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ordpress-se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admin/www.colossusjinxin.com_80/wwwroo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我们经历了人类最疯狂的十天 - 公益知识分享
927 次浏览

我们经历了人类最疯狂的十天

疯狂的10天。室温常压超导,让科学家和整个世界都如醉如痴。

从来没有这么多毫不相关的人去关注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

因为,一旦成真,地球都要抖三抖。

1、本来已经神经衰弱的A股,突然就被一股神秘力量搅动。

不是房地产,也不是新能源,而是一个距离“伟大”可能只差一点的发现。

8月2日,超导概念板块领涨,法尔胜、百利电气、中孚实业涨停,中超控股、创新新材、豫光金铅、金徽股份、永鼎股份、精达股份跟涨。

许多人兴奋地跟我说,看见了未来。最敏锐的资本,已经关注到一条从韩国传出的惊天消息:

韩国,准备拿下困扰人类一百多年的室温常压超导体!

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发布论文,声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常压室温超导材料,在127℃以下都能用!

韩国研究团队发现的室温超导材料——LK-99,简单来说就是把含有铅、磷和铜的化合物放在一起用高温烧结,得到一种新的晶体。

韩国团队测试了这种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晶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对电流通过的阻力,还专门拍了视频,记录了这种晶体的抗磁性。在视频里,晶体在室温常压的环境下,在磁铁两极都产生了悬浮现象,看上去就像是明显的对磁场的排斥。

想象一下,室温、一般大气压、烧结化合……仿佛一夜之间人类就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环境制备并自由运用这种超导体,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都要被颠覆。

室温超导体将会颠覆全人类现有的认知,改写人类的科技树。

由于传输电流不再有任何损耗,这意味着今天可能所有与电相关的一切都可能被重塑。

电网要被重新铺设,变压器、特高压等变电设备需要重新更新。

储能设备都要被重新设计一遍,充电五分钟,出门一公里不再是梦!

电动车的性能将会被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油车末路将会更早到来!

磁悬浮列车成为常态,飞行汽车随处可见,电磁弹射将取代飞机,人类将在地球上自由穿梭!

芯片不再发热,手机电脑都薄如蝉翼,充电插头不复存在,无线充电遍布生活!

工科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尤其是电气、能源、材料等专业立马成为显学!

超导材料还会彻底改变可控核聚变的历史进程,推动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步入新的阶段;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开启,也将带来新的财富大洗牌,全球经济格局的大洗牌。

现在的大国博弈瞬间变得不值一提,新的决战之地将牢牢锁定科技和工业。

这一切如同科幻电影的瑰丽未来,在室温超导体面前都将逐一成为现实。

天啊噜!一想到这些画面,我不由得虎躯一震,两百斤的身板瑟瑟发抖!

未来什么最宝贵?不是北上广深一套房,不是汩汩流淌的石油,而是你家隔壁的磷矿!

按韩国论文的说法,这LK-99,没了磷不行啊!而中国恰好又是全球第二大磷矿储量国,保有储量约32亿吨。

我泱泱大国,可能意外得到了全球能源战争中的杀手锏?

2、由于制备LK-99的过程看上去非常简单,全世界都掀起了复现这一实验的热潮。

然而,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成功的百里挑一,大家的结果还互相矛盾!

较早的一批学者,是在7月完成的实验。

例如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先后在arXiv上公布论文,宣称成功制备了LK-99材料,并提供了X射线衍射仪的分析结果来证明这一点。

但吊诡的是,他们都没有观察到样品有磁悬浮和电阻为零的现象。

东南大学孙悦教授在B站公布了室温超导复现实验的全流程,结论也一样,生产的样品和磁铁没有产生任何悬浮现象。

但八月的第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中美俄三个团队同时宣布了重大进展!

北京时间8月1日下午3点,B站UP主“关山口男子技师”发布视频称,他们制备的LK-99样品能够在室温下实现磁悬浮。

截至2日下午3点,这段不到4分钟的视频在B站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700万,弹幕留言超过5万条,绝对的热门。

视频中,一块针尖大小的晶体,在其下方放上一块钕铁硼磁体后,会出现一端翘起的情况,跟韩国团队所展示的一样,且翘起角度更大,接近90度。

“关山口男子技师”在视频简介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在那之后,知乎账号“半导体与物理”也成功复现LK-99抗磁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也在努力复现。

不过“关山口男子技师”在一个小时后又发布了一个补充视频。在新视频中,磁体放置在样品上方,没有看到样品有明显反应。这也许说明,华科的团队是在制备的粉末中小心翼翼找出那片有信号的晶体,用最笨的方法逼近科学的伟大突破。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石墨烯这种材料的诞生,就是科学家用胶带一层一层撕出来的。

至于俄罗斯,科学家Iris Alexandra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99晶体。

老美科学家们的思路就不太一样,他们没有去做复现实验,而是直接从理论上验证了韩国团队的结论的合理性。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院在arXiv发表文章称,在LK-99上发现了费米能级的孤立平带。这是超导晶体所具有的特性标志,相当于换种思路直接证明LK-99是个超导体。

之所以不同学者的复现实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甚至同一个团队都做不到稳定复现抗磁性,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韩国团队的方法本身就有缺陷,那么按照他们的方法来复现,当然有可能出现问题。

最具有争议的一点是,在烧结化合物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氧气的参与。

在对韩国团队的一次采访中,他们谈到,出炉后的石英管有一条裂缝,回看录像发现,可能是在转移过程中手肘撞到了桌角。关键在于,在那之后他们的工作进展开始狂飙,得到了具有抗磁性的晶体,结束了此前长达20年的无功岁月。

那么,转折的瞬间是否就是从裂缝中溜进去的氧气,改变了正在形成的铅磷灰石晶体的结构呢?

韩国团队在论文中对此并没有交代清楚。更打脸的是,“关山口男子技师”就是在失败之后进行了加氧、放摇摇车等优化动作,才最终制备出了有抗磁性的晶体。

第二,复现实验中可能出现了掺杂浓度不一的情况。

知乎账号“洗芝溪”指出,这种材料的相很多很杂,其中最主要的相应当是一种反铁磁的莫特绝缘体,经过合适的掺杂有可能成为超导。各个地方复现的样品结果不完全一致,主要是样品中不同区域的掺杂浓度有差异。可能还是因为韩国团队本身给出的反应就没有配平。

第三,也是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LK-99并不是什么颠覆世界的室温常压超导体,一切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抗磁性本身就是室温常压超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超导一定抗磁,但抗磁不一定超导。

要想成为所谓的室温常压超导体,抗磁性和零电阻缺一不可,而后者还没有被复现验证。

“关山口男子技师”在留言中表示,这么微小的晶体无法进行零电阻实验,会直接粉碎,而制备大量的晶体又确实需要时间。韩国团队也有人在采访中表示,这个月会帮助复刻LK-99晶体。

换句话说,很快我们就可以得到LK-99是否能实现零电阻的结论。如果成真,超导领域将再一次沸腾,见证真正的历史时刻;如果实现不了,那这个夏天我们又又又吃了一次室温超导的瓜……

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虽然,从人类发现超导现象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112年。

3、真正的室温超导体足以彻底改变我们当下身边的一切

所以发现并制备出来的人,得诺贝尔奖都是小事,肯定要被各国印刻在文明长河中,流芳千年,响彻苍穹。

在巨大的金钱和名利诱惑面前,这个韩国团队,内讧了。

8月2日,团队成员李硕裴(音译,Lee Seok-bae)表示,“研究团队并没有准备发表论文,但团队成员权英完(音译,Young-Wan Kwon)在没有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布了论文,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

韩国团队实际上连发了2篇论文,发布时间相差不到3小时,且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仅有两位重合。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时51分,广受关注的第二篇论文则于7月22日10时11分提交。

第二篇论文作者之一的金贤卓(音译,Hyun-Tak Kim),是这个领域的大牛,他表示论文还存在很多缺陷。

也就是说,金教授可能本来就没打算把可能改变世界的LK-99公之于众,至于原因是他说的“仍有缺陷”,还是想守住这个专利,没人知道。反正半路杀出个权英完,把他的计划全打乱了。

然而,韩国团队也不是完全没有贡献。

在上述的复现实验中,中俄学者都部分验证了LK-99的抗磁性。知乎账号“Phosphates”指出,假设LK-99最后被证明只是抗磁材料,它也将会成为地球上最强的抗磁材料。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只不过比起室温超导差了一百个相对论的距离吧。

其实回顾这几天的室温超导风波,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韩国团队中的李硕裴和金智勋(音译,Kim Ji-hoon)都是崔东植的弟子。这位崔东植,是个疯狂的超导领域大牛,他在1994年提出了一种离经叛道且并未得到广泛接受的一维无机高分子链实现超导理论(ISB Theory)。

但重点来了,1999年,崔东植和金智勋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一个铅磷灰石样品在图表上显示出了一个好像是超导体特有的小波动。但鉴于波动实在太小太模糊,而且金智勋自己也过于谨慎,没有抓住这一点坚持研究。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在二十多年后的研究成果,还是这一片微不足道的晶体。

韩国是具有开拓人类科技树的能力的,但因为人的问题,以及客观上的工艺和材料限制而陷入争议。

美国团队更有意思了,直接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用自己的思维和方式重新做一遍这道难题,折射了美国科学的灵活和创新,而且他们在最后也肯定了韩国团队这个实验的创新性。

至于中国团队,快速反应、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点赞。合作,永远是科学突破的不二法门。

到底人类会在何时掌握室温超导,过几天就会有新的答案。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乐见人类在探索未知之路上的重大突破。

来自 智谷趋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