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次浏览

这期影片,分享给所有同样在困难中咬牙坚持的朋友【意公子讲三国】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当阳长坂坡的尘土裹着厮杀声席卷而来。47岁的刘备,正在经历他人生中最屈辱的逃亡。他的身边是十几万扶老携幼相随的百姓,他的身后是日行三百余里追击而来的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铁骑。

这支作战风格以凶狠著称的虎豹骑,一举冲垮了刘备的军队,漫山遍野回荡着士兵的惨叫和百姓的哭嚎。《三国志》里这么描述当时虎豹骑统领曹纯的战绩,从“追”到“获”,简单几个动词串联起了刘备的全面溃败。他不仅没能逃脱曹军的追击,两个女儿也被曹军俘虏,生死未卜。而且他们的物资也被缴获,这就意味着原本就兵力薄弱的他,连基本的后勤补给也丧失了。无粮无械,一盘散沙。

《三国志》里说,此时的刘备只能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而就在这个时候,他重要的谋士徐庶也因为家中老母被曹军抓走,不得已前来告诉刘备,自己只能离开他去曹营了。倘若我们是那个时候已经47岁的刘备,拼了30年,却保护不了部下,保全不了家人,还约等于输光了财产,甚至连一个安稳的地方都没有。身处这样的绝境之下,该作何感想?

小的时候读三国,其实对刘备没有那么感冒。但是当年龄渐长,生活的压力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才发现刘备虽然有皇室的身份,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其实传到他的时候,家道早已中落。他父亲死得早,所以家庭很早就失去了经济支柱,他就只能和他的母亲靠织草席、卖草鞋维持生计。

我们当时说曹操的时候,有说到东汉时期其实最注重的就是出身和门第。你看袁绍四世三公,曹操再不济,人家父亲也是高居三公之位。孙权的爸爸孙坚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们家历代在吴地为官。只有刘备,空有一个皇室身份,钱没有,粮没有,军队没有,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草根创业者。但你知道在那个时代,要从底层崛起有多难呢?

黄巾起义爆发那年,24岁的刘备迎来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靠招募乡勇组建队伍,镇压黄巾军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但仅仅过了一年,朝廷要精简官员,就派了一个督邮前来罢免他。刘备怒鞭督邮以后弃官逃亡。后来他又因为战功被封了官,但是来来去去,最高的官职大约就做到县委书记,对他来讲其实没有太大的突破。一年之后,他所管辖的那个县还被贼寇给攻破了。走投无路之下呢,他就只好去投奔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在他的帐下做一个中下层的军官。

那个时候刘备大概30岁。从30岁到47岁这17年间,刘备投靠过五个人,四次把老婆孩子弄丢了。他始终是以一个“流亡者”的身份在生死边缘挣扎。

31岁,他随公孙瓒对抗袁绍,因为作战有功,升任平原相,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但公孙瓒对他始终外亲内疏,刘备虽得民心,却无实权。

33岁,曹操率大军征讨徐州。刘备在外驻的时候,接到了徐州牧陶谦的求救信号,出兵救援陶谦。陶谦于是上表举荐刘备担任豫州刺史,让他率军驻扎在小沛,隶属于徐州。

34岁那年,徐州牧陶谦病危,因为欣赏刘备的仁德,遗命让他接管徐州。这是刘备第一次成为一方诸侯。你觉得好日子要来了吧?结果没过多久,他就被前来投靠的吕布给背叛了。他的妻儿也被吕布俘虏,他本人也被迫向吕布求和。你说多讽刺,原本他才是主人,倒成了别人的附庸。不久后吕布再次进攻刘备,刘备不仅彻底失去了徐州,老婆孩子又丢了一次。他只能狼狈投奔当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36岁,刘备被曹操举荐,朝廷任命他为豫州牧,封“宜城亭侯”。还是一样,只有名义,没有实权。曹操表面礼遇刘备,但内在暗中提防。他甚至半带真诚半带试探地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直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到筷子都掉了,为了保命,他开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干嘛呢?种菜。他想反曹操,可是他的实力实在太弱了。他只能找个机会从曹操身边逃走,再次占领徐州。

曹操何许人也,让你跑一次还能让你跑两次?不久后曹操进攻徐州,刘备大败。曹操把刘备的兵马全部收编,还虏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并且生擒关羽,率大军返回。刘备只能再一次仓皇逃走,孤身投奔袁绍。那一年,他40岁了。

袁绍一开始对刘备也非常重视,自己出邺城200里外去迎接他。这里当然有私心,因为袁绍想利用他来对抗曹操。刘备在袁绍帐下依然没有实权,而且因为身在曹营的关羽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袁绍开始对刘备心生猜忌。袁曹大战之前,刘备预感袁绍必败,于是以帮助袁绍去找刘表结盟为由,离开了袁绍。

41岁的刘备投奔了荆州牧刘表。这11年间,他已经来来回回投靠过五个人,就是没能成就一方势力。刘表安排他驻军新野,让他成为对抗曹操的北部屏障。和其他人一样,刘表表面上以上宾之礼厚待刘备,实际上也在防他。

你发现没有,好像谁都知道刘备是个英雄,谁都不敢用他。可是刘备空有一腔热血,就是没有能够挥洒他热血的那片土壤。就这样他在刘表帐下又居住了几年。有一次刘表请刘备吃饭,席间刘备去上了一次厕所,然后回来的时候眼角居然有泪痕。

刘表问:“玄德为何流泪啊?”

刘备就说:“我以前骑马打仗的时候离不开马鞍,那个时候没有赘肉。现在很多年不骑马了,肉横生,大腿内侧都开始长赘肉了。时光如骏马飞驰,我已经老了,可是寸功未建。大丈夫混了半辈子都还没有出息,怎能不令人悲伤啊?”

为什么刘备会说自己没有出息呢?这是当时的军事割据图。当时53岁的曹操早已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刚刚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势力最强的诸侯。当时26岁的孙权也接过了父兄基业,完全掌控了江东地区。他拥有长江天堑,手下文臣武将众多。而当时47岁的刘备还在据守着新野这一弹丸之地,还在苦苦寻找一个突破的时机。

当了解了这样一个刘备,我们才能够知道为什么《三国演义》在描写“隆中对”的时候要这样写。当他听见诸葛亮为他谋划的那个策略——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哇,他听到的时候该有多激动啊!将近30年了,这一路以来迷迷茫茫、跟跟跑跑,而今终于看到了那么一点希望了。于是这个47岁戎马半生的将军,对着眼前27岁的年轻人就是一拜:“愿先生出山相助!”他甚至急得都流下了眼泪:“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三顾茅庐之后,我们以为刘备要翻盘了,可更残酷的是长坂坡之战,曹操的闪电铁骑粉碎了他的希望。十几万百姓成了他行军的拖累,那些刚刚依附于他的荆州豪杰不是战死就是溃败。当鲁肃带着孙权的使命来到汉津口,看见的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是一个带着血痕的苍老的英雄。

做一个好人不难,但是在乱世中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一辈子对得起兄弟们也对得起自己的好人,不容易。如果刘备能够看见自己命运的走向,他就该知道47岁在他的生命中既是至暗低谷,也是绝处逢生。上天毕竟是公平的,它让你走过这荆棘丛生的荒野,让你背负山一样的压力,它磨你的心智,劳碌你的筋骨,就是为了让你蓄足这洪荒之力,只等一个漂亮的转机。

而为什么刘备能等来这样的转机呢?有人说他伪善,也有人说他爱哭,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跟着他的那帮兄弟们,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英雄,都愿意为他披肝沥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便曹操再以高官厚禄善待他,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不惜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回归到刘备麾下。张飞在刘备长坂坡溃败之后,仅带着20多人据水断桥,挡住曹操大军。他手握长矛横眉怒目:“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军无人敢向前,他也因此为刘备争取了逃亡的时间。

更不用说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当大军溃败,人人自顾不暇的时候,他逆行冲向了曹军,怀抱阿斗,保护甘夫人脱险。当刘备入蜀,孙权趁机派人接妹妹孙夫人回吴,孙夫人欲将刘禅一并带走,又是赵云截江夺阿斗,保护住了刘备集团的继承人。

尽管一生中历经数次失败与逃亡,但他内心中始终没有放弃的是那一份仁德和道义。这也让诸葛亮评价他“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一身才华与傲骨的诸葛亮选择了低谷期的刘备来作为他终生效力的明主,并且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以一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刘备未竟的理想延续下去。

要庆幸的是,上苍毕竟没有辜负一个有能力的、顽强的、能坚持下来的好人。终于在刘备度过了他至暗的47岁以后,他等来了赤壁的东风,也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霸业。

48岁,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作为使者与孙权结盟,在赤壁大破曹操几十万大军。

49岁,他被孙权推举为荆州牧,并迎娶孙权之妹。他应刘璋之邀,率军进入益州。

54岁,他兵围成都,刘璋出降,他占领益州。

59岁,黄忠在汉中斩杀夏侯渊,刘备率军逼退曹操,并自立为汉中王。

61岁,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为汉。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首诗,虽然不是刘备所写,是别人委托他之名所作,用来挑拨离间,但是我觉得那句诗简直就是刘备未说出口的志向。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逆袭,从来就不是天赋异禀的传奇,而是一个普通人的“不认输”,一个老好人的“对得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