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次浏览

看政府工作报告要看重点,新质生产力是重中之重-大刘说说

朋友们好,我是大刘说说,昨天我们说政府工作报告,今天继续这个话题,不过今天要说政府报告最重要的重点,新质生产力它有什么样的意义,怎么去理解这个概念。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今年开始推进的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一定会载入史册,它的重要性不亚于2000年加入世贸、2008年开启大基建、2014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还有2015年开始的调结构压产能。从2024年开始,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推出,也跟上面这几次重大的战略举措一样,在未来的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面,会导致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产生重大的变革,这一点上我的感觉是越来越强烈。

我们要相信高层的眼光和决策,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失误。至于说为什么要在今年才开始大力推广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我个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已经聚齐了,今年是比较合适的。可能会记得,以前我们曾经说康波周期的时候,我说按照康波周期来看,2025年今年经济应该就要回暖了,但是康波周期它是个大周期,它没有那么精准,会有个两三年的误差,但是最迟也不会迟于2027年。现在看来康波周期应该还是比较准的,这一轮周期应该会如期到来,而且它还是个中周期,也就是持续的时间是以10年为单位的。而在这个周期里面,新质生产力无疑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刚才咱们说的新质生产力,它是效率革命,其实指的就是生产端,这部分应该是没什么可讲的,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如果说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大量这样的新闻报道,比如说某大型民企灯塔工厂通过AI质检,将不良率从2%降到了0.1%,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再比如说,华为现在自动驾驶有一个仿真平台,日均测试里程超过了1000万公里,比起在实际道路上测试的效率,要提升了1000倍。还有商飞C919大飞机,采用了虚拟试飞的技术,缩短了研发周期40%等等,太多了,咱们就不举例了。

重点我们要说需求端,新质生产力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并且升级消费体验。我们国家当前的困境其实就在于需求端,长期以来需求端始终承担不了驱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手。这句话有点绕,我举个例子来说明,长期以来大家都知道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在美国出现的,然后中国把它们发扬光大,做到极致,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境内的初创企业在找投资人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都没有用,但是一旦说我们商业模式是跟哪个美国公司学的,如果在中国落地的话,你看前景广阔,如果这么一说,投资人就感兴趣了,就容易拉来投资了。我说的这可是事实,不是我瞎编的,这个事实要引发思索,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萌发出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答案只有一个,需求太弱,初创企业在早期得不到正反馈,就是你挣不到钱维持不下去。而新质生产力就挺好,它比起传统的生产力,更容易调动人们的需求,因为它的升级体验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我们在病续航不好、充电难就这些问题,但是你得承认,哪怕只有20万的新能源车,它也确实比百万级的燃油车开着更舒服,这体验确实是升级的。再举一个不恰当但是更合适的例子,比如说情趣娃娃,那更是革命性的升级,情趣娃娃加持了AI人工智能之后,它甚至有了情绪的价值,什么性格的都有,它甚至会安慰你,没关系,一分钟也很厉害了,你说这谁受得了,买多贵都买,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创造新消费,这种消费驱动的影响它是深远的,它甚至能够重构经济发展的模式。

很多人对于当前的消费低迷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你要问他为什么会消费低迷,相信你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没钱,正因为人们没钱,所以才消费低迷,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没钱是消费低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可以回想一下2016年、2017年的时候,你买房难道你就真的有钱吗,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钱,但还是买房了,也正是因为那么多人买房了,所以经济就特别好,消费也特别好。你没有钱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没有钱,也不代表借不来钱。新质生产力它能创造出新的需求,刺激一些人花钱,这些人花钱会让新质生产力的提供者挣到钱,从而刺激他们创造更好的体验,给更多的消费者,再从而刺激更多的人去花钱,就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正反馈,花钱的人越多,经济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就慢慢的会从低迷当中走出来。它不仅仅是经济好,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产生提供更好的土壤,甚至是温室暖房。

刚才我们举例说美国为什么容易产生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它土壤好,新的东西能够迅速的形成正反馈,它能维持住活下来。而以前的中国,咱们实话实说,确实缺乏这种土壤,新质生产力就能提供这样的土壤,即使说在在中国祖祖辈辈都抠门的消费环境里边,它也能提供相当大正面的积极反馈,这个效果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比如说我们刚才举的新能源汽车和情趣娃娃的例子。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说好的,不说缺点,接下来我就要说但是了,但是新质生产力它也是有弊端的,其中最严重最直接的影响,它会带来结构性的失业的阵痛。麦肯锡曾经预测过,AI将在2030年替代中国26%的制造业岗位,要我说这个预测保守了,不止干掉1/3,应该还是很可能的。怎么办,没办法,政府会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说人社部有一个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目标是在今年2025年要培训5000万的产业工人,但是更多的要靠个人靠自己,靠你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失业性结构的阵痛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大下岗确实是没办法。

第二个弊端是有可能会加剧区域发展的失衡,技术和经济发展这玩意儿从来都是强者恒强,中国的数字经济其实大多数都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广大的中西部除了依靠地理的优势,能够有一些算力中心之外,都很少能够吃到数字经济的红利,你像这种情况那就只能依靠国家的政策的倾向调整了,不过它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还有第三点弊端,那就是加速垄断,其实这也是强者恒强越来越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了,它不仅会造成地域间的失衡,也会造成企业间的悬殊会越来越大。不过这也都是可控的,只不过是个时机的问题而已。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从去年开始到今年,闪亮登上主舞台的新质生产力,它的性质其实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大抉择的意义是一样的,甚至他还要超越以往。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可以和中国制造2025相提并论,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面,它会深度变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密切相关。未来已来,不是我们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是它已经来了,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感觉不到,我呼吁大家要主动的去感知它,去适应它,最好能够把握掌控它,而不是说等你感觉到了,然后再做出回应,到那个时候可就已经晚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