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次浏览

《忽必烈》-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37分钟,创业难,守业更难,忽必烈如何破旧立新?

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伟人的生平,他就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忽必烈》。忽必烈的名气很大,但是很多人对他的生平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故事要从1224年开始讲起。1224年,成吉思汗结束了著名的西征,在班师回朝的路上,11岁的忽必烈和9岁的旭烈兀,在路上迎接他们的祖父。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

成吉思汗的儿子非常多,但是他的正妻所生的儿子一共就是四个:术赤(zhú chì)、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拖雷是小儿子。在当时蒙古人的文化当中,小儿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儿子们都得出去过独立生活,最后只有小儿子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根据当时蒙古人的习俗,由幼子来继承财产、继承所有的权力,是很正当的一件事。

1227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的时候,突然之间病亡了。成吉思汗去世以后,1229年,忽里台(蒙古语“聚会”“会议”的意思)召开,贵族们只有在这个大会上通过选举,才能够决定下一任的继任者是谁。在这个大会上,拖雷推举了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继大汗位。窝阔台尊号称合罕,他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汗。在这一时期,窝阔台任用了著名的耶律楚材,担任类似于宰相这样的职位。耶律楚材是汉化的契丹人,他对于汉族文化非常了解,他在窝阔台手下,帮助蒙古部族进行汉化改革。当然,改革期间也受到了很多阻碍。

1234年,窝阔台灭亡了金国。这个过程当中,有一天窝阔台突然生了重病,病得非常厉害,就找来了巫师。然后拖雷拿了一杯酒向天祷告,说我愿意代我的兄长承受病痛的折磨,希望上天能够用我的生命来换取我兄长的生命。说完,拖雷把那杯酒喝了进去。说来也巧,在我们看来,这件事肯定是封建迷信,但是拖雷几天后真的就病发身亡了。据考证,他很有可能是酒精中毒死亡。拖雷死了,窝阔台的病却好了。窝阔台后来活到了快1242年才去世。

窝阔台病死之后,大皇后脱列哥那监国。实际上窝阔台有遗嘱,他希望把自己的汗位传给自己的孙子,但是大皇后脱列哥那监国以后,使用了很多的政治手段,在1246年把汗位交给了自己的长子贵由。贵由继位埋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因为贵由从小就跟拔都是死敌。各位知道拔都是谁呢?是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的儿子。此时在这一代中,拔都年纪最长、领地最广阔,但是拔都跟贵由是死敌。

拖雷的妻子叫作唆鲁和帖尼,我猛一看这个名字,还以为拖雷有两个妻子,唆鲁和帖尼,实际上,唆鲁和帖尼是一个人。我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唆鲁和帖尼,就是明事理,有主意。首先,她不争。拖雷死后,她们是孤儿寡母,别人把她的兵分走了、地盘分走了,她从来不争。她说咱们听合罕的,合罕怎么安排,咱们就怎么做。另外,她还维护整个部族的团结,比如贵由有一次想向拔都用兵,以西巡的理由带着部队向西(就是朝拔都那边)去了,唆鲁和帖尼知道了以后,就立刻暗中通知了拔都,避免了一次巨大的内耗。

1248年3月,贵由突然去世,他去世得很早。他去世了以后,在这一辈人当中,地位最高的就剩下拔都了。拔都在忽里台上,号召大家推举蒙哥为大汗。蒙哥是谁呢?他就是忽必烈的大哥。拔都这是投桃报李,因为唆鲁和帖尼帮助过我,那么我现在帮助她的儿子成为大汗。于是1251年的6月份,蒙哥成了大汗。

在这一次的忽里台上,窝阔台一支的人都没有来参加,这已经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在庆贺蒙哥即汗位的宴会上,窝阔台的两个孙子,加上黄金氏族(成吉思汗的家族)里边他们那一派的贵族,包括失烈门、脑忽、脱脱这几个人,借着来庆贺的机会暗藏刀剑,想要在大会上图谋不轨。这件事被蒙哥的饲鹰人(就是帮蒙哥养鹰的人)看到了,于是这起谋反被破获,七十多个为首的将领被杀死,参与的贵族们都被流放,连贵由的海迷失皇后也被处死,因为海迷失皇后也曾经短暂地监国,并且在暗中帮助这些人一块儿谋反。这就是汗位从成吉思汗传递到蒙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是一个什么人呢?他是一个“思大有为于天下”的藩王。忽必烈从小就喜欢学习汉文化,他周围有一群汉族的幕僚,这里边包括从燕京过去的海云和尚,还有海云和尚带去的徒弟子聪(即刘秉忠,是后来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还包括王鹗、张文谦、张德辉等。这些人都是汉人。大家注意,那时候所说的汉人,不是指南宋那边的人,南宋那边的人叫作南人,而在金国地区的汉族人被叫作汉人,这些人给忽必烈传授了很多儒学知识。

忽必烈最关心的几个话题,第一是儒术如何治国,第二是医学,第三是农业,还包括通译(就是翻译这样的事)。要知道,过去蒙古人是不希望百姓种田的,因为种田会导致马不好跑,因此他们征服的地方,都把耕地变成草地。但是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都没东西可抢了,老百姓不种地,你抢什么呢?所以,在忽必烈看来,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坚决要求底下的人帮助老百姓恢复农业,并且向汉人学习治国(如税收和财政)等种种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同时,忽必烈在金莲川建立自己的幕府,金莲川就在今天内蒙的滦河上游。

1253年,忽必烈获得了关中地区为封地。建设关中地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关中长期战乱。这里边有一个插曲。1219年,大家所熟知的丘处机,曾经奉成吉思汗之命西行,到大漠中见了一次成吉思汗。这件事还专门拍过电影,叫《止杀令》,就是丘处机劝成吉思汗少杀人。这件事发生之后,全真教的地位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丘处机的这帮徒弟,为所欲为,侵占田产,尤其是喜欢侵占佛教的寺庙和儒家的孔庙,这些地方都被他们霸占,变成全真教的地盘。等到忽必烈到了关中以后,有一个大儒叫元好问。1252年,元好问见了忽必烈,他希望忽必烈能够接受儒教大宗师的尊号,其实就是让忽必烈当一个保护神,保护儒家,不让全真教为所欲为。忽必烈觉得很好,欣然答应。忽必烈本来对儒家就有很好的印象。

然后,忽必烈整顿政治,要求蒙古的官员不能乱杀。那时候乱杀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蒙古官员审案子,案子审完后,犯罪的人被杖责后开释,就回去了,因为是不要紧的小案子。结果,把这个人放回家以后,这个蒙古官员突然得到一口宝刀,别人送他一口宝刀,说这个刀特别好。这个官员说把那人叫回来砍头,试一下这个刀好不好。这样的事在当时蒙古治下非常多,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的命并不值钱。忽必烈觉得这不对,不能够这样,要有法制,所以他整顿政治。

忽必烈还要求蒙古人不能乱抢劫。蒙古人过去打仗都是抢劫,抢劫剽掠一番之后,就回到草原上去了,他们不喜欢过城市的生活,但是忽必烈不许他们抢劫。然后,忽必烈建立税收政策和新的货币制度,这就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能看到,从忽必烈经营关中开始,蒙古贵族改革派和汉人地主、儒生之间的联盟开始形成,这一点很重要。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铁板一块,蒙古人之间的意见是不一样的。像忽必烈所代表的这一派,是先进的、进步的、改革的,他和当地的儒生结合成为一股力量。

在忽必烈不断地进行改革、向汉文化靠拢的过程中,守旧贵族和蒙哥是反对的,大家觉得这是我们的传统,蒙古人的传统都被你给破坏了,你跟那些汉人离得那么近,你是有什么想法吗?有很多贵族在蒙哥面前说忽必烈的坏话,后来蒙哥就派人对忽必烈进行审计,书里叫大行钩考。什么是大行钩考?查你的案子、查你的财赋有没有问题,最后竟然查出了142条罪。忽必烈吓坏了,他未必会被杀头,但他手下这些汉人幕僚都得遭殃。

忽必烈问大家怎么办?忽必烈的幕僚姚枢跟他说: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兄弟相见。什么叫兄弟相见?就是你得到你哥哥身边去,你哥哥跟你离得远了,所以对你产生了猜疑,怀疑你会造反,但是如果你带着家眷来到他的身边,跟他住在一起,回归到一个家庭,他就能够相信你。忽必烈觉得这样风险也很大,这等于羊入虎口,但是后来想想没有别的办法,就带着家眷突然出现在蒙哥的面前。蒙哥吓了一跳,说这弟弟怎么突然回来了,不待在关中地区了?不待也行,你就待在身边吧。忽必烈就老老实实地待在蒙哥的身边,换来钩考的取消,蒙哥不再往下查了。

接下来,1258年8月,蒙哥开始南征。要知道,这个时候南宋还没有被统一进来,所以要蒙哥南征。蒙哥南征的时候把别人都带走了,就把忽必烈留在大漠草原上,为什么呢?因为忽必烈脚不好。忽必烈受过伤,有足疾,到晚年的时候忽必烈也走不了路,都是坐那种大象拉的车子。四头大象拉一个高高在上的车子,忽必烈坐在上边,你想这种感觉多酷。所以蒙哥说你不要走了,不要跟着我们去打仗了。等大军都走了以后,忽必烈的近侍就跟他说:你这样很危险,大汗带着人在外,你一个人在内,更容易受猜忌,你赶紧请战吧,你脚不行也得去。忽必烈就赶紧向蒙哥请战,要跟着蒙哥一块儿去征讨南宋。

“蒙哥便令忽必烈代塔察儿总率东路军按原计划继续进攻鄂州。蒙哥本人,12月挥军攻取大良坪。1259年2月,进迫合州城下。南宋合州知州王坚凭借钓鱼山天险,顽强固守,蒙古军屡攻无效,进退两难。夏暑既届,军中疠疫流行。7月,蒙哥病死在钓鱼城下。蒙古军仓皇北撤。”钓鱼城在哪儿呢?在今天重庆下边一个叫合川的地方,你到合川,能够看到这个钓鱼城。金庸在写《神雕侠侣》的时候有一段演绎,就是杨过(在襄阳城下)杀死了蒙古的大汗,实际上蒙古的大汗蒙哥不是死在襄阳城下,而是死在钓鱼城下。

然后,蒙古兵后撤。后撤以后,忽必烈认为军事目标没有完成,所以他还要孤军深入,继续去攻打鄂州。这个时候,忽必烈的妻子给他寄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什么呢?“大鱼小鱼之头被断,汝与阿里不哥之外,尚有谁存?汝能来归否”(她是用蒙古语写的,书里翻译成了汉语)。那个时候,蒙古人写信喜欢用隐语,就是不明写。这封信是什么意思?拖雷(和正妻)一共有四个儿子,老大是蒙哥,老二是忽必烈,老三是旭烈兀,老四是阿里不哥。我们知道,蒙古人的小儿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阿里不哥在老家已经开始准备忽里台,准备登基了。忽必烈的妻子马上告诉他“大鱼小鱼之头被断”,意思是蒙哥去世了,你们要赶紧回来,再不回来这边的天就变了。

忽必烈非常被动,因为当时的战事并不顺利,他的幕僚郝经、廉希宪一致向忽必烈建议,“应该不惜以归还占地为条件与宋人议和”,就是我们不打了,我把我占的地方还给你,你让我们回去,要不然忽必烈想撤也撤不了;“并立即轻骑北返,控制燕京,以稳定漠南的局势;然后遣军迎蒙哥灵柩,收大汗宝玺,召集诸王会丧和林,以正大位。这是当时唯一一条绝处求生的通路。忽必烈接受了这一建议。”

巧的是什么呢?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南宋的人也急于求和。“卑怯的贾似道因惧怕与蒙古军决战,而密遣幕客宋京前来约和,提议双方划长江为界,南宋每年纳给蒙古绢银各20万匹两。求之不得的忽必烈立即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把军队交付霸都鲁统率,预定在六天之后,陆续撤过长江,驻扎以待后命。11月初,他便轻骑简从,星夜兼驰,于20日返抵燕京。”就是回到今天北京这个位置。贾似道是南宋的宰相,贾似道在这个时候帮了忽必烈一个大忙,说不用打了,我给你们纳捐,你们只要撤回长江以北就可以了。

当时阿里不哥在蒙古国监国,他准备召开忽里台,结果忽必烈回来后抢先开了忽里台。1260年3月1日,忽必烈在开平召开了忽里台。今天的开平只是一个小县城,但在当年是非常重要的上都。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以后,于1260年3月24日继位,发布了继位诏书。忽必烈在继位诏书里说:先祖创业至今50余年(从成吉思汗开始统一蒙古部落算起),我们征讨了这么多地盘,但是我们获得了什么呢?忽必烈的意思是,过去我们用不断地征伐、不断地征服、抢劫的方式,并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家业。所以他现在决定干吗?叫作“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就是我们要改革了。

忽必烈宣布要开始改革,建元中统,“内立都省”“外设总司”。“开平汗庭和地方的行政长官,最初几乎完全是一批汉人儒士;即使是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廉希宪父子和契丹人粘合南合,也都是汉化较深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忽必烈在一开始所任用的人,主要都是以汉化的人以及汉人为主。

阿里不哥不能束手就擒,1260年5月,阿里不哥在阿勒台继位。这两个兄弟就闹得很难看,你那边宣布你是大汗,我这边宣布我是大汗,你开你的忽里台,我开我的忽里台。阿里不哥在阿勒台继位,比忽必烈晚了几个月,之后两边就开始打仗了,内仗就开打了。开打以后,阿里不哥三战皆败,退到乞儿吉思。1261年9月,阿里不哥挥师又来,这一次忽必烈亲自督战,双方不分胜负,之后各自隐退。1264年7月,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只好归降,归降以后没多久,阿里不哥就郁郁而终,病死了。

忽必烈在北方和自己的亲人作战时,他的背后也发生了动乱,就是南方的汉人李璮叛乱。李璮是什么人呢?李璮的爸爸叫李全,是山东地区搞民间起义的红袄军的将领。红袄军的力量强大以后,成吉思汗就把他们招降了。但是李璮并不听话,李璮趁着忽必烈在北方作战的时候,也起兵了,他手里有五万精兵。李璮的办法是款宋献城,就是他联系南宋,找到贾似道说我是汉人,我现在要把城献给你们,咱们一块儿打忽必烈。1262年2月,李璮进入济南。忽必烈在判断李璮行踪的时候,他的幕僚姚枢认为,李璮最糟糕的策略莫过于进济南,结果没想到李璮真的进了济南。李璮进济南以后,忽必烈围攻济南。7月,李璮投大明湖自杀,结果没死,被捞起来了,但最后还是被杀头了。

“李璮叛乱的发生,对忽必烈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这不单是一次威胁甚大的地方诸侯叛乱,而且还因为:第一,李璮的亲信、叛乱的预闻者王文统竟打入到他的身边,担任了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要职;第二,山东、河北的一些汉人军阀,事先曾与李璮书信交通。正如姚枢所估计的,李璮之所以兵出济南,原是期待可以取得他们的响应,可见其中自有不可告人的事实。显然,这两点,哪一点都比叛乱本身带有更大的危险性。”也就是说,忽必烈突然发现这些汉人不可信,这些汉人带来了危机四伏的情况。

“曾经在他面前推荐过王文统的廉希宪、张易、商挺、赵良弼和子聪等都受到怀疑,认为有勾结王文统、朋比奸欺的罪行。”当然后来这件事没有再次扩大,这些人依然被任用,但是这件事对于忽必烈任用汉人的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1264年,中统五年时,忽必烈把年号中统改为至元,也就是至元元年。1272年11月,忽必烈把大蒙古国号改为“大元”,大元取自《易经》里边“乾元”之义。他的政策依然是采行汉法,这是从耶律楚材那时候起就已经定下来的改革的方向,当然这一定会受到蒙古贵族的激烈反对。

这时候,忽必烈手下有咱们所了解的中国的北方,但他还没有打下南方,而在中国北方广阔的地域之外,还有很多汗国。1258年,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攻破了巴格达,灭了哈里发,然后又去攻占叙利亚。也就是说,蒙古人依然在全世界开疆拓土。(得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正争夺汗位)旭烈兀决定不再回来了,他决定在那边留下来,当那边的大汗了,只是在名义上承认自己是大汗的子民。他给自己的国家定名为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翻译成汉文就是大汗的子民,但实际上它已经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了。还有钦察汗国,钦察汗国的大汗叫作别儿哥。别儿哥和旭烈兀有矛盾,因为别儿哥信伊斯兰教,而旭烈兀征伐的都是伊斯兰的国家,杀死的也是伊斯兰国的哈里发,所以他们俩经常打仗。还有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这些人在名义上都是大汗的子民,还会跟忽必烈有书信往来,忽必烈会给他们封号,等等,但实质上,他们都是独立的汗国了。

汉人受到排挤以后,登上台的就是色目人,包括回回人、畏兀儿人,都被称作色目人。色目人开始掌握权力。色目人中最有名的是阿合马,我们待会儿会讲到阿合马的一系列故事。“根据这样一个总的设计原则,新王朝的全部职权机构的构成,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上保存或沿袭蒙古旧有的制度。其中主要有斡耳朵制度、怯薛制度和封王、投下制度等。”这要解释一下,比如成吉思汗有四个大的斡耳朵,就是四个大的宫帐,每一个宫帐里边都有相应的后妃进行管理。

怯薛是什么呢?蒙古人不用宦官,蒙古人用怯薛,怯薛就是各个贵族派来的质子。像日本大名,大名在外边,但你的孩子得放在东京,这个叫作质子。各个贵族派来的质子,也都是贵族的子弟,在皇帝的身边负责伺候,其实这些人是权力非常大的。因为他们跟汉人的宦官不一样,汉人的宦官出宫比较难,而这些怯薛想出宫就出宫、想进宫就进宫,所以他们可以沟通宫内和宫外。一个能够在宫内外沟通信息的人,权力是相当大的。在蒙古后来一百年的时间当中,这些怯薛起到了非常大的政治影响。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汉制与蒙古制度并行,因族而分,因俗而治。……第三种是依仿中朝制度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统治机构。忽必烈采行汉法,指的就是它们。……在地方,中统初分别在燕京、秦蜀、陕西、中兴府、平阳太原、山东、成都、北京诸处设行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1261年忽必烈封皇子真金为燕王,守中书令。在省中别置幕位……但这只不过是一个虚衔。中书的实际长官是右、左丞相。蒙古人尚右,所以右丞相居首。右丞相必以蒙古人担任。其余平章政事、左丞、参知政事等宰执人员则以汉人、回回人等相参为之。”这就是基本的制度构成。

接下来,忽必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兴建元大都。今天在北京走到蓟门桥附近,你能够看到元大都遗址公园,那个地方只是元大都的一个角。元大都真正的位置在哪儿呢?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讲清楚。1264年8月,忽必烈发布《建国都诏》,燕京府号大兴。那个时候燕京的府号叫大兴,现在变成大兴区了。燕京这个地方,原来是辽的南京,现在被称作元大都。

“1264年2月,忽必烈开始修复琼华岛(今北海)。琼华岛山顶原有广寒殿,金元之际,为全真道徒所毁,忽必烈予以重建。……当时忽必烈来中都度冬时,便是把琼华岛的广寒殿作为行宫的。”各位知道,这个地方和漠北极寒之地比起来,还是相对暖和的。咱们一般是说避暑,他们是避冬,那边太冷了,他们就搬到燕京来住。忽必烈来的时候住哪儿呢?就住在北海琼华岛上面的广寒殿。那时候周围几乎什么都没有,因为还没有建起来大的都城,当然蒙古人习惯在野外居住。所以,忽必烈在广寒殿上居住。

“同年12月,忽必烈决定开始大规模的两都修筑工程,而重点则是中都的重筑。他任命张柔、段天祐等行工部事”,还包括我们前面讲的刘秉忠,也参与了规划。“刘秉忠完全撇弃金中都旧址,而另选其东北以琼华岛为中心的湖区及其四周的旷地作为新址。”忽必烈喜欢住琼华岛,那么琼华岛就变成了元大都的核心。蒙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会用前人所留下来的遗迹,这是蒙古人的传统。为什么呢?蒙古人过去规定,你到了一个地方,发现这儿有大帐篷安置过后留下的烧过火的痕迹,那么任何人和马都不能够从上面过,人和马从上面过都不吉利。

所以,有人问蒙古人建元大都的时候,为什么不在辽都的基础上建?为什么不在金都的基础上建?因为蒙古人的习俗规定,只要有人住过,都不能建,他们一定要找一个没人住过的地方。所以,刘秉忠就以琼华岛为核心作为新址。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处呢?过去金中都的供水靠南边,主要靠的是莲花池的水系,就是我们今天北京莲花池公园的那点水系,那个水不够用。而在北边,“琼华岛所在的海子受玉泉诸水灌注,水源比较充足”,玉泉山的水能够灌注下来。“忽必烈大建新都,为的是要张大声名。”就是这件事要做得夸张,忽必烈要把大都建得繁华,建成世界上没有人建过的样子。

1265年正月,工程正式开始,进展十分迅速,那时候的房子也好盖。“1267年4月,新筑宫城。1272年2月明令改中都为大都。3月15日宫城竣工。……1274年正月,宫阙告成。”这个大都具体位置在哪儿呢?

“大都城坐北朝南,呈一个方整的矩形(非常漂亮的一个矩形),南北较长。全城的中心点在积水潭(今什刹海)东岸的中心阁……以中心阁为基准,向南至旧金口河(今东西长安街),向西尽积水潭为距离”,意思就是从中心点到西边整个都是水,这个水划定了它西边的宽度,因此你能够算出整个城的宽度,你只要向东延展过去就行了,它是完全对称的(如下图)。

“向东与北两侧对称展开,以确定全城的四至。周围总计28 600米,分设城门11座。”“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我们今天经常讲纬二街、经二路,就是南北和东西的区别。“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即较火巷狭小的街巷。南方吴音为“弄堂”,幽燕北京的俗语念“胡同”。)胡同这个词,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这是蒙古人的叫法。

元大都建好了以后,忽必烈实行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各地的富户到元大都来居住,可以免税,这让元大都的贸易一下子变得非常繁荣。“大都人口号称十万户,在当时世界上,它的巨大规模与富赡(shàn)壮丽,是很少有城市能与之相比的。”忽必烈建立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都。这件事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呢?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叫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元大都,记载了元大都的这种壮丽的姿态。这个时候,忽必烈实行的是两都制度。所谓两都制度,就是既有大都也有上都,上都就是忽必烈当时召开忽里台称汗的地方,在开平。开平就在今天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今内蒙正蓝旗东50里)。

接下来,忽必烈就该平定南宋了。南宋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南宋经过了两代非常糟糕的皇帝——理宗和度宗,还有两代非常糟糕的权相——史弥远、贾似道,所以南宋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彻底糜烂。糜烂到什么程度呢?税收的混乱程度已经令人发指,老百姓交的税无穷无尽,而且政府把很多年以后的税都给收了。老百姓到衙门打官司,如果官司输了,你要交一笔罚钱,谁让你打输了,说明你没理。如果赢了呢?你要交一笔欢喜钱,就是你今天高兴,你应该交一笔钱。所以,老百姓对于政府毫无信任。再加上南宋已经开始发纸币,开始有会子这样的东西。政府在没有任何金银凭据的情况下,滥发会子,导致通货膨胀。整个南宋处于民不聊生、生子辄杀的状态。

这个时候,蒙古和南宋之间主要是在两淮、襄樊以至重庆的一线上对峙。忽必烈对打南宋还是心有余悸的,因为他上一次打南宋的时候,差一点就没回来。1261年,一个机会来了,泸州的守将刘整投降了。刘整投降以后,告诉了忽必烈整个南宋的边防状况,而且跟他讲南宋是多么不堪一击。于是刘整带队开始进攻南宋,他们所定下来的目标,就是进攻襄阳。“1268年正月,忽必烈敕陕西五路四川行省造战船五百。……以刘整为都元帅,与大将阿术(兀良哈台子)同议军事,开展对襄樊的长期围困。”

“1270年又进一步收缩包围圈……襄樊二城已经成为元军强大包围圈当中的孤岛。……1271年中,宋师多次进援,都被元兵打败。……这年冬(就是1272年冬天),忽必烈命令把从西域征调来的亦思马因与阿剌瓦丁所制的巨型投石机,运至樊城城下。”这个投石机很可怕,它扔进去的不是小块的石头,而是整立方的石头,这比炮弹还厉害。“炮石重为150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石头弹到城里边以后,能够砸到地下七尺深。

“1273年正月,樊城破,守将范天顺、牛富力战牺牲。困守襄阳的吕文焕随即出降。”吕文焕兄弟是整个沿江这一线的军事指挥官,他的投降对南宋的崩溃影响是很大的。“南宋的总兵力约70余万,其中的十分之二是老弱柔脆”,而元朝的部队集结在一块儿,伐宋的主力正军(伯颜部)也就是20多万,他们的人要比南宋少。这就是进攻和防守的区别,防守是70万人散布在上千里的防线上,可对方进攻的时候,20万人可以只打一个点。“元是积极进攻,且在进攻中正确地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从中路突破的战术。”

“伯颜等出征陛辞的时候,忽必烈告谕他们说:‘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曹彬是谁呢?曹彬是替赵匡胤打江南的大将。忽必烈的意思是你们不能乱杀人,你们如果乱杀人的话,江南永远都平不定,你们要成为我的曹彬,成为一支仁义之师,去帮我平定江南。元军一路上打过去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吕文焕投降在前,在吕文焕的劝诱下,大量的将领望风迎降。

“1275年2月,贾似道分遣孙虎臣率精兵七万余进至丁家洲,夏贵督战船2 500艘,横亘江中,自己则将后军屯于鲁港。阿术率军猛冲孙虎臣阵,宋军阵乱。……贾似道仓皇单舟走还扬州。”最后南宋的这些抵抗,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元军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式地深入。但是,元军的深入也暴露了自己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军队开始抢劫,激起了江南人民自发的反抗,各地的勤王之师四起。要知道,这是文化上的隔阂。南宋人虽然也不喜欢南宋的朝廷,但是蒙古人打过来烧杀掳掠,南宋的老百姓也开始起义反抗。

西北的叛王活动也于此剧增。忽必烈困难的地方在于,只要他打江南,北方的这些兄弟、侄子就开始闹事。北方又开始打起来,忽必烈有点慌了,5月,他把伯颜召回燕京商讨对策。但是伯颜告诉他必须坚决打下去,千万不能半途而返。“1276年正月,元大军逼近临安(今杭州),宋廷官僚举朝奔窜,小皇帝恭宗赵㬎奉表出降。”小皇帝才6岁,奉表出降。“陈宜中、张世杰等拥益王昰等南走。”南走就是朝广西、广东那边逃过去。忽必烈封赵㬎为瀛国公,这就是亡国之君。

“1276年5月,南走的益王昰称帝于福州,传檄远近,号召恢复。……10月,忽必烈命塔出、吕师夔等以江西行都元帅府兵逾岭入广东;阿剌罕、董文柄、唆都以行省兵出浙东入闽。”忽必烈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狠的,他要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不允许有一个小王朝偏安一隅,即便对方已经逃到了福建、广东、海上,他也一定要剿灭对方,他需要一个完全一统的版图。

“这时由于西北有诸王昔里吉的叛乱,漠北告警,元军大部分主力陆续被抽调北上”,如果是主力部队都去打南宋的话,可能很快就打下来了,但是因为北方叛乱,所以忽必烈把大量的部队抽调北上。“1277年3月,梅州、广州、潮州、邵武、兴化诸路又相继为文天祥等诸路抗元军所收复”,这时候文天祥出场,文天祥打仗也很厉害,连战连捷。当地的居民“‘裂裳为旗,荷矛为兵’,所在为群,动辄万数”。老百姓一旦被勤王的口号号召起来,就能聚集几万人,组成的部队力量非常强大。“7月,忽必烈迅速重新部署兵力,以稳定江南的局势。”就是不能让人民起义这件事持续下去,那个时候的起义可不光是在广东,而是从广东一直蔓延到湖南、湖北。之前元兵打下来的一些江南地区,又被宋人重新收复了,这让忽必烈非常担心,于是派重兵镇压。

“8月,文天祥兵败于兴国。唆都下漳州,围潮州,不下,复去攻惠州,进而与吕师夔会兵,下广州。……1278年2月,帝昰(小皇帝赵昰)还驻碙州。文天祥部经过休整后,又收复惠州。4月,帝昰死,群臣奉其弟卫王昺为帝。6月,史格攻破雷州。张世杰以雷州既失……于是移泊厓山。”听到厓山这个词,大家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11月,文天祥兵败五岭坡,被俘。1279年2月,张弘范、李恒合兵进攻厓山。元军先断宋军汲道(就是断掉你喝水的路,让你没有淡水),宋军坚持十日,渴甚,不得已掬饮海水,因而呕吐病泻,军中大困。元军乘潮南北夹击,宋军大溃,陆秀夫负帝昺滔海死。张世杰突围走海上,遇风涛覆舟溺死。”南宋灭亡。

我还去看过陆秀夫的纪念馆,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一块儿跳海时,赵昺不到7岁,还是小孩子,这就是整个南宋的终结。咱们没法评价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是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到这儿,中国目前的版图已经有了基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图基础,是在这时候打下来的。南北终于合一了。这就是南宋灭亡的整个过程。

南宋灭亡之后,百姓尤为轻省,就是百姓交税交得少了,因为南宋收税收得实在是太夸张了。所以元朝一开始的统治,其实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后来也变得越来越糟糕,起义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忽必烈统治下的版图,大体上为今天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不能算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又名钦察汗国)这些在外面的汗国。但我们中国目前的版图,在忽必烈那里已经有了规模。

忽必烈接下来的措施,就是完善行省制度,把政治格局建立起来;完善军事的镇戍,各地要派镇守的军队,不能够像过去一样,蒙古人打完就走了、不管了,那不行;经济政策以唐为法;恢复南北交通、重新开通运河。运河是隋炀帝那时候开通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已经阻塞了,所以忽必烈又重新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大家都知道,什么地方有河、有海、有港口,经济就容易繁荣。同时,忽必烈实行了民族压迫的政策。这个民族压迫的政策跟蒙古人的文化是有关系的,因为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先降服的地区的统治者,其地位高于后降服者,所以汉人高于南人。在蒙古的体系里分了四层,最上层是蒙古人,中间是色目人,色目人下边是汉人,汉人下边是南人,也就是说江南地区的这些汉人,地位是最低的。

“在忽必烈时期,虽然在官方文书上无四等人制的明确记载,但实际上已存在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等级区分。他们在选举、法律、服色、征科等各方面,待遇多是不平等的。”这个不平等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不平等也导致了元朝的短命。除此之外,忽必烈还制定了新的历法。元朝制定的历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部历法,这个历法的制定者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是许衡和郭守敬。今天我们在北京的观象台上,还能够看到关于郭守敬的介绍。

北边诸王又一直在闹事。北边诸王的平定,是忽必烈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窝阔台有一个儿子叫合失,合失的儿子叫海都,海都支持的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虽然已经输给了忽必烈,但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海都现在已经逐渐做大,于1268年正式举兵东犯,就是造反了。当时海都反叛的名义是为了正蒙古的规矩,就是我们的传统全都被忽必烈破坏了,他现在跟汉人是一条心,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了。这个说法鼓舞了大量的保守贵族,这些保守贵族还包括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贵族,这些汗国地域非常广大,而且把控着丝绸之路,所以他们的造反导致丝绸之路中断,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还有蒙哥的儿子也反叛了。大家知道,蒙哥死了以后,他的弟弟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蒙哥的弟弟。但是蒙哥还有儿子,蒙哥的儿子是昔里吉。昔里吉在1276年反叛,一直到1280年的时候才被忽必烈制服,重新控制南疆。1287年,乃颜也反叛,然后忽必烈亲征,带着部队亲自去打仗。“大汗‘坐大木楼,四象乘之,楼上树立旗帜,其高各处皆见。其众皆合三万人成列,各骑兵后多有一人执矛相随,步兵全队皆如是列阵。由是全地满布士卒’。”你想想那个壮观的场景:四头大象拉着一个高高的楼车,忽必烈一个人坐在大象上指挥全军,全军都能看到他的号令,底下每一位骑兵背后,都有一位步兵拿着矛跟着,这样利于打仗——骑兵把你冲倒了,步兵捅一刀就结束了。

而且,那时候蒙古人作战是要唱歌的,“各人习为歌唱,弹两弦乐器”,就是战场上音乐大作,人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弹着乐器,一边进攻,这个场景还没有哪个电影曾经复刻过。“会战的结果,叛军大败,乃颜被擒。按照蒙古贵族处死宗王的惯法,乃颜被裹在毡里振死。从出师到擒杀乃颜,前后才一个月多。”忽必烈打仗是真厉害!

这个时期,在王朝内部,汉人被逐渐地边缘化了,当初幕府的那些人老的老、死的死,这时候阿合马擅权。阿合马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位宰相,他的主要做法,第一,排斥汉儒。把汉族儒生讲究的仁义道德放在一边,因为赚钱是最要紧的。为什么赚钱要紧?因为大汗要打仗,忽必烈那么爱征战,征战就需要钱。所以,忽必烈认为这个人对他很重要。其次是征利聚敛。

阿合马只有一个对手,这个对手是谁呢?皇太子真金,这个名字真好听。大家可以想象皇太子从小生活的环境——他的爸爸喜欢学汉人的文化,所以皇太子生下来周围就是汉人。这些汉人不断地给他灌输孔孟之道和仁义治国的想法,所以在皇太子眼中,阿合马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于是有一次,真金拿着一个弓直接打在阿合马的脸上,把阿合马的脸打肿了。被打肿以后,阿合马去见忽必烈,忽必烈说你脸怎么回事?阿合马说我没弄好马,被马踢了。然后真金在旁边说:你还耻于讲明实况吗?这是我揍伤你的。这两个人的矛盾是非常外化的。

阿合马跟真金的关系不睦,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真金也没有直接地去伤害阿合马,因为阿合马毕竟是他父王的宠臣,但是老百姓无法忍受。“阿合马的骄恣横暴引起了朝野上下汉人们的愤恨。”有一个益都人叫王著,字子明,这个人胆气过人、轻财重义。“他私铸铜锤,立志要杀死阿合马”,就是自己铸了一柄铜锤藏在袖子里,他的志向就是杀死阿合马。同时他还找了一个叫作高和尚的人。高和尚会法术(这法术一般都是骗人的),自称能够役鬼为兵,就是把鬼弄起来当兵使。枢密副使张易信任高和尚,枢密副使是有军事职责的,当年范仲淹就担任过枢密副使。1280年2月,张易还推荐高和尚去试验了一下神术,发现不管用,怎么办呢?过两天,大家宣布高和尚死了,又过了几天,高和尚又活了。高和尚被宣布死了以后又活了,这种事很容易操作,但大家说这人有神技。张易在背后支持高和尚和王著。

“1282年3月,忽必烈照例前往上都清暑,真金也陪同前去。阿合马留守大都”,你注意,机会来了。“(3月)17日,他们集众在大都城北,分遣一部分前往控制居庸关;另一部分人簇拥皇太子仪仗,诈称真金还京作佛事,浩浩荡荡,向健德门进发。”这里边是有问题的,太子的仪仗是怎么到他们手里边的?因此后人就猜疑说这背后的主导应该是太子。太子本人虽然没出面,但是太子把仪仗给了他们。“王著本人又驰见阿合马,通知他真金将至,命令他集会中书省官员到东宫前等候。”皇太子回来了,让阿合马赶紧出来迎接。路上大家就问:怎么会突然回来这么多人?别人问张易,张易跟旁边人说:“皇太子来诛阿合马。”就是张易心里是明白的。

伪皇太子的队伍来到东宫西门外后,守城的两个人觉得不对,说:以往皇太子来的时候,派的人不是这些人,怎么突然换了人呢?他们在上面不开城门。这些人一看骗不开西门,就绕到了南门。“在宫前下马。阿合马和众省官正迎候在宫外柳林里。”你说作死不作死?阿合马自己出了城,在宫外待着。“伪太子立马指挥,呼省官前来,责问了阿合马几句,王著立即将阿合马牵去,用袖藏的铜锤猛击头部,阿合马登时毙命。他们又唤左丞郝祯前来,加以处死。”这次事变成功了,王著铸的铜锤真的用上了,直接就把阿合马的脑袋砸开了瓢。上面守城的人大呼有诈。“王著挺身受捕。高和尚逃去,很快也在高粱河被捕。”高和尚也没逃多远,高粱河就在西直门,等于他逃到西直门就被抓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整个城里“贫人亦莫不典衣,歌饮相庆,燕市酒三日俱空”,就是老百姓听说阿合马被杀了,高兴得要命,没钱的人都要卖了衣服喝酒庆祝。但是这件事情让忽必烈大为惊恐。(据《史集》所记)前后有几千人参与这次政变,皇太子真金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在内,但是对于忽必烈来讲,这是巨大的威胁。在皇城内部,竟然有人能够随便诛杀他最心爱的大臣。然后忽必烈把这帮人全部杀了,张易被杀后,他的首级本来要被传看四边的,结果这时候,人们查到了阿合马贪污的证据,从阿合马家里翻出特别多的凭证,忽必烈一想,说算了,也不要激化矛盾了,就没有把张易的头“传首四方”。忽必烈后来甚至“将阿合马发墓剖棺……纵犬啖食其肉”,就是让狗吃了阿合马的尸体,并说“王著杀之诚是也”,就是王著杀他是对的。

“4月,政府全面改组……在真金的大力支持下,更张庶务,朝政为之一变。”皇太子这时候看起来是春风得意,因为阿合马被诛杀这件事竟然获得了皇帝的首肯。但实际上,这里还是有很多隐患的。忽必烈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他的不安全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1285年,南台御史向忽必烈提出要求,让忽必烈禅让。皇太子现在这么厉害,你就直接禅让给皇太子就好了。最后,皇太子真金忧惧而亡。真金跟他爸爸斗争的时候,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不好,加上身体也不好,所以他在43岁去世了。大家知道,元朝的第二个皇帝,直接就是忽必烈的孙子,也就是元成宗。

那么接下来讲到忽必烈的晚年。我们能够看到,忽必烈对于汉人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在给别人的书信当中,他甚至说“朕左右复无汉人”,我左右已经没有汉人了。忽必烈开始参用南人,就是江南的那些人,包括大书法家赵孟頫。就是南人在忽必烈身边做官,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叫“蛮子秀才”,蛮子秀才名叫叶李。忽必烈到晚年的时候,别人问他什么事,他说有没有问过蛮子秀才?蛮子秀才成了他当时最信任的官员。这时候,忽必烈有一个年轻的新皇后叫南必。南必皇后和忽必烈身边的那些怯薛,在当时垄断了朝政。

接下来就是桑哥专权。有人说桑哥是畏兀儿人,有人说他是吐蕃人。桑哥的做法和阿合马一样,就是帮忽必烈不断地征敛。“在忽必烈的宠幸下,桑哥的豪横达到了远超出阿合马的程度。一批佞幸之徒,提议为桑哥立碑歌功颂德。忽必烈听了,便说:‘民欲立则立之。仍以告桑哥,使其喜也。’”大家觉得这老头是不是有点糊涂了?就跟给魏忠贤立生祠一样,民间要给桑哥立碑,忽必烈说行,立就立吧,只要他高兴就好。这是桑哥专权的时期。

然后关于立继承人这件事,真金的寡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她叫阔阔真。阔阔真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忽必烈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媳妇,对她言听计从,所以忽必烈立了皇孙铁穆耳为皇太子,把皇太子的印授给了皇孙铁穆耳。忽必烈统治时期,他最大的问题是不断地进行对外战争。大家知道,对外战争这件事,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因为国家要打仗就一定要征税。到了后期,元朝的税收也变得很高了,老百姓的造反才变得越来越多。

忽必烈打过谁呢?首先是控制高丽,然后是打日本,还侵安南、侵缅国、侵占城、侵爪哇,周围的国家被他打了个遍。这就导致老百姓开始反抗,尤其是江南和沿海的百姓。第一是赋税太高,第二是战争频繁,这两件事都是老百姓不能够接受的。元朝一共统治98年,跟忽必烈太喜欢作战是有关系的。

实际上,忽必烈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代伟人和明君,因为他总体来讲是宽和的。对老百姓这件事上,他总体上是相当仁慈的。1294年正月二十二,也就是2月19号,忽必烈病死,享年80岁。忽必烈在位35年,他去世以后被称为薛禅皇帝,蒙古语中,薛禅是贤者的意思,意思是他是一位贤者皇帝。然后忽必烈的皇孙铁穆耳登基,这就是元成宗。

书里还介绍了忽必烈爱学习。他最喜欢的学习的内容,一个是《大定治绩》,这是他让人编写,记录了历史上的一些事情,还有一个就是《资治通鉴》。忽必烈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各位正在用的听书的方法,他每天在马上、在轿子里边、在皇宫里边,不停地听书来学习。忽必烈的政治风格是喜欢纳谏,就是不同的声音在他面前说,他是能够听得进去的。而且,他相对比较宽仁。

我们可以用马可·波罗的话来做本书的结语。“与忽必烈同时的马可·波罗,认为他是‘人类元祖阿聃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忽必烈当时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人民,真是太大、太多了。“他们当然都不可能对忽必烈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价。但是,忽必烈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一点是千古无异词的。”谢谢大家,我们下本书再见。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