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 次浏览

《欧阳修传》–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30分钟

大家好,我们今天为大家录制本期新书《欧阳修传》。看欧阳修如何实现人生的逆风翻盘。

欧阳修是一个三朝元老,官当得特别大,所以苏东坡都是被他选出来的。

但是他在我们的整个记忆当中,面目是模糊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人到底什么样,也不知道这个人像苏东坡一样,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为什么要了解欧阳修呢?在我看来,欧阳修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人。

原因是苏东坡才太大。

苏东坡的才华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而欧阳修是真正的草根逆袭。

他成为了一代文宗,他依然能够成为三朝元老,他能够开文章风气之先河,他被称作宋代的韩愈。

曾国藩在晚年选了历朝历代的三十二圣哲。

曾国藩认为,整个历史上能够被选进来的,这都是最厉害的人,其中就包括欧阳修在内。

而且了解欧阳修的这段故事,能够让我们对北宋的历史和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前边讲过了宋徽宗,讲过了苏东坡,然后讲欧阳修。

你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北宋三部曲。

就是这本书,可以叫苏东坡前传,如果你喜欢《苏东坡传》的话,一定要了解一下,苏东坡登上历史舞台以前,最风光的是欧阳修。

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作世俗的圣贤。

我觉得起得特别好,就是欧阳修是一个更接近于普通人的人,而且他也有很多毛病,也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就是这么一个人怎么样在历史上,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怎么样开一代之文风。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当着官利用业余的时间写历史,竟然给“二十四史”贡献了两部,就是我们今天所看的《新唐史》和《新五代史》,都是他写的。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

欧阳修比咱们大概大多少岁呢?差不多一千岁。

他是1007年出生的,出生在四川绵阳。

他的爸爸当的是军事推官,但是欧阳修的祖籍是江西,所以现在四川和江西两个地,都认为欧阳修是他们的人。

这个军事推官是一个什么岗位?就是一个小官,比这个县令可能还要低一点。

他的妈妈姓郑,但没有记载这个伟大的母亲的名字。

他的妈妈是他爸爸的填房。

他的爸爸把自己的第一个老婆休掉了,休掉了以后,娶了他的妈妈。

欧阳修四岁丧父,然后随着他的妈妈到湖北随州投靠了他的叔叔。

欧阳修的妈妈,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哪四大呢?大家都知道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退鱼,然后欧母画荻。

欧母画荻就是家里边穷没法写字,然后他的妈妈是大家闺秀,是识字的。

我们知道,枫叶荻花秋瑟瑟嘛。

他妈妈拿那个杆儿摘下来在地上画,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他们家隔壁住着一个员外,欧阳修跟他们家的人关系不错。

在十岁左右的时候,他从员外家里边读到了一套韩愈的文集,一下子惊为天人。

哇,说这个文章写得真好,他这一辈子立志要成为像韩愈那样的人。

韩愈的文章、欧阳修的文章、苏东坡的文章等,就是我们说的唐宋八大家这些人写的文章,为什么在当时显得另类呢?因为当时有两种文章,一种叫古文,一种叫时文。

时文就是骈体文,就是你必须把文章写得特别对仗。

为了使得这个文章特别对仗,导致我们很多地方就没法好好写。

你为了凑那个字数,为了凑那个韵脚,使得这个文章写得别别扭扭,变成了一股普通人没法亲近、没法读得懂的潮流,这个叫时文。

所以,韩愈和欧阳修他们倡导的是恢复古文。

古文就是你像孔子、像孟子那时候写得非常活泼。

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韩愈的原因。

在十岁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有一个看相的人,路过他们家给欧阳修看相,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能成大器。

但是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他的嘴唇包不住牙齿,所以这个人这一辈子必受诽谤,就是他一辈子会受到大量的诽谤。

当然,从后来的历史反推看,这个是说对了。

不知道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十七岁的时候,欧阳修在随州参加了乡试。

我们中国古代考试,都是先参加乡试,乡试考上的人叫作举子,就是我们说你中举了。

举子再到礼部接受礼部的考试,礼部考试再考中了以后参加殿试,殿试皇帝亲自考,考完了以后,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就放榜了,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过程。

然后十七岁乡试就考砸了,一直考到二十岁才中了举子。

中了举子以后,二十一岁到礼部参加考试,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就是读韩愈的文章读多了,时文不行。

跟他同场科考的考生,有很多很有名的,其中就包括我们认识的包青天包拯,就是跟他一块儿考试。

二十二岁的时候,欧阳修觉得说不行,得找个人帮着推荐一下,或者找个名师求教一下。

他找了谁呢?他到武汉拜见了武汉当时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市长,这个人叫胥偃。

各位记不记得,苏东坡为了能够出来考试,去求见的人叫张方平。

张方平跟欧阳修关系并不好,但是张方平给欧阳修写了推荐信,把苏家的这三个人推荐给了欧阳修。

那欧阳修是同样的路线,就说明当时的举子们可能都得走这条路线,就去找一个靠山,找一个有名的人来指导。

胥偃接见了欧阳修。

欧阳修长得特难看,难看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有记载,仁宗皇帝当时见到欧阳修的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怎么这么难看?!长得又丑又瘦,嘴唇还包不住牙齿,呲在外边。

胥偃并没有讨厌他,跟他一聊天,发现这个年轻人相当有见地。

就问他,你愿意娶我闺女吗,然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欧阳修。

当然没有成婚,说好了,你回头考中了,我的女儿可要嫁给你。

这个胥偃的闺女长什么样,咱们不知道。

但是总之这个叫作榜下择婿,就是宋朝的时候,大量的这些有钱有势的人给自己的闺女找对象,都是放榜的时候,看那个榜一出来以后挨个问,这个结婚了吗,这个结婚了吗,没有结婚的到我们家来面试,就这样。

二十三岁,欧阳修到京城考试,这次胥偃决定说,你不要跟他们一样参加礼部的考试,还有另外一条通路。

另外一条通路是什么呢?走国子监的入学考试。

结果欧阳修一去,国子监入学考试考了第一名,到了国子监里边还要选拔考试,又是第一名。

通过国子监选拔上了礼部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晏殊。

各位知道,他就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作者晏殊,他最有名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十四岁就中了进士,就是十四岁就参加殿试,皇帝就录取了他,给他进士的头衔。

你想,好多人考一辈子考不上,人家十四岁就考上了,所以晏殊当时的官已经很大了,担任了主考官。

在礼部考试的时候,晏殊给了他第一名。

然后三月份参加殿试,这欧阳修前面连着考了三次第一,觉得这天下就是自己的了。

你想那时候,写文章写得好的人,就像我们今天唱歌唱得好的人一样,一下就出名了。

所以,只要你有好文章、有好的诗句,你在开封这样的地方,是很容易出大名的。

那时候,欧阳修已经觉得自己行了。

他为了去考试,找岳父借钱专门做了一套新衣服,做了一套特别夸张漂亮的新衣服,说当状元的时候我就穿这个。

跟他一块儿备考的,有一个小兄弟叫王拱辰。

这王拱辰说,把你的衣服借我穿一下呗,然后那王拱辰就把他那个新衣服穿上说,我今天也算穿上状元的衣服了,特高兴。

结果一放榜,王拱辰是状元。

这个王拱辰当年只有十九岁,比欧阳修小得多。

然后人家是状元,他取了一个甲科十四名,这也不错了,甲科十四名至少有官当。

所以,五月份,朝廷就给了他一个从九品官衔,九品芝麻官,然后到洛阳当候补推官,跟他爸爸当年的这个官职差不多。

这就是欧阳修从童年一直走到科考成功的这条路线,等于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当官了。

然后二十五岁,欧阳修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非非堂,听着很现代。

非非堂什么意思?他说非非之为正。

第二个“非”是名词,第一个“非”是动词,就是反对那些错误的东西,这就是正确的东西。

其实,那会儿他在洛阳很闲,跟很多名士一块儿交流,在那儿就认识了梅尧臣。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但是梅尧臣一直仕途不顺,就是没有做到多大的官,但他跟欧阳修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

在这群人当中他们凑了七个人说,我们搞个竹林七贤吧。

因为洛阳那地,本来就有竹林七贤的遗风,这七个人整天喝酒,作诗,玩。

大家互相起外号,给欧阳修起什么名呢?叫作逸老,骄奢淫逸的“逸”。

为什么呢?太花,太喜欢喝酒,所以你今天去看欧阳修,当年写的那些词曲,很多都是跟歌妓唱歌留下来的诗作。

这也给他后来遭人诽谤埋下了伏笔,就是这个人的生活作风就这样。

在这一年,他娶了胥夫人,就是胥偃的女儿。

可惜胥夫人一年而亡,娶了第二个妻子,叫作杨夫人,也是一年而亡。

娶回家一年就死了,两个老婆都死了。

幸好娶第三个老婆叫作薛夫人,这个人比较长寿。

欧阳修自己死了以后,薛夫人还活了十几年,这个寿命比较长。

二十七岁,就是1033年的时候,他的夫人去世了。

这时候,欧阳修特别崇拜的一个人叫范仲淹。

可以说是把范仲淹叫范大哥,他比欧阳修年纪要大十几岁。

范仲淹那个时候做的是谏官,欧阳修给范仲淹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上范司谏书》。

他批评范仲淹,说你要能干你就干,你要不能干,你赶紧让开,做谏官这件事就是要得罪人的,你怎么什么话都不说。

然后范仲淹一看说,这文章写得真好,两个人引为知己,关系变得特别好。

后来,有人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结党营私,他们这个叫作党。

那个时候只要你一说谁跟谁是一党,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事。

皇帝特别怕这个。

欧阳修专门给皇帝写了篇文章,说我们是党,但是党也分君子党和小人党。

小人结党的目的是为了营私,君子结党的目的是为了做事。

一群同僚,大家相互之间不团结,不能够一起努力做事,怎么可能为皇帝做事呢。

所以,小人党跟君子党,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看他义正词严地告诉皇帝,我们就是一党。

在这个过程当中,欧阳修有一个花边新闻。

有一天,洛阳的主官组织一个宴会,让大家都来参加这个宴会吃饭。

结果欧阳修迟到了,迟到倒无所谓,迟到最尴尬的,是跟着欧阳修一块儿跑进来的是一个歌妓。

这歌妓也迟到了,而且歌妓一边跑,头发还散乱,头发掉得乱七八糟。

她一边弄头发,一边跟着欧阳修跑进来,欧阳修在前边,歌妓在后边进来。

大家一看说,这也太过分了。

主官就跟他讲,那这样吧,你是怎么回事,问那个歌妓。

他没有骂欧阳修。

他说,你为什么这个样子来了。

歌妓说,我刚才午休,说要参加这饭局,我赶紧就跑来,结果发现金钗没了,找不着,所以我才来晚了。

主官说,那不是有才华横溢的欧阳修在这儿嘛。

欧阳修,限你三分钟之内,根据她掉了金钗这件事作一首词,如果作得好,我送她一支金钗。

然后欧阳修留下了非常著名的《临江仙》。

看看欧阳修的文风你就了解了——欧阳修想都没想,上手就写。

你知道那时候的人,对写歌词这种事,就跟咱们今天发短信一样简单。

他说,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描述完了以后,你想那女孩多高兴,有一个男人为你写这样的诗,她爱死了,然后又得到一只金钗。

所以,这就是他当年做小官吏的时候的生活。

二十八岁的时候,欧阳修通过了学士院的考试,给了他正八品,叫作馆阁校勘。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官,虽然只有八品。

馆阁校勘干什么呢?给皇室整理书籍的。

皇室书籍的校对、整理这样的工作。

但是这个岗位是通往宰相之路,就是大量的宰相,都是干过这个工作,后来成为宰相。

然后在这一年娶了杨氏,就是他的第二个老婆。

第二年杨氏就死了。

杨氏去世以后,欧阳修逛元宵节,写了一首词,就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那一首,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宋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个有必要介绍一下。

就是元宵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这个作者在书里边说,七夕节是情人节,这是现代人编的。

它是从杨玉环和唐明皇的诗里边编出来的。

实际上,真正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就是元宵节。

为什么说只有元宵节能够作为情人节呢?古代没有照明系统,所以古代一到天黑,所有的人都老老实实在家待着。

出去黑灯瞎火的,吓死了。

只有在元宵节这一天,皇帝发话才可能连续三天点亮整个大街。

甚至有的皇帝高兴,五天,五天把整个大街都点亮,大家高高兴兴地出来可以逛街。

所以,是男女相会,互相看清楚对方长什么样的好机会。

你想,欧阳修第一年死了老婆,第二年都要去逛一逛,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司马光那时候在郊外写他的《资治通鉴》。

然后他老婆收拾好衣服,化好妆,准备出门。

司马光说,你去哪儿?她说,我出去看灯。

司马光说,家里有灯,为什么要出去看?家里点了个油灯,你干吗出去看?!他老婆说,那不光看灯,还有好多人,可以看人。

司马光说,我不是人?!就是他不让老婆出去看灯。

看灯这件事,在司马光和王安石这样的人看来,觉得有伤风化,干这样的事。

司马光跟王安石都不喜欢欧阳修,原因就是欧阳修太多情。

宋代的时候有一个职业叫歌妓,这个歌妓是官方允许存在的,而且官员们一块儿聚会找歌妓来陪着唱歌,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曾经有一个地方官招待欧阳修,请了一个歌妓,然后跟那个歌妓说,这是大人物,你可得招呼好,你能不能够让他高兴?歌妓说,你放心,保证让他高兴。

然后吃饭,唱歌,唱完了以后,这个官员特别满意说,你看,欧阳大人高兴成这样,你唱每首歌,他都跟着一块儿唱。

这怎么这么高的兴致呢?那个女孩说,我唱的所有歌都是他写的。

所以,那时候有这个风俗和文化。

但是司马光和王安石这样的人,一生不但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也都不纳妾。

连纳妾这样的,在当时看来正常的举措,他们都不做。

欧阳修跟他们完全不一样。

有人说,欧阳修写的《生查子·元夕》的这首词,不是写给他老婆的。

这个作者讲说,很有可能又是给别的什么歌妓写的。

但是我个人觉得情真意切,那首词写的“泪湿春衫袖”,我个人还是认为,这应该是怀念他去年刚刚去世的杨氏写的词。

1036年的时候,范仲淹已经做上了开封的代理市长,这个官就比较大了。

开封是首都,做了开封的代理市长,他给皇帝进献了一个《百官图》。

因为你知道那时候的人,很依赖于画画。

咱们在讲《宋徽宗》的时候,你就知道,很多人为了给皇帝讲明白一个事,写文章没用。

因为会写文章的人太多,皇帝都看晕了。

画画有用,画出来的画让皇帝觉得说,唉呀,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这么惨。

实际上是画出来的,你要能照相的话,我估计那这个皇帝可能更信。

然后范仲淹就给皇帝进献《百官图》。

这个《百官图》的针对目标是谁呢?就是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他认为吕夷简任人唯亲,网罗自己的亲朋好友,叫作朋党,弄了很多小人上来。

这件事出来了以后,吕夷简跑去找皇帝哭诉,说你看,我当宰相当了这么多年——吕夷简已经当了十几年宰相了,我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他就说,这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两派就开始斗争。

这一斗争好了,所有的人开始选边站。

站在吕夷简一边的人,就开始骂范仲淹他们,站在范仲淹这边的人,开始骂吕夷简他们。

这个就叫作景祐党争。

景祐年间所发生的景祐党争。

站在范仲淹这边的,基本上是一群年轻人,欧阳修一开始没有表态,但是他的好朋友尹师鲁先表态了,就是写文章骂人。

后来,对方有一个高谏官。

这个高谏官也写大字报,写文章来骂他们这边的人,欧阳修忍不住了,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骂高谏官。

其中用到的词——你看那时候的人骂人很凶的。

他说,不知人间有羞耻,就是你这样的谏官不知人间有羞耻,足下非君子也。

这时候,你能看到,互相批评缺少我们今天的批判性思维。

只要我认为你做错了事,你就是个小人,你非君子。

所以,他们经常用这样的定义和贴标签的方法进行相互的斗争,就导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经常反目成仇。

什么叫批判性思维呢?就是咱们就事论事。

事是什么事,人是什么人,即孔子讲的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

孔子是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所以,你看到欧阳修最后这一辈子没有落下几个朋友,就是和大量的人,到最后都变成了形同陌路,甚至有的人会成为仇人。

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给对方贴标签。

这件事情(景祐党争),范仲淹也被贬了,然后欧阳修也被贬了。

欧阳修被贬到了湖北夷陵做县令。

在这个地方欧阳修闲下来没事干吗呢?写《新五代史》。

因为你知道,宋朝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

五代十国特别乱。

什么叫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我们为了区分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就不用说了,我也说不出来,你们也记不住,因为太多了,太复杂。

五代十国的时候,没有一个皇帝有好下场,天天就是互相杀皇帝。

所以,宋朝人就反思说,这么乱的一个乱世,我们今天大宋王朝这么和平,这么富庶,我们应该吸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训?所以,欧阳修就跟他的朋友商量说,咱们要不要写五代史,把这个五代史整个写一遍。

这是他的个人行为。

闲下来没事写的这个五代史,后来入选了“二十四史”。

你就想想看,这个人的业余生活都能够创造这么了不起的东西。

顺便讲一句,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叫《混乱》。

《混乱》里边说,一个人要想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无论命运把你抛在了哪一个地方,你就地展开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方向。

所以,如果他被扔到夷陵县,他颓废,然后他开始整天写奏折,整天申诉,整天上访,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失败的小官僚。

但是欧阳修被扔在了夷陵县,好好做县令,好好写文章,没有人规定我不能够写文章。

所以,他修了《新五代史》。

这就是我们说,一个能够跟随机性共舞的人,是多么快乐。

在1037年的时候,欧阳修娶了薛夫人,这是他的第三个夫人。

然后欧阳修的叔父去世,他特别难过,因为叔父是养他长大的人,而他又不能够去奔丧,所以写了很多的诗和文章,祭奠他的叔父。

在这一年,他被调到乾德县做县令。

在这个时候,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种石碑,然后搜集石碑上的文字去研究。

所以,欧阳修为中国开创了金石之学,就是我们今天讲金石学,他开创的。

他就喜欢收藏这些碑文,碑上的这些文字等等。

接下来,好运要来临了。

1040年,这个时候你想,欧阳修差不多已经三十三岁了。

1040年的时候,范仲淹东山再起了,也就是说我们快到那个叫作“庆历新政”的时候了。

皇帝要任用范仲淹,范仲淹起来了。

范仲淹跟欧阳修说,你回来,给我做助手,帮我起草文件什么的。

欧阳修不去,说,第一,我不喜欢干那些起草文件的事,我觉得这些事没意思,不适合我。

第二,我当年写文章保你,跟别人一块儿吵架,是出于公义。

如果今天你把我叫回去,跟你一块儿干活,别人会认为我没有节操,别人会认为我写那些文章是为了升官,是为了结党。

你看,他想得很丰富。

他说,所以我不能去。

他就拒绝了范仲淹的邀请。

六月的时候,皇帝把他召回京,仍然任馆阁校勘,就是我们前面讲那个八品的工作。

他在这儿写了一篇文章,叫《纵囚论》。

这里边我们提到欧阳修写的文章,基本上都入选了我们的《古文观止》。

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他在《纵囚论》里边讲什么呢?他说,大家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非常好。

好在哪儿呢?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说,你们这些囚徒都回家过年。

回家过了年以后,回来接着坐监狱,然后就行了。

全放回去,放回去了以后,结果开年一个没少,全都回到监狱。

大家说,你看,老百姓的风气已经成了这样的状况了,都没有一个囚犯逃跑,简直太好了。

于是真的大赦天下,把这些人全放了。

这是当时歌颂李世民的那么一篇文章。

欧阳修说,不可能,说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就是人性有好有坏,那囚犯里边总有没人性的,总有不回来的。

而且不说大面积不回来,个别不回来总有,对吗?!这就是胡编,不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化人民。

为什么呢?因为不符合人之常情。

欧阳修认为说,无论是政策,无论是教化、文化、诗文,你要符合人之常情,你不能瞎编乱造。

你为了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胡说,这是不行的。

他在这儿给皇帝提了三个建议,他说,通漕运、尽地利、权商贾。

三个建议是什么呢?其实都是为了能够繁荣商业。

他认为,整个商业如果繁荣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过得好。

在这段时间里边,有一个年轻人来拜访他,这个人跟欧阳修一样,名气很大,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对他的事迹几乎一无所知——曾巩。

我说曾巩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

每次填空漏的那个就是他,就是最后一个写不上来的就是他。

为什么呢,别人都很有名,只有这个人在唐宋八大家里边不知道是干吗的。

实际上,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二十三岁的时候,跑来拜访欧阳修。

欧阳修喜欢这个孩子,为什么呢?曾巩能够把欧阳修写的文章背出来,就是你的文章我太喜欢了。

你喜欢韩愈,我喜欢你,所以你的文章我全都能背。

这就是他们那个叫作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了,就是他们当时要恢复古文。

在这个时候,他得罪了自己的老师晏殊,这时可能欧阳修自己有点膨胀了。

这个晏殊当时官有多大,就是文官做到最大,宰相,然后掌管着全国的兵力。

宋朝的时候掌管军队的都是文人。

因为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黄袍加身,所以宋朝一直防备武将。

武将不让你有太高的地位,管着整个部队的都是文官。

这个晏殊当时是军队系统的最高长官。

有一个下雪天,晏殊邀请所有人到他们家喝酒赏雪,也叫了欧阳修,这是他的学生嘛。

结果欧阳修来了以后写了一首诗,把晏殊差点没气死。

说什么呢?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意思是我们国家正在打仗,四十多万的将士穿着铁甲在寒冷的边疆。

我们这儿看到下雪,觉得很美,很开心,你还拍照发朋友圈,那边冻得要死。

你不担心那些冻得要死的将士,你在这儿喝酒取乐,你说你气人不气人。

他就把这诗写出来了,写完这个诗以后,拿给晏殊一看,那时候写诗都是当场都给大家念的,冷场了。

然后晏殊直接把他拉黑。

从此以后,晏殊说到欧阳修这个人,说文章还可以,人是小人。

但这个事的行事风格不像欧阳修,或者说不像晚年的欧阳修。

晚年的欧阳修,已经相当圆滑圆润了。

1043年,“庆历新政”开始,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这是范仲淹当过最大的官,而且那时候打仗,因为靠的是文人,所以范仲淹,在平灭西夏国叛乱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范仲淹是打仗很厉害的一个人。

然后欧阳修外放到了河北,晏殊不喜欢他——别在京城待着了,去河北待着。

在1045年的时候,出现了“张甥案”。

咱们大家都学过欧阳修的一篇文章叫《醉翁亭记》。

那里边的名句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们觉得欧阳修去到滁州写《醉翁亭记》的时候,是个很潇洒的一个状态。

实际上是背着案子去的。

什么案子呢?有人告他和他的外甥女乱伦,就是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嫁给别人家以后,结果丈夫很快就死了。

死了带着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大概三四岁。

你说这做哥哥的不能不管,所以就把妹妹和外甥女都接到家里边来养。

所以,这个外甥女等于是从小到大在他们家长大的。

长大了以后,又嫁出去,结果这个外甥女跟他们家的仆人私通被抓了。

抓了以后,结果落在了欧阳修的政敌手上。

这个政敌就逼他外甥女说,你跟你舅舅有关系没有?这个外甥女屈打成招,说跟她的舅舅有关系。

那为什么大家会往这个方向怀疑呢?也怪欧阳修写的诗,就是外甥女小的时候,他写过一首词叫作《望江南》。

《望江南》的词是这样,咱就不细解释了,你们听一下,他说: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就是这些审犯人的人说,你看你舅写这诗。

这诗什么意思?这不就是对你有坏心思吗?!你现在认了,认了给你判轻点,后来她就认了。

这姑娘认了以后,欧阳修大呼冤枉说,压根没有的事。

结果被外放到了滁州,就是查来查去,查不出真凭实据,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但是查到说,欧阳修有贪人家家的财物。

总之,板子重重地举起来,轻轻地落下,没有打得特别狠,外放到滁州。

到了滁州以后,欧阳修就整天跟这些人逛,修了醉翁亭这些地方。

而且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人写文章,都要抒发政治抱负,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最后表达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抱负。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也是一样,说众人看到我这么高兴,都不知道我为什么高兴。

其实我高兴就是因为你们高兴,与民同乐的意思。

我作为太守,我是希望老百姓都开心。

你看,他们其实这些文章背后,表达的都是他们的政治抱负。

在1048年,欧阳修又被调到了一个好地——扬州,做了扬州知州。

欧阳修特别会当官,给他当时的评价叫公门清净,就是没人上门。

他能够授权的事尽量都授权出去,自己每天日子过得特别好,还建了平山堂。

平山堂现在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就是扬州那个地区,是在当时江淮一带最有名的建筑。

1050年的时候,他又被调到应天府做知府,应天府在商丘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南京。

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南京,而是宋朝的时候的南京。

1052年,他的母亲突然病故,这时候丁忧,丁忧三年,就三年的时间不能当官。

然后五月的时候,范仲淹又病逝。

所以,在1052年的时候,对欧阳修来讲,有接连的打击。

范仲淹病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你就能够看到欧阳修的性格,已经发生改变了。

官场的历练是有用的。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请欧阳修给他的爸爸写神道碑。

你知道,那个时候一个人死了,谁写墓志铭,谁写神道碑,谁写什么东西,全都是要很有讲究的。

这个代表着这一人一生的哀荣。

让欧阳修写神道碑,欧阳修怎么都写不出来,就一直都拖着不写。

大家说,你写文章那么厉害,你随手不就写了吗?!你跟范大哥感情这么好,写了不就完了吗?!一拖再拖,拖到对方说实在不能拖了,这马上就要安葬了,必须得有这个东西。

好吧,写。

难在哪儿呢?就是这个时候,欧阳修和吕夷简他们家已经和好了,就是前面那个吕宰相。

那个吕宰相的儿子跟欧阳修成为了好朋友。

欧阳修就觉得说,这再写那段事——因为神道碑得把这个人的历史都写出来,你偏向谁呢?你如果偏向范仲淹没问题,那你就变成跟吕夷简作对了,那得罪朋友。

你看,他开始琢磨这个事,后来他写一篇文章,说范仲淹后来遇到了吕夷简,两个人和好了,关系特别好什么。

他就写这个和稀泥,然后拿给范纯仁。

范纯仁一看,直接把那段删掉了,说这太气人了,我爸爸根本没有跟他和好过。

那时候的文人,特别在意文章,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咱们今天人看说,就说你和好了,怕啥呢。

不行,这是气节。

所以,这是一段外放的经历。

接下来,他的官就越做越大了。

1054年,四十八岁的时候,调回京又见到了仁宗。

这次见仁宗的时候,仁宗跟他有一次对话,说你出去多少年了?十年了,整整外放了十年,头上两鬓斑白,已经开始有了白发了。

仁宗是一个相当好的皇帝,仁宗这一辈子,真是留下了特别多的美谈。

你看,为什么叫仁宗?仁宗有一天晚上吃饭,吃着吃着,一个石子把牙崩掉了。

皇帝吃饭有石子,这不要命吗?!然后皇帝马上跟旁边的人说,别说,谁都不许说。

为什么呢?仁宗说,如果为这个石子的事闹大了,就得有人杀头,咱们不至于为这点事杀人,别说了。

而且宋朝你看,像欧阳修他们这样的人,敢跟皇帝说特别难听的话。

为什么?其实有一个秘密,就是在赵匡胤去世了以后,据说有一个石碑,这个石碑是一个对子孙的训诫,这段誓言里边有一条是不能够杀文官。

所以,不能够杀文官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在宋朝的法律上规定过,你说你要规定出来,那还了得吗,但是大家心照不宣。

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宋朝的文官是比较敢说话的,不会杀。

就是苏东坡已经倒霉成那个样子了,可以把你贬到海南岛,但依然给你活路,这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见到他以后,就把他留在了京城,然后给了他一个正三品,叫作翰林侍读学士。

1055这一年,欧阳修做了一件很长脸的事,他出使契丹。

出使契丹回来以后,在国内的名气就更大了。

这就好像我们这儿有一个人出去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外交事务,回来以后,欧阳修的名气更大。

这时候,他见到了王安石。

王安石是个年轻人,他很欣赏王安石。

他说,将来你如果好好写文章的话,你是可以接替我的地位的。

因为我是一代文宗嘛,我走了以后,你就是我这个位置。

结果王安石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压根对这不感兴趣,我对你说的这事不感兴趣。

王安石的目的是出将拜相,是为了能够为天下做一些大的政治改革。

1056年的时候,开封水灾。

开封水灾大到什么程度?你今天到开封去看那个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人就会跟你讲,当年这个地方什么样,发生了水灾以后多么可怕,黄河泛滥。

欧阳修当时是正三品的大官,家里被冲得没有地方可以待。

一家人弄了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漂了一夜,就是在水上漂一夜。

欧阳修当时感叹说,人生之穷,一至于此。

就是能穷成这个样子,大量的人家里边家破人亡。

欧阳修没有房子,他在京城的房子都是租的。

虽然他是正三品,但是也没有太多的钱。

这次水灾发生了以后,大家说得反思——因为中国古代的人,都是说天降灾相,目的是为了让你反省,你得反省出什么事。

欧阳修就给皇帝上了一篇书说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提拔包拯;第二个建议,免掉狄青。

这个狄青是什么人呢?狄青是一个武夫,就是一个真正从底层打仗起来的人,跟着范仲淹平叛西夏的时候,立了大量的军功,特别能打仗,而且用兵也特别好。

所以,皇帝很喜欢狄青这个人,就一步一步提拔他。

在那个时候狄青成为了当时军队的最高长官。

你看,之前你想是晏殊,是文人,现在是狄青。

欧阳修说,不知廉耻。

这有什么不知廉耻的呢?欧阳修说你是一介武夫,你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历朝历代,从宋朝开国以后,武将就不能够当长官,然后皇帝封你,你就要,你都不知道推辞,你还有没有节操?!他就认为人家不推辞,不让,所以说没节操。

他喜欢王安石,也是因为王安石多次被提拔,然后王安石说我不去。

他说你看这人多有节操。

所以,他说老天爷发这么大的脾气,像这样没有节操的人一定要干掉。

最重要的事,是一旦狄青叛乱,谁也挡不住。

你想,就跟赵匡胤一样,说我不想叛乱,我的部下把黄袍给你裹在身上,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这件事情提醒仁宗说,绝对不能够留着狄青,后来把狄青贬到了外地。

为什么提拔包拯呢?说包拯这个人有名节,这个人道德比较好,有情操,所以要把包拯提拔起来。

就是他们觉得谁好,谁不好,最重要的是道德标准。

只要我从道德标准上看到了你好,我就一个劲地举荐你。

在1057年的时候,欧阳修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他终于做上了礼部的主考官。

欧阳修这辈子能够被大家记住,最有名的就是这件事,就是录取了苏东坡。

他在录取苏东坡的时候,当时考卷全是封起来的,就是你根本看不到这文章谁写的。

而且是举子写了这个文章以后,字体都看不出来,拿去找一帮人抄,重新工整地抄一遍,抄完以后,再送去给主考官看。

所以,主考官基本看不出来。

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说这文章写得真好,但是不能给他状元,不能给他第一名。

为什么呢?这肯定是曾巩写的,他一看就知道,他说曾巩写的文章,不能给第一名,给个第二名吧,给了第二名。

结果,这是苏东坡的文章。

而且在那里边有一段掌故,特别逗,是讲尧舜禹的一个掌故。

那个掌故欧阳修没见过,欧阳修就问,这掌故你们在哪本书上读过?大家说,掌故那么多,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读过呢?!但这个听起来应该没问题,就过了。

后来,欧阳修就问苏东坡说,那文章是你写的,那掌故在哪本书里面看到的?苏东坡说,我编的。

当时为了写文章我觉得凑不上,我就编这么一个掌故,我大概就那意思,就是方向大致正确就行了。

苏东坡这种人真是没溜儿。

欧阳修这次录取了苏东坡和苏辙,然后他还给苏洵推荐了工作。

苏洵因为没有参加科考,所以给他推荐了工作。

为什么苏东坡这次能够录取上?就是因为这一次,欧阳修大胆的改革,文风从过去的骈文,改成了平实的文章。

假如不做这次巨大的改革,像苏东坡他们这样的文风,就根本没法冒头。

所以,欧阳修等于是替他们趟路的人,把整个文风修改过来的人。

1058年的时候,包拯被人弹劾,没有当开封市的市长了。

原因是太严,得罪特别多人。

后来,欧阳修就替了包拯做龙图阁学士和权知开封府。

所以,那时候老百姓弄一个牌子,立在那儿,这边写着“包严”,那边写着“欧宽”,包严、欧宽就这么来的。

这个欧阳修,你想他在知扬州的时候,公门都没有事,都清静。

他是一个很有当官智慧的人。

所以,他不像包拯那样事无巨细,凡事都用法律。

在1060年,他的好朋友梅尧臣去世。

他一直以为梅尧臣会比他活得长,因为梅尧臣身体特别好,只不过是没有钱。

但是他一直把梅尧臣照顾得很好。

去世以后,欧阳修自己出钱,给梅尧臣出了整个的诗集。

如果没有欧阳修做这件事的话,可能这个人在历史上,他的诗集就留不下来了。

这时候他的官也当到了枢密副使,这是很高的官职了。

在1061年的时候,任参知政事,就是我们说原来范仲淹的那个官,在中书门下。

这两个什么意思呢?枢密院在西府,中书门在东府,所以人们把他叫作“备位二府”。

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事情,就是他督促仁宗赶快立太子。

因为仁宗所有的儿子都死了。

仁宗生一个孩子死一个,后来没办法,仁宗只好从濮王那儿过继了一个儿子过来。

过继过来以后说,你改个名,叫赵曙,给他改名叫赵曙,然后在宫里边养大。

结果仁宗又生了个儿子,生了个儿子以后,就说那你就回去吧,又把这孩子送回到濮王那儿了。

送回到濮王那儿没多久,仁宗的孩子又死了,然后又把人接回来。

所以,这个英宗——你想咱们讲童年逆境,这算挺严重的童年逆境了,就一会儿在这家待着,一会儿拉过来改名,一会儿又送回去,一会儿又拉过来。

需要的时候,你就来当皇帝,不需要你就回去。

这个时候,欧阳修和宰相韩琦他们这些人一块儿劝说赶紧立嗣。

你得有个太子,没有太子这个国家会危险。

仁宗说,那就立赵曙。

欧阳修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你这么大的事不要着急定,今天晚上再想想,明天再定。

你看,能在皇帝面前说这样的话,帮皇帝去做这样的选择,这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场景。

后来,皇帝想了一夜,过了很久,定说就是赵曙。

这就是欧阳修政治上的最高巅峰,帮着皇帝决定谁是太子,谁是后嗣。

1063年,仁宗病逝。

仁宗一共在位四十二年,当皇帝时间特别长,跟欧阳修共事三十四年。

所以你想,这两个人是相当有感情的一对君臣,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四年的时间。

英宗继位以后,出现了一件大事。

祭祀的时候,英宗就问,濮王我应该怎么叫?濮王是他的亲生父亲,仁宗是他的养父,那我把仁宗叫父亲,濮王我应该怎么叫?欧阳修认为,你应该叫皇考。

皇考就是皇爸爸,就像叫皇阿玛一样就是皇考。

但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一群保守的大臣说不合理。

因为是仁宗把你带大,是仁宗让你当上皇帝的,这才是你爸爸。

一个人不能有两个爸爸。

所以,你把他叫皇伯伯,皇伯就是那是我大伯。

这个皇帝有点犹豫,欧阳修这时候站出来,跟韩琦两个人,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副宰相。

欧阳修揣测皇帝是希望叫爸爸的。

所以,欧阳修就上书说就叫皇考。

这个是有据可查的,讲了一大堆的历史故事来讲这个事。

然后司马光他们就站出来,拼死跟他吵架。

这事极大,这个事成何体统啊?这就是仁政之端,因为孝是仁政之端,你是不是认可仁宗是你的爸爸。

你为什么要把一个不是爸爸的人,叫作爸爸?!欧阳修他们说,那就是爸爸,那怎么不是爸爸。

然后吵得一塌糊涂。

吵的结果,是司马光和欧阳修彻底割裂,司马光把欧阳修叫作“恶首”,就是为了钻营,为了附会,为了让皇帝开心,教皇帝做这样错误的事情。

一直到最后皇太后出面,就是韩琦发动了皇太后出面,说也别叫爸爸了,也别叫皇伯伯了,把自己的父亲濮王叫“亲”。

就用这个“亲”,解决了皇伯伯还是皇爸爸的问题。

这个事件叫作濮议之争。

这个濮议之争,是欧阳修一辈子政治上的污点。

甚至有人因为这件事,把欧阳修列入到奸臣的名录里边去。

就是你这是教皇帝做坏事。

司马光一辈子不跟他说话,就是这个濮议之争。

在1067年的时候,又发生了风月问题,就是有人状告欧阳修乱伦,跟他的儿媳妇乱伦。

唉呀,给欧阳修气得!你想1067年,欧阳修六十岁了。

六十岁的宰相被人状告说跟儿媳妇乱伦,找英宗就是哭诉讲这些事。

后来查——为什么呢?就是你想,如果是跟儿媳妇乱伦,外人怎么可能知道呢?这院子里的事,怎么传出来这样的消息呢?实际上,是发生在英宗上台的时候。

英宗上台大赦天下,罪轻的都回家。

结果欧阳修有一个亲戚也在监狱里边,因为大赦天下要放了。

欧阳修跑去给皇帝上书,说这人你不要放,因为这是我的亲戚,你放了,别人会认为,是因为我的亲戚给放掉的。

所以该关,他犯了错事还是关着他。

你说他多事不多事,人家大赦天下所有人都放,他非得说因为是我的人,所以不要放,所以,有时候觉得名节这个东西,真是害死人。

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他宁可让自己的亲戚坐牢。

最后,这个亲戚告发他乱伦,编的。

压根没有,但是一旦这个乱伦的声音出来,就被政治对手利用,大肆地渲染。

后来,英宗为这个事专门写文章,告诉大家没有这样的事,你们别再瞎扯了,根本就是清白的。

欧阳修说,心凉了,不干了,京城待不下去了。

他说你把我外放到外地去。

所以,给他外放到了安徽亳州,挂着刑部尚书和观文殿学士的名号。

到了安徽亳州,在那儿当官。

1069年,欧阳修六十三岁的时候,王安石变法。

因为英宗只干了四年就死了。

英宗去世了以后,他的儿子神宗上台。

神宗任用了王安石进行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当中,有一条叫作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王安石说,你们这些种地的农民,不要老找高利贷借钱,你找政府借钱,政府借钱给你,利息又低又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多好,政府还能挣钱。

王安石特别喜欢挣钱,为了政府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去打仗。

你看,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很正确的想法,但是到了底下以后就变形了。

到了底下,各层政府为了完成这个指标,导致不想借钱也不行。

就是挨家挨户必须借钱,搞得民不聊生。

到了欧阳修这儿,欧阳修直接就把这事停了不干,就是把青苗法停掉,不开展了。

停掉了以后,没想到皇帝大怒,说这么大的事,全国上下一盘棋你敢不干,然后收拾他。

欧阳修马上道歉,恢复。

他觉得皇帝是铁了心要支持王安石了。

接着他一个劲地申请退休。

在这个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号,叫六一居士。

我们大家都知道六一居士,是六十岁以后才取的。

哪“六一”呢?他说,家里边有一万卷书,一张琴,一壶酒,一千卷遗文,遗文就是那个金石,然后一局棋,一老翁,叫六一居士,打算过退休生活了。

在1071年的时候,欧阳修六十五岁,退休在颍州盖房子。

在这过程当中,苏东坡和他的弟弟两个人,还专门跑来探望他。

苏东坡是真爱欧阳修。

苏东坡觉得,没有你就没有我。

所以,欧阳修去世的时候,苏东坡在杭州哭得呀——弄了一个祭台,写那文章说,我应该跪着爬着到颍州去给你祭奠的,特别难过。

而且甚至在欧阳修去世几年以后,苏东坡还有一次专门到欧阳修家去祭祀欧阳修。

他对欧阳修是真有感情,这是他的恩师。

苏轼二兄弟跑来拜访他的时候就问,你离退休年龄还早。

宋朝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你要干到七十岁才能退休。

你怎么六十五岁就退休了呢,大好的前程?欧阳修说,我不能等到别人把我赶下台,我现在依这局势看下去我就完了,很快晚节不保了。

所以,我赶紧自己在好的时候,赶紧退,激流勇退。

这个过程当中,皇帝曾经好几次想把欧阳修提拔成宰相。

每次问王安石说,这个谁谁谁跟欧阳修比起来谁厉害,王安石说欧阳修厉害;这个人跟欧阳修比起来怎么样,他说不如欧阳修。

但是只要一说要不要把欧阳修调回来,王安石说,不要。

就是王安石承认欧阳修的能力很强,承认他才华很高,但是你想让他提拔成宰相来管我,没戏。

所以,王安石一直阻止着欧阳修回到首都。

1072年,华屋落成,就是他的那个房子盖好了。

盖好以后,他也给自己写了一个遗嘱,在遗嘱当中,他希望韩琦替他写墓志铭。

韩琦就是他一直的老上级,总是比他高半级的那么一个大宰相。

韩琦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是因为没有太多的诗文留下来,所以他名气没有这几个人大。

实际上,他官当得很大。

在1072年的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逝世,在他临去世之前,开始读佛经。

你知道,中国的儒生是不信佛的,所以他这一辈子都反对佛老,结果到晚年,快去世之前读《华严经》。

他给自己最后生的一个小儿子,还起了一个小名叫“和尚”。

然后八月份,追赠欧阳修从一品太子太师。

神宗听说欧阳修去世,一天不上朝。

这个是一个惯例。

在大臣去世的时候,对于皇帝来讲是个惯例。

韩琦去世的时候,皇帝应该是停止上朝了三天。

最后,给欧阳修发布谥号。

大家知道,范仲淹叫作范文正公。

“文正”两个字不得了,这是非常高的评价。

在给欧阳修下谥文的时候,有人提建议说能不能用一个“文”字,用一个“文”字更厉害,就是叫作欧阳文公,这个是更厉害的。

然后上报到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他们几个人商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文忠公,就加了一个“忠”字,既文且忠。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那个书上、书脊上就会写《欧阳文忠公文集》,这是他的谥号。

最后1075年,他葬于河南新郑。

为什么不葬回到老家?原因是因为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规定,当一个大臣去世,不能够葬得离京城500里以外。

就是你必须离京城比较近,所以葬在了河南新郑。

这就是整个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在活着的时候,他看到苏东坡的诗文,他说若干年以后没有人会讨论我,都只会讨论这个人。

苏东坡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今天我们了解了欧阳修以后,你会发现,没有欧阳修在前面铺垫,没有欧阳修的努力,可能也不会出现苏东坡,不会出现宋代的文章和诗文那么繁华。

这个人的生活,虽然有很多小节有出入,但你会发现他很可爱。

如果让你选欧阳修和司马光,你会愿意跟谁在一起?那个不让你看灯的司马光,我觉得你肯定不会跟他在一块儿。

所以,欧阳修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很努力,不断地在折腾,不断地在人生当中探索更多新奇的事物的人。

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欧阳修,让欧阳修也知道,过了一千年以后,依然有人在讨论他,有人在学习他的事情。

他一生当中遇到的这些人,跟他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晏殊看待欧阳修是俯视的,是瞧不起的,这是学生,而且人品还不怎么样。

王安石、司马光看待他是平视的,虽然你比我年长几岁,但咱俩各走各的路,道不同,不相为谋。

苏东坡看他是仰视,是感恩戴德的。

最后,我们用作者写的一段话来讲讲,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者说,欧阳修是本性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三任妻子死了两位,八个儿子夭折了四个,三个女儿全部夭折,自己一生,多灾多病,每次背着人偷偷哭,哭完之后又对人笑。

他一生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被贫穷折磨得够呛。

在京城租房子住,可他依然极端地热爱生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他爱收藏,爱喝酒,爱品茶,爱吃鳜鱼大闸蟹,爱看菊花牡丹花。

我希望,我写的欧阳修能够活过来,笑容可掬地走进你的生活,让你在半天的阅读时光中,有一种对话千年圣贤的快乐。

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对话千年圣贤的快乐,谢谢大家。

 

来自 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