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次浏览

《好奇心》-樊登讲书

7个方法让你保持永不停息的好奇心。

各位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对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甚至我们整个人类未来教育,都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叫作《好奇心》。

我相信你们都会对好奇心比较有好奇心。这个书给我们揭示了特别多过去的盲点。比如说,我们对好奇心会有一个误解,你们有没有觉得小孩子的好奇心比我们大人多?不一定。因为一个小孩过了四岁以后,好奇心就开始衰减了。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就一定比我们好奇,小孩子过了四岁以后,好奇心就开始衰减了。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给孩子足够好的引导的话,这个孩子会对周围的世界没有兴趣。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在英国的实验室里做的。就是小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都喜欢用手指“啊啊” 这样指。什么意思呢?他用指的这个动作来提问。他的意思就是这是什么?如果这个妈妈认真地回答他的问题,说这叫杯子,是喝水用的,然后说宝宝想喝水吗?你跟他这样互动,他就会更喜欢指,他会指很多别的东西,一个一个问这是什么,这个孩子的好奇心会被激发。

但是另外一组,他们做实验的时候,就让这个妈妈胡说,这孩子指着杯子,妈妈说这是盘子,然后说这个不能动,没人能用它,别碰,就是瞎说。或者妈妈不理他,就是孩子指了,妈妈不理,没反应。你会发现很奇怪,这些孩子慢慢地不指了。他见到很多别的不认识的东西,他都不会伸手指,他的好奇心在不断地减弱。

而且好奇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天分,好奇心跟知识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好奇心是来自于知识的缺口。这个给我一个特别大的冲击。就是有时候你觉得你自己什么都懂,不需要知道很多东西,这个叫作“无知而快乐效应”。就是你没觉得自己有必要知道那个东西,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个东西存在。因为当你对一个事情完全无知的时候,你是丝毫提不起任何好奇心的。比如说咱们在一块儿聊英超,咱们是足球迷,聊英超,旁边的小姑娘完全不懂英超,会觉得聊英超干嘛?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真正的足球迷就会觉得,这话题简直太有意思了,原因是她没有那个知识的缺口。

所以我就反思我们樊登读书所做的这个工作的意义。我们所讲的每一本书,实际上就是试图为大家在一个庞大的知识大块当中撕开一个缺口。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庞大的知识大块的时候,你是不会有动力去做它、研究它的。

比如我告诉你,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你该研究一下社会学了。我凭什么研究社会学?你会觉得社会学这个东西离我太远了,我干嘛需要研究它?它是一个知识的大块,没有意义。

但是如果我能够在这个大块里边撕出一个缺口来,然后让你知道了一本书讲的这个事,说这就是社会学,诶,有意思,我还想再往里面深入研究一点,你会越来越有兴趣。

所以好奇心跟我们的知识含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越是知识多的人,好奇心有可能会变得越重,而不是学得越多越不好奇,越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我们从一个实验开始讲起,在一个实验室里边,他们专门教大猩猩学会一些东西,就是摁这个能得那个东西,摁那个能得这个东西,教那个大猩猩学会这套规则。然后那个母猩猩就怎么都学不会,每次都摁错。结果就发现一个天才的猩猩,这个猩猩名字叫坎吉,坎吉是这个母猩猩的儿子,它本来是作为一个小宠物在那里边玩的,没人训练它。结果坎吉很快就学会了,坎吉一会儿过来,看它妈不会摁,过来摁一下,然后它妈不会这个,它摁一下。就发现这个坎吉真的很聪明,它可能是所有这一群大猩猩里边最聪明的个体。

但是你知道坎吉从来不会做什么事吗?就是坎吉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要摁这个东西?这就是猩猩和人的区别:最聪明的大猩猩也不会问为什么。所以大猩猩看到人们这样使劲地研究大猩猩,人在不断地研究大猩猩,但是大猩猩从来不研究人类,大猩猩也不想知道人类究竟为什么要研究我们。这就是人和其他所有动物区别的分界线,就是人会问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到这儿来?我将要到哪儿去?然后我能不能够不断地改进我的工具?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儿。

另外一个案例,让我们知道好奇心的意义。一个叫作劳埃德的人,劳埃德你们可能不熟,这个人是个电视制片人。但是他捧红的那个明星你们都认识,叫Mr.Bean,憨豆先生。你想想这人多厉害,所以年纪轻轻就已经成名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做了电视剧。结果到了四十多岁以后,他突然之间陷入了抑郁。就是做什么都不顺,然后他就开始抑郁,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成。

在他病得越来越重的时候,有一天劳埃德突然觉得,我得读书。然后他就开始随便找本书就读。因为得抑郁症了,他已经对工作都放弃了,觉得什么也干不了了,所以逮到什么书看什么书。然后随着他不断地读这些乱七八糟的、各式各样的书,他的抑郁症好了。他越来越觉得自尊水平提高,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怎么知道了这么多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东西。

劳埃德读了这么多的书以后,回到电视台做了一档益智问答类的节目,又红了。而且他知道知识的缺口是多么可怕,是因为没有那个缺口,我们没有任何好奇心。但是当他为了治疗自己,开始用知识来救赎的时候,就看到了所有的知识都能带来幸福感。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好奇心的作用是多么的伟大,这是分界线的东西。

好奇心分两类。一类叫作消遣性好奇。什么叫消遣性好奇?你们每天刷抖音就叫消遣性好奇,就是觉得这挺好玩,这不错。你们关心别人的八卦,就是消遣性好奇。人人都有消遣性好奇,所以消遣性好奇是一种低层次的好奇水平,就是打发时间,就是觉得挺好玩。消遣性好奇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喜新厌旧。就是我们觉得这个东西用腻了,我们换一个新的,这就是消遣性好奇。这个没什么了不起,不需要锻炼,几乎人人都有。当然,如果你真的抑郁了,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你可能连消遣性好奇都没有了。

另外一种好奇叫认识性好奇。认识性好奇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就是我们需要用一定的脑力,我们需要让自己刻意地去动脑子去钻研、去学习,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性好奇的过程。在过去,人们对于好奇心是排斥的。有一大段时期,我们叫黑暗的中世纪,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是圣·奥古斯丁说的。他说,上帝为有着好奇心的人打造了地狱。上帝为什么打造地狱呢?是给那些有好奇心的人准备的。你不是好奇吗?去那儿,有好多好玩的。

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排斥好奇心?你们记不记得有一个故事叫“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怎么放出来那么多怪物?因为好奇,就是因为你觉得这是啥玩意,打开看一下。你看,惹祸了。亚当和夏娃咋回事?好奇,想尝一下那智慧果什么味道。所以反对质疑、反对好奇、反对探索,那个时候所有的书籍全部都是为宗教准备的。你只能够读上帝的书,你只能够读《圣经》,而且普通人连读的资格都没有,只有教会的人才有资格读,才有资格解释。所以在过去,好奇心是被长期排斥的。

但实际上,好奇心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第四驱动力。你知道前三个驱动力是什么吗?食物、性,还有你要建房子。就是动物也要建房子,我们人就不断地买房。人是有第四大驱动力的,就是好奇心。正是因为有着好奇心这个驱动力,才使得人不仅仅满足于搭个土房子,而是盖起了摩天大楼,造出了高铁这样的东西。但是过去人们是排斥这件事情的。

同时,人本身也具备排斥好奇心的原始动力,这个叫作“认知吝啬鬼”。就是我们的大脑的习惯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大脑的习惯就是懒。为什么?因为大脑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活命,而不是为了让你求知。求知这件事情对我们的生命来讲没那么重要,活下去才最重要。但是你知道,动脑子很消耗能量。所以人类的大脑自我保护,它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动脑子,这个叫“认知吝啬鬼”。

所以凡是具有认知吝啬鬼这种特性的就是一切解释听别人的,就是我想了解这个事,那你说说看,你告诉我网上怎么说的?我传个段子给你吧。你看,为什么我们在网上会有那么多没脑的段子传来传去,大家都会以为很有意思,连谣言都信,今天谁被抓了,明天谁倒霉了。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判断,我们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去了解这件事情,进而就会产生一种状况,叫作“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就是大家都随大溜。这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就是一匹马拉车和很多匹马一块儿拉车,然后看使劲大小。你会发现,只要拉车的马一多,这些马都不使劲了,这叫“社会惰化”。拔河也是,一个人拔河和一群人拔河,你去测每个人出的力,小很多。你主观上都没有这个意识,你觉得,我为了团队,我要使劲,但实际上就是比你一个人拔的时候劲要小得多。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好奇心的原理。首先,我们知道好奇心是双刃剑。为什么呢?如果是未受控制的好奇心,会导致大量的冲动。这里有个案例,一个小孩子觉得手枪很好玩,就每天跟他的弟弟玩手枪。他们家一把手枪被他们兄弟俩发现了。父母只要不在,他们俩就拿枪互相追着打,当时用嘴里边发声,啪啪地追打,真枪,就啪啪啪这么打。有一天,他突然有一种冲动,特别想扳一下这扳机,然后旁边没人,他跑到窗口冲着楼下“砰”地打了一枪,前所未有的巨响。然后周围的人报警说,有人开枪,实际上是一孩子开的。

什么东西驱动这孩子开枪呢?好奇心。他好奇这玩意扳一下是什么感觉,有的还冲着自己的眼睛看,看这枪管是什么玩意儿,来一枪是常有的事。所以好奇心是双刃剑,如果你不加限制,真的可能带来很多毁灭性的伤害。但是另外一面好的地方就是,认识性好奇需要在认知上的持久努力,你才能够看到那个知识的缺口,才会有更多的好奇心。

为什么人们解决了好奇心的问题会很开心?这是大脑里的问题。从原始人的时候,人们就愿意探索这些不同的东西。人们玩火,然后建房子,发明语言,发明文字。原因就是,当我们解决了知识的缺口问题,解决了一个好奇心的困难的时候,你的大脑当中会布满了多巴胺,就是那种快乐的感觉。这是好奇心的原理。

那人类为什么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童年?这个很有意思,就是人的好奇心不是白来的,人是拿东西交换出来的。他这边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他说如果一群哺乳动物的妈妈们坐在一块儿聊天,谈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最没有发言权的就是人类的妈妈。小马的妈妈说什么呢?我的儿子一出生就开始跑了。小羊的妈妈说,我的女儿现在在考虑性伴侣的问题,都已经考虑这个了。而人类的孩子还在爬,连爬还没学会。就是人类需要一个特别长的被父母照顾的童年时代。为什么呢? 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吧?我也是读这本书才知道,人们在童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三样东西。第一个是爱,就是人的情感要丰富得多,所以人在童年要学会爱,学会爱的关系。第二个是学会学习,第三个是学会问为什么。所以孩子在小时候问的大量问题,几乎全都是为什么,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这是其他动物不做的事情。

人跟别的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人不会简单地模仿自己的父母,不会简单地模仿自己的同类,人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会发现,咱们的孩子模仿咱们,模仿了一段时间,突然不模仿了,改成别的了,都在探索新的道路。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要有童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这里边他们做的那个实验,就是孩子指了东西以后,让大人的反应不一样,你会发现这孩子指着指着就不指了。所以区别家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你怎么样回应孩子的问题。回应孩子的指或者提问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性的回应和反问。就是你说,问得很好,特别棒,你是怎么想的?你跟他不断地互动,然后给他解释,这样的话,孩子就会特别有参与感,他会愿意学。

但是父母每天忙于生计,忙着加班,忙着赚钱,根本没有时间跟孩子说话,把孩子甩给爷爷奶奶,或者甩给电视。把孩子甩给电视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就是孩子会很容易沉迷在电视里边,但是电视从来不回答他的提问,孩子会模仿电视,电视没有回应,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模仿得对不对,这个事到底有没有效果,好还是不好?没有。

所以在这些家庭里边,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变得相当迟缓。如果想要让孩子聪明,想让孩子学习好,最重要的是你要跟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互动,然后多说话,孩子的智力取决于他在三岁以前,你平均每天跟他说的单词量。就是多说、多互动、多问,他的大脑就会发展得很快。

好奇心最大的敌人有两个。什么东西阻碍我们的好奇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第一个叫作过分自信,过分自信就是无知而快乐效应。你要问所有人,在这个社会上,你们觉得你们的沟通能力大概能够排在前百分之多少?80%的人都说自己排在前20%。这肯定不对,但是沟通能力越差的人,越觉得自己排得靠前,因为人没有自知之明。我们讲过“达克效应”,咱们讲《知识大迁移》,里面说,越是认知水平、知识水平低的人,越会有错误的评价。这是第一个障碍,就是来自于过分自信,无知而快乐。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第二个障碍,叫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是什么呢?就是吓坏了,恐惧会杀死好奇心。有没有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乖?你老实点,你不要捣乱,不要越雷池一步。所以你发现你连跳槽找个新工作都不敢,因为永远谨小慎微,永远胆小,不敢去探索任何未知的领域。这也会阻碍我们的好奇心。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谜题和奥秘的概念。各位知道什么叫谜题吗?贾宝玉,通灵宝玉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谜题。什么是奥秘呢?奥秘就是,什么是美国梦?整个那个小说讲的就是美国梦的过程。所以高级的电影、高级的小说都是从谜题入手,最后上升到奥秘的高度。

你知道人类最喜欢关心什么吗?人类会关心奥秘还是谜题?人类的大脑会关注谜题。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电影卖得更好,你希望你的推广更容易,你卖的产品更加清晰,你把它包装成谜题的样子就好了。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这是一个有确切答案的东西,人们的大脑喜欢追求有确切答案的东西,但是人们不喜欢去追求那些真正奥秘的东西。所以当我们在谈到好奇心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好奇心所要解决的更高级的东西,是奥秘级的东西,而不简单的谜题一类的东西。

最后一个关于好奇心的原理,就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好奇心会被压制得更厉害。就是当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获知一个东西的答案的时候,惰性就开始产生了。就是我们非常容易地去Google一下,百度一下,我们就能够搜到想要的任何答案。

但是这里边损失了什么呢?这里边损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作“富有成效的挫败感”。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富有成效的挫败感是能够加深我们记忆的东西。没有Google你会怎么做?你就一定会去翻百科全书,就会查,就会读,在找的过程当中,你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当你有了直接到答案的搜索的时候,你知道谷歌的创始人,他们经常引以为豪的是,我们要减少人们求知的摩擦感。什么叫减少人们求知的摩擦感?就是想要啥,一搜一定冒出来,不需要你翻到后五页,就搞定了。

但你没有想过,这个过程当中的那种摩擦是有价值的。那个摩擦就是学习的过程,开阔眼界的过程。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窄化,越来越趋同,而不是越来越有多样性,这是非常吓人的一件事。所以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当中,就会减少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就像我们过去逛书店,我现在还有逛书店的习惯,虽然各大出版社都在不断地给我寄书,但如果我只接受他们寄的书的话,我的视野就会变得越来越窄。所以我就一定要自己去逛书店,去获得意外之得。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叫作《直面人生的恐惧》,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没有任何排行榜有这本书,就是我看见的。我说,这书看起来很有意思,翻一翻觉得好棒,是意外之得。只有这种意外之得才能够让我们不断地撕开一个一个的新裂口,找到那些你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否则你就总在自己知道的东西里边打转,出不来了。有意思吧?所以这就是关于好奇心的基本原理,网络会对好奇心产生挤压的效应。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好奇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好奇的红利。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数字鸿沟”?就是说,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普及,有可能人和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为什么?其实按照我们过去的想法,会觉得互联网普及了以后,每个人都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那按理说,那些更穷的地方,非洲、南美洲这些地方,应该很快地赶上来,因为知识都放在那儿,你都可以看。事实上不是。这个书里边有一句说得特别棒,它说,人们并没有因为数字技术普及而缩小成就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多吓人。就是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地普及,大量原本不上学的人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浪费他们的时间。

所以造成数字鸿沟的根本,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你的好奇心。就是我们根本没兴趣运用认识性好奇,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大量的人以前之所以处在鸿沟的那一边,就是因为他那时候就不好奇,那时候就不想好好学东西,觉得什么东西都没意思,所以他才会变成鸿沟那一边的人。这时候你告诉我有了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多东西,他首先看的就是能不能打游戏,能不能交朋友,能不能聊天,能不能浪费时间做图秀自己。所以这句话给我造成了非常大的震撼:它并没有减少人们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

强者越强就是因为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互联网那么大,放在那儿对你没有影响,你依然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你想要什么东西,去那儿找一下就回来了。所以它对你,对一个具有认识性好奇心的人来讲,它不是一个负担。就是禅宗讲的“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我若无心于互联网,何妨到处都有互联网?没影响。这时候你会发现,你进步得越来越快,它是个工具。

但是对于那些丧失了自我进步、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来讲,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把你的时间整个吸进去,经历整个吸进去,甚至有人在上面赌博、花钱,全部吸进去,这个鸿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知道好奇心的红利了吗?就是如果你具备认识性好奇心的话,你会有红利,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好奇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本能性的好奇。像小孩子指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什么都想了解,是本能性。第二个叫作为什么,就是我们喜欢问为什么,不了解就要问。最后一个最高级的,叫作求知欲。真正最高级的好奇心是求知欲,不光是为什么,而是我想知道这背后的原理,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甚至我希望能够创造,能够给人类留下来知识性的财富。

这本书里边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反思。咱们讲过一本书,叫《翻转式学习》,你们记得吗?《翻转式学习》里边有一个实验,有一个教育学家在印度贫民窟里边的墙上装了一个电脑,过了一个月,发现那个村里的小孩都会玩那个电脑了,并且都会用它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教育学家就开始反思,说孩子不需要教,孩子自己探索能力很强,你只要给他创造机会和工具,他就能够学得会。这个甚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流派,很多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反转式教学、放权式教学,教师只是在旁边提问等等。

这个作者说,这些研究造成了人和人之间差距的加大。他在美国的实验发现,中产阶级变得越来越好。我去美国考察教育的时候,就明显地感觉教育差距太大。就是好的学校好到让人羡慕,教学方法也很棒。差的学校太差,差到学生到了四年级都学不会两位数加法,就这么差,没办法。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种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软肋在于对博学的忽视。所以孔夫子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转了这么多年,转回来你发现,孔子之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只有求知欲,只有思维方式,只有好奇心,缺乏大量的知识做基础,他是没法得到长足的进步的。

这里边讲了一个很惨痛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很穷的学校里边,有一个老师是教国际象棋的。他在这个学校里边教他们下国际象棋,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出色,有很多小孩下得非常好。其中有一个冠军的黑人小孩很聪明,连续很多次下到全区的冠军,就他比那些好学校的学生下国际象棋都要下得好。所以这个老师就下定决心说,我要鼓励他,我要让他努力考上那个好的中学。

你看,假如这是一部电影的话,结局是什么?假如这是一部电影的话,结局就一定是这孩子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老师的辅导,他最后考上了。但事实上,这个孩子费了很大的力气,到最后依然没有考上,而且分数差距很大。为什么?国际象棋代表的是他的智商,他的好奇心,他的求知欲,他的灵活度,但是他实在是太缺知识了。他大量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所以他压根就没考上。

但是为什么在中产阶级家庭,用这种引导式的提问、这种放权式的教学,效果很好呢?这些家庭的孩子本来就有大量的书可以看,本来就有很多班可以上,本来就可以跟很多人讨论这些问题,他的父母也可能会引发他的好奇心去看这些东西。但是对那些贫民窟的孩子,对那些父母本身就没怎么上过学的孩子,父母每天打他们的那些孩子,或者每天为了房租发愁的家庭,他哪有精力去跟孩子讲知识?然后你跑到了学校发现,还没有学到知识,学校在整天调动你的积极性,没有知识,就会使得这个鸿沟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一味地只强调好奇心,而没有博学的支持的话,你的长期记忆是跟不上的。人的大脑当中运用一个东西的时候,会用到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就是我这会儿要干这个事的时候调动的记忆,但是你还有一个部分叫长期记忆,就比如说诗词歌赋、物理原理、历史知识,这些东西都沉淀在我们的长期记忆库里边。你今天工作,你来讲这本书,来录像,看起来不需要调动长期记忆,但是有长期记忆和没有长期记忆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有长期记忆的人的好奇心也会更高。所以我们需要趁着孩子还能够记住很多东西的时候,让他多增加一些东西在长期记忆里边,这就是记忆和好奇心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能够把这些东西搞明白的时候,我们的好奇心红利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过去我们对教育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误解。作者说,第一个误解就是儿童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第二个误解,就是事实会抹杀创造力,就是过早地给孩子大量的事实,会抹杀他的创造力。第三个误解就是学校应该传授能力而非知识。他认为这三个都不对。尤其是对于缺乏自己获得知识来源的那些家庭来讲,这是非常糟糕的方法。这颠覆了我们过去的认知,所以要重视学习这件事,重视知识这件事。

那么,最后一个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那到底怎么才能够保持好奇心?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我们的好奇心怎么保持?他一共给了七种方法,每个方法都很有意思。第一个方法,叫作“虚心若愚”。虚心若愚其实就是英文的“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在演讲的时候说的。stay foolish是什么意思呢?乔布斯曾经有过一个经历,就是他做过一家公司,叫皮克斯。迪士尼在沃尔特·迪士尼去世了以后,开始大幅地下滑,然后皮克斯上升得很快。后来乔布斯进入到迪士尼的董事会以后,力主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

在这个过程当中,乔布斯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要问我,迪士尼的CEO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就是他对于皮克斯一点都不好奇。在这么多年的相互竞争和交往过程当中,他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来到皮克斯,但是他在皮克斯待的时间一共不超过两个半小时。傲慢,就是当一个人傲慢的时候,觉得我是老大,你还想挑战我的地位,我根本不屑于了解你的时候,你的好奇心就开始丧失了。所以乔布斯说,要虚心若愚。所以第一条,我们要能够学会虚心若愚。

第二个叫作建造数据库。在创造力里边的研究,有一个“尤里卡时刻”。什么叫尤里卡时刻?就是那个事想了很久,你都没想明白,然后突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明白了。遇到过这种情况吧?你想一个很难的事,过了很久突然明白。你以为真的是吃饭带来的吗?不是。是你之前真的想了很久,这些东西的来临是因为我们之前建造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所以如果你最近没有什么事好想,没有什么特别好奇的研究的话,去读书,往那个数据库里边装东西,不知道哪一刻就会突然起到作用,不知道哪一刻,“尤里卡时刻”就冒出来了。所以不要着急,给自己建造数据库,这是第二个方法。

第三个叫作“狐猬精神”,狐狸和刺猬。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事。这是一句西方的谚语,是说什么呢?狐狸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有无数种办法。刺猬只知道一件事,你来我就蜷起来,只要你来,我就蜷起来。所以过去有人就用这句话来说,刺猬了不起。但是狐狸真的不好吗?所以这个作者说,要有“狐猬精神”。什么叫“狐猬精神”?你既要像狐狸一样知道很多事,也要像刺猬一样只知道一件事。

这个在IBM的体系里边叫作T型人才。什么叫T型人才?知道好多事,有一样事特强。谁是T型人才?查理·芒格。你看查理·芒格整个书的论述,他就是一个T型人才,他对于财务、对于投资,绝对是深深扎入进去的。但是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没有他不关心的,这就是典型的T型人才。还有谁?就是达尔文,生物学绝对的专家,但是他同样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这就是T型人才。

所以我们要像狐狸和刺猬一样,既要追求广博,也要在某一个方面深入。我经常劝很多人,大家说,读书有什么方法?我说,如果你自己没有一套体系的话,你读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建议年轻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沿着一门学科读下去,先让自己成为对这门学科真正有所了解的人,然后这时候你发现,你读别的学科的时候,你都能够跟自己最熟悉的这个学科建立起联系。这就是T型人才的搭建,这是第三个建议。

第四个就是询问关键的“为什么”。这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有一个小公司要给一个大公司提供原料,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关键时刻过不去,是什么呢?大公司要求,你生产的所有原料都必须全部供应给我。然后那个小公司说,就是不行,这条不能同意。双方僵在那儿签不下去,然后就给出各种各样的条件,我们能不能给你一个什么特许权,我们能够给你补贴多少钱?不行,就是不行,这么拧,谈不下去。

后来找了一个谈判专家来。谈判专家就说,问个问题呗,你为啥不能够把那个都卖给我们?他说,我答应过我表哥。他表哥有一个小厂,每年需要从他这儿进货,进一部分原料。他说,我答应给我表哥一直供货,所以你们买断,我表哥怎么办?那大客户说,那就给你表哥供点不就完了,除了你表哥那份之外,你剩下的全供给我们不就完了?这没问题,就签了。

后来大家就反思,为什么这个谈判会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我们很多人不擅长问为什么,我们只擅长搞定对方,就想说,能不能我出个条件,你答应了不就行了吗?谈判,你要深入地了解他为什么坚持这件事。

第五个就是做一个“思想工匠”。就是你有了一个想法,你有了一个好奇心所带来的好点子,你要想办法打磨它,把它实验出来。这里边经典的例子就是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有一次找了一大帮人,往海上撒油,撒完油以后,测海浪的起伏。为什么?因为他听说油可以减缓海浪的浮动,他就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这个东西被验证是真的,那么我们在大风大浪的天航海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危险。那时候航海很危险,所以我航海的时候,只要把油撒出去,这个海面就平了,然后就可以走过去。这就是思想工匠,他不会简单地接受一个结论,他不会觉得有一个好主意,这个事就结束了。他要去摸索,去尝试,直到把它做出来为止。

第六条是我最喜欢的,叫作“质疑你的汤勺”。什么叫质疑你的汤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他讲过一句名言:我喜欢无聊的事物。为什么?给大家讲讲,你们就了解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这段。著名的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过一句名言,他说,如果两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它原来一点都不无聊。就是我们现在天天都在挑战无聊,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棒,但是我们的心变得更空虚。实际上,如果你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去仔细地盯着它看的话,一定能够看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来。

我给你举个例子,这个叫作“注意力的转化力量”。就是如果你投入足够高的注意力的话,你就会转化这个事情的本质。有一个专家,是一个老师,她叫作麦金纳尼,麦金纳尼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麦当劳店里边煎鸡蛋。早餐不是有那个蛋吗?她就负责把那个蛋打进去,她每天会经手打400个鸡蛋。这工作其实很无聊,在咱们看来,敲鸡蛋,放在那个圆的东西里边,滋——再弄一个。你猜她怎么度过这个时间的? 麦金纳尼忽然觉得,眼前的每个鸡蛋都变成了一个微缩的战场,蛋白质在里面与热量勇士们进行激烈奋战。于是她开始仔细观察每个鸡蛋,看什么位置上的蛋白质最先战败,中间的还是边上的?在其他日子里,这些鸡蛋有时会让她想起曾经在历史课上了解到的魏玛时期的德国,一个鸡蛋的价格从1/4德国马克变为40亿德国马克。有时,她又会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思考从鸡那里偷走鸡蛋是否道德。对于麦金纳尼来说,现在对鸡蛋的认知已经远超从前的范畴。

好奇心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练出来的。好奇心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就是当别人都忽视那个煎鸡蛋的过程,你会觉得物理、政治、历史、化学、伦理学,全在这个煎鸡蛋的过程当中反映出来了。中国人对这个东西应该最不陌生,中国古代的人就讲究格物致知,就是万物皆有其理。你没事就看这桌子,看一天写篇论文,就看这个桌子三个腿撑着,是什么结构?然后你慢慢地研究出一个结果来,天、地、人三才支撑着这个平面。所以就是研究,摸摸它底下怎么做的,然后看看有没有偷工减料,想想道德问题。就是你可以从一个东西里边格出特别多的道理来。朱熹就是倡导你要格物致知,你要不断地去练这个东西。那说起来很夸张,但实际上它锻炼的就是我们内心的敏感度,就是我们内心是不是会发现有趣这件事。因此第六招叫“质疑你的汤勺”,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很无聊,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这里边还有一段,还是这个麦金纳尼说的,她最后总结了一下她这个原则。她说,当你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其实我们都生活在某个平淡无奇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你身边的世界。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度过每一天,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同样的东西,从不多想他们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或者为什么能保持现在的样子,也不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变得更好。或者我们还可以去选择了解它们,一旦我们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了好奇,我们其实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所以好奇心这个东西是可以练出来的,是需要你不断地去思考,质疑你的汤勺,这么正常的一个汤勺,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不了解的东西呢?这是培养好奇心。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要学会将谜题变成奥秘。当你能够学会将谜题变成奥秘的时候,你的人生就有了意义,你可以从解决一个一个的谜题上升为探索一个一个的奥秘。这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就是这幅图,就这么一幅好多人在这儿的合影。大家能够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吗?就是一群人的合影,有的人朝这边看,有的人朝这边看,有的人还甚至这样看。

这个合影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来自于一个叫作威廉·弗里德曼的人,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员,二战期间专门负责破解日本和德国密码的。拍了这么一张照片:中间坐的这个女的就是他的妻子,他安排不同的人站的方位不一样,然后根据他给别人讲授的密码学知识,把这套站位的方法编成了一句弗朗西斯·培根爵士最有名的格言。懂他们那个密码系统的人,只要一看这张图,就知道这是一个情报,这句话说的是“知识就是力量”。人家玩得多高级,就是把这些面对谜题的这些东西,最后上升到了说,这就是生活方式。这多棒,我连跟我老婆照相我都照成这样,照成全是密码学的知识在这里边。

所以这七招能够让我们保持好奇心。从前面讲的对待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要给孩子回应,要跟孩子认真地探讨,并且经常会有提问,这时候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不一样。然后要给孩子和我们自己更多的长期记忆,要有很多的知识做铺垫,我们的好奇心才是高级的。否则我们天天都会沦落在八卦里边,都只想知道最新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探究有没有最新的科研发现。

最后,他讲了一个比雅尼的故事。比雅尼是什么人?你们知道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谁吗?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的西方人是谁?不是哥伦布,哥伦布是第二个。第一个人叫作莱夫·埃里克森。他是怎么知道美洲大陆的呢?是一个叫作比雅尼的人告诉他的。比雅尼是一个冰岛人,是冰岛的一个船长。比雅尼从美洲大陆边上过,已经看见了美洲大陆。然后他的同伴说,咱们去那儿看看吧,没见过那个地方。他如果登上美洲大陆的话,他可能就是哥伦布。

但是比雅尼当时不去,原因是他有一个任务,要去找他爸爸。他的爸爸跟红胡子船长去远航了,然后没有消息,他要找他爸爸。所以他说,虽然看见那是个大陆,咱不要去,咱们要去找爸爸,完成任务。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放在你们面前,如果你们是比雅尼,你们会追逐自己眼前的目标,还是会受好奇心驱使,去那个新大陆看一看?这永远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有时候好奇心会把我们引上歧途,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会让我们去做一些跟当前的任务无关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它给你带来的就是丰厚的回报。所以好奇心是困难的,但是好奇心是值得的。

最后还有一段想念给大家听的。你知道好奇心除了能够给我们带来财富、带来进步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吗?就是当你真的拥有好奇心以后,你的心会变得更加柔软和慈悲,你看到一个女人在插队,你打心眼里边讨厌。你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没素质?但你有没有想过,她会有什么故事?她身上可能正发生着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好奇心,我们就会把别人都简单地当做是一个人,但是他没有情感、没有故事、没有背景。如果你有好奇心,你会展示出更多的同理心,这个世界会多更多的理解,会多更多的幽默感,会多更多的交流。所以最终的选择权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

我们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来作为结语:认识性好奇很难用一两句话去评价,保持这种好奇并非易事,它会将我们从当前的任务和目标中带离,弄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但是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去探索呈现在眼前的、各式各样的知识世界,也可以选择像比雅尼一样,与美好而奥妙的世界擦肩而过,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的降临。若换作是你,你会把握住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幸运时机吗?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谢谢大家,我们下周见!

来自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