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任何人一生中都难以避免的话题,人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何时发生的,但总是会突然察觉并感叹:“我怎么老了?”不久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老年学家阿列克谢·莫斯卡廖夫在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从生物学角度总结人类衰老有3个加速点,分别是45岁、60岁和75岁。对此,本报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进行解读和指导。
45岁:生殖功能减退
莫斯卡廖夫称,45岁左右,人们开始慢慢丧失生殖系统功能。根据纽卡斯尔大学教授汤玛斯·科克伍德的一次性体细胞衰老理论,生物体具有有限的能量,用于维持和修复身体,也可用于繁殖,选择了繁殖,就要面对衰老。中华抗衰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表示,随着预期寿命延长,45岁似乎还很少与衰老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这一年龄段,许多人从外表来看精神抖擞、行事干练,但实际上,此时身体的某些器官已出现衰退,最典型的就是生殖器官。
就女性而言,一般会在45~55岁步入更年期,生殖能力逐渐下降,直至绝经后完全丧失。雌激素是维持女性青春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准下降,会加快衰老速度,最容易出现的是,皮肤不再细腻有弹性、乳房下垂、阴道松弛、睡眠品质变差等,还可能出现盆底功能老化带来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钙质流失,诱发骨质疏松;阴道菌群失衡引起阴道炎等。若生活方式长期不健康,衰老会来得更快。
“男性生殖功能的衰退要略晚一些,一般在50岁左右开始下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乔鹏告诉记者,虽然男性年老后依然有一定的生殖功能,但50岁后生殖细胞会明显减少,睾丸生精能力下降,精子活力、数量都会降低,性激素水准也发生变化。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其他泌尿疾病的高发时期,不少男性还会出现易烦易怒、体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等身心变化,可能爬个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两位专家表示,无论性别,45岁左右就要重点关注生殖系统健康。对女性来说,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减压,生活规律;注重保暖,少吃冰凉食物,多吃有利于补充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等;遵循衰老规律,科学养生,不要随意到一些按摩店进行乳房按摩、卵巢保养等专案,切忌乱用美容保健产品,补充雌激素一定要遵医嘱。男性最好戒烟限酒,少吃辛辣食物,坚持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不动和长时间骑车,一旦发现前列腺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应及早干预和用药。此外,该阶段也是前列腺癌高发期,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60岁:细胞分裂、组织再生变慢
第二个转捩点是60岁,人到这个年龄,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开始变得缓慢,平均一个人会患上3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44岁以下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岁称为中年人,60~74岁称为年轻老年人,75以上才称为老年人。沈雁英表示,60岁属于“初老年”,老年期刚刚开始,再加上医疗水准进步,人均寿命延长,所以此时虽步入老年,但身体不会骤然衰老,而是逐渐发生变化,比如细胞分化减慢、人体代谢水准下降,同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退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在这一阶段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60岁老人的心理压力也不小。一方面,该阶段老人面临退休,社会角色向家庭角色转变,自我价值感易缺失,失落、抑郁就会找上门来。另一方面,多数六旬老年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家中健在的父母年事已高,可能生活难以自理,儿女又忙于工作,孙辈需要照顾。长时间身心疲惫、压力过大都会加速衰老。
“问题还在于,部分60多岁的人没有意识到衰老的发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沈雁英说,国人往往有种不服老的精神,从心理层面来讲不是坏事,但对身体健康来说,则可能带来隐患。有些人年过六十仍然觉得自己很健康,不体检,对身体出现的健康问题视而不见,或是健康素养不高,不懂得预防疾病,即便发现症状也不知如何应对。
沈雁英表示,六旬老人的正确活法是“心理上减去10岁,生活上增加10岁”。具体来说,在心理上,不要惧怕衰老,保持年轻积极的心态,多与年轻人交流,接触新事物,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培养个人爱好,尽可能融入社会生活。在身体健康方面,切忌逞强,定期体检,尽早学习慢性病知识,重视慢性病预防;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多运动,但不要剧烈运动,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太极拳、快走、慢跑等项目。
75岁:衰老加速带来多种慢性病
根据莫斯卡廖夫的观点,75岁后,人的衰老进程加速,很多人此时已意识到衰老的到来,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这一时期老人身体会发生明显变化,行动变缓、胃口变差、睡眠不良,往往伴随各种健康问题,生活品质也会受到影响。莫斯卡廖夫解释说,此时人体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将失去作用,慢性病数量平均会增加至7种。
沈雁英认为,75岁后衰老加速与慢性病持续存在有很大关系。该阶段人体已步入老年期十几年,所有60多岁时身体存在的疾病在这一阶段仍在持续,甚至加重。同时,不良习惯、压力、环境等各种因素会让衰老加速。“如果说60多岁时人们要注重预防慢性病,75岁后则要学会如何控制慢性病。”
沈雁英建议,步入75岁后的老人,首先要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加强对慢性病的控制,学习慢性病管理知识,坚持按时服药,遵循医嘱,配合护理。其次,75岁后的运动尤为重要,切不可因为年纪大了就不愿意动或不敢出门。建议在家人陪同下选择一些较安全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此外,该阶段的老年人心态上要学会看开、放松,不要操心太多。年轻时“眼睛向外”,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但75岁后,老人要学会“眼睛向内”,多关心自己,要知道身体健康就是为儿女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