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把他的潜力彻底地发挥出来。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家长在孩子身上多下一点功夫,将来就不会在青春期的时候,遇到更多的麻烦。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来自樊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