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岩论。
这两天发生了一件挺重要的事,但好像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关注。川宝居然对一位美联储理事下手了。就在本周一,川宝宣布将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解职,立即生效。
这件事为什么重要呢?首先就是因为它足够的离谱。在美联储111年的历史当中,从未发生过总统开除美联储理事的先例。根据1913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理事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之后就可以上任了。每位理事的任期是十四年,比总统任期还要长。
那么在过去的111年的时间里,难道就没有总统想过要对美联储的理事们下手吗?当然不是的。美国总统跟美联储相爱相杀的故事不要太多。不是说总统们不想辣手摧花,而是总统们真的做不到啊。《联邦储备法》明确规定,总统不能随意解雇美联储理事。再加上这些理事的任期比总统还要长,人家根本不需要搭理你现任总统施加的那些政治压力。
既然你说不能随意解雇,那有没有那种不随意的解雇方式?还真有!根据《联邦储备法》的规定,总统只能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之下,才能解除一位理事的职务。那么什么是正当的理由呢?不知道,反正这个《联邦储备法》里没有写。不过根据法学家们的猜测,这个正当的理由应该要跟理事所履行的官方职责直接相关。比方说他玩忽职守、收受贿赂,或者不认真工作等等等等,反正就是要跟他的职位相关。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就算这个理事他杀人放火了,也并不一定就会影响他继续担任理事的资格。
那么这次这个名叫丽莎·库克的理事,到底犯了什么严重的事情,让川宝抓住机会要趁机炒了她呢?当地时间8月20号,川宝的坚定支持者住房金融署署长普尔特指控丽莎在2021年办理贷款的时候,申报了两处房产为主要住宅,以求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关于这则指控,有两个重点需要注意。首先就是,丽莎是在2022年的时候才正式成为美联储理事的。所以她在2021年干的事情,是不可能和美联储理事的职责有任何关系的,因为那个时候她还不是理事。
川宝如果以这个为理由解雇她,那这事的离谱程度将完全不亚于纽约地方法院无视性侵案追溯期,在2023年的时候审理川宝在三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涉嫌的一起强奸案。另外房产贷款的申请问题,属于她个人的财务问题,跟她后来在美联储履行的理事职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如果一个美联储理事,因为一件在他成为理事之前的事情,而且这件事跟他的理事职责没有任何关系,都可以成为剥夺理事职权的理由,那这事可就大了。那从今以后,美国总统想要搞美联储可就太容易了。
没有在漂亮国生活过的朋友们可能没有概念,在漂亮国每年报个人所得税,很多时候你是需要去请专业的会计的,你自己是搞不定的。你去买个房子,你都必须要请专业的律师去帮你过户。自己在家安装个空调,你那个洞打的位置不对,你都有可能吃罚单。所以在那样一个社会里,要从法律层面挑你一点毛病,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单就报税这一项,我就不相信在今天的美国,有人这辈子的所有报税记录都是无懈可击的。所以如果这次川宝真的就这样炒掉了丽莎·库克,那美联储以后将再无任何独立性可言。
虽然我很早之前就觉得,今天的美联储早就没有什么独立性可言了,但是好大家还能讨论讨论,辩论一下,还有讨论的空间嘛,对吧。但如果理事都可以这样被随便开掉,那真的大家连讨论都不需要讨论了。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都明白,央行的独立性它很重要,但你说具体它重要在哪,好像又说不太明白。没有关系,没有一个故事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有那就讲两个。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广场协议》。后来的剧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日本的泡沫加速膨胀,然后破灭,日本就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所以很多朋友就以为,当时的日本是被迫签署了这份协议,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根据当时美国财政部以及IMF的内部研究,美方认为美元兑包括日元在内的主要货币普遍被高估了20%到30%。所以呢这个范围就是美方谈判代表的心理预期值,他们希望日元能够兑美元升值20%-30%。
但是在谈判之前,美方代表也挺紧张的。你想啊,你让日本这么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工业国,一次性把本币升值个20%到30%,这不就等同于是让一大票日本的出口企业集体殉国吗?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啊。所以当时美方的谈判代表就预估,这应该是一场硬仗。但万万没有想到啊,谈判一开始,日方代表不但没有不开心,反而主动表示日元可以快速升值。
那么后来这个快速到底有多快呢?不是20%,也不是30%,而是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在两年之内直接翻了一倍。用了没几年时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就从260日元兑1美元干到了100日元兑1美元。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这么戏剧性的表现呢?答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当时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已经无法持续,美国人实在是受不了了。所以日本政府很早之前就意识到,日元升值那是早晚的事。
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准备了许多对冲手段。当时对冲手段也已经准备就绪,已经非常成熟了。其中最聪明也最愚蠢的一招,就是日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当时日本人找的理由也着实让人无法拒绝,他们表示日本要谢罪,要帮助那些自己曾经侵略过的国家发展经济。结果日元兑美元这么一升值,这下好了,这些拿了日元贷款的国家,无形之中就帮助日本承担了大量货币升值的压力。
这事它恶心就恶心在,你还没法说,人家的确没要你的利息,但你支付的实际利息可比贷款利息高得多得多得多。如果是稍微体面一点的国家,可能会主动提出要债务减免或者债务重组。但是,那是日本啊,一个战术上往往能够惊艳到你,但战略上又往往能够蠢哭你的国家。“体面”这种事情,他们并不熟悉。这也就是我说的“蠢”的那个部分。当贷款到期之后,所有国家还完钱就不再跟日本续约了。日本政府当时是希望能够推动日元国际化的。但是当那些原本愿意接受日元的国家被你深深地恶心到一次之后,你日元还国际化个什么啊。这么剧烈的汇率波动,你也不跟这些国家提前打声招呼,跟它们商量一下这个债务要怎么办。那你说之后谁还敢信任你,谁还敢持有你的货币呢?
所以从多年之后的结果来看,日元与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程度从原本的差不多,大概在一个水平,到后来日元连德国马克的车尾灯都看不到。当年连德国坦克都没有统一的欧洲大陆,最后居然被德国马克给统一了。马克也成了后来欧元的重要基石。而今天的日元,依旧只是一种可以用来从事投机活动的普通货币而已。
扭曲的汇率政策必然扭曲经济结构。所以今天的日本在尝试再工业化这件事情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也做得非常的用心。但是这条路依旧困难重重,因为这种扭曲的汇率政策它依旧没有改变。如果这个东西它不改变,那么日本大概率最后会成为一个很棒的旅游国家。
什么叫做“扭曲的汇率政策”?这就要说到央行的作用了。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前,日本的财团还有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充满了恐惧。全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日元升值对国家有害。所以日元兑美元的汇率长期固定在36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所以持续积累的贸易顺差不断回流日本。1美元流回到日本,瞬间就变成了360日元。等这个量足够大之后,就是输入性的通胀。当一个社会出现通胀,那么它的资产价格上涨就是必然结果。股市和楼市也是屡创新高。
当《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元兑美元急剧升值,日本央行又干了些什么呢?为了应对汇率上涨,也为了减轻日本出口企业的痛苦,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从5%下降到了2.5%。这下日本的通胀就跟疯了一样,股市楼市里的泡泡被越吹越大。等到局势彻底失控,从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日本央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又连续加息五次,基准利率从2.5%迅速升至6%。然后那个泡泡就爆了。
说到这您各位应该就能多多少少看到一点问题的关键了。因为日元升值会损害到财团,还有那些出口企业的利益。所以政客就压着央行不许日元升值。大量的日本出口企业依赖简单的代加工,就能在美国市场大赚特赚的时候,还会有多少企业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搞产业升级呢?也不会再有人想要去投资风险极大的科研活动。当通胀肆虐,买房就能赚大钱的时候,那到那个时候,连做实业都会显得非常非常的弱智。于是产业空心病就来了,产业开始外移。
日本在被美国持续阉割这么多年之后,他们国内的日奸数量一点都不比我们这边的汉奸人数少。于是泡沫破裂之后,这些买办日奸又忽悠着日本政府扛下了大量的民间债务,尤其是那些财团的债务。美其名曰关爱人民,人民至上,但实际效果却是让国家没钱可用,国家资本进一步失去对国家未来的投资与规划。然后这帮孙子两年前也来到中国,说类似的屁话,希望政府能够全面扛下房地产留下的烂摊子。他们管这个叫“资产负债表衰退”,衰退了之后,政府就要去负责修复资产负债表。不过好在,这帮人呢,没有掀起太大的浪。
那么当时同为二战战败国,同样有美军驻军,同样严重依赖出口的德国,它在签署《广场协议》之后,为什么没有走上日本的不归路呢?这两个国家的区别就在于央行的独立性。对于德国央行来说,它只关心两件事。第一就是国内的物价是否平稳,第二国内的金融系统是否安全。它对通胀的态度,就像是我们对日本右翼的态度。你不要跟德国央行说什么股市不好经济不好,你得想想办法。也不要跟它说什么出口企业很难政府很难,你就不能调整一下基准利率吗?德国央行对这些声音的回答基本只有两句话:“关我屁事”以及“关你屁事”。正是德国央行的这种行事风格,所以在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德国没有出现日本那种严重的通胀。
德国本国的经济也没有被扭曲。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你在德国政府的任何官方文件里是看不到关于马克国际化的内容的。但德国央行为马克所建立的良好信用,最后却成了马克国际化的重要基石。经过以上内容的对比,您各位大致上应该能够理解央行独立性有多么重要了吧。一个央行,如果不能代表这个国家整体的利益,那这玩意就是个灾难。
咱们再把话题拉回到美元和美联储。关于货币的等级关系,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一种稳定且靠谱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一种货币稳定靠谱,也是它国际化的前提。拥有良好的信用并且已经国际化,而且稳定靠谱的货币,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所以今天川宝对美联储下手的这种做法,那基本上就是从根上破坏了美元的信用,以及全世界投资者对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美联储前主席和财政部长耶伦在退休之后,基本上就不怎么公开说话了。但这一次,连耶老太太都绷不住了,公开表示川宝声称自己以“正当理由”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做法,不仅违法,而且极其危险。老太太还有一段话说得直击要害,她是这么说的:
耶伦:“如果市场认为美联储的决策受政治指令左右,每一次利率决定都会失去公信力。通胀预期可能会脱锚。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岌岌可危。我们将放弃本国最重要的经济资产之一。而且讽刺的是,这一策略甚至无法把长期利率压低。恰恰相反,长期利率很可能会因为通胀预期上升而走高。”
耶老太太的后半句话我们稍微展开一下,那意思就是说,就算川宝得偿所愿了,他现在降低了利率,但迅速反弹的通胀,很快就会导致美联储不得不再次使出更大的力气去应对通胀。怎么应对呢?再次加息呗。而且这个加息预期会比之前还要高。迅速反弹的通胀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去吹大那些本就巨大的泡沫。等到这些泡沫一次性爆掉的时候,整个美国社会会支付更加巨大的成本。
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十分的扭曲了,再叠加央行的失能,那美国很有可能就会走上日本当年的老路。可能区别仅在于,今天的美国有能力拉着更多其他的国家一起陪葬。
行了今天就先说这么多,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果您各位觉得我的内容做得还凑合的话呢,麻烦您各位一定要帮我点个赞留个言,推荐给您的小伙伴。您各位的支持对我至关重要,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