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ordpress-se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admin/www.colossusjinxin.com_80/wwwroo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 公益知识分享
1,570 次浏览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还记得吗?那年冬夜,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01 世界怎么了

1999年,我还是名高二的学生,却收获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夜晚。那是千禧年的前夜,我和隔壁班的姑娘骑着单车,穿过还未繁华的街道,来到城市中央等待一场烟火。

那时的我,看着她满眼星光,等待烟花绽放,坚信未来光明而温暖。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300x188.jpeg

20年后,我终于看到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少时的朋友如今人到中年,却几乎无一例外的陷入窘迫与慌张。有人外贸做的风生水起却骤然停滞;有人门店开了十几个,也无奈转头挤入职场;有人去年毅然从国企辞职,如今与老婆在家做起了外卖凉面。

中产在挣扎,上层似乎也不好过。朋友说,老板当年为了孩子“爬藤”(入读美国常青藤大学)费尽心力,如今却在“灯塔国”进退维谷,左右两难。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jpeg

美国8所常青藤大学

前日,朋友小聚,几人酩酊,红着脸问世界究竟怎么了,也不知问的是谁。而我则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天,心里想着那个满眼星光的姑娘。

02 抬着导弹走

王小波说:“ 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

所以,80后的我永远对20年前那个开放进取的世界心怀眷恋。至于如今的苟且,单调乏味,似乎“内卷化”三个字就能解释一切,一页纸都凑不起来。

但在人生海海中苦渡,呛了水总要习惯性的问一句为什么,不甘心者还要吼一嗓子“怎么办”。其实,回望40年身世家国,在电光火石的瞬间,答案早已摆在眼前。

90年代,父亲随“下海”潮乘风破浪,开回来一辆桑塔纳。虽然最终结局凄凄,没让我品尝到富二代的无聊生活,但还是带来了极大的虚荣感。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2.jpeg

90 年代的桑塔纳

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在家庭月均收入不过千的时代,一辆桑塔纳的售价能高达十几万。而到了1998年,这辆国民神车已经在神州大地卖了100万台了。

让我们将时光再倒退20年。1978年,美国通用董事长亲自带队,悄然来到北京。

当年的中国能造导弹,却造不了运导弹的车。钱学森曾和济南汽车厂厂长笑言: 老弟,车子再造不出来,只能咱俩抬着导弹走了。我抬前面,你抬后面。

虽然早在1960年,济南就造出了8吨“重卡”,却是数百工人叮叮当当用锤子敲出来的。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3.jpeg

济南汽车厂第一辆黄河重卡

那时我们与西方的工业差距,可以用绝望来形容。

03 神车的前世今生

70年代末的世界,正酝酿着二战后最大的危机。苏联转守为攻,逼得深陷越战泥沼的美国左支右绌;中东纷乱不断,搅动石油飙涨;日本廉价工业品行销世界,让美国人成了抵制日货的祖师爷。全美汽车工会把日本车开到街上,砸一锤给一块钱。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4.jpeg

美国国会议员砸日货

混乱的局面让1978年的北京饭店热闹非凡。中美建交在一号房谈判,隔壁的中粮和可口可乐正草拟协议,楼下则是通用的代表团。

如今高举“逆全球化”的美国,40年前是如此的渴望中国。不过最终,却是德国人成了赢家。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5.jpeg

1984年,大众与上汽签约

那几年,大众也被日本打的很惨,本想在韩国设厂降低成本,但中国的出现让他们干脆利落的回绝了朴正熙。

十几年后,通用与丰田总裁到访上海,看着满大街跑的桑塔纳,无不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大众的落地,为改革之初的中国竖起了引入外资的标杆。从此时起,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力彻底对外开放,为我们换取了宝贵的技术资源。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6.jpeg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个隐秘的真相:西方发达世界,已经悄然开启了内卷化的进程。

04 内卷化与蛋糕

在“内卷化”林林总总的释义中,我最认可的是“社会认知的高度趋同”。

道理很简单,原本10个人,有的想吃蛋糕、有的想吃面包、有的想吃馒头。但突然有一天,所有人都想吃蛋糕了,蛋糕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内卷化就开始了。

70年代末,西方资本集体内卷,金融立国,制造业向人口红利地区转移,中国成了他们眼中的“蛋糕”。

这块“蛋糕”有多香呢?1984年,美国卖给了中国24架黑鹰直升机。4年后,NASA与长征火箭签了两枚卫星发射协议。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7.jpeg

当年负责发射美国卫星的“长二捆”火箭

这种层次的技术交流,在如今脱钩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疯狂示好的背后,当然有着“联中抗苏”的政治意味,也有对中国广阔市场的垂涎,同时还隐含着西方对领先技术的自傲。

假如,当时苏联能再撑几年,西方资本再迷惘两年,中国的崛起也许不会如此坎坷。但苏联跪的痛快,另一边新的“蛋糕”也出现了,叫做互联网。

05 美好的90年代

看看如今千篇一律的社畜生活和充斥着“小哥哥”“小姐姐”的公共语境,你会发自内心的怀念90年代的美好。

那十年,美国在中国人心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人们愤怒于南斯拉夫使馆的暴行,又着迷于施瓦辛格的胸肌和泰坦尼克的爱情。任正非欠了200万,两年翻身;史玉柱也能从全国首富到全国“首负”。下岗工人中,有人艰难求生,也有人南下深圳,成了巨富。高知分子里,有人商海功成,也有人迷失自我,荒废一生。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8-283x300.jpeg

90年代引进的美国大片:真实的谎言

那十年,国学大师开学,气功大师发功,疯狂英语正疯,新东方正当红。无论哪路神仙,何方妖孽,全都生机勃勃。似乎每个人都没有边界,在无限的可能中不断外扩着生命的宽度,渴望成为世界的焦点。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9.jpeg

李阳的疯狂英语

那十年,我们承接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建立了底层工业基础。我们改革国企,准备随时接入世界。我们疯狂的拥抱市场,培育了最初的商业秩序和人才。5000年的古老国度,用前所未有的开放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再次将自己打造成了令世界垂涎的“新蛋糕”。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0.jpeg

90的年代下海潮

终于,我们等来了入世的门票,和被如今自媒体演绎为“国运”的911。

诚然,911事件确实拓宽了我们的腾挪空间。但在我看来,911前布什一番“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的表态,只是常规的国家博弈。而克林顿最后一刻签署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才真正揭示了资本的选择。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1.jpeg

911事件

另一边,日裔哈佛教授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中,堂而皇之的宣告西方体制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换言之,美国相信可以一边享受美味的“中国蛋糕”,一边坐等苏联故事的重演。

06 技术大停滞

其实,真正的“国运”在70年代末就已开始,是西方资本内卷化导致的技术停滞,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以航天工业为例。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升起时,阿姆斯特朗刚刚登月成功。直到40多年后,我们才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但自美国航天飞机项目失败后,投入随即停滞。另一边,绕过航天飞机大坑的中国,则用更低的成本将40 年的差距缩小到10年左右。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2.jpeg

东方红1号卫星

今年,马斯克的spaceX一度刷屏。但所谓的火箭回收技术,我们早在2011年就已立项,相信未来三五年会取得突破,差距进一步缩小。而美国航天的“国退民进”,也预示着资本再也不想造能登月的火星五号,只想要物美价廉的、商业化的spaceX。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3.jpeg

马斯克与spaceX

航天事业的停滞只是一例。事实上,新能源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能源主体还是石油、煤炭,可控核聚变更是遥遥无期;依赖的动力系统依然是100多年前发明的内燃机;就连“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也没有突破图灵机的原理。至于那些全息互动、人工智能、永生技术、记忆共享、脑联网,40年前就在画饼,现在也依然只是个饼。

回望100年前的美国,注册汽车数超900万,燃油、基建、钢铁、橡胶飞速发展,冰箱、洗衣机走进千家万户。那时,中国刚刚从封建社会的沉屙中醒来,大部分人连电灯都没见过。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4.jpeg

1920 年的芝加哥

100年后,如果刨除互联网,你会发现西方几乎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我们早已迎头赶上。其中既有中国人的勤劳与奋进,也有西方停滞不前的功劳。

至于互联网,其开放互联的本质决定了很难营造产业壁垒。所以即便比尔盖茨70年代就出道了,但如今,美国有亚马逊,我们也有阿里。

07 马车与复活节岛

方承志博士在他的雄文《技术大停滞》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人类动力史上,畜力系统占据了漫长的时间,但马车并没有一直改良。因为人们发现无限增加马的数量并不能使效率提高,反而增加了成本。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5-600x222.jpeg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但在最初,这个笨重的家伙不仅跑的很慢,其他方面也全面落后于马车。例如: 需要铁轨,成本远超一般道路。没有马车的灵活性,逢山要开路,遇水要搭桥。造价高昂,动辄故障。煤炭昂贵,马却只需要草。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6.jpeg

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旅行号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的人们并没有放弃。因为他们明白,畜力系统已经走到了尽头,火车却有无限的潜力。

另一个相反的极端例子是,复活岛上的波西尼亚人依靠遍布全岛的棕榈树盖房造船,运输巨大的摩艾石像,却没人考虑树砍光了怎么办。最终,原本茂密的温带森林成了荒野,无法建造船只让岛民失去了渔业这个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人口从顶峰的20000骤减至2000。其过程之残酷,不乏人吃人的野蛮惨剧。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7.jpeg

星空下的摩艾石像

可见,从马车升级到火车,才能真正将“蛋糕”做大。否则,就会像复活节岛那样陷入极端的内卷化。而那些承载着岛民精神需求的摩艾石像,像极了如今互联网的样子。

08 打压中国的真相

2012年,白宫与硅谷大佬的酒会上,奥巴马问乔布斯:“能不能把工厂从中国搬回来?” 乔布斯回答:总统先生,那些工作回不来了。

那一年,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徐徐拉开,成为世界最后的增长点,却是一眼望得到头。西方资本刚刚从次贷危机中缓过神儿来,又开始堆高股市、楼市。五大湖工业带早已锈迹斑斑,欧洲在难民中挣扎,南美刚被割了一茬韭菜,日本失去了第二的宝座,韩国财阀正在贪婪吸取人民的血汗…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8-300x216.jpeg

苹果发布iphone4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起点

资本争相涌入金融、地产、互联网,终于展现出内卷化的负面效应。他们宁愿支出海量福利维持着底层秩序,也不想进入苦累的制造业。

另一边,每年的养老金是可控核聚变研究投入的百倍,养育着慵懒的国民和他们手中的选票。火箭推进计划、超导对撞机…这些关系着未来的项目却是无人问津。

所有这些,已经彰显了资本的态度: 砍光那些棕榈树。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19.jpeg

如今只剩低矮灌木的复活节岛

奥巴马明白,如果世界就要变成“复活节岛”,未来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 “吃掉对手。” 于是,“重返亚太”政策和TPP相继出炉。至于如今的懂王,只是不要风度了而已。

09 星辰大海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依然保持着“走出复活节岛”的理想。我们在茫茫深山中建起了“天眼”,未来的“天宫”将是仅存的在轨空间站,“玉兔二号”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火星探测器也刚刚呼啸上天。我们耗费巨资研发电子对撞机,更有世界首颗量子卫星,正翱翔太宇,星光耀眼。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20.jpeg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瞬间

40年前,西方资本内卷和技术停滞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如今,却是我们引领着未来。反观“灯塔国”,早已沦为砍伐棕榈树的“岛民”、眷恋“马车”的愚汉。他们开始恐惧,进而封锁、制裁,他们害怕跌下王位,以至不敢抬头看一看天。

黑格尔说: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word-image-21.jpeg

从贵州天眼仰望星空

所以,如果你问,如今的世界怎么了?我只能说,“蛋糕”似乎已经不够分了。如果你继续问,该怎么办?我会让你抬头看看天。

希望你能想起满眼星光的姑娘,找回90年代的生机与勇气。

希望你能看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