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 次浏览

《遇见莫扎特》演讲实录–樊登讲书

读完本文约需30分钟樊登:各位好,这周的新书是《遇见莫扎特》。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太懂音乐的人,从小学会的唯一“乐器”就是口哨。

所以这次我讲莫扎特,我觉得特别忐忑。

但莫扎特又是一个谜一样的具有吸引力的人,我就特别想把他讲好。

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一招。

我们从来没有试过请一个“助讲嘉宾”,而这次我们请来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副教授田艺苗老师。

欢迎您,田老师。

田艺苗:您好,非常荣幸。

樊登:田老师讲过《穿T恤听古典音乐》,特别受欢迎,她对于音乐的理解那是专业级别的。

咱们先聊聊莫扎特这个人的历史地位,因为我知道您是莫扎特的粉丝。

莫扎特在音乐史上为什么那么重要,或者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田艺苗:一般来说,神童长大了可能就荒疏了,但是莫扎特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之后是大师。

所以我觉得他这样的音乐家,真的是称得上是伟大的了。

而且我们知道像贝多芬,还有像巴赫,他们写过所有的音乐题材,唯一没有写过的就是歌剧,但是莫扎特是交响曲也能写,协奏曲也能写,而且他是一个歌剧大师。

我们现在看18世纪的歌剧,几乎在舞台上能够看到的大部分18世纪的歌剧,基本上都是莫扎特创作的。

我们知道歌剧是专门有歌剧音乐家来创作的,像普契尼、威尔第就是专门写歌剧,不写其他的。

但是莫扎特他什么都能写,他这么全面,这真的是太天才了,基本上没有音乐家能够到达他那个高度。

樊登:我以前对莫扎特了解不多,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真的挺喜欢这个人。

为什么呢,他是一个典型的“无限游戏的玩家”,这个词来自于我们讲过的一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你们知道为什么莫扎特能够写那么多曲子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版权收入,一个音乐家写了一个曲子之后就把这个曲子卖给了一个贵族,或者卖给一个出版商。

卖完就完了,一笔交易就没了。

他不可能像今天的音乐家一样,一直收版税,能够赚很多钱。

所以莫扎特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他天天写,天天写,打台球的时候也写。

他喜欢打台球,一个球打出去,如果没进洞,那就停下来写几个小节——人家这脑子是可以随时切换的!所以他写了无数的作品,就像喷泉一样,停不下来。

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这位作者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很喜欢莫扎特。

他说,这个世界在压榨艺术家,因为那时候的艺术家是一个苦力活,这个世界并没有公平地对待他,总是在不断地压榨他,让他不断地写曲子来养家糊口。

但是莫扎特从来没有“印过伪钞”,就是莫扎特从来没有随便写一个曲子交差。

他的每一个曲子几乎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都是美好的。

田艺苗:是的,我觉得他就是像心里可以流出音乐一样,他不像贝多芬,贝多芬的乐谱上有很多修改的痕迹,很暴躁、很羞愧的修改痕迹。

莫扎特他从来不需要修改,非常流畅。

写下来擦擦几个音符,马上就可以拿去排练了。

樊登:后来有人在编莫扎特的乐谱的时候,有一些画蛇添足的人,在上面添了很多提示符之类的东西,这个我是看这本书才懂的,因为以前的乐谱上面是没有任何记号的。

很多高级的演奏家,在演奏现代人编的莫扎特的乐谱之前,都要费很大的劲,先把那些后人添加的东西抹掉。

田艺苗:对,因为以前的钢琴是弹不出强弱的,你写记号也没用。

现在钢琴已经变了,可以弹出各种层次来了,所以他们就写上很多记号。

樊登:所以莫扎特已经做到了相当完美的一个呈现,在收入那么微薄的前提下。

当然,莫扎特挣的钱也不算特别少,我们换算了一下,把他当时用的达克特、莱茵盾这些钱换成今天的货币,大概估算一下,莫扎特在巅峰的时期年收入大概有300万,放到现在看也是很成功的音乐家。

但是你要是跟他的历史地位比起来,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公平地对待莫扎特。

但是莫扎特从来没有拿音乐开过玩笑,他总是很开心地给大家写非常棒的音乐,所以他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他带来了特别多的欢乐的音乐。

莫扎特音乐基本上都是快乐的,是开心的。

田艺苗:对,他给你的感觉是纯真、快乐的,一直是这样。

但是我觉得他还是被低估了,如果去听他后面的歌剧,还有他后面献给海顿的那些四重奏,你会发现他是非常机智的,也是理解世俗的。

你听他的歌剧,他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也有深沉的部分,尤其是体现在最后的《安魂曲》里。

樊登:那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莫扎特的背景,莫扎特出生在1756年1月27号,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就是《音乐之声》的拍摄地。

他去世是在1791年的12月5号,在维也纳,只活了不到36岁,非常可惜。

在这本书里提到了非常有趣的一点,真是让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无常:莫扎特这一辈子挣的钱,很多都用来给他老婆治病了,因为莫扎特的老婆身体不好,一直需要在温泉疗养,所以莫扎特天天给别人写信借钱,都是说:我老婆又病了,急需用钱。

所以我们都认为莫扎特的老婆身体特别糟糕,但结果是莫扎特36岁死了,而他老婆活了80岁。

并且莫扎特死了以后,他老婆马上经济条件就好转了。

他老婆把莫扎特的那些音乐遗产经营得非常好,家里边也不欠债了。

所以我觉得莫扎特的理财能力,还是有点问题的。

田艺苗:我听他的作品,听起来是特别令人亢奋,就说明他这个人的状态也经常是非常兴奋的。

他其实是有点“不知节制”的状态,像个孩子一样。

樊登:他是一个有魅力的成年人,但是他也具有孩子气。

他跟女性的关系也特别好,有大量的女性朋友。

他还喜欢打台球,甚至喜欢赌钱,喜欢坐着马车到处旅行……田艺苗:他也喜欢写各种曲子献给女钢琴家,献给女歌手。

樊登:对。

莫扎特出生的那个时代,是启蒙运动的后期。

大家如果在历史上排一个坐标对比一下的话,就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即将开始的那个时候,跟莫扎特在同一个时代生活的人,有路易十六,然后罗伯斯庇尔,还包括美国的汉密尔顿,他们那些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他们家有七个孩子,莫扎特是七个孩子当中最小的那一个,但是其中有五个都没有活到成年,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他的姐姐南内尔和他。

他的爸爸叫利奥波德,这个人现在是大家研究的对象,因为他的教育方法怎么那么成功。

很多人在争论,莫扎特是不是神童?是因为有天才的基因吗?我个人觉得可能不是。

为什么呢,因为莫扎特的基因按理说很强大,但是莫扎特的妈妈并不是一个音乐家,他的爸爸是个音乐家,他妈妈是一个公务员,等于只有一半音乐家的基因传给了莫扎特。

莫扎特的妻子是个歌唱家,他们俩人的基因应该更强大,但是莫扎特的两个儿子都没能成为音乐家,都是音乐造诣非常普通的人。

所以这里边你会发现,真正最有效的可能是他爸爸的培养方式,对他的天才的挖掘。

利奥波德是当地的大主教的乐师,他在发现莫扎特具有这样的天分以后,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心地培养自己的孩子,从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就认真地培养莫扎特。

一开始莫扎特写的曲子,有很多是他爸爸帮着一块儿润色、修改。

但是后来在人们考察时发现,莫扎特在八岁以后,基本上他爸爸就“控制”不了他了。

八岁以后,莫扎特所写出来的那些曲子,就已经是莫扎特自己的风格了。

为什么呢,他的爸爸是一个很古板、不愿意开玩笑的人,他的妈妈是一个特别喜欢开玩笑的人,所以莫扎特的音乐突然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玩笑。

我不明白作曲家在写曲子的时候,怎么能够加入幽默感和玩笑在里边,这个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田艺苗:那可能是节奏方面,节奏非常活泼可爱。

樊登:我看这本书里边写的,他会故意地写一些让乐手没法演奏的段落,就比如说你吹长笛,吹长笛你够不着的这种感觉,这种小幽默。

田艺苗:对,他自己也很喜欢玩。

他会写一个曲子,两个手都在旁边,然后中间出现一个音,他就用鼻子来弹一下,就是特别爱玩。

樊登:这人是真的沉浸在这个音乐里边,很开心的。

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四岁开始学音乐,爸爸天天揍他的那种故事。

他爸也不揍他,这很好,不要让孩子恨音乐。

虽然不会逼他,但是他会用很多方法去训练。

我们这里边有一段是利奥波德写给莫扎特的信,在信里边描述了莫扎特小时候弹琴的那个样子,我觉得这一段是很珍贵的一段。

在1778年,父亲在给莫扎特的信里边写道:“小时候你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充满孩子气的。

当你坐在键盘前或专注于其它音乐活动时,没人胆敢跟你开半点玩笑。

为什么?甚至你的表情都如此肃穆,以至于许多敏锐的人在看到你的才华的早露,以及你始终凝重和沉思的小面庞后,不禁担心你的一生不会长久。

”一语成谶。

这个孩子太懂事,四五岁的时候坐在钢琴前开始演奏,就能够那么认真。

田艺苗:他可能也不是懂事,他就是被音乐吸引,他在思考,在聆听。

你看莫扎特他为什么写音乐写得那么快,写下来就可以立刻拿去演奏了。

因为他在玩的时候,心里都在作曲。

我们音乐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内心听觉”。

他是可以听到心里整个的管弦乐队的,每个声部他都听得见,每个节奏他都能够在心里安排好。

所以他其实在心里已经把整个立体地音乐都写好了,最后直接在在乐谱上面记谱下来就行。

樊登:所以李斯特后来说,莫扎特一生写下的音符,比一个专业抄谱员一辈子还要写得多,抄都抄不完。

你想抄谱员一辈子就不停地抄不停地抄,都没有莫扎特创作来得多。

天哪!这个人简直就是神仙。

他的爸爸是怎么把那么多音乐放到他脑子里边去的?或者他自己怎么能够那么了解音乐呢?田艺苗:他特别敏锐,也特别极致。

他可以在一个小快板的节奏里面,塞进很多游戏和他的音乐实验。

他其实是非常用功的,看起来是个天天在玩的一个男孩,其实他在吸收各种他那个年代可以听到的各种音乐知识,所以在音乐作曲方面,他是一个非常渊博的人。

樊登:厉害。

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的潜能的无限。

接下来在1760年,也就是莫扎特大概4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开始认真地培养他。

在1762年6岁的时候带着他到慕尼黑,给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进行了演奏。

然后又到了维也纳,给玛丽亚·特蕾西亚进行演奏。

我去过维也纳的美泉宫,那里边有一大幅油画,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她们做皇室庆典的油。

导游让我们找,说你们看这里边有一个小孩的一个画像。

我们就找,在最角上真的有个小孩,还带着假发,很正经在那儿演奏。

据说这就是小莫扎特,那时候他6岁,去见了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什么人呢?这个人被称作“欧洲丈母娘”。

她生的女儿特别多,她的女儿全部嫁给了欧洲各个国家的皇帝。

玛丽亚·特蕾西亚很喜欢莫扎特,莫扎特演奏完了以后,爬到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身上,然后亲吻了她。

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也就是给他们一些赏赐,然后觉得他们不错罢了。

实际上在那时候的贵族眼中看来,音乐家是什么人呢?我念一段话你们就明白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儿子想要给莫扎特和他的爸爸一份工作,把他们留在自己的宫廷里边,这时候来征询他妈妈的意见,他妈妈给他写信说:“你征询我有关任用那位年轻的萨尔斯堡人的事宜,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相信你不需要一个作曲家或一个无用之人。

然而,如果这样做会给你带来愉悦,我也不会阻止你。

我想说的是,不要让这些不事生产的人徒增你的负担,更不要给这些人任何头衔。

如果为你效劳,而这些人又像乞丐一样满世界游走,这会使他们的服务贬值。

此外他还有一个大家庭的拖累……” 那时候的音乐家地位真的不高。

田艺苗:其实在皇宫里面,他们虽然是被皇宫雇佣的,但是他们是跟仆人一起吃饭,就像一个仆人一样。

国王如果要打仗,肯定先把音乐家赶走,王室是把他们视作“乞讨的人”。

樊登:我们今天看来,音乐家在到处巡演,在贵族们看来,他们在到处“乞讨”。

真是不能理解。

女王能够在殿堂上那么开心地聊天,然后让他亲吻她,但是从内心里边瞧不起艺术家。

不过这还算好的,在1763年的时候,他爸爸就雇了私家的马车,带着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开始欧洲的巡演,到了巴黎,到了路易十五的宫殿。

路易十五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情人,叫作蓬帕杜夫人。

这时候莫扎特演奏完了以后,故技重演,又想爬蓬帕杜夫人的身上去亲吻她,被人家断然拒绝说,你不要这样。

所以那个时候的贵族和音乐家之间,是有着这种很奇怪的关系的。

然后在1764年的4月22号,开始到伦敦,在那儿见到了巴赫、海顿等人,这个“巴赫”是我们所说的那位大神级的巴赫的儿子。

巴赫的儿子还是莫扎特的老师,所以这里边是有传承的。

莫扎特曾经坐在巴赫的腿上弹过曲子,他还和小巴赫还进行过一次私下的比赛。

就大家在那儿看,看他们一块儿完成一个谱曲的工作,莫扎特那时候几岁大,竟然能够比他写得还快。

莫扎特跟海顿是好朋友,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好像也是差二十来岁。

海顿比他大,然后海顿很喜欢莫扎特,海顿跟莫扎特的爸爸讲:“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会用我的名誉担保,您的儿子跟别人不一样,他是最具天赋的音乐家。

”(田艺苗:莫扎特叫他“海顿爸爸”,经常在一起排练弦乐四重奏。

)在伦敦的时候,莫扎特和他的姐姐非常喜欢伦敦这个城市,而且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英语,他们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他们没有选择留在英国。

如果他们留在英国的话,可能音乐史都要改写。

田艺苗:是的。

英国特别欢迎德国来的音乐家,因为英国自己本土上基本没有自己的音乐。

樊登: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在哪儿呢,伦敦是一个接近现代城市的结构。

巴黎、维也纳,包括德国和意大利的那些城市,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的国都。

但是只有伦敦在那个时候,是最繁华的一个大城市的气象,所以伦敦欢迎所有的音乐家去那儿。

如果你定居的话,找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已经有人向莫扎特他们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但是因为他的妈妈还在维也纳,所以他们必须得回去。

在这一路上,莫扎特生过七次严重的疾病,因为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也糟糕,也没有现在的疫苗,所以小孩子经常会生病,其中两次甚至威胁到生命,但是基本上都被治疗好了。

所以一路这么颠沛流离,坐着马车,你想那多难受,天天那么颠,还能在马车上写曲子,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

然后回到维也纳之后,在1769年12月的时候,13岁,莫扎特又再出发。

在米兰他创作了四首咏叹调,大获成功。

并且为他赢得了创作一部歌剧的委托。

13岁的小孩,接受委托他创作歌剧。

他之前已经受到皇帝约瑟夫二世,就是那个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儿子,委托创作一部歌剧。

但这部名为《善意的谎言》的歌剧,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上演。

他的另一部歌唱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已经上演过,尽管只是在一个私人剧场。

所以他在戏剧方面,他并不是一个新手。

1770年圣诞节期间,歌剧《彭特国王米特拉达梯》在米兰上演并大获成功,这对一个还不到15岁的小男孩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与此同时,莫扎特获得了两项殊荣,在米兰他听到格雷戈里奥·阿列格里谱曲的合唱曲《求主垂怜》,并根据记忆把它写了出来,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与嘉宾对话)这个很难吗?田艺苗:这就是内心听觉特别好的体现,你去听完了别人的一个歌剧,能写下来,这很难。

像那些教会里面很多乐谱,他是不肯外借的,不想流传出去,可是莫扎特来听就 “糕糟”了。

因为他听完之后,回家可以把所有乐谱默写出来,每个声部都写得一模一样。

我们音乐学院里面也有很多学生,你一屁股坐在钢琴上,他都能听得出来你从哪个音坐到了哪个音。

樊登:他可以这样?人工智能啊这是。

所以因此他被推荐加入博洛尼亚爱乐学会,这是一个正式的头衔。

但在成为会员之前,他必须经过一项测试,严格地根据要求,采用“对位法”创作一首圣歌。

当然,他做到了。

什么叫对位法?田艺苗:我在学校就教对位法,很多个声部如何合作,旋律如何结合起来,这就是对位法。

樊登:这个难吗?田艺苗:这个应该说是作曲里面最难的,因为如果是配和弦,这是比较简单的。

如果是两个旋律结合起来,你还要考虑和声,还要考虑节奏错落,还要考虑两个结合起来怎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又不会互相切歌……我就是教学生把一个歌曲怎么样写成二重唱、三重唱。

巴赫就是对位法的大师。

樊登:我觉得那时候大家可能是对“野路子”培养出来的小孩不放心。

虽说他爸爸培养他了,看起来有点灵气,能够写谱子。

但可能就是听力好,所以得让他用对位法试一下。

结果他写出一首曲子,叫作K.86。

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都是K打头?田艺苗:因为是一个姓里面有个K的人,来编给他编了这些作品的号。

樊登:这个跟莫扎特没关系,不是M打头,是后来的一些莫扎特学者,编这个谱子的那个人,就决定了他的所有的曲子叫K。

那我们以后看到K打头了,就能够认为都是莫扎特的曲子吗?田艺苗:莫扎特都是K。

樊登:那如果是其他人呢?田艺苗:巴赫一般是“BWV”,其他大部分音乐都是“Ops.”开头,肖邦,贝多芬都是这样。

樊登:莫扎特是K带头的,都是那个编曲的那个人的姓,又长知识了你看。

然后莫扎特被授予了“金马刺教宗骑士团勋章”,所以他现在是一名骑士,并且以这个样子绘制了肖像画。

为了与他的新地位相称,维罗纳爱乐学院授予他乐长的头衔。

年仅15岁,他已经是骑士兼乐长。

莫扎特还可以佩剑了,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维罗纳是哪儿呢,我这次去意大利刚好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是在维罗纳那个地方发生的。

(田艺苗:最近维罗纳刚好有一个歌剧节,它每年有一个歌剧节,很著名,在古罗马的剧场里面演出。

)获得乐长的头衔,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什么含义?田艺苗:“宫廷乐长”等于说是宫廷里面在音乐方面的一个管理者,最有地位的。

就像现在一个歌剧院的院长一样,大部分都是30来岁的才能当上,这也算年轻了,但你看他15岁就当上乐长。

他的收入基本上就稳定了。

樊登:对于莫扎特的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详实的记载呢?是因为他老在外边旅行,旅行的结果就是他跟他爸爸和他妈妈之间老写信,所以他那些手稿、信件,我们能够看得非常清楚。

你会发现莫扎特是一个非常喜欢开玩笑的人,我念一个不太粗俗的。

他说:“我最亲爱的朋友,保持喜悦和欢乐,并时不时地来一个小型的放屁二重奏。

”他问候别人健康,是你要“放屁来二重奏”。

这可能是不是他没长大的一种表现?还是当时人们就这样?田艺苗:他是很爱玩,但是维也纳整个的风俗就是蛮喜欢玩的。

当时的人开玩笑的方式就这样,好像很多是这样,你看他妈妈,还有他的朋友们,也都是这样。

樊登:也可能是因为这种事,所以他后期在宫廷不太受到待见的原因吧?田艺苗:也不是吧。

我觉得是小时候太出名了,到处都知道著名的神童莫扎特。

那他后来长大之后,一来到维也纳,一来到宫廷,所有的宫廷音乐家都联合起来要打压他。

因为自己的饭碗不保了,天才来了。

他的才华,比维也纳所有的音乐家加起来都要多。

樊登:叫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的音乐家的生存状态,确实是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尊重。

今天我们觉得音乐家很高雅、很棒,但是当时,你就是我的一个员工,你就是我的一个仆人,这样的感觉。

而且收入是微薄的,他不能够得到任何一个乐曲的版权的费用,连印刷出版都非常艰难,所以他的收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田艺苗:但我们会发现,莫扎特小时候周游列国,他听了各地的民间音乐,听了各地大师的音乐。

但是海顿就一直待在宫廷里面,其实不知道外面在流行什么,也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喜欢他的音乐。

莫扎特就不一样了,他当时就是一个“国际级”的小音乐家。

樊登:可能过早地安定下来不是一件好事,他的音乐可能就走上一个狭窄的道路。

田艺苗:对,莫扎特到后来能够创造出那么多的歌剧,完全风格不一样的那些东西,跟他小时候开阔眼界也是有关系。

樊登:这本书的下一章是说莫扎特是一个“乐器大师”。

您有没有统计过莫扎特会多少种乐器?田艺苗:其实也并不是会多少种乐器,是他能够了解很多乐器。

他爱学,等于说他写一个曲子,就把这个乐器也学会了,所以很多乐器他都会。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音乐家,都是写钢琴曲的。

因为大部分的作曲家,自己本身就是钢琴家,所以他们写下来的钢琴曲,是大部分钢琴家弹个三辈子都弹不完的。

但是你想,如果是大提琴曲,一个大提琴家,他从8岁拉到25岁,基本就拉完了,再就没有那么多曲目给到他了。

像单簧管协奏曲、圆号协奏曲,这些小众乐器,它的那个曲目就更少了。

樊登:这里边有一个记载很有意思,说莫扎特19岁时写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然后这个作者就对这件事很赞叹。

我不懂,就是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写五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么了不起呢?田艺苗:因为有很多大师,写了一个小提琴协奏曲,像柴可夫斯基,他写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然后被很多评论家诟病,说这个根本拉都拉不下来,因为他里面有很多实验的东西。

然后他就被那些评论给抨击的,再也不想碰小提琴协奏了。

像贝多芬他们,可能就写一个或者写两个就不行了。

小提琴协奏曲有点难写,他们写得确实不多。

樊登:所以这个作者说,一个人能够写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莫扎特很轻松就写了五部。

然后16岁对莫扎特来讲,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人生当中的对头,叫作科洛雷多大主教。

这个大主教比刚刚我们讲的那个玛丽亚·特蕾西亚要糟糕得多,因为他完全视莫扎特为仆人。

他不爱音乐,也不喜欢音乐。

他要求莫扎特给他写的那些音乐,去宗教仪式上用的时候,他总是说,尽量短,尽量短。

然后他还乱改,因为他自己也会弹点琴,但他一点都不爱音乐。

而对于莫扎特这样对音乐极其敏感的人,他是完全能够感知到这个人不爱音乐的。

所以两个人,就是我们中国话讲叫“不契”,这也确实和不到一块儿。

然后矛盾爆发得非常激烈,甚至莫扎特有一段时间不敢回萨尔茨堡,原因是他觉得,很有可能回去以后会被大主教抓去坐牢。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巴赫从宫廷里边要走,说,我不跟你干了。

那皇帝说,你要走,先坐牢。

就直接把他抓起来了,坐完牢再给你放出来。

所以莫扎特在这个大主教这儿,就是跟仆人一起吃饭,然后完全不被当回事。

而且这个大主教在说到莫扎特的时候,也有特别多厌恶的语气。

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发现大主教比以前更加严苛,他现在开始像对待自己的私人财产一样对待莫扎特,要求他住在宫廷里,与其他仆役一起吃饭,他带着莫扎特出访维也纳,在众人面前把他称为“家庭作曲家”,并命令他跳舞以取悦众人。

大主教还对他恶言相向,称呼他是“混混”“流氓”“白痴”“恶棍”。

他提出辞职,结果粗野的宰相阿尔科伯爵骂他是“乡巴佬”“混蛋”,更把他踢出门。

要知道莫扎特可是拥有骑士和乐长头衔,有权配剑的人啊!后来他自己曾拿这件事开玩笑,但他没有忘记这段屈辱,并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加以影射。

此后他主要生活在维也纳。

而他与萨尔茨堡的决裂,不可避免地意味着与他的父亲兼监护人的分离。

现在他25岁,只能靠他自己。

(田艺苗:辞职了。

)他跟他爸爸的分离是因为他爸爸得待在萨尔茨堡,但是他实在是讨厌萨尔茨堡。

如果有他爸爸一直照顾他的话,会不一样吧?他可能就不会死得那么早。

田艺苗:对,有人管理他,他可能就不会这么无节制地生活。

樊登:这里边有一个细节,说莫扎特对于音乐的那个挑剔程度,为什么是这些主教根本不能理解的。

就是他的爸爸曾经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小提琴家,那个小提琴家有一把小提琴特别好拉,很棒的一个小提琴,然后莫扎特给那个小提琴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黄油小提琴”。

然后有一天那个朋友来了以后,莫扎特就跟他聊,说你那个小提琴的音调过了吗?如果没有调过的话,你跟我这个小提琴的音大概能够差八分之一个音符。

(田艺苗:八分之一都听得出来。

)我是不懂音乐,这个书里边就写说,那些人都笑,说你怎么可能知道八分之一个音符不一样呢?然后把那把琴拿来,所有人在一块儿听,一拉,真的差八分之一个音符。

过了那么久,他甚至知道这两把琴差八分之一个音符,这个难度有多高?这个基本上普通人是听不出来的吧?您可以听出来吗?田艺苗:八分之一个音符,我也很难说,一般来说是三四个音分。

我们职业音乐家就知道,他唱得偏高了或者偏低了,但是莫扎特他是真的是很神,就是小提琴和钢琴一起演奏,他都会说这个音对不上,音准不一样。

为什么音准不一样,因为小提琴是五度相生律的律制,钢琴是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所以有一些音分,是差一点点他都能感觉到。

樊登:太棒了。

接下来的1777年到1778年的3月,这几个月当中被称作是莫扎特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他去了曼海姆。

田艺苗:曼海姆当时是古典音乐的重镇,如果没有曼海姆的乐队,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交响曲。

因为你知道巴赫那个时候的乐队只有十几、二十个人,但是到了曼海姆,到了贝多芬的时代就五十多个人,那是通过曼海姆这边积累出来的。

(樊登:就是它把大量的音乐家汇集在一起了)所以才产生了交响乐这样的一个比较合格的编制。

然后也有音乐色彩、音响色彩的变化和强弱的变化,有渐强、渐弱这样的音乐的发展。

樊登:这就是音乐史的重要节点。

莫扎特去了这个地以后简直如鱼得水,他跟大量的音乐家天天待在一起,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家叫韦伯。

韦伯为什么重要,因为韦伯有四个女儿,莫扎特就追求人家老二。

(田艺苗:其实莫扎特还是喜欢那个老大的。

)但是喜欢老大,没追求上,后来就追求老二,追求老二又没追求上,最后跟老三结了婚。

田艺苗:韦伯家是难得看到一个天才,不肯放走他。

樊登:我觉得是莫扎特很难得,看上了这一家人,非得娶这家的人。

这个老三叫康斯坦策,她是一个女高音歌唱音乐家,他们两个人后来结婚。

莫扎特在这段时间里边非常愉快,因为他是一个有男子气概的人,就是在我们的想象中觉得莫扎特像小孩 ,因为神童那个样子柔柔弱弱的,但其实莫扎特特别有男子气概,虽然个子不高。

他曾经有一次给他爸爸写信说,如果我要跟所有调过情的女人都结婚的话,我现在恐怕有200个妻子了。

他特别自得自己的这个能力。

田艺苗:他就是一个容易动情,容易喜欢别人的那样的男孩子,音乐家可能就是感情丰富。

樊登:康斯坦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

在很多莫扎特的传记当中,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传记作家就是不太喜欢康斯坦策。

田艺苗:可能是觉得她没有为大师做一些什么,比如说管理他。

因为大师的妻子,或者天才的妻子,她是要有一定的智力储备的,她不能是一个太普通、太轻浮的女人,她要能够去管理他,为他规划一些事业方面的东西。

樊登: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想替康斯坦策说几句话,他说这个女人其实不错,她跟莫扎特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田艺苗:他们俩能玩得来,玩得特别开心,两人性格很相似。

)莫扎特唯一有一次对他妻子不满意,是他妻子让别的男人量她小腿的周长。

就是大家在一块玩疯了,说你的腿多粗,能量一下吧?就让人家量。

莫扎特说你这有点过分了,不过其他的他都无所谓。

他的钱几乎都花在这些东西上面,就是玩。

然后家里边有台球案子,你看那时候打台球,是一个很奢侈的活动,但是他在自己家里边有台球案子。

田艺苗:他家就像个音乐俱乐部,就各种歌唱家和演奏家,都会在他家里玩,他一有钱就会买酒请大家喝。

樊登:这人太不会理财,他觉得钱来得可能也容易。

后来,我们说历史上看到莫扎特,整天在给别人写欠条借钱,拼命借钱。

所以很多人读莫扎特的书信,会觉得莫扎特穷死了。

但是这个作者说,莫扎特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贫穷,为什么呢,没真正贫穷干吗借钱呢?因为那个时候是普遍的通货紧缩,就是整个市面上都没钱,包括很多皇帝也借钱。

莫扎特比大量的贵族都生活得好得多。

不是他没有钱,而是欠他钱的人也不给他钱,市场上流通货币不够,都互相借。

所以莫扎特其实挣钱蛮多的,但是在他老婆身上花了很多钱,他老婆身体也不好,老去温泉住着看病什么的。

他是在1782年的8月4号在维也纳结婚的,他的爸爸不喜欢这个女人。

田艺苗:他的爸爸一直反对这个婚事,他希望他找一个公主一样的贵族家,跟贵族联姻。

但是莫扎特一心要跟她结婚,所以他爸爸后来也没办法,他们就结婚了。

樊登:莫扎特有一次带着他妻子回到他们家里边,跟他姐姐和他爸爸住在一起。

“在莫扎特父亲的家里边,有一个适合举办音乐会的大房间,哪怕只考虑家里人,可供使用的室内乐资源,就令人叹为观止。

康斯坦策和列奥波特的学生格蕾特·马尔尚是优秀的歌手,另一个莫扎特的学生海因里希·马尔尚、格蕾特和南内尔,是一流的键盘乐器手,莫扎特、海因里希和利奥波德是小提琴手。

莫扎特还能演奏中提琴,南内尔还提到了众多前来探访的好友。

”就是作者统计了一下,总共有33位不同的乐器手和歌手参加过他们的家庭音乐会,并且所演曲目的范围非常广泛。

“尽管南内尔没有提到乐曲的名称,与家人和朋友共同演奏音乐,尤其是演奏新作品,为他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乐趣,并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你们能够想象这个音乐大家族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吗,音乐家一起玩,就是一起演奏。

(与嘉宾对话)您平常会这样过日子吗?田艺苗:我没有,但是我们音乐学院里面,大家会一起,就是你弹我的曲子给你听,我弹你的曲子大家一起听,就互相来听各自的作品。

(樊登:然后再烧烤。

)对,外面一边烧烤,一起演奏,让你听一下我作的新东西,就是一个音乐沙龙。

(樊登:特别美好)莫扎特就特别喜欢家里人很多的,人来人往的,他喜欢热闹。

樊登:你想想看,我们在家里边整天打麻将、斗地主,有什么意思。

(田艺苗:所以要学个乐器,玩点高雅的。

)学一点这样的东西,就一定会带来特别美好的感觉。

(田艺苗:莫扎特也是为他的朋友们作曲,所以也写了那么多曲子。

)然后这个书里边记载了莫扎特当时的收入来源,他大概有五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一个是来源于教学生,收学费。

(田艺苗:所有的音乐家都得教学生。

)但这个具体的数字没有。

当时的人可能不好意思说,但是我猜测这个学费不低。

因为交学费的是自愿的,所以有些贵族出手阔绰,就会给很多钱。

(田艺苗:对,而且有很多粉丝、很多贵族会来跟他学习。

)第二个收入是歌剧创作获得的酬金,当时的音乐产业极不发达,这方面的收入无法让人满意,一般情况下,创作一部歌剧获得的酬金是100达克特,大概约含426莱茵盾。

100达克特是多少呢,其实相当于50克的黄金,大概就是一两黄金这么多。

但是这些都是一次性支付的全部酬金。

各位你想想看,假如《费加罗的婚礼》要收版税,你说莫扎特得挣多少钱。

你演了,你到处演,你所有人演,包括莫扎特可以选角儿,我让谁演,不让谁演。

(田艺苗:大街小巷都在唱《费加罗的咏叹调》,它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但是收不着钱,这个完全没有钱,就是给你一两黄金,结束,写那么大一部歌剧才给一两黄金。

然后第三个是,作曲家还可以举办公开音乐会,但他通常必须自己组织音乐会和卖票,就是他自己还得负责卖票。

1783年的3月23号,莫扎特从一场音乐会中,赚了1500莱茵盾。

这就算不错了,比写歌剧来得快。

第四个收入来源是私人音乐会,这个通常是在贵族家里边。

第五个收入来源是通过音乐出版商出售钢琴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的乐谱,这是一种快速增长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在中产阶级开始购买立式钢琴之后。

田艺苗:就是说中产阶级开始买立式钢琴,每家每户都有钢琴了,他就需要乐谱。

莫扎特的音乐改编成乐谱,给他们放在家里弹一弹。

樊登:这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大家看过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爱玛》这些,那个时候就谈到了这些家里边买来了钢琴,就是那个时期。

有了钢琴就得有乐谱,所以音乐家多了这么一小份的收入,这里边我想让您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知识。

他提到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这有啥区别?田艺苗:奏鸣曲是大部分都是交响曲里面的主要部分,奏鸣曲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体”,也是一个名称。

一般来说奏鸣曲就是有两个音乐主题,像一男一女,或者说一个光明的,一个黑暗的。

两个人先各自介绍出来两个主题,然后他们遇见,然后他们对话。

(樊登:像《黄鹂和夜莺》 那个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他可能会有一个主题,可能会比较长,一个主题后面还会有一个新的主题。

一个是比较快的,后面那个可能是比较慢的。

这两个主题就像两个句子,两个主要的旋律会进行各自发展,这叫奏鸣曲。

后面还会再现,它有一个结构的原则。

樊登:专业的音乐家怎么能够评价一个音乐的好坏?田艺苗:那我觉得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莫扎特,有些人喜欢贝多芬。

一般来说我们觉得好的作品,它往往是这个主题一出来就会令你印象深刻,你听完之后就会跟着唱,你会记住它。

然后它的表现力又是很强的,它听起来是一个活泼的舞曲的感觉,跳舞的那个风格的感觉,它是非常鲜明 非常清晰的,然后又发展得非常完善的。

樊登:那为什么有些歌剧什么的,像我有一次去看《弥赛亚》,我从第一个乐章就开始睡觉,就一直睡,睡到最后,人家所有人站起来走了,我才起来。

就是那种也被人说是很好的,它就没有像您说的,一开始就能记得住。

记不住!我怎么听也记不住。

田艺苗:因为它是宗教音乐 ,整个风格是比较庄严圣洁的,歌颂上帝,它就不能有太多个人的、比较强烈的情感,不能欢快,也不能太情感太丰富,它要比较圣洁,所以你会容易睡着。

就像我们听宗教音乐,一开始觉得很圣洁,天使出现的感觉。

但是听不到五分钟你就会觉得,它好像都太像了,太类似了。

你看早期音乐就是这样的,因为它们每一段都很像。

但是到了莫扎特、贝多芬就不一样了,你看他们所有的音乐,每一段,有欢快的,有温柔的,有伤感的……每一段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情感表达,这样的音乐我们才能够记住。

樊登:咱们今儿能把这个奏鸣曲搞明白就行了,协奏曲什么的以后再说吧。

田艺苗:协奏有两个主题,就是你能听到两个主题,一个是欢快的,一个是抒情的;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就是两种风格。

它会两个主题先各自出现,就像一男一女先出现了,先互相介绍一下,然后两个人开始对话,对话可能说得不投机,甚至开始吵架了,吵架之后甚至会打起来。

贝多芬就会打起来,莫扎特还不会,打起来之后,到达一个更高程度的谐和。

最后这两个主题又会再现,这个就是奏鸣曲的一个大致的结构。

樊登:而且我们知道,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就是奏鸣曲了。

(田艺苗:对。

)然后在维也纳的这段生活,因为他结婚了,很开心,周围很多朋友来聚会,他又开始迷恋写舞曲了?田艺苗:因为写舞曲最赚钱,舞曲一直都是最通俗的古典音乐。

我们现在不是新年音乐会,听的都是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舞曲吗,因为舞曲是大街小巷都非常流行。

大部分人是听不懂他们的交响曲的,但是所有的人都会听他们的舞曲。

樊登:今天它变成了高雅音乐,其实当时它算是通俗音乐。

在莫扎特的圆舞曲当中,您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首?田艺苗:他那时候还没有圆舞曲,莫扎特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小步舞曲》。

樊登:所以我在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手机里面下载了特别多莫扎特的音乐,我在读书的时候,或者在写东西的时候就会放莫扎特的音乐,它不会影响你的思路。

然后莫扎特为生活增加了如此多的快乐,它增强了整体人类的快乐指数,这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做得到的。

但是他的生活当中,哀乐也随之而来。

1783年的6月17号,莫扎特的第一个男孩,叫雷蒙德·利奥波德出生了。

但是这个孩子夭折了,就是莫扎特在他出生以后,那时候他27岁,他写了一部《D小调弦乐四重奏》,也就是K.421来标记那一天。

而这似乎是一个预兆,因为男婴在8月19日就夭折了。

第二个男孩 卡尔·托马斯出生于1784年9月21号,活到了成年。

然后第六个男孩弗朗茨·克萨韦尔,出生于1791年7月26日,也就是莫扎特去世前的五个月,也活到了成年。

但其他三个孩子,一男两女,在婴儿期就都夭折了。

我想这可能对于莫扎特的音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他的心情会产生变化。

田艺苗:还有妈妈去世后,他突然就写了一首小调的、很悲伤的奏鸣曲,莫扎特此前的音乐一直都是很欢快的。

樊登:对。

有一点需要归功于康斯坦策,就是作者其实替莫扎特的太太说了很多好话。

他说:“他幸存的两个儿子,看上去都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尽管他们始终生活在一位他们永远没有希望企及的父亲的阴影之下。

大儿子卡尔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年仅七岁,似乎没有遗传一点点他父亲的音乐天赋。

他曾在布拉格上学,但是未毕业就进入到一家商业公司。

有一段时间,他曾想建立一家制造和销售历史钢琴的工厂,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本。

他试图成为一名乐师,但在5年后放弃了。

然后从那以后他成为一名公务员,别人形容他和蔼可亲,为人随和,彬彬有礼,是一个真正的绅士,但是无聊透顶。

弟弟弗朗茨在失去父亲时才五个月大,他还有一些音乐天赋,在11岁时开始作曲。

各种预言于是纷至沓来,但最后没有一个成真,他有着一个普通的职业生涯,教学,巡演,作曲,并参与到这个日益红火的莫扎特产业当中。

等于他在做他爸爸的去世以后的经纪人。

而他的作品表明,影响他的是曾教过他一段时间的胡梅尔,而不是他的父亲。

他也无聊透顶,但做一个天才的儿子,试图子承父业,终究不是易事。

他举止优雅,并且孝顺母亲,他的母亲活到了80岁。

”莫扎特后来不愿意回萨尔茨堡,他给他爸爸写的一封信里边,他说,我已经毫不在意萨尔茨堡,更别说大主教。

要不是你和姐姐在那里,我根本不会主动有回到那里的念头。

在1784年的8月23号的时候,大家以为他的姐姐本来要做个老姑娘了,就像莫扎特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他姐姐也是音乐家,他姐姐一直没有结婚。

后来到1784年的8月23号那天,南内尔突然要出嫁了,就是要嫁给一个男的,然后莫扎特给他的姐姐还写了一首诗。

这是莫扎特这一辈子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然后利奥波德曾经去维也纳探望过他的儿子,然后在这期间给南内尔写信,描述他在维也纳的生活。

这段信件是非常珍贵的,你就能够知道莫扎特在维也纳生活得相当好,因为吃得很好,家里边很有钱,每天都吃特别好的东西,每天喝香槟。

然后他说:“约瑟夫·海顿先生和两位廷蒂男爵,来家里看望我们,莫扎特为他们演奏了几首新的四重奏。

海顿对我说,我向上帝发誓,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我要告诉你,你的儿子是我知道,不论是认识还是耳闻的作曲家当中最伟大的,他不仅有品位,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有最渊博的作曲知识。

”这里面是海顿的原话。

然后他有一次,莫扎特安排他去看歌剧的表演,然后这个父亲讲说:“我坐的地方离非常美丽的符腾堡公主,只有两个包厢的间隔,并且对乐器的相互作用都听得一清二楚,我不免喜不胜禁,落下泪来。

当你弟弟离开舞台时,皇帝也挥帽致意,并出声地叫道,Bravo,莫扎特!”他父亲还是蛮欣慰的,皇帝都替他的儿子喝彩。

田艺苗:其实他父亲一直是对他不满意的,觉得他没有混到一个宫廷乐长的职位。

因为那个时候宫廷乐长叫萨列里,就是《莫扎特传》的电影里面特别嫉妒莫扎特那个人萨列里。

莫扎特一直是在圈外的,没有走入宫廷里面,他父亲一直对这个非常不满。

樊登:甚至有人传言说是萨列里害死了莫扎特,但这个现在没有考证。

他爸爸说:“每天都有音乐会,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授课,演奏,作曲,我无法描述这种紧张和忙碌。

自从我来到这里,你弟弟的钢琴已经至少十几次被搬到剧院或者其他人家里,他请人定制了一块大的钢琴踏板,就放置在钢琴下面,比一般的要长大约两英尺。

”田艺苗:那个时候钢琴还没有踏板,因为我们现在的钢琴有踏板,弹下去这个音可以延长,那个时候没有,弹出来叮叮咚咚,所以他自己在发明,他在调节这个钢琴。

音乐家也会要求制造商为他的钢琴做一些调整。

樊登:爸爸其实很心疼儿子,因为太忙了,一天到晚忙着,五种赚钱的方式,他不停地在忙。

他说:“如果我的儿子没有债务要偿还的话,我相信他现在能在银行里有2000莱茵盾的存款,无疑钱是在那里。

而至于吃喝日常开支,其实还是极其节俭的。

” 等于他的爸爸描述的这个状况,就是您所说的莫扎特为什么那么早的离世的原因。

田艺苗:对,工作起来无节制。

而且他是一个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的人。

我记得特别是《唐璜》这首作品的首演,第二天就要演出了,今天晚上他还在舞会上转圈圈。

那个总监就找到他,把他逮住,让他回房间去写。

他就深夜写,写到凌晨七点,终于把《唐璜》的前奏曲写完,拿去排练。

这样的工作状态,你说怎么活得长呢?樊登:我最奇怪的是这样的“急救章”竟然还写得那么好。

(田艺苗:《唐璜》现在你看,《莫扎特传》的开场曲就是《唐璜》,非常经典。

)人家就这么半夜写一下,写成经典。

难以理解,这么一个人。

(田艺苗:幸好他要赚那么多钱,他得不停地写,留下了那么多好作品。

如果他一手就赚很多钱,他可能就懒得写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活在压榨音乐家。

最后一章讲到莫扎特,关于他和歌剧的关系。

莫扎特在歌剧史上为什么这么重要?田艺苗:因为在莫扎特之前,歌剧的形式是叫作“正歌剧”。

正歌剧就是在皇宫里面演出的,演的都是帝王将相神话的故事。

帝王将相又在皇宫里面演的,肯定都是歌颂皇帝的那样的戏剧,然后演起来情节是很简陋,千篇一律、很僵硬的这种歌剧。

但是到了莫扎特的时代,你看莫扎特他就没有在萨尔茨堡的主教那里工作了,他成了第一位自由的职业作曲家。

那个时候出版业发展起来了,城市里面建起了音乐厅。

也就是说这个歌剧不在宫廷里面演奏了,他到城市里面演奏,大家都可以买票去看了。

老百姓都来看歌剧的时候,那你演的自然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才会有人看,你再演皇宫的就没人看了。

莫扎特就是最早开始写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歌剧的人,他这种歌剧被称作“喜歌剧”。

之前的是正歌剧讲宫廷故事的,莫扎特是喜歌剧,讲我们身边喜闻乐见的故事的,就像小品一样。

樊登:这样一来其实音乐具备了传播的功能,音乐具备了传递意识形态的功能。

有很多人找他编这些歌剧,都是要讲明一个道理。

(田艺苗:对,讲道理。

)就跟好莱坞今天的电影一样,它是有道德前提的这么一个东西。

田艺苗:像《唐璜》,它讲的是唐璜周游各国泡妞的故事。

那你听莫扎特前面写的,他把那个唐璜泡妞的曲子都写得特别优美,你会觉得他根本不是在谴责这个故事,他还很享受。

但是到最后他觉得不行,再这么下去我这个通不过了,要道德教化,所以他最后就写了一个死神来把这个唐璜抓走,抓到地狱去。

这个算是我还可以通过了,还可以教育大家。

但你从整个来看,莫扎特的态度从这个歌剧里面可以看出来。

就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如果真的没有唐璜这样的好色的花花公子,也是挺乏味的。

他就把那个唐璜写得特别风流倜傥,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他。

樊登:莫扎特和达·蓬特的合作是他歌剧创作的一个高峰,那个人替他写词,然后莫扎特来写曲子。

但是这个作者说达·蓬特肯定是不怎么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呢,达·蓬特欣赏不了谁写得好!甚至达·蓬特认为他跟别人合作的歌剧,比莫扎特写得还好。

然后这个作者就特别生气,他没有太好的音乐鉴赏力,但他写词写得很好。

这里边有三部很有名的,一个是《费加罗的婚礼》,一个《唐璜》,还有《女人心》。

有一个我要向您请教的问题,就是他说《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几乎不可能出错的歌剧”,但是《唐璜》是一部“要么是奇迹,要么是灾难的歌剧”,为什么?田艺苗:我觉得就是《唐璜》里面,有一些就是大家觉得审查通不过的地方,没有谴责唐璜。

《唐璜》在首演的时候几乎就演砸了,因为太难,里面的音乐的难度极高。

(樊登:但是《费加罗的婚礼》,你很难演奏出错?)没有,《费加罗的婚礼》也很难。

《费加罗的婚礼》的了不起之处,就是它里面的主角是仆人。

你看,从来歌剧里面的主角都是王子、公主、伯爵、伯爵夫人,但是费加罗是个男仆,他里面讲的是费加罗跟另外一个女仆苏珊娜结婚的故。

结婚之前、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讲这个故事的。

所以你看从来没有这样,劳动人民成为主角的这样的故事。

莫扎特的所有歌剧里面都是,那个公爵或者是贵族都是很傻的、呆呆的、很可笑的一个被嘲笑的对象,然后下面那些仆人都是鬼马精灵,非常聪明的,有点要劳动人民指导贵族生活的那种意思。

然后里面都有莫扎特自己的影子,就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鬼马精灵的小莫扎特的影子。

樊登:在后期他还写了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叫《魔笛》。

田艺苗:对,《魔笛》是一个德语的歌剧。

因为之前的歌剧都是意大利语的,用德语写歌剧,这是莫扎特首创的。

要作一个德国歌剧,这个歌剧的风格跟前面的区别就很大。

前面写的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故事,这个歌剧是一个童话,它讲的是东方的童话,而且里面还有一些宗教的暗示。

樊登:这个书的作者讲,说《魔笛》这个作品,体现的是莫扎特本人。

因为他是共济会的会员,他说共济会在当时其实势力也蛮大的,然后共济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精神,就是保密,秘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当时还有大革命这个背景,所以他就写了《魔笛》这么一部作品。

就是以保密这个东西为主题写的这么一个晚期的作品。

(田艺苗:里面是有一些宗教的气息。

)莫扎特在一生当中确实借过很多钱,我们在这儿提一下,莫扎特借钱的这个故事。

就是他写了很多借条,他那个借条写的还挺有意思的,我给大家念一段。

他给一个伯爵夫人写,他说:“尊贵的夫人,我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帮我一把,让我保全我的声誉和名声。

”然后他有一个朋友叫作米夏埃尔·普赫贝格,这个人是他共济会的一个朋友,然后其实这人借了他很多钱,他说:“你真诚的友谊和兄弟般的爱,给了我向你求助的勇气,我还欠你8达克特,尽管此时此刻我无力偿还这笔钱,但我对你的无限信任,使我斗胆请求你再帮我一次。

再借我100莱茵盾,下个星期就还你。

”(田艺苗:那其实别人也问他借钱。

)所以莫扎特在给普赫贝格的21封信当中——他给这人写过21封信,全是借钱信,没有还钱信。

他说:“我的事情非常艰难、复杂,现在已陷入窘迫之境,急需以两张当票作为担保,借一笔钱。

伟大的上帝,屋漏偏逢连阴雨,事实情况实在糟糕透顶了,我已经受不住了。

我最亲爱的朋友和兄弟,如果连你也抛弃我,我们就全都完了,命运多舛而清白无辜的我,我可怜的卧病在床的妻子和我的孩子全都完了。

要是我的妻子没有感染褥疮的话,她本能够睡得着觉。

但褥疮了,她的情况更加恶化,她现在极其气馁,已经听天由命了,像一位哲人一样,内心平静地等待着康复或死亡。

写到这里我已经泪如雨下,我最亲爱的朋友,如果可以的话来看看我们吧,如果可以的话给我一些建议,帮我一把,你知道我现在最需要什么。

”莫扎特写这种东西真是耗尽心力。

最后一次向普赫贝格提出借钱的要求,是1791年的6月25号,你想莫扎特1791年12月5号就去世了,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了,然后也是为了支付他妻子在巴登的这个费用而写信借钱。

但你知道比较神奇的事是什么?就是这个作者考证,莫扎特在写完了这些泪如雨下的信之后,立刻去创作音乐,毫不受干扰,他能够接着写那些喜剧音乐。

这边正哭呢,写完这些借钱的信到那边接着写。

他可能在想,我这个转到哪个调上去了?他的脑子是隔离的,是把这两件事能够完全分开的。

还有一个事,就是在莫扎特去世了以后,他这个收了21封信的朋友毫不吝惜地上门讨债,你得还我钱,你借我那么多钱。

刚一去世就来讨债。

他的妻子很快就还上了所有的钱!所以你要让康斯坦策来管家的话,我觉得莫扎特不至于老跟人借钱,他的妻子就说家里有钱呐。

整一整,这卖点,那卖点,很快把钱还完了,没有欠别人什么钱。

而且康斯坦策的这一辈子,到后来都没有受过穷,就靠这个莫扎特留下来的“知识产权”,留下的那些音乐,就运作它就够了。

田艺苗:甚至她还办了很多慈善音乐会,后来贝多芬都会去莫扎特的慈善音乐会上去演奏。

樊登:他的爸爸陪伴他一直到了1787年5月28号。

就是这个人对他的一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利奥波德在1787年5月28号去世,享年是68岁,当时莫扎特其实早就已经知道父亲患上了致命的疾病,他给他爸爸写了一封信,听起来是很阴郁的,因为他跟爸爸其实感情很好。

他说:“现在我已经形成习惯时刻准备好在生活中面对最糟糕的情况,”因为他妈妈在之前已经去世了,“由于死亡在仔细思考后,便可知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目标。

我已经在过去几年里,与人类这个最好也最真诚的朋友形成了这样一种亲近关系,使得他的形象不再让我感到恐惧,而是让我感到非常慰藉和安心。

我要感谢上帝赐予我机会,你知道我的意思,让我认识到死亡是打开通往我们真正幸福的大门的钥匙。

没有一天我躺下入睡时,我不思虑及此。

哪怕年轻如我,也有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但没有一个我的熟人会说,在人群中我是闷闷不乐或郁郁寡欢的。

为了这个恩赐,我每天都感谢我的造物主。

”莫扎特他是很想得很明白的一个人,他有点像我们今天说西藏人讲了一句话,说:你永远不知道来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

他时刻做好了迎接和拥抱死亡的准备。

当然这个信是他安慰他的父亲,他可能也很难想到自己那么快也会离开人世。

莫扎特这一辈子没有虚度,他绝对没有过一个虚度的人生。

(田艺苗:他的36年,可能比别人的100年的、三辈子的分量加在一起都要重。

)他的创作速度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和不可思议的。

有人计算过,从1787年到1791年12月莫扎特去世,凭借持续不懈的努力,海顿和莫扎特平均每两个星期,就创作一部传世杰作。

从20岁开始,莫扎特就从来没有虚度过一个月,每个月他都会创作出一些不朽的杰作。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好听,而且如果没有这些音乐,那么人类的音乐曲库会贫乏很多。

他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他曾停止工作,欢笑,爱恋和演奏,长时间地思考自己取得的成就的意义了吗?莫扎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个伟人。

田艺苗:他就是把自己心里的音乐写完,然后他就可以告别人间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时时刻刻存着一个心,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他把自己端起来的话,他可能就变成那个宫廷乐长的感觉。

你要想成为宫廷乐长,你就得端着,你就得觉得自己特别牛,天才一样。

但你只能玩一个有限游戏。

但你要像莫扎特这样投入地在生活当中去感受那种美好,随时觉得自己就要死了也毫无遗憾这种感觉,这就是了不起的人。

其实莫扎特有逃离死亡的机会,就是在之前海顿邀请他一块儿去伦敦。

(田艺苗:对,他要是去了就好了。

)海顿告诉他说我要去伦敦,你跟我一块儿去那边有很好的工作,咱们都可以在那边,接着做音乐赚钱。

然后莫扎特也权衡了很久,回家跟他老婆商量,他老婆可能不愿意去。

(田艺苗:他是希望爸爸帮他带这个孩子,因为孩子是没法带过去,但是他爸爸到了晚年的时候懒得帮他了。

)到了晚年的时候,这个书里边写说,莫扎特跟海顿告别的时候泪如雨下。

(田艺苗:他说,你去英国做什么呢?你英文都不会,语言都不通。

海顿说,我的语言全世界都懂的,那就是音乐。

)然后两个人挥泪告别,这就是诀别了。

挥泪告别了以后,结果莫扎特赶上了维也纳的那一次流行病,就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然后到最后导致肾衰竭的一个疾病。

莫扎特在最后,就是去世前的7月份,他接到了一个《安魂曲》的创作的邀约,这个就是我们说命运的安排。

在他最后的时候,有一个贵族伯爵邀请他写一部《安魂曲》,莫扎特开始着手这部《安魂曲》的创作,但他同时不得不兼顾《魔笛》和《狄托的仁慈》,他总是这样很多部一块儿写。

而等到这两部歌剧终于创作完成并顺利上演,他已经筋疲力尽。

无疑他本该很快恢复,就像他以前经常做到的那样,但这一次他感染了一种传染病,当时被描述为粟疹热。

这种传染病引发了发烧,头痛,红斑,并加剧了困扰他多年的肾脏不适。

所有这些被证明是致命的,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去世,距离他36岁生日只有8个星期。

莫扎特在最后所创作的《安魂曲》,这个作者说,它是真真确确的死亡音乐。

然而整部作品中没有丝毫的绝望,恰恰相反,他始终给人以温柔,爱意,和解和平和之感。

安魂曲的氛围遥相呼应了《费加罗的婚礼》最后一幕所体现的宽恕和接纳精神,这两个怎么能呼应上?田艺苗:因为《费加罗的婚礼》它讲的是一个玩笑,它讲的是这个宫廷里面的这个伯爵特别好色,每天泡妞,然后那个伯爵夫人非常痛苦。

这个女仆就给他想出来一个办法,说,我们修理一下这个伯爵。

然后他们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女仆跟伯爵夫人后来一起写信,写一封情书送给伯爵,说我们今天晚上在小树林里面约会,叫女仆约那个伯爵见面约会。

然后去赴约的其实是扮成女仆的那个伯爵夫人,然后伯爵就露馅了。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但是夫人其实最后就唱了一首歌,在她露馅的时候她就唱了一首歌。

那里面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五度的进行曲调,你就觉得这个曲调就充满了宽容,非常圣洁。

然后听到这里,你就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玩笑,她并不是真的要惩罚他,她只是惋惜,(樊登:还是有爱。

)非常宽容。

所以在最后你其实听见的是莫扎特的宽容,他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宽容。

除了这首曲子,还有前面比如说像我们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听过的,那个两个女人一起唱的一首二重唱。

其实就是《费加罗的婚礼》两个情敌一起写信的那段。

伯爵喜欢这个女仆,然后伯爵夫人跟他一起写信,两个情敌一起写一封信,但是这个句子里面非常美好,非常温和,完全没有什么情敌之争或者嫉妒这种关系,完全没有。

所以你会觉得莫扎特这个人心里是非常温柔平和,大天使一样的一个人。

(樊登:他就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大家都美好。

)他觉得这种阶级之间的各种争斗是可以解决的,是可以用音乐来解决的,他很相信大家是可以的。

樊登:所以看来这个传记的作者是真的很懂他,他说莫扎特从来没有长时间心怀怨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根本不会心生怨恨,甚至在临终之时。

尤其是在他临终之时,莫扎特相信一切最终都会好起来。

很难想出还有哪两部作品会像《费加罗的婚礼》与《安魂曲》这样迥然不同,他们却传递了同样一条讯息,或者说在某些意义上,是他一生的主题,叫“永远不要绝望”。

田艺苗:即使他生活不好,母亲去世,以及面对各种问题,但他的音乐永远是阳光明朗的,从来不会把他的那种哀伤愤怒的情绪表达在音乐中。

樊登:莫扎特在维也纳的时候,受到其实很多人的欢迎,包括皇帝在内,有一次他演奏那《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皇帝竟然下了禁令。

什么禁令呢?说禁止过久的掌声。

就是掌声时间不要太长。

(田艺苗:而且大家很喜欢里面的咏叹调,所以这个主角唱完之后,下面就鼓掌让他再唱一遍。

那就是一个咏叹调唱个三四遍,本来是两个多小时的歌剧,演到了四五个小时。

)这就是皇帝为什么不让你们老鼓掌,不让你们老返场,说影响我睡觉,我也想早点回去睡觉。

所以演两个小时赶紧结束,让我走。

所以莫扎特这一辈子真的是给我们的带来了特别多的美好。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学理工科、学数理化长大,一直没有觉得音乐这件事有这么重要。

现在到了三四十岁这个年纪,突然觉得音乐是非常美好的一种享受。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把莫扎特当作一个神童来研究,说我怎么把我的孩子培养成这样,我是不是像他爸爸一样辞职,我也来搞他……真的不需要。

你要知道莫扎特的爸爸和他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为了孩子拉琴弹琴,牺牲了你和孩子的关系,这个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莫扎特,你要了解他的爸爸是多么爱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的。

(田艺苗:对,他是带领孩子领略音乐的美。

)所以我对大家的建议,我们不管家里有没有琴童,我们可以欣赏音乐,我们可以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所以田老师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话给我们概括一下,您作为研究了一辈子音乐的人,音乐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讲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田艺苗:我觉得音乐是生命的一份礼物,莫扎特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像那个我刚才听你讲,我就想起爱因斯坦说: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

莫扎特对他就有这么重要。

我不知道您平时听古典音乐吗?但像我的话,因为我听习惯了,我平时如果觉得特别郁闷,我就想起来我已经两天到三天没有听音乐了。

音乐其实是有一种疗愈作用的。

樊登:您说到爱因斯坦我突然想起来,爱因斯坦为什么跟莫扎特是一路人?就是我就沉浸在我这东西里边,我很纯粹,我不参与政治,我没有那么多野心,我也不想当宫廷乐长,我就开开心心地玩音乐就行了。

田艺苗:他就是爱音乐,把自己心里的音乐写完,然后他就可以走了,感觉是这样一个“人设”。

樊登:特别好。

所以这次我们的互动话题,我希望大家能够回去以后搜一个莫扎特的音乐,听一下就好。

田艺苗:给大家推荐一个莫扎特的《K.448》,现在是音乐治疗学里面的一个最重要的曲子。

《K.448》是一个双钢琴的奏鸣曲,据说它唤醒过植物人。

然后现在很多科学家就用这个曲子做实验。

樊登:听这个曲子肯定睡不着觉吧?植物人都给吵醒了。

田艺苗:没有没有。

听这个曲子可以激励大脑细胞的活跃程度,可以消除疲劳。

在大家工作累了的时候,下午茶的时候,可以听一下这个音乐焕发精神。

樊登:好的。

怎么样?我们这次请来了助讲嘉宾,效果有没有好很多。

掌声送给田老师,谢谢!

来自 樊登读书

发表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