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 次浏览

《翻转式学习》-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36分钟 ,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病,让孩子找回学习的激情。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对您和您的孩子的学习都会有着特别大的帮助,因为前两天我在杭州线下读书的时候,我曾经讲过这本书的一个大概。

后来有一位南昌大学的一个老师就给我发来一个微信,说他在杭州听我演讲之后,回家就用这本书的理念改造了他的课堂教学环境。他的学生原本上课的状态是不停地看表,心不在焉,非常涣散的感觉。结果经过了这样的改造以后,学生们在课堂上玩得特别开心,而且在结束的时候还跟老师说,咱们再玩一会,不要下课。

这本书就叫作《翻转式学习》,去尝试着改变一些教育的问题。这本书的两个作者是拉塞尔·阿克夫和丹尼尔·格林伯格。拉塞尔·阿克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格林伯格是美国涩谷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所以他们都是非常棒的教育家。按理说我们从来不提倡大家吐槽,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说有时候吐槽也蛮有意思的。如果你吐槽吐得特别有道理,能够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并能够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的话,那么这就叫作贡献。

这两位教授用这本书在吐槽什么呢?他们吐槽的是整个人类的教育。好了,不是咱们中国的教育,是整个人类的教育。那么所以他们提出了翻转式学习的理念,就是怎么样能够把教育引回到正轨上来。那为什么说过去的教育不对呢?各位你们有没有发现,就是我们在中学甚至在大学学过的东西,等你毕业不超过三到五年你基本就忘记了。谁把那个东西记得特别清楚呢?你好好想一想,对了,就是你的那个高中物理老师。你过了二十年回去看他,他还会做那物理题。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教育归根到底受益者最大的人是谁呢?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学生都是学完之后考完试就忘记了。

这个教授最逗的是有一次他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是拉塞尔·阿克夫正在上课的时候。有两个学生过来问他说,教授,您教我们的这些东西是您什么时候学会的?这个教授说,是我要给你们当老师以后学会的,我去准备的。不是你大学时候学的吧?不是。那你大学时候学的东西呢?教授说那个我没用上我就忘了。然后那两个学生讲,那看来您是很善于学习,但是您不太善于教,就讽刺他。

有时候我也会反思,就是我第一次当大学老师的时候,那时候我分到一个大学里边去教公共关系。我没学过这门课程,我本科学的是基础材料及表面处理专业,硕士学管理,博士学传播学,没有学过公共关系。但是因为我要教这个学生上这门课,怎么办呢?那我就去把新华书店里边能够买到的所有关于公共关系的书都买回来看,用一个假期把所有的书都看了一遍。看完了以后你就要做笔记,然后就画脑图,准备这个课件,然后就开始讲。结果讲了几年我竟然成了公务关系的专家,还做过很多案例,还有很多人找我请教。

所以真正能够使我们学的会的东西,并不是在课堂上老师教给你的东西,而是你自己有一个责任感想要去教的东西。很多书友见了我就问,樊老师为什么你能记住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你读了书就能记住,我们读完书甚至听完你讲过之后,过不了多久我就忘了,怎么办? 我给他们的建议永远就只有一个,说你要讲给别人听。当你有一个责任感要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就会记得很牢。这就是翻转式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在课堂上谁是重要的。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永远是教的部分,而不是学的部分。我们并不研究一个学生是怎么把一个东西学会,我们所研究的是怎么能够让老师把这玩意儿说出来,让老师把这些课时都填满。这就是我们过去这个教育的最大的弊病。

所以这本书大体分了三个结构:第一块是讲传统教育的问题所在;第二块是讲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存在着一种转机;最后讲理想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甚至他们还给出了一个范例,就是美国的涩谷学校。从1965年创办至今的一个完全翻转式的一个教育,那最后我们会来讲这个案例。

现代教育到底败在何处呢?首先从前提上它就有问题,为什么呢?各位知道我们现代教育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在不断发展的,而工业化的前提就是要把人变得更加的统一,变成一个机械化的方式。因此我们就给人们划分专业,要求你就学这个,你就学这个,你就学这个。我们打破了一个人完整的人的天性,然后把他变成听话的机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错误。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课堂上会有哪些错误呢?比如说有一些人在印度的贫民窟里边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台电脑带着鼠标镶嵌在墙里边,就跟那个ATM机一样,镶嵌在一个贫民窟的墙里边。没有人留下任何话,然后大家就都走了,都撤了,旁边架了一个摄像头就悄悄监控。

就发现这贫民库的小孩就过来玩这个电脑,就玩玩玩玩。过了大概半个月以后,当他们再来这调查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电脑。他们会很熟练地打开网页,会很熟练地去打开文件,会播各种音频什么,甚至会玩很多游戏等等,全学会了。根本不需要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在课堂上讲,第一步开机,开机有几个按钮,先按哪个后按哪个。

你比如说沙漏,咱们知道那是一个沙漏,就是转来转去的等待那个沙漏。这些孩子们不知道它叫沙漏,他们是印度的小孩,他们把它叫作“湿婆之鼓”。就他们会自己起名字,他们说那叫湿婆之鼓。但是他们的熟练程度是跟我们其他认真在学校里学过的人是一样的。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因为摸索是很重要。

我在上学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广告公司里边打工,我们那广告公司里边的美工是一个湖南的小孩,特别逗,叫万毅。这孩子压根没怎么上过学,大概初中都没毕业,英文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他用的是全英文的Coreldraw和Photoshop,全英文版的Coreldraw和Photoshop。我们这帮大学生坐在旁边,看人家特别熟练地用那个。我说你知道那什么意思,那个词儿?他说不知道,他说这词完全不认识,但就是因为老用。因为要用它糊口,要学会,所以手就特别熟练。而我们傻呵呵地只能在旁边给人家提要求说,你给我做一个什么效果,人很快就做出来了。所以人们自己学习一个东西的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经常局限了孩子们学习这个东西的能力。

因此这是一个我们说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错误。我们强调的是教的方法,老师要怎么样按部就班地教,而不强调学生会怎样学。实际上学生一旦被激发起来,愿意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人教他,他也能够学得很快。那咱们都很少用到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这个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但是你想想另外一个人物,我就经常想,大家看过小鱼儿,《小鱼儿和花无缺》。这小鱼儿是在恶人谷长大的,我相信他这一辈子所用的东西全是他在小时候学会。因为他所学的这个过程就是他成长的过程,它是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在不断地增长这些知识。因此那种教育方式有可能是一种更天然、更自然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的教育因为习惯了分科目,习惯了小班式教学,习惯了老师讲然后学生听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方法,那叫作没有受过教育。

这个第二个错误就是当我们在这个错误的前提之下,当我们在这个要人们机械地去学习这些既定的知识模块这个前提之下,去使劲,加把劲干的时候。这两位作者说,这叫作把错误的事儿做得更好些,是没用的。

因为你整个教育的方向是错误的,所以你把这个错误的事做得更好一点,那就叫作更错。而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你应该去做一件正确的事儿,即便是做错了,我可以重新尝试。我们宁愿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地试错,不断地重新尝试,这个是往正确的方向在走。但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再使劲,不断地努力,永远不做错,你会发现你的方向是错的。

所以当你激发了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当你让一个孩子自己愿意去主动尝试说,这个电脑怎么玩,这个photoshop会怎么做的时候。你发现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认识每一个字,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学会这个东西,他就能够非常熟练地去操作这个东西。所以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根本理念上的偏差。

在课堂环境上有很多错误在哪呢?你比如说为什么考试?这个有一道题特逗,说给你一个气压计,让你测出这个楼房有多高。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知道,这题肯定算的是物理。你得用气压测上面的气压,然后测底下的气压,然后拿气压转换的公式来算这个楼的高度。结果有一个学生答题就说,我拴一根绳,我把这气压计上拴一根绳。然后把这个绳从楼上吊到楼下,挨到地面以后我量一下这个绳的高度,我就知道这个楼有多高了。教授说不对,这0分,这不能给分。

这学生就申诉,学生说我为什么不对?我这样能算出来。教授说,好吧,我再给你个机会,你重新想一个办法。这个学生说,好,再给一个机会。我把这个气压计送给这个楼的楼管员,让他帮我查一下资料,看看这个楼到底有多高。教授气得半死,说你像话不像话。后来说那这样,我把这个气压计从楼上摔下去,然后我听一下它多长时间落地。我用那个什么1/2gt,R的那个gt平方那个公式,我来算一下这个楼到底有多高。教授说不行,这都不行。因为教授要的是用气压来转换高度的这么一个答案。

所以这两位作者说为什么不行,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必须得用你想要的那个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因为现代教育要模块化,要机械化,要让人听话。所以他们考试的方法也是机械化、简单化,他们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你比如说就我们说水池子,一个水池子放水,一个水池子进水,然后算多长时间这个水池能放满这种题。这个题在我们来讲会觉得很习惯,这不就是数学吗?但是像崔永元老师,我那时候跟他在中央电视台学做节目的时候,他就老说这个。他说我就不明白为啥要这样做,这样很浪费水。你不知道吗,就那边放着水,这边进着水,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有质疑这个前提的精神。

但是老师说你别问这个,你就给我好好算就行了,他就算不过来。所以我们教育的方式总是把一些复杂问题给你想办法变得很简单,让你在这里边去套用公式来算它。但事实上在生活当中你会发现,我们所面对的基本上没有简单问题。比如说这件事按照原理讲应该这样,但是这个人不高兴,你怎么办?这个团队里边有的人不乐意,你怎么办?所以这两位教授讲到说,现在考试的方法几乎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不会用到的方法。

你比如说咱们经常过去考历史,说秦朝建立于哪一年?很多人知道说公元前221年。好了,这孩子不会怎么办呢?这孩子不会,说,那我百度一下,我拿手机搜索一下,百度一下。不行,你在作弊,不能百度。请问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当你不会一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人不允许你百度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分分钟就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你不就知道了吗?干嘛非得记住它呢? 好了,那这孩子说不会也不让百度,怎么办?那我问问旁边的人,你知道是多少吗?不行,作弊,你敢问别人叫作弊。但是生活中有没有人要求你不要问过别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只要你不会,我想你第一时间选的就是找一个什么样的帮手,找谁来帮忙。找一个团队,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但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说,既不允许你找团队,也不允许你查资料,所以我们考来考去唯一考到的指标就是记忆力。就是你这孩子自己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算题的这个能力,你擅长运用各种各样的公式。但是你看我学经济学的时候学到博弈论,博弈论什么智猪博弈、囚徒困境,讲了这么多的博弈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也算活了有40年了,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几乎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跟别人处理关系,反倒更多的时候是这事我包了,你放心吧,为朋友两肋插刀。你看,我们经常会非常不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会套用公式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因此我们的教学环境所模拟的这个东西,是一个典型的让人们不会去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在讲另外一本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为什么全世界的学霸普遍都并不怎么成功?而反过来像马云这样的人,像比尔·盖茨这样中途退学的人,像乔布斯这样不听话的人,这些人反倒能够产生大量的创造力,成为很棒的创业者或者是企业家。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学霸太听话了,学霸是被塑造的,真的规规整整的,老老实实的机器。你被人完全驯化,你连一点反抗的精神都没有。所以这两位教授说考试只能催生考试产业,考试这件事除了催生考试产业之外,基本上没有特别多的好处。

还有教学的方法是否认人的差异,强行地推进标准化教学。就是一个教室里坐的这些孩子,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孩子的优点和那个孩子优点是完全不同的。你根本没法要求他们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体育也要标准,美术也要标准,生物也要标准,数学也要标准。那三毛这样的人怎么混呢?三毛、琼瑶,数学都是0分的人,那人家不照样活挺好的,人家为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流眼泪的作品。但是我们会认为他不够标准化,他在咱们今天可能连毕业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现在的全球的教育当中,基本上推行的都是打击创造性行为,然后要求标准答案的这么一种方法。这是我们说教学环境的这个谬误。

还包括科目的划分是科目划分这件事是亚里士多德那时候划分的。在现在你会发现,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总是专业,但是一出学校我们经常说要找跨学科合作,经常要做这种什么边缘领域。就是我们必须得能够知道说,一个人得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人。一个科学家如果不懂得带团队,那他也就只能是一个实验员。他必须得懂得带团队,他才能够做出一个伟大的课题。

所以我觉得孔夫子讲的特别对,孔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君子不器,什么叫君子不器?就是不要给人家分门别类地说,这个人就是干什么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才是最重要。所以孔子的教育理念其实跟涩谷学校,跟我们今天所讲的反转式学习是非常接近的。

你去看一下《论语》你就会发现,《论语》当中很少有孔夫子说,来,上课,我现在给你们讲一段。没有,永远都是学生跑过来问了,说夫子,什么叫君子?夫子,什么是仁?夫子,怎么去求甘露? 就是当学生有一个主动性想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老师所做的事只是稍微点拨一下,然后学生还要讲一大段回应的话。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里边学习的主体是谁呀?各位,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你要学习,而不是老师逼着你按照我们的教材往前推进,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那么现代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原因何在呢?这两位教授分析,第一个就是学校必须要破坏孩子的自由精神。大家看过卓别林演的那个《摩登时代》,他就拿了个扳手一直拧一直拧。一个有创造性的人是根本没法做这样的工作。所以工业化就要求说彻底打击你的自由精神,彻底打击你的自由的想法。你就按部就班,每一个岗位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行了。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扼杀自由性,因此人们才会变得更加听话,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要求的,工业化对我们的要求是传授给他们具体的技能。因为传授给下一代具体的技能最有利于我们一代一代的把这个产业传递下去。所以这些具体的技能就会变成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内容、考核,标准化给到大家。

那各位你们知道孩子们的反抗是什么吗?我们反抗这种强迫式教育的方法,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是反抗者。咱们大家都一样,都是反抗者,我们反抗的方法就是遗忘。为什么要忘?因为你不喜欢它,你恨它。你一想到高中做物理,就跟你那个惨痛的高中经验结合在一起,你的人生当中不愿意记得这一段惨痛的经历,所以你就选择连带它一块忘记。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

但是反过来你想想看,有些事在你脑海当中你真的忘不了?就是美好的事物。比如说你的初恋,你在追求一个人,那种就是反转式学习。就是你在主动地想做一些事的时候,你发现这些事在你脑海当中根本抹不掉。

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大收获的两件事,一个是辩论赛。我们代表西安交大去参加大专辩论会得了冠军。辩论赛就是反转式学习,就是布置一个题目下来。好了,我们这一群人就为了这个题目玩命地找素材,玩命地去学习。我们为一个辩题看几十本、上百本书都是有的。所以那时候所学到的东西就深深地印在脑海当中。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去打工,我出去在广告公司打工,做创意总监给人家写广告干什么。我自学了所有大卫·奥格威的这些东西,然后就开始给人写文案。这些东西是你在大学里边忘不了的东西。而所有那些坐在教室里边认真地考试的那些,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我真的对不起我交那些学费,就基本上忘光光了。

所以你这么简单地一对比,你就能够立刻发现反转式学习和传统的正统教育之间的区别。但是有人讲,那用那种方法,会不会这些孩子学的内容太少?或者他自己,如果他老想玩儿,他不想学习怎么办? 各位,什么叫玩?玩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孩子,就如果您有孩子的话,我们的孩子在6岁以前,在他没有上学的时候,他学东西学得好快。你没发现吗?就是学那些字。我儿子在上小学之前应该学了2000多个字,而且我们没有认真地教过他。

我们根本没有说,这个字叫什么?你给我记住没有?压根没有,就是我们在他面前念了字,他就问,他说这个是不是那个字?他就自己愿意知道。当他知道了以后,我们就表扬他。后来就不断地学。有一次我们就真的给他做了一个测试,就是看一看,数了一下他到底认识多少字。上小学之前2000多字,在没有任何人打算教他的情况之下,这孩子就能学会这么多东西。

所以萨提亚有一个理念,蒙台梭利有一个理念是说,一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知识的信息量,相当于今后人生所学到的总和。那个就叫作翻转式学习的方法。就是他自己愿意学习,他有了这个主动性,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内容、广度、深度都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而今天我看一下我们儿子在上小学时候那课本,一门课学下来,也就后边十来个字。还要他一个字写多少遍,一个字写多少遍,真的是小瞧了孩子,真的是限制了孩子学习的能力。因为我们的这种教学方法就只能够让所有的人适合一个中位数的能力。因为人和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个孩子可能学语言、文字很厉害,他其实应该学更多的语言、文字。这个孩子他画画很厉害,他应该学更多的艺术。但是我们的方法是都学一样的文字,都学一样的艺术。

而且现代教育最大的败笔就在于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抵制教育,抵制教育改革。抵制教育改革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小班制,就是我们越来越强调小班制。像上海他们特别得意的就是,我们真的实现了小班制,我们一个班只有20个学生或者30个学生。我们在北京上那个学校也是一样,校长说我们今年最高兴的事就是我们终于实现了小班制,我们这个班真的没有塞进更多的学生。

但是各位你们想想看,我们小时候一个班上70多个孩子,有可能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在那个70多人的孩子里边搞不好你能够学到更多更有意思的东西。所以这两位老师强调说,什么小班制、大班制,就没有班,压根就没有班。大家自由组合,谁愿意在一块玩,谁就在一块玩。这才是他们组织这个学校的方法,所以打破小班制的授课。

第二个就是终身教职。就是学校里边喜欢说这个老师给一个终身教职,然后老师们干了一辈子,谋求的就是某一个大学有一个终身教职。但是当你有了终身教职以后,你发现他根本没有任何做教育改革的动力。你根本没法推翻他,因为他已经终身教职了。

还有就是怕犯错,这里边有一段话我特别的喜欢。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进行教育改革呢?因为人们不愿意承担错误。但是在这里边有一段话,它说我们要知道世界上的错误分两类,一类是做而出错,一类是避而不做。做而出错就是做了不应该做之事,避而不做乃是没有做应做之事。二者相比,避而不做的代价通常更为昂贵,因为补救一个错过的机会要比改正已经做过的事情要难得多。

我们的教育因为怕犯错,所以我们按部就班的,总是按照过去的方法去尝试,这叫作避而不做。甚至我们教出来的很多学生,就是当我们要求很多学生听话,照做,然后回答问题的时候,这些学生也学会了说,我怎么样能够做到避而不做。就是怕犯错,因为教育惩罚学生的方法就是犯错扣分。这就是永远惩罚你,永远惩罚你。

所以这些孩子们说,最好别让我自己主动做事。有啥事你说,你有啥要求你提,我就按你提的要求做。你看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被动型人格的产生。而我们宁愿一个人做而出错,他在努力地做事,出了错他可以改,也好过这个人永远不做事,不做事这才是教育最大的败笔。

所以这本书里边整个用了半本都在做吐槽,我们现在吐完了,把所有关于教育的这个槽吐完了。吐完之后那么怎么办呢?有没有改变的机会?说现在就是一个改变的机会,为什么呢?第一,我们说在现在这个时候,你根本不需要从老师那获得知识。老师的知识含量再丰富,他能超过到Doctor Watson吗?IBM的机器人。他能超过谷歌吗,他能超过百度吗?不可能。

第二个就是任何领域里边你都能找到最佳案例。你想找最好的,任何领域里边最佳案例就放在你面前,你都可以接触的到。

第三个就是你能够跟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形成兴趣小组,跟你有着同样兴趣的人,你跟谁都可以交流。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件事的话,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这样的俱乐部,然后沉浸在其中跟这些人交流互动,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你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想,你可以非常简单地广而告之,让所有人知道你。那学一下papi酱,然后就去讲就好了,就会有很多人知道你。而且当你想把你的这个东西变成现实的时候,获取资金的途径也特别多。还能够立刻获得丰厚的回报,并能够获得用户的及时反馈。用户用了以后觉得好还是不好,他立刻就会告诉你。因此把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你会发现,现在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创造一个特别大的机会。什么机会?就是找到内心召唤的这种能力的机会。就是你可以follow your heart,你可以跟从你的心去做事。这是我们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给我们的一个教育改革的机会。

那么通观整个的教育的过程,你会发现在教育当中什么最重要?事实上不是怎么上这门课最重要,也不是考试最重要,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是激情。就是你学这个东西有没有劲,你是不是特别想钻研,想了解它。

你比如说我小时候曾经对什么有过激情?集邮。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集邮。这个肯定是课外的事了,没有人要求我要学集邮的这些东西,但是因为你特别喜欢集邮,所以你就去研究了大量的邮票。然后凡是跟集邮有关的信息你都会收集,那时候我真的算是小半个集邮的专家。

我儿子特别喜欢天文,你想我们家是没人喜欢天文。但是他现在跟我们整天讲这是什么星座,那是什么星座,这个地球是怎么来的,什么他全会。而且不是瞎编的,不是他想象出来,他喜欢的不是文学,他喜欢的是天文。他真的是学了很多天文学的知识。所以当一个人有激情的时候,这是首要的、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个是决心,就是你相信自己能够把它学会的决心。第三个是自信,我今天早上听到我们有一位家长在微信上向我求助说,他的女儿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女儿走神了。小女孩有点走神,就没听清,没听清以后就问老师说,老师,我没听清。老师很生气,就把这女儿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谁让你听课不认真,你就喜欢走神,就不告诉你,这次作业你就别做了。

这个女孩回家就哭,哭得好难过,哭得天昏地暗的。因为她是个好学生,她很少受到这样的待遇,被老师这样说。我在电话的这一端看着这个微信,我就觉得我的心真的挺痛的,我觉得这老师真得有点过分。你作为一个老师,你连孩子们走个神你都不能允许。你连孩子们没有记到笔记,你都没有耐心去教给他说我再讲一遍,你怎么能够教会一个品格完善的孩子呢?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孩子对别人有耐心,有爱心,为人稍微nice一点?所以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甚至很多孩子在很多地方表现得很棒的时候,老师还要过来跟你说,你不要翘尾巴,你那个东西还很差呢。我们在不断地打击人们的自信。

我为什么离开大学?就是因为大学里边我见到好多老师都在跟孩子们传递,说你们将来毕业了,你能找到一个8000块的工作就算你厉害。就觉得这已经很好了,我们不相信这些孩子身上所拥有的潜能。所以自信很重要的。

然后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东西是一个个体学习东西最重要的部分。我个人认为这里边最应该添加上的,就是我读完《翻转式学习》以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责任感。就是你有没有一个要把这个东西学会的责任,你有没有觉得这个事是自己应该学会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所以那天我们在一个中学做演讲的时候,我就跟底下的孩子们讲,我说你们一定记住,你们的学习绝对不是为父母争光,你们的学习绝对不是为什么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都不是。你们的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自己要把它学会,自己认为探索这个世界很有意思,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所以综合这几点,最后一part我们来看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那么理想的教育到底什么样,这两位教授从学龄前开始讲起。学龄前的时候这孩子刚出生,婴儿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去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呢?第一个叫作要按照孩子的需求喂食。你比如说孩子哭了、饿了要吃东西,这时候就给他吃。孩子不想吃的时候,你就不要给他吃,没关系。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你看我们现在的家庭里边都是到了点就必须吃饭。这孩子如果不吃,爷爷奶奶、 保姆、爸爸妈妈就会追着这个小孩,甚至威逼利诱。我还曾经见过有人在饭桌上把孩子训哭的,就孩子一边哭一边吃。就他实在吃不下,但是父母说必须吃,现在到点了就得吃。

你看,你在对他进行机械化改造。你根本没法让他感受到自身的节奏,让他探索这个世界。而是听话,只有听话照做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的喂食方法就是一种教育的节奏,这种教育的节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去体会怎么样吃是好的,然后遵从他的这个想法,按照他的需求来喂食。

不要总是拒绝孩子,你比如说孩子喜欢撕卫生纸。这里边有一个案例,就是孩子喜欢拽卫生纸,拽拽拽。很多家长别别别,浪费,浪费,别动。老让他别动,事实上你会发现当你让他不动的时候,这个孩子只要逮着机会他就会拽那个卫生纸。因为他没过瘾,他觉得很有意思。他拽卫生纸干嘛呢?他在探索这个世界,他在看这是什么。所以这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说别动别动,你应该告诉他说,噢,这是卫生纸。你看它能转起来很好玩,你看到吗,咕噜咕噜咕噜转。你让他知道这个动作叫作转,这个东西叫作卫生纸。你摸摸它,什么感觉?软软的。

你向这个孩子解释这个世界解释得越多,这个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越快,这个孩子跟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越好。不要去心疼那些卫生纸,因为反正你不让他做,他会做的更厉害。你应该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去探索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说no,我们唯一要规避的就是危险。比如说他爬向一把刀子,这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是刀子,很危险的。把它拿开,把这种危险的环境规避掉。除此之外,他应该探索,甚至他趴在地上爬,拿嘴舔那个地板。没关系,让他舔舔,没多大问题,他在探索这个世界。

在学龄前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你要允许孩子犯错。如果父母在孩子一犯错的时候就会立刻出现,就批评他,就骂他,这个孩子就会学会叫作不做就不犯错。不拿篮球的人永远不犯规,所以他慢慢地就学会说我不去探索了。因此这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好奇心和尊重,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的关系。这是学龄前的部分,允许孩子犯错。

在K12的部分,K12就是从6岁到18岁这12年。K12的部分怎么做呢?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调节的结果。就是你自己有一个目标,你来实现它,你来负责调解它。那么要给予所有的兴趣同样的地位,比如说这个孩子他喜欢做手工,这是很好的一件事,做手工。这孩子喜欢画画,画画,这孩子喜欢研究中世纪的打仗的事,研究,这都很好。怎么组织课堂呢?对不起,没有课堂,只有共同的兴趣小组。所有的孩子,凡是有共同兴趣的人,大家就凑在一块研究、解决问题,然后商量这事怎么能做得更好。大家查资料、找材料,把它动手做出来。

老师呢?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老师是服务人员,没有所谓的老师。在学校里边没有准确的区分,这个人叫老师,这个人叫学生。只是他的年纪大一点,他的年龄小一点,然后你有问题不懂你可以问他,他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你来做这个问题,是你来讲给他听。你说你来看看我们做这个东西你觉得好不好。

所以这里边的主角一定是那些有着共同兴趣的孩子们,而且不用年龄来划分。就是这个学校里边从6岁到18岁的小孩在一个班里边,只要大家兴趣相同,你都可以参与在其中。这时候你会发现6岁的小孩会有一个18岁的朋友,他们在一块解决问题,这很常见。我们在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在街道上玩的时候,我们会和我们身边很小的小孩在一起玩,这就是社群。所以打破了过去整个班级的这种构造,让大家充分地通过兴趣来引导不断地学习。

怎么做自我评估呢?评估不是由考试来进行的,而是由小组成员大家来做自我评估,觉得谁应该怎么样。在学校里边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区分,决定学校里的事,民主决策。这个民主决策要求6岁的小孩也有投票权,就是所有的孩子一块投票,说咱们学校能不能办一个睡衣party?办一个睡衣party,好,投票,连6岁的小孩一块来投票。这个老师下次还能不能接着在这上班,接着留任,大家投票。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习惯于用民主的方法来决策,这就是K12的阶段。

你说上大学怎么办?这K12用这样的方法,孩子还能上大学吗?能,可以上大学。如果他们心中有一个愿望说,我想去哈佛读书,我想去耶鲁读书。好了,他们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兴趣小组,他就会研究怎么样才能到哈佛,到耶鲁去读书。所以这里边有实际的案例,他们真的有很多,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教育应该怎么办呢?大学教育的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想着就业。我们现在一进大学一说学习,就首先想到你将来能干什么,你将来到了社会上做什么工作。不对,因为大学里学的东西未必将来就能够去工作,就能够实际地来用。因为我们不是技校,我们是学习。我们要学的是这个世界上你还不知道的领域,你还有特别多未知的领域,你需要探索。所以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去到一个单位里边去上班。那你学文秘就够了或者你学打字就够了。

然后没有入学要求,上大学最好没有入学要求,这是理想的教育。当然现在是有入学要求的,但是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入学要求。有毕业要求,毕业的时候,我要求你给我拿出一个惊艳的作品来。你必须拿出一个作品来打动我,我才会让你毕业,这是有毕业要求的。

通过实践来获得技能。你比如说你是想学商科的,那你去做生意,你去跟着别人一块干活。然后你的老师跟你在一起,老师和学生是在一起办公的,没有所谓的老师办公室。我们人为地把老师和学生划开,学生一般进老师办公室都会特别怵。老师们自己做了一堆,整天研究,可能是因为怕学生偷试卷。但是你现在不用试卷了,所以老师跟学生在一起办公。

老师带着这些学生,老师跟这个学习小组在一起,他们就是一个team。这个老师不是老师,这个老师可能是team长或者team的负责人。他们在一起来共同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这才是大学里边的要求。在学校里边取消教授职称,今后再也不评教授了,没有这个等级之分。人们都在享受教与学的过程,甚至是学生教老师的过程。

在所有这个体系的背后有一个支撑点,就是这两位教授提出了一个教育券的使用。我觉得这个东西对于咱们的教学改革真的会有帮助,教育券,什么叫教育券呢?国家不是投了很多钱去做教育嘛,国家把投给教育的这些钱分成份,按人头分给每家人,公平了吧。只要你们家有孩子就分你教育券,这个教育券就是钱,但是这个教育券你不能够拿出来买别的东西,它只能够做教育用。

当你把这些教育券给到某一个学校的时候,这个学校就可以拿这个教育券去政府换钱,因为这是钱。因此我们每一个家长那真的就牛了,家长可以投票了,家长可以用教育券来投票。你想想看这多有意思,所以当这些家长们都喜欢这个学校的时候,这个教育券就会更多地投到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就会办得更好。那些收不到教育券的学校,他得不到政府的资助。因为你办的不好,所以政府干嘛把钱给你呢? 我们现在政府拨款的方法是划拨,这么划拨,办得好的学校,办得不好的学校,给的钱是一样的。根据规模,根据它的位置,根据人口,给的钱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有的学校教育理念很糟糕,很糟糕的让它灭亡。能收到教育券的才能够换来钱,收不到教育券的没有。

最有意思的是,假如咱们有100个家长,咱们认为这周围没有好的学校。我们就把所有的教育券拿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办一所学校,因为教育券就是钱。所以用教育券投票的方法能够快速地使这个市场变成一个由结果导向,由家长和学生来投票的这么一个市场。我觉得这个好有创意,这也是反转式学习的一种大的指导方针。

在最后这个书里边讲到了涩谷学校的案例,涩谷学校是创办于1965年的,它是一个真正执行反转式学习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里边什么样呢?就是24小时开业,这个学校24小时开业。他们没有放学、上学的这个时间,随便你们,孩子们愿意来随时可以来,愿意走随时可以走,没关系。在这个学校里的编班是从6岁到18岁混乱,没有班。

走到这个学校里边到处都是兴趣小组,就是这边有一群小孩子们在那玩乐高,没问题,玩。这边一群孩子在那玩中世纪的那些什么打打杀杀的东西,还有人在做中世纪的铠甲。他们研究古代历史,他们就把那铠甲做出来,通过做这个铠甲,他们把中世纪的历史搞得特别的清楚。还有一些人在那辩论,辩论时政。有一些人在研究物理,研究牛顿是怎么回事。

就是所有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兴趣分成了一堆一堆的。老师们就穿插在其中到处问个问题,这看看啊,然后让孩子们讲给他们听。因为老师的责任不再是教书了,老师的责任只是帮孩子们达成他们的兴趣的目标和要求。等到要准备高考之前,就所谓美国的高考,他没有高考。美国要去上大学之前,这些孩子们就会研究说你想上哪个大学。然后他们就会形成以这些大学的这种兴趣小组,大家在一块研究怎么才能上哈佛,怎么才能上耶鲁。

最后这个学校,看起来非常混乱的这些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上了很好的学校,常春藤名校占到了一大半。最有价值的是在于对这些成年孩子的访问。这些孩子,因为1965年到现在,这学校已经办了很多年了,他们就去采访了大量的涩谷学校的毕业校友。他们是这样评价这所学校的,说我人生当中最棒的时光,就是9岁以后那段时光。那段时间我在涩谷学校里边,永远都忘不了那里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忙极了,忙极了,就是整天忙各种各样的事。

各位咱们今天会想到说,假如你让你的孩子真的不上学了,随便干什么都行。完了,那完蛋, 他肯定打游戏,我必须把他管严一点。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要去打游戏呢?因为他除了打游戏这件事能够发泄和放松之外,别的事一概都无趣。他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他才会玩命地打游戏。事实上玩命地坐那对着一个电子屏幕打游戏,打打就会腻的,那个东西挺没劲的。

事实上生活中有特别多有趣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让孩子们做。所以导致孩子们对整个生活丧失了信心。只要你给他一点点时间,他都会说让我打一下游戏,这是特别可怜的状况。所以涩谷学校的孩子们从上学开始忙极了,他们忙着各种各样的事。他们要完成这个社团的任务,完成那个社团的任务。他们需要演个话剧,他们需要排什么,好多事,所以感觉忙极了。

第二个就是每一个人在小组当中都有着责任。你对这个小组有责任,而且所有人都非常的快乐。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挑战最难的事。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们,我就特别希望家长们好好回忆一下你们家的孩子6岁以前的那个状况。当他有一个挑战的动力的时候,他整天是希望挑战那个更难的事,他是希望探索的。但是当我们不断地打击他,不断地告诉他说你不能探索。不断地说你要老实点,你要上课,你要排名,你要考大学的时候,他慢慢地就对于最难的事儿规避。就退避三舍,他不再去碰那个东西。所以是我们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责任感。

所以涩谷学校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普遍都比较成功,除了经济上的成功之外,他们基本上都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人格是完善的,生活得很愉快。而且人家也上了很好的大学,这就是一个特别棒的案例。

我上次在看完了这本书以后很激动。那天晚上我就给咱们一个大学的校长发了微信,我说大学真的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咱们能不能尝试把我们的学校办成一个自由一点的,翻转式学习的一个场所。这位校长也很高兴,他就要求他们的老师去学习这个《翻转式学习》的内容。

我觉得当然很多人会说,这在中国可能实现不了吧?那不试一下怎么会知道实现不了呢?你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不适应,小时候就被教坏了。我有一位老师在西交利物浦当校长,就是席酉民老师,他是个真正的教育家。他在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造了西交利物浦这个大学之后,他现在就开始办中学,然后再办小学。他的目的是要从小学开始培养这些孩子,然后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他认为理想的这种教育的一个结构。

很多教育家在不断地努力和践行。就像我说的南昌那位大学老师,他并没有颠覆整个的教育,他只是用了翻转式学习的一点点理念用在了课堂上。比如说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换成说学生讲,老师听。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不是具有标准性答案的任务,这时候你就发现学生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所以在我们辅导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尽管你不是一个老师,在我们辅导我们的孩子时候,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想想看怎么能够调动这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够让这个孩子探索更广泛的课外阅读,让这个孩子对这个事感兴趣而不是扼杀他。那这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这就是翻转式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所以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影响到更多的校长、老师和家长,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反思一下我们能够为孩子,为我们的未来做些什么? 读书会其实就是一个翻转式学习的实践,我们每次录了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有很多线下的活动,前两天读书日的时候,我们在石家庄这么一个城市。我们全国有七十多个分会,在石家庄这一个城市当天就有十八场活动,全部都是翻转课堂。就是先把我讲的书大家看一下,看完了以后讨论,就所有人交互、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你在一个活动上你需要说话,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就拥有了责任感。因为你得对你说的话负责。

这就是我希望每一个我们的会员都能够成为影响身边其他人的一个种子。你们每个人就是咨询师,你们每个人就是老师,你们每个人就可以让周围身边的人活得更加的愉快。把我们在读书会里所学到的东西传递给别人,你讲得越多,你就学得越快。这就是这本书,叫作《翻转式学习》。

我前面听我讲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总觉得每次结尾结束以后就突然结束了,我觉得结束得好突然。后来突然想到说能不能给大家送一首歌呢?就是在你听完了整个课堂之后先别着急退出,听完这首很好听的歌再退出,你们觉得怎么样?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